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端午節起源傳說

端午節起源傳說

端午節起源傳說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成為端五,端陽。在這天人們會有食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習俗。那麼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呢?

一:紀念屈原

最廣為流傳的就是紀念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二:紀念伍子胥

這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也是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他投奔吳國,屢立戰功,卻被讒言陷害,含冤自刎而死。吳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初五投入江中。人們把端午節亦稱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三:紀念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遮天投江自殺。沒想到,五天後曹娥抱出父親屍體浮出水面,世人驚奇。之後曹娥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為曹娥鎮,舜江被改為曹娥江,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還有著名的《曹娥碑》一文作為佐證,五月初五就變成紀念曹娥的節日了。

標籤: 端午節 起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ykve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