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徐錫麟的資料

徐錫麟的資料

徐錫麟的資料

徐錫麟(1873年-1907年),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於地主紳商家庭,幼讀私塾,喜歡算術、天文,先後取得廩生、副舉人等功名。因他常宣傳革命思想,仇視清廷,其父恐受連累,分了一部分財產給他,表示脫離父子關係。

1901年徐錫麟出任紹興府學校算學講師,得到知府重用,後升為副監督。1903年赴日本參觀大阪博覽會,會中竟有中國古鐘在展,徐錫麟憤感列強欺中國太甚。不久結識陶成章、鈕永建等,在他們影響下,徐錫麟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逐漸放棄對清政府的希望,棄改良而從革命。當時,“《蘇報》案”事起,日本留學生群起反對,徐錫麟也慷慨解囊,積極參與營救章炳麟。歸國後,在家鄉建蒙學、設書局,以期開啟民智,因遭排擠,事竟不成,仍退任副監督之職。此時,俄人逼我遠東,徐錫麟慟哭國弱受欺,於是投筆從戎,開始苦練槍法。

1904年初,紹興城內大善寺地產被天主教覬覦,將至不保。徐錫麟得知後,抱病奔走,呼籲群眾與教會作鬥爭,又積極發動紹興各商號聯名上書官府。因群情激憤,官府不敢包庇,天主教圖謀終未得逞。該年冬,徐錫麟因事過上海,得遇蔡元培、陶成章,首批加入光復會,後成為光復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回紹興後,徐錫麟創辦了大通師範學堂,羅致少年英俊,教以軍法紀律,為革命培養人才。他還積極結交各地會黨,甚至延請他們為學校教練。不久,徐錫麟借北上聯絡大盜馮麟閣之機,出山海關,過吉林、奉天,走西北邊疆,檢視了山川形勢,並親見日、俄在中國疆土上張狂角逐,憤憤不平,欲揮刀沙場“為國死”。

謀革命不易,為了達到反滿目的,徐錫麟等人逐漸產生了“以術傾清廷”的思想,他們打算以捐官之法,使光復會的成員學習軍事,乘機打入清廷內部,以掌握軍權。於是他向清廷捐了一道員頭銜,指分安徽候補。經多方活動,1905年冬,受紹興徐克丞資助和徐錫麟表叔、湖南巡撫俞廉三推薦,徐錫麟與馬宗漢、陳伯平各捐得官職,並被獲准前往日本學習陸軍。但到日本後,由於清廷駐日公使的阻撓,學習陸軍的計劃被破壞,無奈回國。

歸國後, 徐錫麟等人又打算進一步打入官府,“藉權傾虜廷”。通過發動利用各方關係,徐錫麟謀得籌辦安慶陸軍國小之事。後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薦和徐錫麟本人的精明幹練,終於得到安徽巡撫恩銘重用,光緒三十二年。冬季他到了安慶,向撫院落報到,恩銘接見後,派他為安徽 巡警尹。他小心逢迎,拜恩銘為師,恩銘引為親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學堂會辦。徐錫麟食清廷之祿,卻時刻不改革命之志。1907年2月,徐錫麟與秋瑾約定在皖、浙同時舉行反清武裝起義。起義原定7月19日舉行,因一會黨人員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黨人的一些別名暗號,兩江總督端方電令恩銘拿辦。恩銘召徐錫麟計議,徐錫麟見自己別號在列,知事機迫人,遂決定於7月8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時舉義。誰知恩銘這天有事,要求將畢業典禮提前兩天,無奈起義只得於6日舉行。外援不至,準備未周,起義堪憂。

6日,恩銘及文武官吏陸續齊集巡警學堂,畢業典禮開始.徐錫麟當時呈上畢業名冊,口頭報告了畢業官兵人數,隨後市場說:“報告,今天有革命黨人起事!”恩銘拍案高聲說:“在哪裡?什麼人?”徐即應聲說:“在這裡,就是我。”話音沒落,就朝恩銘連射數槍。大家奪門逃命。恩銘在被抬出去時喊叫道:“快把亂黨就地正法。”於是藩臺馮煦命令大家一齊集中到撫院。顧鬆也去了,他們集中在大堂後東邊大廳裡,忽聞上房內哭聲震天,又見同仁醫院院長、美國人戴世璜與拎著包的一行人匆匆走出,大家圍上去打聽訊息,戴說”不中用了,身中六七槍,尤以右耳及腰部兩顆子彈無法治理。“一會兒,人聲又開始雜亂,幾名士兵將徐錫麟反綁著押來了。他見藩臺說:“大帥安否?”馮將腳一跺,說:“畜生,大帥待你何等恩厚,現被你槍殺,還敢問安否?”徐笑道貌岸然:“問大帥安問正是私誼也。”接著說:“槍殺恩銘,此乃正義也。”這時忽然傳說“太太下來了。”宣稱要將徐先剜心,後斬首。

公堂之上,面對審判,徐錫麟義正詞嚴,怒斥清廷專政誤國。清官質問徐錫麟:恩銘待你不薄,為何刺殺。徐錫麟厲言道:“恩撫待我,私惠也;我殺恩撫,天下之公也。”清官又問:汝常見恩銘,為何不於署中殺之。徐錫麟言:“署中,私室也;學堂,公地也。大丈夫作事,須令眾目昭彰,豈可鬼鬼祟祟。”遂自寫供詞,願一人承擔責任,不牽連學生。

1907年7月6日,光復會成員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佔軍械所,激戰4小時,失敗被捕,慷慨就義。審訊時揮筆直書:“蓄志排滿已十餘年矣,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瑞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

1907年7月7日,徐錫麟慘遭殺害,心肝被挖,用於炒菜。

墓址

在杭州西湖區風篁嶺下南天竺,龍井路旁。原演福寺舊址。

徐錫麟犧牲後,遺體安葬安慶城北馬山。民國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錫麟、馬宗漢、陳伯平三烈士靈柩運經上海,在永錫堂召開追悼大會,同時追悼的還有陶成章。次日烈士靈柩運至杭州,葬於孤山東南麓。1964年,徐錫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陳伯平、馬宗漢墓被分藏三壇,遷雞籠山。墓碑同時隨遷,墓表藏勞動路孔廟。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墓遭破壞,碑石無存。1981年9月,遺骨由雞籠山再遷風篁嶺南天竺原演福寺舊址。三烈士遺骨重換骨罈,壇內各置硯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雞籠山遷南天竺”字樣。新墓為三座圓形墓,徐錫麟墓居中,高100釐米,直徑400釐米。左為馬宗漢墓,右為陳伯平墓,皆市80釐米,直徑250釐米。均用大塊青石砌成,上植草皮。

錫麟街

錫麟街是為了紀念為推翻清廷在安慶犧牲的烈士徐錫麟而命名的。1906年春,徐錫麟以候補道員的身份來到安慶,出任安徽巡警學堂會辦,他積極發展革學堂起義”,一度攻佔軍械所,但終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徐錫麟慘遭殺害。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曾提到此事,並以此為題材,寫出了《藥》這篇著名的小說,表達了對劊子手的痛恨和對烈士的深深悼念。革命勝利後,安慶人民為紀念這位烈士,就把他起義地點旁邊的一條街道命名為“錫麟街”,並在人民路旁立起一座他的塑像,以示紀念。

標籤: 徐錫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2n95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