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及重點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及重點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節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於(北半球)。

2、從緯度位置看,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南部部分地區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3、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4、我國領土最南端為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西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上,最東端位於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

5、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陸上國界線長達(2.2萬)多千米,與(14)個國家相鄰。

7、我國大陸瀕臨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臺灣島東岸直接瀕臨(太平洋)。

8、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近海分佈著(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眾多島嶼。我國與(6)個國家隔海相望。此外,我國與(朝鮮)、(越南)既陸上相鄰,又隔海相望。

9、我國有(2)個內海(渤海)、(瓊州海峽)。

10、我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

11、我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域。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及重點

第二節人口

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2、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人口數為(13.40億)。

3、我國的基本國策是(計劃生育)。

4、我國人口分佈特點是(東多西少)。

5、2010年,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43人∕平方千米),約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較大)的國家之一。

6、我國人口密度的分界線(黑河——騰衝)。

第三節民族

1、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成為(少數民族)。(壯族)人口最多,超過1600萬人。

2、(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3、我國民族分佈的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4、我國(漢族)人口遍佈全國各地,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1、南北氣溫的差異

⑴冬季氣溫分佈特點: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北方比南方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南方由於山嶺的阻擋,受到的影響較小。

一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

⑵夏季氣溫分佈特點: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大多數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南北獲得的太陽熱量差不多。

⑶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最熱的地方:x疆的吐魯番。

⑷我國溫度帶的劃分:①依據:A、農業生產的實際;B、將≥10℃持續期內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氣溫總和,稱為活動積溫,它是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②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P33中的圖2.15)

溫度帶 寒溫帶 中溫帶 暖溫帶 亞熱帶 熱帶 高原氣候區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 一年兩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個一熟

2、東西乾溼的差異

⑴年降水量分佈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⑵我國降水最多地方是臺灣省的火燒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⑶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可劃分為四類乾溼地區型別。(P36中的圖2、17)

地 區 溼潤地區 半溼潤地區 半乾旱地區 乾旱地區

乾溼狀況 降水量>蒸發量 降水量>蒸發量 降水量<蒸發量 降水量<蒸發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3、我國氣候特點

⑴季風氣候顯著:①季風: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②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③季風氣候的特徵: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溼潤。④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其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P39中的圖2.21)⑤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區別:季風區降水豐富,主要集中於夏季;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較乾旱。⑥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的降水形式:鋒面雨。

⑵氣候複雜多樣:(P42中的圖2.26)①東部: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②西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4、我國氣候的影響 ⑴氣候複雜多樣,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經濟,使我國的農作物和各種動植資源極其豐富。 ⑵季風區最突出的氣候特徵是雨熱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時候,也是氣溫最高的時候,這時也正是農作物生長時期,雨熱搭配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⑶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冬季風活動強烈,會爆發寒潮;夏季風活動不穩定,也會導致水旱災害的發生。

主要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寒潮、颱風、旱災、洪澇等。其中水旱災害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佈範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及重點 第2張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陸分佈:

1.海陸面積比:七分海(71%)三分陸(29%)

2.海陸分佈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佈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3.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麵積大於陸地面積。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課本33頁圖)

1.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陸地伸進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島(面積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許多島嶼合起來叫群島(面積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6.亞歐兩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亞非兩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7.七大洲的輪廓圖

8.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9.跨經度最廣的大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極洲

距南極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

10.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11.完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完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12.完全位於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位於東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3.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迴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迴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極圈穿過的大洲:歐洲、亞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穿過,又被北迴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

14.環繞南極洲的大洋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5.環繞北冰洋的大洲按順時針方向有亞洲、歐洲、北美洲

16.各大洋瀕臨的大洲:(課本33頁七大洲、四大洋圖)

各大洲臨的大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一、滄海桑田

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類活動。

3、證據:喜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國東部海域海底發現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遺蹟、荷蘭的圍海大壩。

二、大陸漂移假說

1、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2、主要內容:約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線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後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狀況。

三、板塊的運動

1、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2、由岩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3、板塊是處於不斷的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4、火山、地震帶:集中在板塊的交界地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板塊的運動:擠壓和張裂;

6、解釋一些地理現象:喜馬拉雅山在升高、紅海幾千萬年後將成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將會消失。

阿爾卑斯山(歐洲):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地中海將消失: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

紅海將擴大: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運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7、海洋環境、陸地環境的判斷:

如果在某地發現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裡曾經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發現了大量的陸地生物化石,說明這裡曾經是陸地。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zpry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