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藺相如的藺怎麼寫

藺相如的藺怎麼寫

1. 藺相如和廉頗簡寫怎麼寫

具體的 藺相如 藺相如,籍貫及生卒年不詳,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

藺相如的藺怎麼寫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上卿。相傳邯鄲市西郊十多公里處的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

他多謀善辯,膽略過人,以大局為重,善與人和,歷代備受稱頌。原為惠文王時繆賢的門客。

秦王向趙王強索“和氏壁”,他奉命帶壁入秦,當廷力爭,完壁歸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隨趙王到澠池(今河南省澠池市南部)與秦王相會,以智勇鬥秦王,使趙王免受侮辱,因功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

對妒忌他的同朝大臣廉頗容忍謙讓,使其羞愧覺悟,二人成為團結禦敵的生死之交。邯鄲城內有條衚衕名叫“回車巷”,相傳就是藺相如在此回車給廉頗讓路的地方。

廉頗 廉頗,戰國末期趙國名將。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率軍攻齊,取昔陽(今河北晉州西北),因功封為上卿。

曾居功自傲,不服藺相如位居其上,後感其顧全大局,負荊請罪,結成生死之交,合力抗秦。三十九年十二月,攻取魏之畿(今大名東南),次年,又攻魏之防陵(今河南安陽西南)、安陽(今安陽西南)。

五十四年,率軍駐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抗秦,雖初戰失利,但很快摸清秦軍弱點,轉而採取堅壁避戰的方針,欲拖垮遠道而來的秦軍。次年,趙王中秦離間計而以趙括取代為將,趙軍隨即因錯誤的作戰指導而慘敗。

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受封尉文之地,號信平君,攝行相國職。同年,率軍8萬大敗40萬燕軍於鄗(今河北高邑東南),殺其將慄腹,遂與趙將樂乘進圍燕都,逼其割5城求和,後又助魏攻燕。

二十一年(前245),攻取魏繁陽(今河南內黃西北)。趙悼襄王時,因不滿樂乘取代其位而攻走樂乘,自己亦逃至魏都大梁(今開封),但不被重用,欲返趙效力。

趙王困於秦之攻伐,欲複用廉頗,然其使者受權臣郭開賄賂而毀之。廉頗終不被趙複用。

後又至楚為將,鬱郁不得志,卒於壽春(今安徽壽縣) 簡單的 廉頗:山東德州陵縣人,漢族,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知錯就改、坦率直率、以國家利益為重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為趙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相傳為河北曲陽人。在強秦意圖兼併六國、鬥爭逐漸尖銳的時候,不僅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讓秦國的圖謀屢屢受挫,更難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為重,“先國家而後私仇”,是一位胸懷廣闊的政治家。

參考資料:無。

2. 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樣說,怎樣做

廉頗:大哥!小弟錯了!請用家法懲罰我吧!我想回洪興!(參見古惑仔)

藺相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廉頗:來吧英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吧!

藺相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廉頗:哥哥我去了!(參見水滸傳)

藺相如:你家人我會照顧(三國演義揮淚斬馬謖)

廉頗暗想 媽 的 真讓老子死啊

藺相如轉念等等 你丫欠老子錢還沒還清

廉頗:還是重歸於好吧 我那KTV 夜總會場子都歸你

藺相如:成交

於是有了將相和

3. 藺相如的資料

洪洞許村藺姓家族是藺相如的後裔

據古縣李子坪村民介紹:藺相如的後裔為避免遭受秦王的屠戮和迫害,乃舉族移居到趙城許村和洪洞縣等地居住。為廓清這一歷史事實的真相,筆者特意到洪洞縣許村一帶進行了實地考察訪問。

在現屬洪洞縣堤村鄉的許村,我們找到了世居此地的藺姓家族。據64歲的藺希昌介紹:許村現有居民八九百戶,人口4000多人。其中藺姓人口就有1500餘人,由於事遠年湮,藺姓移居此地已經不知有多少年代。筆者在村東不遠察看了一塊高達兩米的“趙上卿藺相如故里”巨大碑刻,此碑背後鐫刻有《重修藺公相如碑序》,其文曰:

“一代偉人,千古雅範;餘韻流風,起懦振頑。雲煙臺閣,所以圖畫功臣;風塵道路,所以旌表義地。戰國時,趙上卿藺公相如者,吾趙城許村人也。擊缶逼秦,氣壯山河;完璧歸趙,光爭日月。感廉頗負荊謝罪,且能化私為公,和衷共濟;洵智勇兼備一代社稷之臣,忠義兩全,千古豪傑士也,況地屬桑梓,墳墓所在,路碑更不可澌滅歟!是碑也,昔邑候奉列憲命,建立於茲。清室乾隆年間,風飄雨侵,磚瓦零落。我趙官紳,撥款監修。一時邑人行旅,頌聲載道。然歲月易逝,荏苒間二百餘年,現今坊容凋敝,字跡模糊,殘缺難觀。藺氏宗族,聚眾磋商,鹹樂攤資重修,以光先人之令德,因共得銀幣八十餘元,遂刻日鳩工,乞序並對聯於餘。餘學識卑淺,本不敢膺斯重任,但風,素深欽佩,每恨生不逢辰,不得為之執鞭,述其事、頌其德,亦所欣喜焉。故語不嫌俚,聊留其芳於後世云爾。丙辰科俊士董炳耀撰文,山西大學高等科畢業馬聖瑞書丹。中華民國十二年(1922)三月吉日立。”

據李吹琴先生《藺相如故里許村考》一文介紹,藺相如是趙城人的說法由來已久:大約在清代前期,趙城北門外就建有“藺相如牌坊”:許村村東原來還有一座“相如故里”堡門門樓,此門樓底層為門洞式通道,供車馬、行人通行使用;二層為神閣,塑有藺相如坐像,貌若財神。建立年代無從考證。門洞上方鐫有“相如故里”匾額,由於年久失修,此門樓先是於1932年被洪水沖毀;重修後,又於1942年被日本侵略者拆毀,用其磚石修建了炮樓。因此,保護“趙城金藏”有功的力空大師也堅持“藺相如為趙城人”之說。

又據李文介紹,許村有“藺氏祖塋”,其遺蹟位於許村西南1.5公里的山坡上,佔地約有4畝,人們稱之為“藺家墳”或“四畝墳”。據民間傳說:藺相如擔任趙國上卿後,曾經衣錦還鄉,到此祭拜祖先?薰在父母墳前被酸棗刺掛破了錦袍,他仔細觀看了一下彎勾狀的酸棗刺?薰說了一句“彎勾獨害,宜長直刺”,不料這塊地裡的酸棗彎勾刺竟然長成了直刺。隨著這一美麗傳說的傳播,“藺墓靈棘”也成為與“廣勝飛虹”齊名的“趙城十景”之一。據說:藺相如在回鄉祭祖時,帶有大批隨行人員,為了防止驚攪百姓,他下令所有隨行人員的馬匹不許進村,一律拴在村東的官道上,所以這段官道被人們稱為“馬道”。隨後,又將馬匹牽送到南石明村東的汾河灘上放牧,在當地留下了藺相如“放馬灘”的歷史地名。

從上面的藺相如遺蹟和傳說,可以使人分析、推測:由於古代人的居住權與其土地所有權緊密關聯,原籍岳陽古縣偏僻小山村的藺相如家族,從古縣移居到趙城許村的時間,也許是在他擔任“趙國上卿”之後不久;直到藺相如逝世,歸葬故里李(藺)子坪村以後,他的族人為避免秦王的屠戮和迫害,才全部移居到趙城縣的許村居住;出於方便地祭祀祖先的考慮,藺氏族人遂把祖塋也遷移趙城許村。這一點,可以從許村“藺代祖塋”裡沒有“藺相如墓”、古縣李子坪村卻有“藺相如墓”獨自存在的事實得到證明。

以古縣與趙城的“地望”而言:當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時的疆域,是以平陽(今山西臨汾)為界:南為魏國,北為趙國,東部上黨地區為韓國。當時的岳陽古縣及趙城一帶,均為趙國邊境地區的“趙城”之地。因此,說藺相如是“古縣人”或“趙城人”均在兩可之間。太史公司馬遷《史記》寫藺相如為“趙人”,乃是“信而不誣”的記載。

另外,在河北“趙都邯鄲”,至今留有許多有關藺相如的遺蹟,筆者也一併作了詳細的考察。

4. 為將相和裡的藺相如寫一個簡單的小傳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人,生卒年月無考。

他因為趙惠文王出使秦國,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使趙惠文工免受秦王之辱,從而功蓋趙國,深得趙惠文王信賴,被拜為上卿,成為趙國賢能的宰相。他一生的智慧和業績已演變成為歷史典故和成語,為後人所讚美和傳頌。

藺相如出身貧賤,原在趙國一個叫繆賢的大宦官家裡當舍人,屬於沒有正式官銜的家臣。但他經綸滿腹,智慧過人,曾經為其主人繆賢出主意渡過難關,因此很受繆賢的器重。

繆賢正如其名,是一個賢良的宦官,他以國家利益為重,在趙國危難之時,向趙惠文王舉薦了具有真知灼見的家臣藺相如。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了楚國一塊價值連城的 “和氏璧” 。

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出使臣帶了一封信給趙王,提出願以秦的十五座城換取 “和氏璧” 。不過,秦昭王的出價並不是真心的,他既想白白得到這個傳世珍寶,又想以此為藉口,試探一下趙國,以達進一步侵略之目的。

趙惠文王看出了秦昭王的圖謀,就召集大將軍廉頗等諸大臣商量對策。計議結果認為:如果同意秦昭王的要求,把璧送去,恐怕秦不會真正讓出十五座城,白受欺辱;如不同意吧,秦國肯定藉口出兵來打。

因為想不出一個好的計策, 所以想派個人出使秦國,但誰也不願去。 正在為難之時,宦官令繆賢對趙王說: “臣舍人藺相如可使。

” 趙王聽後反問: “你怎麼知道他能擔當這樣的重任而願意出使 ?” 繆賢對曰: “臣有一次獲罪,怕懲罰,想偷偷地逃出趙國,投奔燕王。是藺相如阻止了我。

他說: ‘你怎麼知道燕王肯接受你呢 ?’ 我告訴他說: ‘我曾經跟隨趙王一起在國境上友好約會,燕王曾私自握住我的手,表示要與我結友相交,根據這一點, 我想去投奔他。 ’ 可是,相如卻對我說: ‘那是因為趙國強, 燕國弱,而你又被趙王寵信,所以燕王想交結與你。

現在你犯罪,逃出趙國,投奔燕國。燕國害怕得罪趙國,勢必不敢留你, 還要把你抓起來歸趙國哪。

我勸你還不如自己脫下衣服,揹著斧頭去向趙王請罪,這或許還能得到赦免呢。 ’ 我聽從了他的計策,並果然得到大王您的赦免。

由此,我認定相如是一個勇敢的志士,而且很有智謀,適合擔當這次出使的任務。 ” 趙惠文王是個開明的君主,他聽完繆賢的話,非常高興,立即召見藺相如,當面問計考察。

趙王問: “秦王以十五座城請易寡人璧,可予不 ? ” 相如答曰: “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 ” 趙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 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無理)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 趙王又問: “有誰可以出使秦國 ?” 藺相如自告奮勇地說: “大王如果實在找不到別的人,我願意帶著玉璧出使秦國。 保證只有趙王得到城池才把璧留給秦;秦國不給城池,我請你相信我一定做到完璧歸趙。

” 趙惠文王聽後十分欽佩,欣然同意讓藺相如帶著璧出使秦國。 趙惠文王十六年(前 283 年) ,藺相如受命出使秦國。

秦昭王很傲慢,他恃強凌弱,不把趙國派來的使臣看在眼裡。他故意不按接見使節的常規在宮廷裡接待藺相如,而是在一個遊樂的地方— — —章臺上會見,而且兩邊還坐著歌舞女,態度極不嚴肅。

藺相如看在眼裡,氣在心中。但又無可奈何,只好先將玉璧呈遞給秦王。

不想秦王接過璧後,視若兒戲,隨手把玉璧交給美女們傳看,並哈哈大笑,左右則高呼萬歲。相如等了好一會兒,秦昭王仍隻字不提交城的事。

相如心裡明白了,秦王根本無意交城,當即心生一計,趨步上前對秦王說: “玉璧有瑕疵,請讓我指點給大王看。 ” 秦昭王不知是計,即把璧遞給相如。

相如接過璧,快步退到臺柱旁邊,氣憤之極,怒髮衝冠,對秦王說: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 ‘秦貪, 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 議不欲於秦璧。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況大國乎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何者 ? 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普通地方) ,禮節甚倨(傲慢) ; 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 並以目視柱,表示立即要碰過去。

藺相如在傲慢的秦昭王面前,敢於義正詞嚴地斥責秦王的無理行為,正義和勇氣是一方面,而更為重要的方面卻在於他對秦國的地位和秦昭王的心理有著正確的分析:其一,秦王的確想得到和氏璧;其二,秦此時是戰國七雄中的最強國,野心勃勃,很想稱霸,但又怕各國聯合起來抗擊它,所以它在用武的同時,還要以假修好、假信義裝點門面,以籠絡各國,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果然,秦昭王被藺相如突如其來的舉動和大義凜然的言辭震住了,他怕藺相如與璧同歸於盡,趕忙改變態度,和顏悅色地請相如不要那樣,並立即讓掌圖籍的官拿來地圖,裝模作樣地在地圖上指指點點,劃出了十五座城給予趙國。

藺相如心裡明白,這是秦昭王為了得璧玩弄的又一個欺詐花招,地圖上劃給趙,實際是不會給趙的。藺相如為了穩住秦王,不把事情弄糟,於是不直言點破,而是換了。

標籤: 藺相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0yvm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