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佛教的三藏是指什麼

佛教的三藏是指什麼

佛教三藏是指,經藏、律藏、論藏。 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梵語pit!aka,意謂容器、穀倉、籠等。印度佛教聖典之三種分類為:經藏、律藏、論藏。 經藏(梵su^tra^nta -pit!aka ,巴sutta-pit!aka ),音譯素怛纜藏、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佛所說之

佛教的三藏是指什麼

律藏、經藏和論藏

三藏十二部經 “三藏”是指經藏、律藏、論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義,是佛弟子依之修行的指南: 經藏:梵語音譯“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凡所有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的佛陀教法,都屬經藏。 律藏:梵語音譯“毗奈耶藏”,意譯“調伏藏”

三藏是指佛教經典的總稱,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約前273—前232在位)時由高僧編纂,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

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在中國,對來自印度、西域的佛典進行漢譯的僧侶,常尊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師為玄奘法師,但常被誤會這是玄奘專有的稱號

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梵語pit!aka,意謂容器、穀倉、籠等。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分經、律、論三部分。經,總說根本教義;律,記述戒規威儀;論,闡明經義。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唐玄奘稱唐三藏。如南朝?樑?沈約《內典序》:“義隱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窺。”

佛家講的三藏是《律藏》、《經藏》和《論藏》,我國曆史上的三藏法師是玄奘法師、鳩摩羅什法師、實叉難陀法師、求那跋陀法師、大廣智不空法師、菩提燈法師和安世高法師。 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約前273—前232在位)時由

經藏(梵su^tra^nta -pit!aka ,巴sutta-pit!aka ),音譯素怛纜藏、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於經部類。

三藏十二部是指經典的體裁不是指特定的經典 三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 「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經、律、論三藏

律藏(梵vinaya -pit!aka ,巴同),音譯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譯調伏藏。佛所制定之律儀,能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部類

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六部:吏 戶 禮 兵 刑 工

論藏(梵abhidharma -pit!aka ,巴abhidhamma-pit!aka ),音譯阿毗達磨藏、阿毗曇藏,意譯作對法藏。對佛典經義加以論議,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而後人以殊勝之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論藏又稱論部,與摩呾理迦(或摩得勒伽,梵ma^tr!ka^ ,巴ma^tika^ ,意譯作本母、論母)、優波提舍(梵upades/a ,巴upadesa ,意譯作論議)具有密切之關係。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十二部,並不是指十二本佛經,而是依佛經的體載,內容,文法分為十二個種類。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契經)、重頌(、應頌)、孤起(諷頌)、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

據大毗婆沙論卷一載,三藏之所顯與等流等各異,經藏乃次第之所顯,律藏為緣起之所顯,論藏為性相之所顯;經藏為力之等流,律藏為大悲之等流,論藏為無畏之等流;經藏系種種雜說,律藏系講說諸學處,論藏則分別諸法之自相與共相。

佛教:佛陀的教育。 三藏:佛教經論,分經藏、律藏、論藏,為三藏。 原始佛教:佛教早期上座部的修行。 三藏聖典:佛教經論,分經藏、律藏、論藏,為三藏。尊稱“三藏聖典”。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什麼是佛教與三藏 原始佛教與三藏聖典

佛教:佛陀的教育。

三藏:佛教經論,分經藏、律藏、論藏,為三藏。

原始佛教:佛教早期上座部的修行。

三藏聖典:佛教經論,分經藏、律藏、論藏,為三藏。尊稱“三藏聖典”。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到底指啥

三藏十二部:三藏即經藏、律藏、論藏。十二部即佛所說經分為十二大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

藏經樓的“藏”,是指佛教裡的哪三藏?

“三藏”是指經藏、律藏、論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依之修行的指南:

經藏:梵語音譯“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凡所有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的佛陀教法,都屬經藏。

律藏:梵語音譯“毗奈耶藏”,意譯“調伏藏”,是佛陀為調伏*心性,對治眾生惡習所制定的教團生活規則。

論藏:梵語音譯“阿毗達磨藏”,意譯“對法藏”,是佛*將經典教義加以論議、解釋、整理,而成組織化、體系化的典籍。

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藏是說定學;律藏是說戒學;論藏是說慧學。釋迦牟尼佛入涅盤之後,大迦葉尊者率領五百證果羅漢在七葉窟結集三藏。阿難尊者將佛一生所說的法,記錄成為經藏。優波離尊者將佛所規定的戒律,整頓成為律藏。大迦葉尊者將佛*讀經研律的心得,收整合為論藏。

十二部就是經典的體裁,分為十二部。有偈雲:“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喻因緣與自說,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廣論議及授記。”

1、長行:就是*一行一行的長文。

2、重頌:將長行的義理,用偈頌方式重新說一遍。

3、孤起:單孤的偈頌,與前後*沒有關係。

4、譬喻:用比方來說明*的義理。

5、因緣:敘述某種事發生的因緣。

6、自說:平時有人請法,佛才說法,唯獨阿彌陀經,無人請法,而佛自說。

7、本生:佛說過去弘法利生的經歷。

8、本事:菩薩羅漢在因地所行的事蹟。

9、未曾有:從來沒有見過的神通變化。

10、方廣:就是方正廣大的經,有圓融無礙的境界。

11、論議:佛*研究經律的報告,或者佛與*討論的記錄。

12、授記:佛給菩薩授記,何時成佛、在何淨土等等的預言。

大藏經

又作一切經、一代藏經、大藏、藏經、三藏聖教。指包含三藏等之諸藏聖典。亦即以經、律、論三藏為中心之佛教典籍之總集。‘大藏經’一詞,不見於印度或我國最早期之記載,於我國南北朝時代僅有‘一切眾藏經典’、‘一切經藏’等稱呼,直至隋唐之後,始有‘大藏經’之稱,當時係指由朝廷敕命(欽定)纂集之一切經。

早期之佛教經典,有九部經或十二部經之分類,此外,類編佛所說之四阿含、五部,而稱為經藏;纂輯有關諸*之戒儀等,稱為律藏;諸論師之撰述則稱論藏。

原始佛典如阿含及諸律等,皆以口誦相傳,經過結集、訂正、確認後,成為聖典之權威,方以文字記錄下來。大乘經典則反之,多以書寫方式流通,如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一載用筆墨陀羅葉,大方等大集經卷三十載用紙墨,持心梵天所問經卷四、寶女所問經卷四、普曜經卷八嘆佛品等載用竹帛;亦有於壁上書寫*者。

此外,正法念處經卷四十、卷四十六、大般涅盤經卷十四、梵網經卷上、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等,亦舉出葉紙、樺皮、貝葉、紙、素白疊等名稱

佛說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什麼,謝謝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稱為三藏法師,如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等。試略談其義:

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十二部經

又稱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經。佛說的一切法,皆可統攝為一修多羅,類集為經律論三藏。由於一切經的*體裁和所載的事相不同,故從三藏分出十二種名稱,通稱三藏十二部經,總則稱一切經,別則稱十二部,但並非每一經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故又稱長行經。

二、只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餘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五、優陀那,此譯自說或無問自說經,凡無請問者佛自宣說之*,如《阿彌陀經》,名“自說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广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地震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即名“論議經”。

有首頌可以方便記下是那十二部:

長行重頌並授記

孤起無問而自說

因緣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廣未曾有

論議共成十二部

阿彌陀佛!!!

參考資料:http://book.wbzd.net/files/article/html/12/12725/1441470.html

佛教釋迦摩尼所講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具體都有哪些

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稱為三藏法師,如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等。試略談其義:

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十二部是佛所說的法,按照其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的十二種類。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即:

第一個是叫契經。契經,本來經的解釋也就叫契經,那麼這個地方又叫契經,也就是總稱而已。那這個地方所謂“總”叫契經,“別”的可以叫作長行,就是*一種類別,就是專門是沒有頌的,就是一句話幾個字沒有定,這種情形叫作長行。

第二種叫作應頌。應頌也叫重頌,長行說完了以後,重複長行的意思,所以又有頌文那一類,就叫作應頌或者叫重頌。比如說《法華經》裡面有長行,長行裡面有偈頌;比如說大家讀過《普賢行願品》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長行、有重頌。

第三種叫記莂。記是決義,莂是分別記事,分成三種:一個是記*生死因果,就是佛有一類經典專門講*的一些因果的事情,你過去世做什麼什麼啦,有這樣的一類;第二種是明記分別甚深之意,就是把這個道理抉擇、說明,道理講得比較深奧;第三種是對*授未來成佛之記,就是說某人將來什麼什麼時間成佛啊,有一類經典是這樣的,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叫諷頌。諷頌也叫孤起頌,孤起頌就是單獨專門只是頌,而沒有長行的這叫孤起頌。比如說有一部經叫《法句經》,它專門只是頌詞的。

第五種是自說。佛*通常有請而說的,只有《阿彌陀經》是沒有請而說,這叫自說,佛自己說,因為這樣的事情,講極樂世界的事情比較深奧,*們也沒辦法瞭解,故此佛不請而說,這一類叫自說。

第六種叫緣起。就是有因緣佛才*,佛說法要有待因緣的,要有請而說。你比如說它分成三種:一個是因請而說。佛*請的,比如講《法華經》,佛*一再請,舍利弗再三請佛說法,那佛才說;第二種因犯制戒。這也是因緣。比丘戒跟菩薩戒不一樣,比丘戒是因為佛*有違犯,在某種因緣環境之下違犯了,這樣的情形對僧團發展不利,然後佛就制戒;第三種因事說法。就是因什麼事情,特別針對某一個事情而說法的,這是因事而說。

第七種叫譬喻。*們聽不懂,說的什麼意思呢? 佛要種種譬喻,打個比方說這樣的,叫作譬喻。經典裡面有這樣一類譬喻經。

第八種是本事。本事是說佛*過去世的因緣。

第九種本生。是佛自己敘述過去行菩薩道的種種情形,在因地還沒成佛的時候,發心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情,就講佛本生的事,叫作本生經。有一部叫本生經的。

第十種是方廣。方廣是講大乘甚深之意,叫作方廣,也叫無比法,講的道理比較深奧。

第十一種叫未曾有。未曾有,也是說佛*最殊勝的種種事情,非常特殊的異常的事,叫作未曾有。

第十二種叫論議。論議就是辨明種種道理的,是十二種。那麼這是十二類,無非是從三藏十二部當中,它經的一個*上、文字上的莂上不同而已,進行分成十二類。

那麼十二類怎麼去記住呢?下面有一個頌子,把這個頌子記住了,就記住十二部了,一個一個記比較很難記。“長行重頌與莂,孤起無問而自說,比喻本生及本事,方廣論議未曾有”,給它次第調整一下,把這四句記住,就記住三藏十二部的名稱。這是經典。

標籤: 佛教 三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y6r8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