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傅山生平 傅山簡介

傅山生平 傅山簡介

傅山簡介 傅山生平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覆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歷來有 “學海” 的稱譽, 他工書善畫, 博極群籍, 在經史子集、 文學詩詞、 佛經道藏、 書法繪畫、 鐘鼎文字、 醫學醫術諸領域都有精深研究 , 所提倡的 “經子不分” , “經子平等” 思想更是開一代風氣之先, 其研究、 批點諸子著作之多、 內容之廣泛,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是少見的。 而諸子當中, 最傾盡其心力、 最能體現其思想風貌的則首推 《莊子》 一書 。

傲骨凜然的傅山一生特立獨行, 對於經典、 名士、權貴時有貶損、 諷刺之語, 獨獨對於莊生、 《莊子》 大加褒揚, 奉為至論, 嗜莊、 好莊、 迷莊之情溢於言表。其留存的詩文、 雜記、 批語中屢屢言及莊子。褒讚莊子、 自認承續莊學的詞文在傅山遺著中隨處可見, 其研究莊子的主要作品有《莊子翼批註》 、 《老莊二書》 、 《逍遙遊》 、 《應帝王》 、 《讀南華經》 、 《莊子天下篇》 、 《莊子理字》 、 《莊子情字》 、 《荀卿評莊子》 等, 此外還有大量散佈在其他詩文、 雜文中言及莊子的文句 。

傅山一生遍注諸子,在 《莊子》 一書上著力最深,《莊子》 的思想既是其精神的引領, 又是心靈安頓之所歸, 其批註的方式與言述更彰顯著個人活潑潑的生命氣質。詮解 《莊子》 時對天地間 “情” 的推崇、 以 “遊” 的姿態應對人間 “是非” 、 主張 “變” 、 “異” 的政治傾向, 正是最能體現其個人特質與思想風貌的三個方面, 通過對其莊學思想的探析, 我們也能從中窺見其性情與學術之梗概 。

對於莊子的著作,在顛沛流離的旅途中,仍然“時時在目”,在冰雪覆蓋北國的嚴冬裡,依然用工整的小楷書寫《南華經》多篇。對於老子的著作,三日不讀便覺得“舌本軟”,難以啟齒說話,五十歲過後還在“細注”,進行認真的研究。這些生動的記載說明,他對老莊之學是很推崇與重視的。他在一篇疏文中曾說:“僑黃老子,何笑正笑,漆園自雲,其於宗也。”在這裡他以“僑黃老子”、“漆園”自況自稱,以承緒老莊之學的大弟子自許。

綜觀傅山一生行事作風與思想主張,可見他本質上是一個道家人物的性情:為人為學本於真性真情、自由自在,反對權威主義教條主義,因此,他極其憎惡“奴儒”為人為學的“奴性”:“若奴人,不曾究得人心空靈法界,單單靠定前人一半句註腳,說我是有本之學,正是咬齫人腳後跟底貨,大是死狗扶不上牆也。”並由此而極力批判當時所謂上流社會是非顛倒的假仁假義。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覆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愚父子學莊列”,還飽含深情地說:“三日不讀《老子》,不覺舌本軟。疇昔但習其語,五十以後,細注《老子》,而覺前輩精於此學者,徒費多少舌頭,舌頭總是軟底。何故?正坐猜度,玄牝不著耳。”“吾莊翁所謂緒餘可以為堯舜者也。”

老莊哲學豐富,據史書記載,他們為人自尊,對人間功名利祿很淡漠,一生不得勢也不願得勢,一生不得志也不願得志,以窮盡人倫物理為天職。生活的道路對於傅山來說,與老莊十分相似,思想境界亦相通。這些都給傅山很深的影響,因此自然成為他進行研究的主要物件,使他成為明清之際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身為道家思想傳承者的傅山,無論在學術和學術思想上,傅山的學問文章,都追蹤當時的進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時,他的思想帶有強烈的進步傾向,不重視當時學者重理學的傾向。他讚揚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統治者視作洪水猛獸的李贄學術思想和劉辰翁、楊慎、鍾星等節高和寡之士的文風。對明末的政治腐敗,官場齷齪,是有清醒的認識。清軍入關明王朝滅亡後,傅山一反清七年級般學者以經學為中心的研究範圍,而是獨闢研究子學的途徑,衝破宋明以來重理的羈絆,開拓了新的學術研究領域,成為清之後研治諸子的開山鼻祖。至於傅山的詩賦,則是繼承了屈原、杜甫以來的愛國主義傳統,他主張詩文應該“生於氣節”,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為衡量標準。傅山一生著述頗豐,可惜所著巨集論,大都散失,只存書名和篇名,留存於世的僅《霜紅龕集》和《兩漢人名韻》兩部。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徵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不僅是書法家、畫家,而且是晚明清初遺民的代表,北方學術思想的領袖,著名學者,甚至被傳為“武林高手”。其人其事早已成為山西一帶的神話傳說。當時道教佛教均尊引為本家。

傅山在思想上有“學海”之稱,僅就自學研究著作而言, 山西省博物館現藏著作目錄有:《老子注》、《莊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鬼谷子注》、《公孫龍子注》、《淮南子注》等。

傅山在醫學上,也有著巨大的成就。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其醫著《傅氏女科》、《青囊祕訣》,至今流傳於世,造福於人。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

傅山作為封建社會中的知識分子,一生中處處表現了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他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氣節,毫不愧對“志士仁人”的評價。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愛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進入風燭殘年的傅山悲痛異常,再也經受不得如此打擊,不久則撒手人寰,與世長辭,時年77歲。

萬物皆道,秉承傳承道家精神的傅山看到“道本不息如川之流”,道家猶如海納百川,要博採諸家之長,這正式道家學術思潮的特點,他還特別提倡子學,通過考證,旁徵博引,解釋諸子,開出清代子學研究的先河。可見,傅山胸懷闊大、慧眼獨具的過人之處。

傅山,生於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這是明末清初的歷史轉折時期。當時,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在封建社會內部萌芽,社會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反映在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宋明理學開始動搖,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批判。在這股反理學的潮流中,傅山抱著抗清復明的信念,以先秦諸子思想,特 別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為武器,對宋明理學進行了無情的批判,闡發了自己的唯物主義思想,被後人稱為啟蒙的思想家。

清初,封建統治者利用宋明理學進行思想統治,廣羅明末知識分子為其服務。對此,傅山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為了躲避朝廷的糾纏、掩護自己的政治活動,他過著四處遊醫的生活,並拜“還陽真人 ”為 師,出家入道,自號“朱衣道人”①。因此,傅山的一生充滿了道家色彩。

他曾說:“三日不讀《老子》,不覺舌本軟,昔但習其語。五十以後,細讀《老子》,而覺前輩精於此學者,徒費多 少口舌。,⑧“莊子為書,雖恢橘佚宕,於六經之外,譬猶天地日月,固有常經常運,而風雲開閡,鬼神變幻,要自不可缺。”⑧ 這些,都反映出傅山對待老莊思想的態度。

傅山離俗入道的原因 是多方面 的。首先,傅山的反清復明志向決定了他對待宋明理學的態度,認為“今所行五經 四書注,一代之王制,非千古之道統 也”④,“以《管子》、《莊子》、《列子》、《楞嚴》、《唯識》、《毗婆》諸論,約略參同,益知所謂儒者之不濟事也。因而他喜歡老莊進而喜歡道家思想及道教。其次,傅山所處的時代是人們批判 宋明理學的禁慾主義、提倡個性解放的時代,傅山本人曾多次發“反常之論”,主張“率性而為”,這和道家思想中主張的“順物自然”、“漂然物外”的觀點相吻合。而且在理論上對道家思想有所闡發。

明亡後,傅山衣紅衣,居山寺,改號朱衣道人,從事著反清復明的祕密活動。清順治11年(公元1654年),傅山因南明總兵宋謙在晉豫邊界起事反清,事敗下獄,成“謀逆欽犯”,雖遭嚴刑,卻堅貞不屈,曾絕食九日,瀕臨死亡,後經營救獲釋,此案曾轟動一時,被稱作“朱衣道人案”。順治14年(公元1657年),顧炎武因江南已無法容身,“浩然有山東之行”,應傅山之邀,千山獨步,天馬行地,來到了太原。順治16年(公元1659年),鄭成功克鎮江,襲南京,張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勢似轉機,傅山聞訊後,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鄭張已敗走,他只好帶著又一次地掃興回到太原,其後一直隱居於晉祠雲陶洞。他曾作《宿雲陶》詩:

霧柳霾花老眼憎,雲陶穩睡拔雞鳴;晉祠三日無吟興,只憶觀瀾智勇生。

隱居期間,他吟詩作畫,潛心著述,並與顧炎武、閻若璩、閻爾梅、朱彝尊等學人考證晉祠,感懷晉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將雲陶洞稱作茶煙洞,“石室茶煙”是晉祠內八景之一。景宜園距雲陶洞數步之遙,園內“雜樹交蔭,希見曦影”,此地為傅山飲茶品茗處。

期間,傅山先生在此還留有許多書法作品,其中嵌於朝陽洞石階下週柏旁壁間的“晉源之柏第一章”最為要緊,其字行楷中揉魏碑,舒緩裡見矯捷,遒勁得力,練達通脫,一看便知是高逸出世、遺身物外之作,難怪能被閻若璩譽為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亭內的“難老”匾、聖母殿廊下的“永錫難老”匾均為名題。嵌於文昌宮牆壁上的《文昌帝陰騭文》也出自他的手筆,全文446字,小楷寫就,直師鍾繇,工整不苟,玉潤珠圓,是其罕有的小楷作品。另外,景宜園楹聯“茶七碗,酒千盅,醉來踏破瑤階月;柳三眠,花一夢,興到傾倒碧玉觴”、同樂亭楹聯“萬竿逸氣爭棲鳳;一夜凌雲見籜龍”,“梧桐月白杯中照;楊柳風來畫上川”,也均為傅山所書。雲陶洞楹聯“日上山紅,赤縣靈真三劍動;月來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之上聯中的“日”與下聯中的“月”合璧為明字,“珠明”則暗指朱明。

傅山對晉祠的影響不僅僅在於書法、著述,更在於對晉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趨高。“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雲陶洞緊鄰朝陽洞,佔據著晉祠雲至高。俯瞰全園,瞭然一目,遠眺田疇,隱約可現。除去一年一度廟會裡的紛雜熙攘,除去平日偶有摯友造訪,這裡少有遊人光顧。園日涉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當石磴上青苔侵階、隙間拱草,秋樹下的掃葉人又把一季的春華挈走時,傅山先生慨嘆感懷之餘,卻未倦慵喟然,詩作愈發激昂高亢,著述愈發精邃深湛,書法愈發奕奕神采,意志愈發貞固剛毅。他不是“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的隱逸者,也非“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的削跡仙。

論及晉祠的操守、品格,豈有不言傅山傅青主者也!

標籤: 傅山 生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ewl3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