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如何管教好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親子關係,作為父母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變的更優秀。 一、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的方法 1、教養態度:權威型、自由放任型、民主權威型 2、學會溝通

做父母,是一個欣喜與抓狂交織的過程。你需要通過各種“工具”才能教育好孩子。除了打罵之外,你還可以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教育孩子。下面將介紹幾種教育的方法,你可以單獨或組合使用,相信它們會幫助你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這位家長,你要換位思考,畢竟你的童年和現在孩子的童年完全不一樣,不管是物質和精神上的。你最好的辦法就是你不但是你孩子的家長,還是一位好朋友好聽眾,好哥們。你只有和孩子的心同平調了,他的心才會開啟。在說一句。這位家長,你小時候把

第1步:下定決心不打罵孩子。

多多瞭解孩子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

在任何場合都不行。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第2張

第2步:告訴家人和朋友你的決心。

不打不罵的西方式教育能否教育好孩子嗎?美國的孩子很少被打嗎,養得自由又放任,卻很少看見搞破壞的壞孩子。而國內有一類社會新聞話題總是會很引人注目,叫做“壞孩子”闖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刷新出來,引起一篇譁然:什麼潑水鍋湯燙人臉,

讓他們幫忙監督你。如果你認為家庭成員中有其他人會打罵孩子,你可以向他們建議其它的管教方法。

不要等到孩子把你惹怒,無法控制住情緒的時候才去管教孩子,這樣很難避免。需要給孩子說明清楚,提醒一次就要有實際的後果,此時管教不會情緒失控,效果也好。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第3張

第3步: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同的發展需要。

對於打孩子的問題,首先這種行為肯定是不提倡的,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應該平等相處,就像你對待成年人一樣,你肯定不會提出可不可以打人這種問題,因為你知道打人肯定是不正確的,同理,打孩子肯定也是不正確的。 但是,孩子就一定不可以打嗎?

在你瞭解了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接受知識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之後,你會知道哪些行為需要管教,哪些行為是他們這個階段特有的行為,不用特別加以管教。

為了能夠更好地和孩子溝通,是他變得更加出類拔萃!我給你介紹一本好書吧《好孩子,壞孩子》,簡介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壞到底是誰之過?全是孩子的“沒出息”造成的嗎? 孩子本性純良,變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不當教

下面摘取了@萌芽研究所BUD 對日本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巖立京子的一些採訪實錄:

爸爸的教育方式跟媽媽不一樣,他的話,要聽呀,既然喜歡打罵,不聽要捱打,順服他,說明你是孝敬父母。

Q1:嚴肅批評時,揍是有必要的嗎?

問題有點大哦,不過從“管教”上來看,似乎與孩子不太平等,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的,而不應是居高臨下的。 建議:一、改變教育觀念,尊重接納孩子,理解他(她)們的需求和心理,該傾心交談時做朋友,該批評指正是做領導,該認錯時就低頭

A1:除了讓孩子感到恐懼以外,"到底什麼不能做"卻並沒有傳遞。孩子即使捱揍,也無法理解到底什麼不能做。揍孩子只能讓孩子恐懼,並隨之剝奪了孩子思考的能力。用疼痛控制孩子的話,教給孩子的不是"因為什麼原因,不能做"而是"會捱揍,所以不能做"。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部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而且逆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的看法是:應該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只能約束,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因此,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甚

Q2:知道捱揍痛應該也會知道被打的人痛吧?

中國的教育就是盲目性和盲從,但是社會是公平的,對於孩子來說將來步入社會,該吃的苦還會吃的

A2:只會傳遞"打人也可以",並不會瞭解對方的痛。孩子在粗暴地對待別的小朋友時,為了讓施暴的孩子感受到同樣的痛而揍TA只會起到反效果。只會傳遞給孩子"對方做了壞事揍TA就好了"的訊號,至於"到底什麼不能做"和"對方在想什麼"卻完全傳遞不到。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對方"心理上的痛"。

如果你真心要管好你的學生,那就不是要讓他去服從你,而是需要你學會和他溝通! 每一個孩子,都有針對他們自己的溝通方式,你的頭疼是因為你溝通的方式出現了錯誤。 不要讓他人來迎合你,而是要讓自己學習更多的東西來引導他人,相對於孩子而言

Q3:只是很輕的拍一下手或者也不行嗎?

聽管教的孩子會必須有出息,不聽管教的孩子未必就不是好孩子,家長不要先入為主,很多的時候要要循序漸進的來幫助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A3:家長的情緒有升級的危險。在重複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習慣這種程度的痛苦,很可能不打重一點就起不到震懾作用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情緒會有逐漸升級的危險不是嗎。再者,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很可能就會向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採取同樣的行為。

對孩子要溫柔,但不能寵壞孩子。13歲以上的孩子就比較好官,一般都懂事了不用家人操心,就算犯了神馬錯,不能以暴力解決問題,要講道理,相信我,很有效,13歲以下的孩子最不能寵,寵就是害了他/她。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孩子說神馬就神馬。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第4張

第4步: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要如何正面管教自己的孩子呢? 第一條我要教給個位父母的就是選對正確的教育方式,這樣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一種約束感,而且用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去管教他們,會讓他們覺得很舒服和放鬆,因為這樣他們會感覺到那並不是教育,而只是孩子和父母之間

教育方法的有效與否因人而異。

這個懺悔已經沒用了,趁有指望就好好教育吧,如果孩子已經定型了,恐怕只能等他自己成熟起來才行。

順其自然。不採用任何干涉手段。例如:孩子不願收拾玩具,後果可能是玩具被別人踩壞了或丟了;孩子把傘忘在學校了,那麼下次下雨時他可能就要淋雨回來了;孩子忘記帶午餐去學校,那她中午只有餓肚子了。他們會從這些不愉快的遭遇中吸取經驗教訓。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

講道理。如果順其自然的方法行不通(例如哥哥搶了弟弟的玩具,弟弟無力反抗,哥哥也不會自然受到懲罰)或者太危險(如橫穿馬路),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如再這樣做,晚上就不講睡前故事了,週末就取消計劃的郊遊活動等等,這些都要比伸手就來一巴掌的效果好。

這需要教育,而不是打孩子,你打是沒有用的,需要在思想上改變,這就需要去上學,老師會管教好的,還有就是給孩子說理,小孩要東西正常,不能慣著,

轉移注意力。對於嬰幼兒來說,轉移注意力是不錯的糾正行為的方法。例如,有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你可以建議帶他去公園門口的蹦床上跳,或帶他去花園裡散散步,抑或是建議他玩橡皮泥(不過,如果孩子精力過剩,可能不會接受這條建議)。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類似的活動上,來糾正他不良的行為。核心在於吸引他做正確的事情,而不要強調剛才的行為是如何如何的不對。

這可能是由於長期的對孩子的順從,溺愛導致孩子產生依賴,自私的小毛玻 建議您對孩子採取適當的方法,不要太急也能太順從他,可以試著通過一些小方法,當孩子無理哭鬧、倒地撒嬌時,家長可以假裝沒看見,不去理他。等孩子哭夠了、鬧夠了,他就會

從不良行為中獲得啟發教育。通過不良行為的後果,及時進行啟發教育。例如,孩子把玩具弄壞了之後,你可以及時教他如何把玩具修好。這一條對你自身的素質要求也比較高,你必須給他樹立好榜樣,不要講髒話,不要有不好的行為,總之,要給予好的示範。你也應該儘量避免說“不要這麼做”,而應該說“要不咱們那麼做試試吧”。

很多時候我們管理孩子都有一個誤區,就是越叛逆的孩子,越想用打罵的方式去管教他,其實這樣不僅不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反而孩子會變本加厲的去與我們對抗,就比如說,打罵的方式或許一時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孩子在習慣了之後,他會把我們的

及時表揚或獎勵孩子。我們往往會忽略了孩子做得好的行為,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而事實上,你會發現他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討人喜歡的。例如,在他幫你做家務的時候,在他安安靜靜自己玩耍的時候,要及時表揚他。

(1)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結合具體事情,啟發、教育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比如,平時發現孩子打架罵人,家長要及時講打架、罵人不是好孩子。好孩子是講文明,懂禮貌,和人團結友愛的。孩子的壞習慣形成再管教,就晚了。 (2)可以根據孩子的年

建立積分機制。做得好時,給他加分;做得不好時,給他減分。然後定期可以用積分兌換獎品。或者,你可以告訴他,要高於多少分才會有獎品,低於那個分數就沒有了。但要注意使用這種方法只是一個輔助,不要讓分數變成孩子全部的內驅力。

結合以上幾種方法,找到或創造新的適合你自己的教育方法。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第5張

第5步:在網上尋找合適的教育資源。

類似美國的杜絕打罵(www.nospank.net)和有效管教中心(www.stophitting.com)網站,會給你提供不錯的教育方法。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第6張

第6步:堅持不打罵。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打罵的教育方式,你必須要花一段時間讓自己逐漸習慣使用不打罵的方法。

在第三個步驟中我們可以看出,打孩子對家長和孩子雙方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但是,1、2歲的孩子僅靠說教真是太難了。1、2歲的孩子正好處在反抗期,普通的辦法可不好使。下面會以例子和解釋相結合,來介紹3個如何避開“動手”的祕訣——無痛教子法:(摘自萌芽研究所BUD)

祕訣1:等孩子冷靜下來再說教

當孩子做了壞事後,馬上說教,結果效果不好導致雙方情緒升級的事情應該有過吧?

首先,想辦法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再試著說教,孩子的理解狀況會比之前順利的多。

操作順序:

1:孩子幹壞事以後用嚴肅的表情和聲音制止。

孩子做了危險的事或粗暴的對待其他小朋友等家長直覺想要動手的事情,也請首先全力制止孩子的行為。用“住手”,“燙”,“痛”等嚴肅的語氣和表情並將孩子抱緊。

2:孩子的行動停下來後,抱著TA的身體讓TA冷靜下來。

孩子一旦興奮起來不管家長說什麼都聽不進去。首先抱著孩子或輕拍孩子的後背,對著孩子說類似"是想幹什麼,對吧"這種共情的話,幫助孩子冷靜下來。不用擔心什麼“先哄孩子會讓孩子沒有界限”。這樣做的話,家長也會跟著一起冷靜下來不是嗎?

3:孩子冷靜下來後看著TA的雙眼認真說教。

孩子一旦冷靜下來,就能聽得進家長的話了。雖說如此,也不要一開口就呵斥,要看著孩子的雙眼,說類似"知道你很開心,但是很危險,不能丟哦"的話。孩子理解了什麼不能做以後,說著"那麼我們來做什麼吧"轉換情緒揭過這一頁。

祕訣2: 探尋說了無數遍就是不聽的孩子的內心

當孩子做了不能做的事情時,直接動手的家長還是很少的,用嘴巴說了好多遍就是不聽,最後終於忍不住動手的家長是佔多數的。

那麼,為什麼孩子在我們說了多次還是不聽呢?知道了孩子的思想活動,也就能減輕家長的煩躁了。

孩子的理由1:由於理解力和記憶力的發育還未成熟,1-2歲的孩子被家長說了“不行”瞬間丟到腦後,繼續按照自己的欲求行動的情況是很多的,那麼就會難免重複自己的錯誤。有說2-3回就明白的孩子,就有說100遍仍然很難聽到心裡去的孩子。

我家這樣做——從還不是很能理解我說的話時開始,孩子做了不能做的事就一定會說。雖然能不能理解要看當時的情況,但現在我一說"這樣不好哦"就能聽進去了。(東京都 mana)

孩子的理由2:想要讓家長困擾。故意做一些不能做的事情,可能是想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平時有認真迴應孩子的呼喚嗎?重新審視日常的親子關係吧。

我家這樣做——當我在廚房做飯時,孩子會故意一會兒開一會兒關火爐和洗碗機的電源。這時我會先暫停,陪孩子玩一會兒以後再重新做家務。(愛知縣 糖糖)

理由3:被吼太多次耳朵已經長繭了。經常被責罵的孩子,會慢慢的不知道各種事情的好壞,變得反應遲鈍。僅在"關係生命安全""給他人造成困擾"等關鍵點說教,張弛有度。

我家這樣做——平常只用普通音量說教,超過限度就提高音量。偶爾出現的高聲和恐怖臉對孩子還是很有效的。(長崎縣cyaya)

祕訣3: 根據孩子的反應採取不同的對應方法:

批評孩子時,對方要是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的確更讓人上火。但是,1、2歲孩子並不是故意要耍家長。只是一種即使知道自己做了不能做的事情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的困惑狀態。

讓我們一起根據孩子的反應來處理吧:

孩子的反應1:笑嘻嘻

我家這樣做——笑著想混過去,不想道歉。這時我向孩子說"媽媽很痛啊,你(孩子名字)要是被打了也會痛對吧。做了壞事要道歉哦"之後,孩子一般都會說“對不起”或者摸摸我的頭向我表達自己的歉意。(香川縣 春團媽媽)

孩子的反應2:不看你

我家這樣做——批評孩子時,他會把頭偏向一旁不看我的臉。因為這樣的態度而惱火的時候,吼孩子一頓後我去別的房間或者讓孩子去別的房間。這樣我能冷靜下來,想著孩子也能稍微反省一下吧。(千葉縣 大愛巧克力)

孩子的反應1&2:笑嘻嘻、不看你→困惑狀態。這是被批評以後,困惑於不知道該如何道歉、也不知道如何彌補狀況時的反應。不要問,快速結束。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了錯事了,不要強行要孩子道歉,說著"OO醬知道錯了對吧,那就先這樣"來快速結束。

孩子的反應3:大發脾氣

我家這樣做——不能按照自己期望的來時,會倒地故意把自己的後腦勺往地上磕。抱起來舉高高,孩子情緒好轉後,再耐心的對孩子說"要是我也這樣對你是不是會不高興?"(兵庫縣Sojiro)

孩子的反應4:嚎啕大哭

我家這樣做——讓孩子哭一會後,詢問"抱抱好不好?"開始一定是"不要",我就馬上說著"好"然後退到離孩子1米遠的地方。抱了以後會把孩子放在膝頭,認同孩子想要做某事的情緒,再一起思考和表述為什麼不可以。(東京都 teru)

孩子的反應3&4:大發脾氣、嚎啕大哭→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狀態。在“被自己最愛的人責備了”的打擊之下,大發脾氣或者嚎啕大哭是常有的。抱著讓孩子冷靜下來,追著不放的話反而會有反效果。首先要麼抱著孩子,要麼在旁邊等著,讓孩子冷靜下來。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再好好的說給孩子聽。

怎麼不通過打罵管教好孩子 第7張

第7步:觀察孩子在你使用不打罵的管教方式後有怎樣的表現。

然後審視自己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

小提示

教育孩子時,要注視孩子的眼睛。要態度堅定,直接地指出孩子的不良言行。不要欺騙或偽裝,直接、堅定地告訴他就好。

感到自己很憤怒要打人的時候,讓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先冷靜一下。

孩子通常模仿大人的行為。有暴力傾向的家長很難培養出溫順的孩子。總是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的家長,通常也會帶出樂觀開朗的孩子。

如果你之前都是採用打罵的教育方式,現在忽然摒棄了這種方法。孩子可能會故意用自己的不良行為激怒你,看看你是否真的不再打他了。通常新的教育方法要有一週時間才會看到效果。

制定一些懲罰措施,屢犯同一種不良行為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大懲罰力度。例如,孩子言行粗魯,根本不聽你的話,總是喜歡幹危險的事,不願意分享等等,就可以採用懲罰的方法。決定執行後就要一以貫之,不要隨意減輕或加重懲罰。

警告

不要認為,不打罵就是放手不管。根本是兩碼事。

不打罵,並不意味著不加以管教。你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方式,事先制定好其它懲罰措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適時規範孩子的行為。

其他家庭成員(如父母、祖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等)可能會不太贊成你的教育方法,堅持認為“棒下出孝子”。你要告訴他們現在這種做法並不是溺愛,再舉出自己用這些積極的方法管教成功的例子。

讓周邊的人知道你不贊成打罵管教,並主動推行這種積極的教育方式。必要時,還可以提供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案例。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態度上,你的另一半應該與你保持一致。如果你不清楚對方持什麼態度,可以在使用新方法後的一個月內觀察對方的態度。

參考

http://www.weibo.com/p/1001603818842420863705

兒童發展

順其自然和講道理的教育方法

積極教育法

獎勵機制

打罵的危害

其它

TheraCare的兒童成長圖 從2個月到5週歲的孩子

孩子成長圖 孩子的語言發展,從出生到6週歲

嬰兒資源中心:從出生到3週歲孩子每個月的成長圖

今日幼兒:順其自然的結果

認真對待孩子的言行

About.com 青少年教養:放任自流和講道理的教育方法

Positive Discipline Jane Nelsen, Ed.D. 是積極教育法的創始人

教育孩子的方法:積極教育法 闡釋基本的積極教育系統

今日幼兒:發現他們的好言行

讓孩子變得更好:發現他們的好言行

“不打罵”運動

永遠不要打孩子 對比打罵和其它的教育方法

做積極的父母 提供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

阿德勒心理學基礎,瞭解人類動作背後的原因

洗心革面專案美國行為矯正專家James Lehman研究出的逐步矯正兒童和青少年不良行為的方法

萌芽研究所BUD 《你有憤怒到想要揍孩子的時候嗎?| 聚焦》

顯示 更多... (14)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怎樣才能管教好孩子

問題有點大哦,不過從“管教”上來看,似乎與孩子不太平等,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的,而不應是居高臨下的。

建議:一、改變教育觀念,尊重接納孩子,理解他(她)們的需求和心理,該傾心交談時做朋友,該批評指正是做領導,該認錯時就低頭,放下家長的“面子觀”,真正地愛和接納孩子;

二、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面對面溝通、寫信、QQ聊天留言、郵件都可以,最好是經常面對面交流彼此的想法,增進親子感情;

三、既然是“管教”可能孩子經常出現一些令家長不能接受的不好的現象,此時就要嚴格規範家規,有章可循,堅持原則,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但要對事不對人,避免打擊孩子人格。

四、家長要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豈能苛責孩子?

如何對待不服管教的孩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部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而且逆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的看法是:應該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只能約束,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因此,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甚至不擇場地申斥孩子,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孩子對家長望而生畏。還有的家長則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說什麼是什麼,孩子要求什麼做什麼,以求得孩子聽從自己。更有的甚至為孩子護短,替孩子說謊,或是過分誇耀自己的孩子,這樣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壓抑,孩子一旦明白了,會對父母的縱容感到羞辱和憤怒。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與尊敬,家長的話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會愈發嚴重。那麼,家長如何做才算對孩子尊重與信任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做對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應該這樣做,並且鼓勵他做下去。表揚不要言過其實,尤其避免在眾人面前做不適當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或做壞了一件事,要提出意見和批評,甚至嚴厲的批評,採取懲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訓,但批評也要實事求是。其次,當孩子遇到困難,包括學習知識,技能上的困難,處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間的一些麻煩等,家長這個時候不要包辦,更不要申斥他們為“笨蛋”。要關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幫一把,讓他們感到自己能夠做好而努力去做,並從完成任務中得到滿足,從而增強自信心。當孩子情緒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評、委屈,或是受了小朋友的冷遇,自己心愛的玩具損壞了或是要做的事情總也做不好時,家長要給予安慰,鼓勵或者指導。教孩子自己動手把玩具修理好,教他們諒解夥伴或主動與小朋友和好等。孩子犯除了各種煩惱,就會把父母當作知心朋友,什麼都願意給父母講,父母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他們就會增強自信心,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再次,要讓孩子當父母的助手和參謀,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與孩子商量家裡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謝謝他,即使做壞了也不要嫌他幫了倒忙,而要告訴他怎樣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可以請他來出主意,如到哪兒參觀,爺爺奶奶過生日買什麼禮品;甚至家裡什麼東西擺在哪兒,等等。這樣做會使孩子感到自己是個大人,和父母一樣擁有參預“家政”的資格,從而更加尊敬父母,並主動用“大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孩子的事情,只要他們應該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讓他自己去練,不要橫加干涉或包辦代替,這樣才能使孩子從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責任感和自信心,增長才幹。只要家長不實行“*”,讓孩子覺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樣可以信任,覺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們就會喜歡這個家,喜歡父母,願意把心裡話說給父母聽,也願意接受父母的幫助。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切忌要求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人同此心,無可非議。但有的父母不考慮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提出一些過高、過嚴的要求,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厭煩情緒,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應急於求成,而應該從子女的實際情況出發,要求孩子認真學習,逐漸提高,並要不斷予以鼓勵和支援。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除。 孩子不聽話?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表現。可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絡,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採取以下方法: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國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檢視,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瞭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讚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援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2、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是,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的愛往往會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才有可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我記得有一位外國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說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是個必不可少的課題,“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樣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在這方面付出努力。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一邊是社會,學校所關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教育孩子應根據他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採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教育孩子應先從“德、智、體、美、善”五個方面抓起,即素質教育,首先,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做一個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舉一些例項或者通過看電視,漫畫等引導孩子告訴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像其中的人物一樣。二、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家長應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的好習慣,獨立思考,善於分析難題等良好讀書習慣,教他學東西時應靈活掌握,不要死記硬背,“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不管用,時間花不少,效果卻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寫生字,寫了一排,過段時間他還是寫不出來,這種方法太“死”,家長應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結子女。 三、“健康是財富”,家長應教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早起早睡,平時打打籃球,跑跑步等對身體很好。四、家長應教育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對人有禮貌,教他們怎樣待人接物。另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裡給他們佈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一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要注重的問題:小兒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學齡前期,這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時期,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如口頭語言、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性也在該期初步形成,所以,不能忽視這一時期的教育及心理護理。早期教育包括體、智、德、美四個方面。體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務。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這些任務,只有保健護理、保育營養還不夠,還必須開展一定的體育活動,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兒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種臟器得到鍛鍊,提高適應能力和各種功能。智育:早期進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傳授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把開發兒童的智力作為重點即發展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學齡前期的智力教育,是為今後的教育打基礎的,錯過這個時期,以後再學習就十分困難了,甚至無法補償,比如口語就是如此。一個人如果在學齡前期沒有練習說話的機會,待到*後即使花費很大的精力,也達不到正常人的口語水平。我們要從培養兒童智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幾方面做準備,而不能以識多少字,學了幾冊算術作為兒童智力高低的標準。德育:是指對兒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來有三種因素,即對品德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學齡前兒童對事物認識水平比較低,許多抽象的道理還不能理解,只能夠了解比較直接的、簡單的是非標準,並且能夠培養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為習慣,如禮貌、善良、誠實等。兒童的模仿性強,社會上許多事情都會不知不覺影響他們,如不主動地進行教育,兒童則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品德教育要靠*細緻地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兒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絕不是僅靠說教、講大道理所能奏效的。美育:是指對兒童的審美教育。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會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某些藝術形式就是將這些美的內容加以提煉、昇華的結果。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有意識地體驗生活中的美、並教給他們初步的技能技巧,來表現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進行某些創造。藝術形式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大都用聲音、色彩或動作姿態來描繪,這正符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所以,藝術形式能夠引起兒童的注意和興趣,易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和薰陶,如歌曲、樂曲、舞蹈、詩歌、美工、文學作品等都是對兒童知識經驗少,理解和欣賞水平低,生理上還不成熟所以只能選擇那些淺顯易懂的作品。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人的行為、語言對培養兒童的美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幼兒園和家庭環境的美化、*的舉止、行為、服飾都很重要。學齡前兒童,在心理護理上應注意心理特徵。此時的兒童抽象思維已經產生,能夠對抽象的數概念有所認識;創造想象也已出現,個別兒童還能畫出很新穎的畫面,編出有情趣的小故事。因此,家庭生活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都要給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要讓兒童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冶,通過耳濡目染,培養兒童良好的品質,使其心理在一種健康、向上、友愛的環境中得到發展。在心理護理上,要十分注意方法,對兒童切忌採用粗暴簡單的訓斥,這樣容易使兒童產生自卑心理;也不能採用遷就、縱容的方法,這樣就會使兒童產生不辨是非,自以為是的心理,採用正面引導,循循善誘的方法,如通過勞動培養兒童勤勞、助人為樂的品德,讓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勞動後的愉快及幫助他人後的快樂。在兒童的心理護理上還應注意順其自然,要和兒童教育、兒童保健緊密地結合起來。護理得當,可使兒童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的年輕家長自己都不懂事,又怎能管教好孩子。我親眼目睹了一個年輕的媽媽把個三四歲的女兒慣的狗屁不

中國的教育就是盲目性和盲從,但是社會是公平的,對於孩子來說將來步入社會,該吃的苦還會吃的更多追問追答追問八零後的年輕父母竟然幹啥啥不行,教育孩子更是一塌糊塗把個孩子養的簡直沒人樣追答其實,時代變了,80後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各有不同,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就管自己的兒子叫哥,他兒子都35歲了,別人都難以理解,包括現在的啃老族,月光族,房奴,只能說現在社會情況各異,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間和條件,鄭淵潔,素有中國“童話大王”之稱。國小四年級,他便退學,硬是靠父母的輔導和自學,成就了撰寫《童話大王》20年、累計發行達億冊的業績。不僅如此,成為父親後,他竟“慫恿”兒子亞旗退學。於是,父子倆共同演繹了極具童話魅力的家教故事。

毅然退學, 不讓孩子心靈受摧殘 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鄭淵潔本來也打算讓兒子亞旗接受正規教育。 一天,亞旗從幼兒園回來,撅著小嘴巴,情緒有些低落。一問,才知道他在幼兒園被老師獨自關進小黑屋子裡,呆了好幾小時。原因是,老師不允許說話的時候,他說話了。鄭淵潔急了:正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關鍵期,這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呀!一怒之下,他把亞旗接回了家,從此再也沒讓亞旗踏進幼兒園一步。“現在亞旗還非常怕黑,這都是幼年的影響。”鄭淵潔如今說起這件事,還是恨恨的。 “賦閒”在家,亞旗的童年由此變得快樂無比:父親給他買了各種玩具和電子遊戲機,遊戲機是以世界同步的速度不斷更新的。鄭淵潔認為:只要掌握好“度”,玩遊戲不但能開發孩子的智力,還能培養孩子的 “主宰”意識。孩子看書是“被主宰”,而玩遊戲是“主宰世界”。為此,他從不吝惜花錢,有時甚至是“傾其所有”。所以教育有多種方式,靈活多變最重要,只有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好孩子是怎麼管教出來的

環境塑造人才,好的家庭環境、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再加上適當的鼓勵和批評。

如何管教好孩子

如果你真心要管好你的學生,那就不是要讓他去服從你,而是需要你學會和他溝通!

每一個孩子,都有針對他們自己的溝通方式,你的頭疼是因為你溝通的方式出現了錯誤。

不要讓他人來迎合你,而是要讓自己學習更多的東西來引導他人,相對於孩子而言,這更是必要的了,這才是身為一個老師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否則誤人誤己,終歸不得好報!

標籤: 管教好 打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ekp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