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IT科技

>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

張騫出使西域所經過的路線,主要是我國和歐洲之間的亞洲內陸地區。在這條路線上,地理特徵是氣候異常乾燥,降雨量極其稀少。其間有號稱“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延續出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天山、阿爾泰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

張騫是西漢著名的外交家。張騫一生曾經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為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主要是軍事原因,因為當時漢朝飽受匈奴的侵襲,漢武帝希望派遣張騫去聯合大月氏等西域諸國一同對抗匈奴。於是,張騫通過河西走廊向西域進發,然而他沒走多久,進入了匈奴的地盤,就被匈奴俘獲了,這一俘獲就是十年之久。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 張騫是西漢時偉大的探險家。他自請出使西域,歷經13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諸國的第一人。當時,漢朝正在準備進行一場抗擊匈奴的戰爭。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俘虜口中瞭解到,西域有

因為張騫也是漢代的官員,肯定知道許多情報,因此匈奴對張騫威利誘,希望他投降,但是張騫誓死不從。在匈奴的十年,匈奴為了拉攏張騫,甚至給他安排了一位妻子,並且生下了兒子。然而張騫始終未忘初心,經過了十年時間,匈奴對他的看守逐漸放鬆,張騫瞅準時機拋妻棄子,只帶了隨從直往西域而去,希望繼續完成自己的任務。

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

然而張騫到了西域之後,無論拜見烏孫還是大月氏。這些國家因為飽受匈奴的侵襲,對匈奴已經有了畏懼心理,因此並沒有同意與漢朝聯合一塊抗擊匈奴的決定。張騫不得不跟隨著自己的隨從回到了漢朝,但是在回到漢朝的途中,仍舊被匈奴的騎兵所俘獲,又被關押了一年之久。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張騫奉命帶領了一百多個人從隴西出發出使西域,在途中,一個已經歸順的胡人自願擔任張騫的嚮導和翻譯。 他們一路向西進入了河西走廊,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地區自從月氏人往西遷移以後就已經

然而由於張騫在西域待了十年,無論是語言還是服飾都已經精通,因此他又瞅準時機,這次他不僅帶著隨從,而且帶著他的妻子一起回到了漢朝。回到漢朝之後,他受到了漢武帝隆重的接見。張騫為漢武帝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資訊,包括西域的地理位置、人文物產等等,讓漢朝的軍隊對匈奴有了初步的瞭解,這也為後來抗擊匈奴並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是指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 狹義上是說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天山南北廣大地域,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也包括清末割給沙俄的外西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廣義上也包括中亞許多地區。唐朝時的西域廣義上說是波斯(阿拉伯半島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候,匈奴其實已經被擊退了,因此此行比較順利。張騫出使西域諸國,此行帶了300餘人,以及大量的禮物以及漢朝的特產。到了西域諸國之後,西域諸國都比較認可漢朝的實力,於是都同意與漢朝結盟,並且交換禮物,甚至有些西域諸國派遣使者跟隨張騫回到了長安。

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經樓蘭國,西行至大宛(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經康居(今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境內),抵達大月氏(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再至大夏(今阿

張騫這兩次出使西域,雖然說軍事目的沒有完全達到,但是他連通了西域諸國與中原的聯絡,打通了所謂的絲綢之路,為日後東西方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騫作為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其兩次出使西域。 一、首次出行: 時間: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 目的: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 作用: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20字左右。

漢武帝時,張騫擔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

擴充套件資料:

1、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線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3、《行者無疆》是一段根植真實歷史上的“天馬行空” ,聚焦張騫出使西域13年,跋涉7000餘公里的心路歷程。一方面借鑑史實講述張騫在西行路上的種種曲折經歷;另一方面,通過夢境與想象兩個時空焦點進入他豐富而神祕的精神世界。如張騫被民間傳說為尋找黃河源頭的第一人,傳說他沿著黃河逆流而上一直到達天上的銀河,這才有了後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著名詩句,這個線索也在劇中兩度被呈現,亦夢亦幻。

參考資料:

中國藝術報--“小”舞臺上的“大”敦煌

張騫出使西域去過哪些國家

大宛、康居、大夏、烏孫國、于闐等。

1、大宛

大宛(dà yuān),古代中亞國名,是中國漢代時,泛指在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居住大宛附近各個國家和居民,大宛國大概在今費爾幹納盆地。

漢武帝時,張騫到達西域時,於公元前129~前128年間抵達帕米爾高原以西,首先到達大宛,大宛早就聽說漢朝富有,期望同漢朝建立直接的聯絡,大宛王聽說張騫此行目的後,遂派嚮導和譯人將張騫護送到了康居。

據他歸國後說,當時大宛大小屬邑有七十多個,人口有幾十萬,是一個農牧業興盛的國家,產稻、麥、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馬著稱。

2、康居

康居國“去長安萬二千里”,跟當時的大月氏屬於同種。東漢時期,康居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領地很大。南北朝時期,嚈噠勢力崛起,康居相對衰弱。嚈噠人西遷後,康居國就不復存在了。

3、大夏

大夏(Tokhgra,Tochari):中亞和南亞次*西北部的古國名。其居民可能是印歐人種的東支——塞種人(又稱斯基泰人)的一支,即古希臘文獻所見Tochari。

公元前140年左右,包括Tochari在內的塞種人諸部自錫爾河南下,滅了希臘一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史籍將主要由塞種人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亞地區稱為大夏。“大夏”應為Tochari的漢譯。

據《史記》記載,大夏國都是藍市城(今阿富汗斯坦巴爾赫附近),居民人數達一百多萬,以務農為生,善於經商,兵力薄弱。

約前139~前129年,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人西遷,大夏遂臣服於大月氏。漢張騫於前128年左右抵此時,月氏“臣畜大夏”。

4、烏孫國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遊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薩迦或塞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

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 600 - 400)。

5、于闐

于闐(tian)國(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君主國姓為尉遲(讀音yù chí),國祚長達1238年。

古代居民屬於操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1006年被喀喇汗國吞併,逐漸伊斯蘭化。11世紀,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于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幹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康居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烏孫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于闐國

張騫出使西域需經過關口

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哪些食物

漢代從西域傳過來的物產還有鵲紋芝麻、胡麻、無花果、甜瓜、西瓜、安石榴、綠豆%、黃瓜、大蔥、胡蘿蔔、胡蒜、番紅花(藏紅花)、 胡荽(俗名 “香菜”)、胡桃、酒杯藤,還有很多藥劑等,不僅豐富了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生活,也讓下層%民眾得到一些實惠,尤其是一些產量高價格便宜4的蔬果。 這裡面鵲紋芝麻、胡麻產自大宛,區別於中國的大馬,所以叫胡麻。當然歷史考古表明我們本來就有芝麻的原生種。另外,葡萄、甜瓜、西瓜也可能原產中國,良渚文化遺址有出土。但是上面說的也是真的,所以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有些是更優化的品種。

有些調味的香料可以確定從西域傳來的,充實了人們飲食的口味。苜蓿(光風草)、連枝草,可以食用,多作為牲畜的優質飼料。胡荽,別名香菜,現在也用的特別多,很多人愛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歡。 胡蒜就是大蒜了, 比小蒜辛味更重,適合調味。還有印度的胡椒也是熟悉的。

m

漢代人們對異國異地的物產有種特別的嗜好,從上到下都是這有這樣的風氣,漢武帝專門在都城長安以西的上林苑修建離宮,餵養獅子、孔雀、大象、駱駝、汗血寶馬這些奇珍異獸,後又建立扶荔宮,用來栽培各種花草蔬果。統治階級都這樣,可想帶起來的民間風氣了。

張騫出使西域途徑的國家

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 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線――絲綢之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出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西行,經鄯善(今羅布淖爾附近),沿崑崙山的北麓,經過於闐(今和田)、莎東、蒲犁(今塔什庫爾幹),逾蔥嶺,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羅馬共和國),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門關(今敦煌西北)西行,經車師前國(今吐魯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經焉耆、疏勒,逾蔥嶺,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這條橫貫歐亞的大路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是絲綢,因此被稱為“絲路”或“絲綢之路”。

標籤: 西域 出使 張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dianzi/mkx1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