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北京和新疆的導遊詞

北京和新疆的導遊詞

北京和新疆的導遊詞

導遊即引導遊覽,讓遊客感受山水之美,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給予遊客食、宿、行等各方面幫助,並解決旅遊途中可能出現問題的人。導遊分為中文導遊和外語導遊,英文叫TourGuide或Guide。在我國導遊人員必須經過全國導遊人員資格考試以後才能夠從業。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北京和新疆的導遊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鑑賞!

北京導遊詞1

司馬臺長城位於北京東北部120公里的險關重鎮古北口境內,此段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是一段偏離原北齊長城基礎的明長城,也是至今仍保留代長城原貌的一段古長城。

司馬臺長城,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構思新穎、形態各異,它集萬里長城眾多特色於一地,形成一段“奇妙的長城”。

綜觀司馬臺長城,可用“險、密、全、巧、奇”五字概括。險:司馬臺長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築,蜿蜒曲折,驚險無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橋兩段,更是險中有險。天梯是單面牆長城,坡陡牆窄,最窄處不足半米,呈直梯壯沿山體上升,兩側更是陡峭懸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頂端,便是天橋,長不逾百米,寬只有一磚,約40釐米左右,兩側又是懸崖絕壁,令人不寒而慄,英雄氣短,遊客把這兒稱作咫尺天涯。雖然名為天橋,但到這裡的人們卻都說:“過橋難,難於上青天”,這裡可說是明長城中依山設險,險上加險的最險要地段之一。密:是司馬臺長城又一特點,兩敵樓相距最近僅43.8米,最遠600米,一般都在100-------200米之間,若按當時明代築長城的規定,每500米修敵樓一座的話,可見此段長城是一例外。全:是指敵樓和城牆的建築形式奇特多樣。從外觀來看,敵樓有單眼樓、雙眼樓、三眼樓、四眼樓和五眼樓,有單層樓,上下相通的雙層樓和三層樓。它們均為空心敵樓,大小不一、形態組合各異,是按駐軍的官銜等級,駐防人數以及地勢險要程度分別來建造的。從內部結構來看,有磚結構、磚木結構、磚石結構;又有單室、雙室、多室之分;房間佈局有“田”字、“井”字;樓頂變化多端,有平頂、穹窿頂、八角藻井頂、覆鬥頂;就連門窗也新穎別緻,有邊門、中間門、有磚券和石券,還有技藝精湛的雕花花崗岩石門。這是長城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司馬臺長城東段的仙女樓和望京樓就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敵樓,望京樓是司馬臺長城的制高點,海拔986米,為空心三眼樓,二層磚石結構。這裡視野開闊,隱約可見北京城輪廓,故稱望京樓。望京樓頭,東觀“霧靈積雪”、“蟠龍臥虎”、北看“燕山疊翠”、南瞧“水庫明珠”、壯麗關山,盡收眼底。仙女樓是敵樓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樹叢中,下部條石合縫,上部磨磚達頂。內部用青磚砌成兩道大拱,三條甬道,十個券門。頂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網狀的八角藻井,四邊砌四個磚柱,遊人在裡面輕輕放歌便能發出悅耳的迴音。門券上還有並蒂蓮花浮雕,整個敵樓處處給人以精巧、細膩、秀麗之感。彷彿它不是人間戰爭的防禦設施,而是一座仙境樓閣。此外、城牆的構造更是匠心獨運,富於變化。因地形和軍事上的需要,城牆又分為單邊牆、雙邊牆和障牆,有磚砌、石砌及磚石混合砌,城牆上的箭孔疏密也從幾十個直到上百個。巧:體現為進可攻,退可守,步步為營的障牆。而小天梯上的障牆,可謂登峰造極,在20多米的垂直落差內從最頂上的障牆箭孔,一直可以通過所有障牆的射孔,到達最下的射孔,精巧之至,另人讚歎。由此可以想像昔日戌邊將士苦戰禦敵的戰爭場面。奇:構築在溶洞上的長城,洞與城的巧妙組合,在整個明長城中絕無僅有,令人稱奇叫絕。

司馬臺長城雖以山勢險陡、長城雄奇為主景,卻不乏碧波盪漾、湖光帆影的優美環境,長城角下的鴛鴦湖賦予了這段長城以靈性,清澈的湖水,是由水量充沛、四季涼爽的冷泉和冬季熱氣噴湧、水溫常年在38℃的溫泉匯聚而成的,湖水冷暖各半,經東歷夏,從不結冰。夏季裡盪舟湖上,清風徐來,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司馬臺長城不僅有奇麗的風光,亦是一座文化遺產的寶庫。今年來,在這段長城上發現了許多長城文物,其中:有石刻“題名碑”,碑上記載著當年修建長城時的情況以及與建城有關的官員的名字,同時這裡還發現幾處城牆和敵樓上有帶戳印文字的磚,上面刻的都是參加修建長城的軍隊名稱和年代,如“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曆五年寧夏營造”等等。長城磚上帶有戳印文字,在其它長城上也是及為少見。在修復這段長城清基過程中,又清出一批出土文物:有當年守城將士使用過的各種武器,其中有鐵炮、石炮、鐵鏃鐵銃、手雷、三眼銃。鐵彈丸、火藥勺等,還有守城戰士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具,其中有鋤頭、鐵鏟、菜刀、鐵燈碗等等,以上這些文物很珍貴,它為研究明代長城及明代歷史提供了價值很高的事物資料。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司馬臺長城則是這份遺產中的一顆明珠,為了更好地保護這段長城,並滿足廣大中外遊客更好地領略長城的風采,司馬臺長城景區一手抓文物保護工作,一手抓旅遊開發建設,使司馬臺長城這一世界文化瑰寶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的評價:“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臺長城是中國長城之最。”

司馬臺還為遊客提供登城隱形索道、遊覽峽谷索橋、鴛鴦湖上泛舟、游泳、垂釣、住宿、小型會議、山寨野味等服務。6月舉辦司馬臺長城國際滑翔節、8月舉辦文化節、9月舉辦登城比賽。

注意事項:由於司馬臺長城山路險峻,所以遊客們萬不可圖一時之快而騎馬登城,當您遇到什麼問題時,可以撥打電話6903____向景區求助。

北京導遊詞2

霧靈山位於北京市東北部,密雲縣曹家路村,南是燕山山脈主峰,海拔2118米,號稱"京東第一峰",長年雲霧迷漫,生有靈芝,從元代時起名為霧靈山。

又因有奇特的山峰、茂密的森林、豐富的水源,而得名"北方黃山"。

80年代起霧靈山正式對外開放,並被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霧靈山因山體高大、森林茂密,成為南北氣流的交匯地,春、夏、秋三季,山中雲霧迷漫,雨量充沛,山泉匯流成河,密雲水庫60%的水源均來自於霧靈山上流下的泉水。站在霧靈山主峰,可觀日出、雲海、迷霧,在晴空萬里之日,密雲水庫、霧靈湖、司馬臺長城,一覽無餘,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森林景觀,成片的楊樹、胡桃、紅果、映山紅、野生彌猴等樹林。春季,漫山遍野,百花齊放;夏季,茫茫林海遮天蔽日;秋季,碩果累累,層林盡染,不亞於舉世聞名的西山紅葉,從10月下旬開始,山頂開始積雪,並形成華北地區罕見的霧鬆,在樹幹樹枝下形成各種不同形態的冰晶,有的像潔白的羽毛,有的像各式各樣的花瓣,有的像海底的珊瑚,千奇百態,此景可保持4-5個月的時間,遠遠望去,甚為壯觀。

高山峽谷景觀,這裡有陡峭的山峰,幽深的峽谷,奇峰競秀,經專家評定,龍潭景區的山水風光,在京郊地區屬一流水平,品味之高,為京郊之最。

山泉景觀。因其谷深,匯水面積大,加之森林茂密,涵養了豐富的水源,使得景區內溝溝有水、處處湧泉,泉水順谷而下,登山路程沿溪而上,縱向落差1500米。

北京導遊詞3

北大燕園著實是原本燕京大學的校址,可是許多北大門生對此段汗青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許多集體來北大旅行,最讓人嚮往的莫過於未名博雅的奇麗景緻,如不能讓旅行者知道關於這個園子的真實汗青,其實讓人忸怩,謹以此文分享給樂意做導遊的門生,但願我們的一言一行都為這個校園增加色澤!

西校門

西校門是北京大學原本的正門。由於是校友1926年捐資所建,故也稱作校友門。1920年3月15日,燕大正式掛匾,同時舉行男女兩校歸併的聯歡會,歸併典禮由蔡元培主持,校門上燕京大學的牌匾為他所題。

西門華表

這兩座華表是圓明園安佑宮中的遺物之一,昔時被安頓在安佑宮琉璃坊前。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有記實曰:“鴻慈永祜,在月地雲居之後,循山徑入,箇中為安佑宮,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閣下華表刻雲氣,甚優良,民國十四年猶及見之。聞人言:今已為燕京大學所取。”按照這段記實,這兩座華表至遲當建於乾隆七年(1742)。至於怎樣從圓明園移到燕園,昔時的《燕京大學校刊》曾對此有較為具體的記實,稱移此華表時,曾“商諸圓明園之主管者,擬將此石柱移歸本校生涯,並經處所當事人之承認,遂鳩工起運,延續移來三座”,“國立北平圖書館竣工,商準北平市當局,將存放天安門前之石柱移歸該館,同時函商本校,內蒙古導遊詞,請將所存之三柱移贈其一,連忙準如所請,函報市當局存案,並宣告尚存二柱,仍由本校生涯,旋得市當局承認,於是本校行政執行委員會乃決策將此二柱直立於貝公樓前,以資企盼。此項直立費及配製柱頂之鎮物費,為數約一千數百元。”可是細心調查一下這對華表,會發明一粗一細,並非一對。原本1925年燕京大學建校舍時,只從圓明園運來了三根,第四根卻被運到城裡,1931年曾橫臥在天安門前道南。當北京圖書館建文津街新館時,欲將燕大多餘的一根華表搬走與天安門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對,不意搬運時陰錯陽差,功效燕大和北圖的華表皆不成對,成績了這一樁趣事。

貝公樓(Bashford Hall):

燕大的主樓,即此刻北大的辦公樓,稱為貝公樓,是為眷念美以美會會督貝施德(又譯貝施福),1926年竣工時的英文名即為BashfordHall。燕京大學的前身是美國美以美教會創辦的匯文大學。其首任校長李安德是丁韙良的一位好友,當李安德於1893年因病歸天往後,包羅丁韙良在內的校董事會同等選舉貝施福為匯文大學堂的第二任校長,同時推舉劉海瀾為常務副校長。貝施福其時也是美國俄亥俄州衛斯理大學的校長。固然他於1904年正式來北京傳教之前並沒有太多的時刻來現實主持和干涉匯文大學堂的詳細事宜,但因為他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教誨家,同時又具有打點一所美國名牌大學的富厚履歷,以是他對付晉升匯文大學堂學術和打點水準是起了很大浸染的。尤其是自從他親身來北京主持美以美會的教務勾當之後,以及在1913-1919年任上海美以美會會督時代,更是在匯文大學堂的財力上給以了大力支援。與此同時,貝施福照舊一位藏書家和多產的史學家,編著過《中國與美以美會》(1906)、《美以美會在華一百年文獻集》(1907)和《中國述論》(1916)等重要的在華教會史文獻。1919年在上海逝世之前,貝施福向匯文大學堂遺贈了他所保藏的大量書本,箇中有許多是善本書。它們其後成為燕京大學圖書館西文書保藏中的焦點部門。至今在北大圖書館的書庫中仍能找到上千冊有貝施福親筆署名的西文書本,內容多半跟在華傳教士和中國汗青文化有關。為了眷念他對付匯文大學堂和燕京大學的突出孝順,1926年竣工時便用他的名字定名。衛分析外洋傳教團捐錢16萬美元製作。貝公樓的正門是在可以遠眺燕山的西面。門前原本有一棵挺秀而高峻的松樹,尚有一塊西方全部大學校園均少不了的長方形草地。貝公樓正門上方的屋簷之下還掛有一塊很大的牌匾,上書“貝公樓”三個大字。從1939年和1941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塊牌匾。“貝公樓”的牌匾著實跟那塊被奉為國寶的“大學堂”牌匾一樣,都是具有很高汗青文物代價的。

貝公樓原本正門的上方有一個小陽臺,每當校內進行大型的會議時,這個陽臺經常被用作一個講壇,而聽眾們就站在辦公樓與西校門之間的一大片草地上。1957年,當蘇聯的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在周陪同下會見北大時,就曾經站在這兒對下面站滿草坪北人人生頒發過熱情洋溢的講演。痛惜這樣的壯觀時勢現在已難以重現。

寧德樓(Ninde Hall)

寧德樓(又稱宗教樓,今北大外院民主樓),是燕園第一座構築,1922年竣工,作為學校的宗解說院地址地,由在上海的甘維爾佳偶捐贈,以眷念前美以美會會督寧德威廉牧師(BishopWilliam X. Ninde)。寧德威廉牧師與其妻1895年來華,自此從未間斷過祈禱,祈求這個巨大而有著久長汗青的國度早日福音化。寧德樓二樓有小星期堂,學校的首要聖事都在這裡進行,這裡還舉辦很多重要的推舉,這個星期堂至今猶在。

穆樓(McBrier Recitation Hall)

由託事部的司庫、銀行家穆布萊(McBrier)捐錢10萬美元所建,今為北大外文樓。科學樓(Science Buildings)

箇中一個由洛克菲勒基金會用於建樹北京協和大學醫學預科的資金中的一部門興建,今為北大化學南樓和化學北樓。燕大圖書館

燕京大學圖書館位於貝公樓南側,即本日的北京大學檔案館,是由托馬斯?貝利(ThomasBerry)佳偶的三個女兒為眷念怙恃的遺願——“在全中國推廣進修”而捐錢五萬美元興建的,以其保藏的善本書和古籍書而著稱。1952年院系調解時,它已有圖書期刊40萬冊,未編圖書期刊18萬冊,另拓片12000餘張,木刻書板2400塊。箇中收善本以明、清刻本及抄本居多,宋元版本也不少。善本書數目高達3578種,37484冊。因為燕大作為原教會學校的非凡職位,在西文書保藏中最聞名的要數基督_神學和有關基督_在文化撒播史方面的保藏。古籍叢書也是海內圖書館中保藏最富厚者之一。另外,燕京大學圖書館還收到來自各方的贈書。箇中有孫中山老師從自家信架上親身取下的一包書,尚有美國校友別離於1924年和1927年贈予的書。李賦寧老師在一篇題為《我與北大圖書館》的回想文章中寫道,在他初來北大任教的日子裡,正是燕京大門生涯的西文特藏書,使他可以或許順遂地備課和籌備講演稿,並在北大圖書館渡過了一段祥和而嚴重的研究年華。

甘德閣,麥風閣(又稱姊妹樓,今南閣和北閣)

daoyouci.net 整理

甘德閣為Mrs DavidGamble捐錢所建,南北二閣建於1924年,北邊的麥風閣為音樂講堂和男女門生勾當室,南方的甘德閣其時作為女部的辦公樓行使。它們是以美德博士(MissLuellaMiner)的名字來定名的。麥美德博士是原華北協和女子大學的校長,華北協和女子大學併入燕京大學往後,便自動成為燕大的女部,麥美德(Miner)就成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麥博士在任只有三年,可是為燕大作出了汗青性的孝順。因而在海淀新校園竣工時,依據其時給構築定名的老例,就將這兩座瑰麗典雅的閣樓以麥美德來定名了。從甘德閣和麥風閣到南北閣的轉變,預計也是人緣於錢穆老師的發起。從當時開始,甘德閣和麥風閣的名稱就逐漸被人們淡忘在汗青的角落了。

賢人樓(Sage Hall 本日的俄文樓)

其時是女子學院解說樓,由羅素?塞奇基金會(Russel Sage Foundation)捐資興建,二樓有星期堂,專供女子聖事侍奉之用。鍾亭銅鐘系雍正天子降旨所造,是1928年,學校用哈佛燕京學社的金錢從黑寺購得。每隔半小時,校園裡會響起悠揚的鐘聲。

男生宿舍(紅一到紅四樓),女生宿舍(靜園周圍的院子)

男生宿舍由浩瀚美國善士捐資興建,第六宿舍由中國人捐資興建。此刻男生宿舍作為行政辦公室,女生宿舍是各個文科院系地址地。

思義亭(又稱魯斯亭,今稱湖心亭)

為斯克蘭頓城(Scranton)的友工錢眷念副校長路思義(Henry WintersLuce)所建)(一說為路思的宗子亨利?魯濱遜?路思(美國《期間》、《餬口》雜誌的開辦人)捐資興建)。路思義對中國的基督_高檔教誨奇蹟有很大孝順,他像司徒雷登一樣,起勁籌款,促進了山東齊魯大學的組建,1919年接受燕大副校長,起勁為燕大建樹籌款,鑑於他的孝順,兩岸的東海大學尚有以他為名,由貝聿銘計劃的路思義教堂。

臨湖軒

臨湖軒作為校務長住宅,為司徒雷登友人美國費城的喬治?柯里佳偶捐建,著實,司徒雷登只住很少的部門,其他別離為學校迎接、議事的場合,學校裡各類社團開會餐會、茶話會、招待貴客、進行婚禮都可以在這裡。1929年燕大建設10週年座談會上,冰心傳授發起定名為“臨湖軒”,並請其時的北大文學院院長鬍適題匾。女子體育館(BoydBuilding今北大二體)

女子體育館系米蘭?鮑埃的怙恃威廉?鮑埃佳偶(Mr. and Mrs. WilliamBoyd)於1927年捐募了9萬美元給燕京大學來建樹一座女子體育館,他們還捐募了1萬美元在燕京設立獎學金。威廉?鮑埃老師曾經是YMCA(男性基督_年輕人連繫會)的祕書,而鮑埃老婆又是國際YWCA(女性基督_年輕人連繫會)的首創人之一,因此,他們在美國基督_為亞洲捐錢的行為中極為活潑。因為他們的全力,在美國基督_女子集體捐助的亞洲7所女子學校中,燕大獲得了最大的一筆。300萬美元中的60萬被用來建樹燕京大學校園,鮑埃佳偶10萬美元的捐助是個中的一部門。他們的女兒米蘭?鮑埃結業於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院化學系,由於對基督的信奉,1923年分開了剛文定的未婚夫,遠涉重洋,來到燕京大學修養學,是燕大最早的女傳授之一,米蘭其後成為燕大董事會的祕書,繼承為燕大的成長籌集金錢。不只云云,她還極其體諒中國人民的運氣。抗日戰爭,米蘭為中國災黎搶救會事變,籌集了很大一筆錢。她的女兒卡米拉介入了基督_教誨學會的亞洲交換專案,並在1979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作講座,她的外孫女謝海日(HeatherSmithXie)24歲來到中國教書,現在,謝海日與她的中國老公謝勇住在香港,兩個小孩先學中文,後學英文,已經可以或許流利地講平凡話、廣東話和英文。她把她的家庭和餬口看作中美友愛來往的一個見證。

男人體育館(Men’s Gymnasium)

即此刻的北大一體,大樓是由燕大在美國的託事部主席Mr. Franklin Warner捐資興建,旁邊的行為園地是在紐約的Mr. CarlHamilton輔佐下清算出來的。

翻尾石魚

翻尾石魚是圓明園的遺物。1930年燕京大學的結業生從原朗潤園的主人載濤手中將石魚買下贈給母校作為結業留念.

博雅塔

為了向全校供水,亟需建一座水樓,可是它必須與未名湖的風物相和諧,於是便模擬通州燃燈塔形狀建此水塔,並從燕大傳授博晨光(LuciusPorter)曾經在華北做過傳教士的叔父James W.Porter哪裡捐來一筆錢專供製作水塔行使。塔便用博晨光傳授的名字而定名,稱為“博雅塔”。水塔仿通州古塔樣式,共13層,高37米,中空、螺旋梯直通塔頂。

新疆導遊詞4

阿克蘇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有一片1.8萬平方米的神奇而肥沃的土地,這就是阿克蘇市。“阿克蘇”,在維吾爾語,意為“白色的水”。阿克蘇河從境內流過,所以得名。

阿克蘇地域,是古代姑墨、溫宿國所在地,漢朝歸西域都護府,唐代又轄於安西都護府、龜茲都督府。清代新疆建省後,設阿克蘇道。之後設阿克蘇縣。1949年以後,設阿克蘇專區,轄原阿克蘇縣。1983年,撤縣建市,是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阿克蘇屬暖溫帶乾旱型氣候,年均氣溫7℃--10℃,雨水較少,但河流水量豐富,山區多雨雪,冬春嚴寒。

阿克蘇市地勢廣闊平坦,土層深厚,光熱豐富,無霜期長,適宜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區。陽春碧波萬頃,夏秋遍地金黃。樹有楊、柳、桑、榆、槐、法桐,果有杏、桃、蘋果、核桃、紅棗、無花果、葡萄等。瓜果飄香,四時應市。艾西曼湖、多浪水庫和勝利水庫,常有大天鵝、小海鷗、野鴨、水雉、大雁等飛禽棲息。盛產鰱、鯉、鯽、草、鯰魚、武昌魚、大頭魚和牛蛙等水族。河湖、渠系、林網、條田,景色醉人,是名符其實的“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瓜果之城”。西部陰乾山一帶,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具備發展工業的良好條件。

阿克蘇在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歸屬漢朝版圖。自1883年建新城以來,一直是所在地區軍政首腦機關駐地。現駐阿克蘇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第一師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功勳卓著的一二零師三五九旅。本世紀50年代初期,這支英雄部隊奉命屯墾戍邊。他們挺進戈壁,興水利、治鹽鹼,鎖住亙古黃龍;修道路、闢良田,奉獻糧山棉海。軍墾戰士艱苦創業,建成16個大型國營機械化農場和建材、紡織、化工、電力等實力雄厚的支柱企業,修建了西北地區最長的公路橋---塔里木河大橋。農一師經濟已成為阿克蘇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克蘇市是維吾爾、漢等多民族聚居區,人口達43.45萬。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用智慧和汗水共建樂園,使阿克蘇市這顆鑲嵌在祖國西陲的明珠熠熠生輝。

阿克蘇市的綠洲、河湖、沙漠、山地等多種地貌,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晴川煙樹、雲懸玉峰、煙籠多浪、沙海胡楊、古寺晨唱、渾河古渡、三熟奇桑、艾湖歸舟、古崖幻影、長虹旭日等10景更是聞名遐邇。歷史悠久的多浪文化獨樹一幟。“多浪巴亞萬”高亢激越;熱瓦甫琴、卡倫琴聲優美動人;多浪“麥西來甫”熱烈詼諧。阿克蘇市各族人民熱情豪爽,葡萄美酒待客,輕歌曼舞迎賓。

阿克蘇有南疆公路貫通,東達烏魯木齊,西至喀什,地區內各縣鎮、農場,都有班車。阿克蘇還有民航班機達烏魯木齊及和田。

新疆導遊詞5

各位遊客:

新疆的吐魯番有兩座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稱為吐魯番盆地中一對風格不同的“姐妹城”。它們在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後,如今雖然只留下斷壁殘垣,然而當年高聳的城牆依然氣勢恢弘,深陷的護城河輪廓仍歷歷在目。下面讓我們帶著訪古探勝的心情,先去參觀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國的歷史

遊客們,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以東45公里處的火焰山南麓,即木頭溝河的三角洲地段,這座馳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後為麴氏高昌王國和回鶻高昌王國的都城,歷盡繁華,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戶。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來介紹一下它的得名和歷史。

高昌故城,維吾爾語中稱為“亦都護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傳》中稱它因“地勢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據歷史記載,高昌故城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西漢。當時稱為“高昌壁”或“高昌壘”,漢、魏、晉歷代都曾在此設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禦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7年,前涼張駿在此設定高昌郡,開創了西域郡縣制的先河。高昌建國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車師國滅亡,柔然立闡氏伯周為王,稱其國為高昌國,從而掀開了高昌王國的序幕。南北朝時期,這裡諸王爭霸,但國號仍為“高昌”。公元604年,唐貞觀年間,高昌王勾結西突厥截斷絲綢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國,將高昌改稱“西州”。公元9世紀末,由漠北西遷到此的回鶻人建立了回鶻高昌國,仍臣屬中原王朝,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1208年,高昌回鶻則順成吉思汗,稱“畏兀兒王國”。1283年,高昌城毀於戰火,高昌回鶻王國滅亡,至此,高昌城被廢。縱觀高昌故城的歷史演變,歷經1500多年,其間由盛及衰,演繹了一部西域部族的興亡史。

高昌故城遺址→ 高昌的對外交流→ 高昌文化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高昌故城遺址。只見殘破的城牆全用黃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規則的正方形;分外城、內城、宮城三部分。佈局似唐代的長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長5.4公里,城牆最高處達11.5米,城基寬12米。內城居於外城正中,周長3600米,現僅存西牆980米,南牆850米。宮城居於外城城北。請看,前方那數座高3米至4米的土臺稱為“可汗堡”,就是原回鵲高昌的宮廷所在地。這裡發掘出的綠色琉璃瓦、紋飾華麗的石柱礎和巨幅的奏樂圖精美壁畫,記錄了故都昔日的繁華。據史書記載,鼎盛時期的能城有12個門,市內房屋鱗次櫛比,有作坊、市場、廟宇和居民區等建築,總面積為200萬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築群,風格與交河故城相似,下挖為院,掏洞為室,不用木料,為吐魯番一奇。

漢唐以來,高昌是連線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它既是經貿活動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薈萃地。當時波斯等地的商人,從他們國家帶來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寶石和駿馬來到高昌城,又從這裡帶走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和造紙、火藥、印刷術。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高昌傳入內地。當時的居民先後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地方。

高昌王國鼎盛時期;還孕育了豐富的高昌文化,成為高昌的珍貴遺產。麴氏高昌王國十任國王都是漢人,因此漢文化對高昌的影響顯而易見。但高昌畢竟屬於雜胡地帶,車師、回鶻、突厥以至後來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雜居,因此當地人會數種語言,語種形態豐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飾也十分講究,並擅長製作美食。馳名中外的高昌古樂,更是高昌人的驕傲,它以濃烈的異域風情和豐富的藝術語彙在漢唐時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樂之中,成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寶。可以這樣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於其深厚的文體底蘊,使之成為代表西域歷史的典範和標本。

講經堂遺址→ 唐僧玄奘與高昌

遊客們,高昌故城廢棄以後,被開墾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築蕩然無存,遺址儲存較好的除城牆外,還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讓我們乘著“驢的”前往參觀。

各位遊客,請看這座大佛寺遺址,佔地近1萬平方米。仔細觀察,這座佛寺的山門、講經堂、大殿、藏經樓、僧舍等建築佈局,仍歷歷在目。從建築特徵和殘存壁畫上的聯珠紋圖分析,其建築年代屬麴氏高昌中期,約為隋代所建。

說起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還曾到此講過經。相傳公元629年(唐貞觀三年),玄奘29歲時,為了提高佛學水平,不畏艱險,從長安出發西行,沿絲綢之路到佛國印度遊學取經,歷時17年。由於玄類取經起初並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援,他只能夾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為沒有政府發給的公文,路上還曾受到緝拿。然而玄類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後,不僅從印度取得了佛經,而且返回故土,著書立說,糾正了國內僧侶對佛經種.種不正確的解釋,成為最具聲望的一代高僧。

回國後,玄奘的境遇與出國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視,唐高宗李治在為紀念母親而建的慈恩寺內造了一座大雁塔,專門用來供放玄奘帶回來的歷7部佛經。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經伊吾(今哈密),當高昌王麴文泰得知東土大唐不遠萬里來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時,便派人把玄類請來,專門安排在王宮內居住,與玄奘結為兄弟。他還苦口婆心地勸說玄奘留在高昌當“國師”,但不能動搖玄類西行探求真經的堅志大願。高昌王無奈,只好請玄類講經一月後再走。

臨行前,高昌王為玄奘寫了24封致西域各國的通行文書,還贈送了馬匹和25名僕役。出發那天,全城夾道相送,高昌王鞠義泰抱住大師失聲勵哭,親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別。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為我們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話,以致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就有以火焰山等為場景而衍化出的美麗傳奇。

各位遊客,高昌故城的參觀即將結束了。望著這屢經歲月剝蝕的故城,在領略它的古老、蒼茫和凝重之餘,您還將作何觀感呢?“曾經的輝煌將永遠讓人銘記”,或許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的啟迪吧!

標籤: 導遊詞 新疆 北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lrmy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