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山中送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山中送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山中送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山中送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題材非常普遍,構思卻獨具匠心,極有特色。其最顯著的特點在於並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於送別後的行動與思緒,並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寫與友人話別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際的環境氣氛,而偏寫送走友人之後日暮掩上柴扉的舉動。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裡。使詩人感到一種寂寞與孤獨,自然會追憶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現友人在山中時朝夕相處的歡樂,同時,也一定會想象友人出山後的行蹤,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歸來重聚。一句話,詩人身雖在柴扉之內,心卻在柴扉之外。但所有這些,詩人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讓讀者自己從“掩柴扉”這一動作細節中體會。詩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山中送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2張

詩的前兩句是陪襯,後兩句才是表現的主體。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

這兩句化用《楚辭·招隱士》句意,但一點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覺得是從詩人內心深處自然流出的深情話語。這裡用典不僅貼切,而且靈活,巧妙。《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是淹留山中,辭賦作者是要招其離開山中歸家,而王維詩卻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來;《楚辭·招隱士》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而王維詩是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楚辭·招隱士》用的是直接感嘆句,王維改用疑問語氣,所傳達的感情便微妙、豐富多了。

“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裡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裡,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歸不歸”三字,有擔心、疑惑友人去而不歸,又有盼望友人明春歸來之意緒。在王維之前,南齊謝朓《酬王晉安》詩也用了《楚辭·招隱士》的句意,寫出了“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的句子。

第三句“春草明年綠”,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綠。”比較之下,“春草明年綠”更為美妙。它是全篇詩的警句。有了這一句,描繪出了詩人在柴扉中想象的這一片春草的綠色,使整首詩有了色彩,有了畫意,有了象趣,而詩人盼望友人歸來同賞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藉以寓託的鮮明美麗物象。“綠”字是詩眼,“明”字也妙。

山中送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3張

明年:一作“年年”,示意長久;二作真實的“明年”,也恰如其分,表明今年草綠別、明年草綠合。王孫:代指友名,亦或是真名真姓。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在明年春草綠的這個時侯,朋友啊,你還能回到這裡來麼?這就是個問句,意在想象:今年在這兒送別,明年還能在這兒相見。既然是《山中送別》,為何不言別時心情,反而思緒遙想到了明年呢?為什麼?

多數人送別時,依依不捨、闇然淚下,有說不盡的語託,也有難以割捨的心痛……。一切的一切,較後都在無聲無息的淚花中分離,直到你看不見我,我不見你影為止。詩人王維一生寫了不少與友人們的送別詩,都淋漓盡致地把當時情景、心態表達了出來。唯獨這一首《山中送別》頗有點奇葩,只一筆帶過別時狀況:“山中送別罷”。然後呢,他似乎忘了主旨詩意,竟然自言自語地編導了後話。有行動上動作的自然:“日暮掩柴門”,也有倒在床上遐思的必然:“春草明年綠”,更有睡夢中期待的使然:“王孫歸不歸?”

為什麼呢?其實麼,作者是有意避開了離別時的痛楚,將之引到了一個幽靜的中心地帶,把痛苦轉化成思念。避俗套,走新路,往往發現的不只是離別而是再相遇的“春草明年綠”。別出心裁,王維的“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表達了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暱?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王維《山中送別》不言當時之景況和心情,而是直敘後事所作為之過程,表達了他對離別不過於泣淚糾結,而是一門心思地概述別後的惆悵心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切自然順理成章:“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了。固此,就很透徹地展現了王維常思友、懷念友和愛會友的博大胸懷,只不過讓這兩詩句來綜述一下。雲聚雲散風來定,你我離合春草綠,這是一個永恆的約定,也是各自生涯的需要。

總之,閱讀過王維的多首送別詩,雖不盡相同,但偏《山中送別》別具一格,有言外之意而通內涵之功效也。

山中送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4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63nk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