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稱號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稱號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有什麼稱號

1、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為士大夫的主要途徑。明清俗稱舉人為孝廉。

2、舉主與門生:漢代士人通過察舉和徵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舉的列侯、剌吏、郡稱為舉主,被舉、被闢的賢士便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故吏,後科舉考試及第一者對主考官亦自稱門生。

3、貢士:古代向朝延薦舉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後,經鄉貢考試合格的叫貢士,清代,會試考中的為貢士。

4、進士:意即貢舉的人員。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最被重視,明、清兩代,始以進士為考中者的名稱,凡是舉人(鄉試考中者)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5、舉人:原指被推薦之人,為歷代對各地鄉貢人京應試者的通稱。明、清兩代,為鄉試考中者的專稱,作為一種出身資格,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簡稱“發”。習慣上俗稱為“老爺”。

6、秀才:別稱“茂才”。本系優秀人才的通稱。漢代以後,成為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時,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後採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明太祖曾採取薦舉的方法,舉秀才數十人,反以知府為官,明、清兩代,專門用來稱府、州、縣的學員。習慣上也稱為“相公”。

7、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唐代舉人赴京應禮部考試都須投狀,因為稱進士科及第的第一名為狀元,也叫狀頭,宋代以殿試首名稱狀元明、清會試以後,貢士須作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為狀元。

8、榜眼:科舉殿試一甲第二名稱榜眼P北宋初期,殿試錄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稱榜眼,意思是指榜中雙眼。明、清兩代專指第二名,第三名稱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9、探花:科舉殿試一甲第三名稱探花。唐代進士曲江杏園初宴,稱“控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進士二三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探採名花,探花之名負於此,宋代又稱探花郎。南宋以後,專指殿試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襲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10、解元:唐代,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人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宋以前稱解頭。

11、會元:科舉制度中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12、貢生:明、清府、州、縣學的科舉稱謂知識。

標籤: 科舉考試 稱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veqx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