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壯族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壯族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 據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 據

那麼重陽節具體有哪些習俗呢?

最佳答案壯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1、嘗新節:壯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八月間新谷成熟時舉行。一般各家各戶單獨過,也有請鄰近親友一起聚會的。是日,家家戶戶

壯族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最佳答案壯族的節日 吃立節 “吃立節”是龍州、憑祥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據說中法戰爭時,當地壯族人民因忙於抗擊外國侵略者而顧不上過春節,直到正月三十才凱旋而歸。為

壯族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第2張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最佳答案南寧壯族傳統節氣資訊,攻略,美食,景點,節慶旅遊特色 南寧壯族傳統節氣 壯鄉民族的傳統節氣習俗繁多,均以農曆計算,至少每個月都有一個或多個節氣,盡顯壯鄉

壯族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第3張

賞菊並飲菊花酒

最佳答案壯族的許多節日風俗與漢族相同或相近但有的節日是特有的。除著名的"三月三"歌節外,秋天的八月十五和春節期間,也舉行聚會唱歌活動。此外,每逢農曆的七月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最佳答案一、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當中人口算多的一個民族,南越原住民演變,壯族大多居住在廣西,壯族地區石灰岩分佈很廣,是世界遊民的岩溶地區,石山拔地而起,石山裡有

壯族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第4張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

翁”。

壯族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第5張

總結

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什麼民族都有什麼節日?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下面列舉幾個少數民族主要的節日: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4、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什麼民族都有什麼節日?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下面列舉幾個少數民族主要的節日: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4、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壯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壯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1、嘗新節:壯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八月間新谷成熟時舉行。一般各家各戶單獨過,也有請鄰近親友一起聚會的。是日,家家戶戶都用新米煮飯,並殺雞宰鴨備豬肉,祭祀祖宗及各路神靈,酬謝其護佑豐收。婦女們清早就到田裡割回綠稻葉供在神龕上,並供上飯菜果品,然後燒香、點亮油燈。一切準備就緒後,把狗喚到神龕前,舀一大勺新米飯,加上各樣菜餚喂狗。待狗吃飽後,全家人才圍坐聚餐。傳說最早的谷種是狗帶來的,為了感謝狗的功勞,嘗新節必讓它先吃。2、蛙婆節: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拐節。節期從農曆正月七年級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七年級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併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3、吃立節: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餈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4、花婆節:壯族的傳統節日。民間傳說,壯族始祖 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唸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5、藥王節:亦稱藥師節。壯族傳統節日。傳說藥王是壯醫藥神。他發現藥草,為人治病,還向眾人傳授種藥、採藥、治病的知識。昔時壯族地區各較大村寨都立有藥王廟,每年五月端午節祭祀藥王並進行採藥防病活動。如桂北一帶的壯族此日上山採回烏桕、田基黃、葫蘆茶、元寶草等草藥煮水洗澡。以為此舉可使面板光潔,不生疥瘡。靖西縣的壯族則在這天開設藥市,專賣各種草藥,買者踴躍。傳說此日之藥有特效。此外,各家各戶還包三角粽,在屋裡熬醋液,燒柚子皮,在門邊插艾草,以示驅邪逐疫。

壯族節日的風俗

壯族的節日  吃立節 “吃立節”是龍州、憑祥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據說中法戰爭時,當地壯族人民因忙於抗擊外國侵略者而顧不上過春節,直到正月三十才凱旋而歸。為了慶祝勝利,補過春節,當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個節日來過,此後相沿成習。 歌婆節(歌墟) 壯族人民的歌婆節一般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三月九年級、四月初八、五月十二舉行。它是壯族地區傳統性的群眾活動。壯語稱“窩埠坡”或“窩坡”。屆時,青年男女從各地彙集在固定地點,每次一天或數天不等,一般有數百乃至數千人蔘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對唱,這一組同那一組問唱,那一對同這一對唱答,並多是觸景生情、隨編隨唱。據文獻所記,“歌墟”始於宋代,明代的“歌墟”已與今接近。 婭拜節 廣西者寧、索烏的壯族每年4月屬兔的那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隻雞和48條魚,到婭拜山上祭奠壯族傳說中的婦女婭拜,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百姓與壓迫他們的官兵打仗,失敗後被殘殺。眾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定名婭拜山。每年到她遇難那一天,壯家人都要祭奠她,表達懷念之情。

南寧壯族的節日風俗

南寧壯族傳統節氣資訊,攻略,美食,景點,節慶旅遊特色 南寧壯族傳統節氣    壯鄉民族的傳統節氣習俗繁多,均以農曆計算,至少每個月都有一個或多個節氣,盡顯壯鄉民族特色及特殊意義。正月乃一年之中節氣最多、最龐大、節日氛圍最濃的月份。春節,即為正月七年級至十五。七年級零時,家家戶戶準時燃放鞭炮禮花,其意義就是辭舊迎新,寄望來年是個熱熱鬧鬧的豐收年。正月八年級,各家各戶已經出嫁的閨女均於八年級當日帶上禮物回孃家探望孃家人,並與父母好好的嘮上一嗑。九年級開始,親戚們便帶上賀歲禮互相走訪拜年。每個村、屯、坡,小至每家每戶均選有一個傳統日稱為“開年日”,即各親切於當日抽空前來主人家賀新年,齊聚餐。熱鬧非凡。正月十五做“元宵節”,各家各戶吃“元宵”、鬧花燈。正月也是壯鄉節目最多的月份。“挑新水”,農家婦人們於七年級拂曉之前,就已紛紛到小溪去喂全家挑新水。在挑新水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像的石頭回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聲。回到家裡,就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祈求六畜興旺。然後再用“新水”為家裡人煮新年茶。而壯鄉姑娘在喝新水之前要先喝“伶俐水”,“伶俐水”即為村中公認的伶俐婆捧給的清水。傳統的說法就是喝了伶俐水在來年會變得更伶俐聰明。待嫁的姑娘,則趁此機會卜求在新的一年裡能找到意中人。桂西一帶的壯鄉節目“舞雞”、“舞春牛”,更是精彩紛呈、別具特色,處處洋溢著新年的喜悅。二月“春社節”即二月八年級當天,壯鄉農民們殺雞宰鴨過節祭奉,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全村平安。三月壯鄉的“清明節”,即三月三也是壯家民族的“歌圩”。當日,家家戶戶均做有五色糯米飯,備上祭品上山掃墓,祭祀先人。三月三的“歌圩”對於壯家人民來說尤為重要。壯家老少,均能以歌會友、傳情、交流。自古以來就有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擇婿等風俗,又為了紀念“劉三姐”,所以衍生了壯鄉“歌圩”。 每到農曆三月九年級,壯鄉處處成了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圩”湧去,他們帶著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說“歌墟”便是為紀念劉三姐而起的。人們敬過劉三姐後,即爭相亮開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臺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級,歌詞往往都是脫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為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眾鬨堂大笑。節日期間,不但有搶花炮、耍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了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四月“餈粑節”舊時壯鄉有句民諺:“四月八,吃臘薩(拉之意)”。四月初八前夕,家家戶戶都已選用上好的糯米進行浸泡。到了第二天早晨便可拿去磨成水沫狀,裝進用上好的紗布做成的布袋懸掛起來,等待大部分水分已經滴走,成了糯米粉團。這時,就可以把它分成很多小糯米粉團,戳成圓形狀,開一個口,放入各色的餡,封口戳圓。壯家“餈粑”就做成了。其實就是大幾號的湯圓,但是餡兒不同,吃法也多種多樣。可以是白菜豬肉餡兒、韭菜豬肉餡兒、大蒜豬頭餡兒、板栗豬頭餡兒等等,選豬肉主要是因為豬肉較油質,做餡兒吃起來比牛肉爽口。餈粑的吃法可以有很多種,蒸、油炸、水煮等等都行。四月初八同時也是壯鄉的“牛魂節”。五月“端午節”,也是極為隆重的節氣。人們用葦葉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叫涼粽。“龍舟賽”,才是每年端午節的重點。分男女組對陣,於邕江或者南湖舉行,勝者可以把烤豬抗走。壯鄉的地區內,條件允許的話也是有很多民間自發組織的“龍舟賽”。六月“吃新”,即六月初六,各家各戶均用新收成回來的農家米煮飯或做各式各樣的壯鄉特色小吃。也有的地方叫“六月六,晒紅綠”晒衣節的。七月“鬼節”,即七月十四中元節,據說每年的七月十四,冥界大門便敞開。魂靈們得到一天的釋放,所以壯鄉人們殺雞宰鴨過節,請來先人,祭拜過後便燒些用紙製成的冥間用品以祭送祖先。 八月“中秋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乃團聚付佳節,家家戶戶都買了水果、月餅,於明月下團聚,品茗水果茶點,共同觀燈賞月談心。九月九月初九“重陽節”,壯鄉有重陽登高的習俗。《邕寧縣誌.風俗》載:“重陽節,佩茱萸,飲萄酒,登高放紙,以祛災”。十月十月初十“寒衣節”,農曆十月已入深秋,意寒冷將至,壯鄉有些地方殺雞鴨,備酒肉,製作冥衣,於祖先前祭祀焚化,叫“送寒衣”。以表達後輩對祖先的懷念於關懷。十一月“冬至”,這是南寧普遍過的節日,有“冬大過年”之說。各家包肉粽,備酒菜,舉家歡飲。十二月十二月二十三“王節”,鄉村各家或修建新,或打掃一年跡的灰塵,並備酒肉,祭送“五爺”。十二月三十日除夕之夜,各家各戶包粽子,做粉利,蒸年粽,貼門神、對聯。盡情暢飲,通霄達旦,故稱“守歲”。 壯鄉節氣雖然繁多,但也體現出了壯家人們的喜怒哀樂、美好願望的寄託、對祖先的懷念及行成了民間不可多得的藝術。
      
標籤: 壯族 重陽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ryl8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