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宜興紫砂工藝一廠各時期底款

宜興紫砂工藝一廠各時期底款

宜興紫砂工藝一廠各時期底款

以下是宜興紫砂工藝一廠各時期底款的介紹:

1. 初期底款:初期底款主要是“宜興紫砂工藝一廠”或者“宜興紫砂廠”字樣加上“製作”、“出品”等字樣,字型一般較為粗糙,整體感覺比較簡陋。

2. 60年代底款:60年代底款開始出現了一些變化,整體比較規範化,字型較為清晰,底款上多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製作人員姓名”等資訊,工藝水平也相應提高。

3. 70年代底款:70年代的底款上開始出現了“國家工藝美術師”、“國家級大師”等稱號,體現了製作人員的技藝水平和職業榮譽,此外,還出現了一些印章式底款。

4. 80年代底款:80年代底款中出現了更多的紀念性底款,如“中國陶瓷工藝品北京展銷會”、“宜興市第一屆陶藝展覽”等等。此外,底款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個性化風格,如“方形底款”、“排書式底款”等。

5. 90年代以後底款:90年代以後,資深陶藝家在底款上開始使用自己的名字或號碼,並附上一些自己的標誌性圖案或圖章,如“小蘭老師”、“毛嶺龜”等,彰顯了個性化的創作風格。同時,底款數量也越來越少,產品越來越精品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國宜興紫砂壺底款有哪些

“中國宜興”底款,一般都是中後期的“壺”使用居多。隨著紫砂工藝廠外銷任務的增多,開始在壺底蓋“中國宜興”製造地款,一用就是近十年。當時無論是高手或者是學徒工,所做的商品壺,都是用一樣的泥料,除了少部分藝人需設計參展作品外,其餘藝人全廠上下無論手藝高低,無一例外都投入到生產面向大眾的產品中去。--引自網路

文化大時期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經歷了十年內亂,大大了中國現代化程序的腳步,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很多名家成為了批判的物件,他們不敢在紫砂壺簽下自己帶有印章的底款,但是又不能耽誤。中國宜興紫砂壺的出產量國內國外市場對於中國宜興紫砂壺的需求量很大,為了不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在紫砂壺底款印下中國宜興這幾個字作為批量生產的標誌。一般這個時期的壺把底沒有作者款印。

現代製作紫砂壺的名人,大家都有自己的印章,印章是一個人的象徵,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樣,會跟隨自己一輩子,在紫砂壺蓋上了自己的印章,就代表是自己的作品,印章和紫砂壺是相輔相成的作用,有的紫砂壺因為印章揚名天下,有的印章因為紫砂壺身價百倍。

一個普通的紫砂壺蓋上了名家的印章,可能價值漲了幾十倍,這就是一塊印章的價值。

請問70年代的老一廠紫砂壺,"中國宜興"款底,制壺人算國家嗎?當時的一等品都出口了,是不是代表國家制壺?

僅僅依靠“中國宜興”的底款,是不能判定就一定是一廠壺,如果確實是七十年代的壺,那個時候的底款基本都是中國宜興款,再早些時期的話,有可能是壺名款,基本沒有人名款,太多的鄉胚壺也是中國宜興款,所以還要看蓋款,六七十年代基本都是有名無姓的蓋款,如果是鉛字章款基本可以判定是八十年代,方框木章款可能在七十年代。底款開始打人名款是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才開始的。現在一廠壺比較熱的原因是早期壺首先泥料過關,其次窯燒氣氛好。至於工藝,其實和現在比還是有點不如。一廠當時是國營的,制壺人算是國家職工吧,從八零末,九十年代開始一廠壺就有仿品,水很深,價格也不是很高,因為畢竟絕大多數的壺都是作為商品壺生產的,真正夠得上藝術品或收藏級別的很少,所以還是不要太過於在意價格什麼的,最好找人上手看看。

一廠紫砂壺蓋內範鳳妹正楷書印底款篆書中國宜興章是哪個年代的壺

一廠紫砂壺蓋內範鳳妹正楷書印底款篆書中國宜興章是五六十年代的壺。根據查詢相關資訊顯示,紫砂壺落款一般都是落個人名和工作室名居多,而落款中國宜興款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出品的紫砂壺。

請問有朋友瞭解民國宜興紫沙”壺,底款裡宜興湯度生產合作社出品

品種:

紫砂壺-紫砂壺

屬性:

50-59年,紅泥/朱泥,棗紅,圓壺,素面,,,,,,,

簡介:

底部款識“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壺高7.5釐米,壺嘴至壺把長16.5釐米。為老供銷社庫存。未曾使用,包老包真。

備註:

背景:底款為“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年份為1952年前後,「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裴石民、吳雲根、朱可心、施福生、範正根、邵六大、範祖德等七人組建紫砂工廠,隸屬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使用「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印款為楷書圖章「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字款自右向左鐫刻,不同於現今自左向右。上為「宜興」字款;中為「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字款;下為「出品」字款。該印款除加入紫砂工廠從業人員使用,凡向民間訂壺、供坯者亦使用此印款。印款沿用至「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成立半年之後。1954年底至1955年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蜀山、前墅一帶紫砂行業實現合作,組建「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成立之始仍沿用「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印款。至半年後,開始使用「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印款。印款為楷書圓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字款自右向左鐫刻。上為「宜興」字款;中為「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字款;下為「出品」字款。該印款除該社社員使用,凡向民間訂壺、供坯者亦同使用其印款,直至1958年四月建立「宜興紫砂工藝廠」為止。所以此壺極為稀有,紫砂狂必備。喜歡的上吧!!!!!老壺的最大的特點是沙質好,透氣性好,上手快,易泡養,養成後壺品溫潤光亮,其聲鏗鏘如玉!供銷社庫房所出,款識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未使用,大壺。追問你好請問,這款紫沙壺是老款嗎,收藏價置在多少

追答廠未使用的老紫砂壺底款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 價格:70元

http://www.997788.com/pr/detail_491_29393159.html

如何區別 老一廠 紫砂壺

古壺鑑別:

第一:要注意觀察器型。

紫砂壺各個時期的特徵以這一時期的名家代表作品為主脈。大名家制壺,都有其拿手的幾種,器型都 比較典型。真正想牟大利的制偽者,必然要搞高仿品,而且要仿那些器型比較典型的大名家的代表作品。

所以購藏者在觀察器型,特別是名家作品的時候,不能被表 面上的東西所迷惑,要善於觀察壺的外形上那些微妙的地方,尤其是在壺體與附件的交接處和過渡處體會制壺者的匠心。越是名家的代表作品,它所體現的藝術內涵 就越應該深刻。

如果一把壺僅僅在形式上像某位名家的代表作品,而無法使人在深層次上把握其精髓,那麼這把壺肯定是不能過真品關的。

瞭解器型的基本知識,對初入紫砂壺收藏之門的人來說,在鑑別上還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以紫砂壺通向壺嘴的出水孔為例,它在以前一直是獨孔,此後才出 現了多眼網孔,而向壺內凸起的半球形網孔則是二十世紀70年代從日本傳來的。

假如遇到一把壺,其印章為陳鳴遠,而出水孔呈網眼狀,則不必分辨印章真偽,僅 憑出水孔形狀便可斷定此壺之偽。

第二:要注意觀察質地。

紫砂壺名家成名後的作品一般來說選料比較講究,其代表作品的材質則更為精良。 這種精良具體表現 為壺的顏色正,顆粒勻,光澤潤,胎骨堅,手頭沉。

還可以從泥料的品種上加以辨別,如“天青泥”是清代後期出現的,與歷代泥料有明顯區別,如果出現一把號稱 清代中期以前的“天青泥”壺,那肯定有問題。

第三:要注意觀察包漿。

長期使用過的舊壺,外表會很自然地產生一層光澤,是久經茶汁滋養而慢慢滲透出來的,被稱為“精光內蘊”。有包漿的壺,無論其外表是否有茶漬或塵土,只要用乾淨的布輕輕擦拭,都會出現一種光澤,而且越擦越亮,行里人稱之為“包漿亮”。

新壺造舊後,外表多少有些不自然,光澤發賊、發浮、。如果置於放大鏡下仔細觀察壺身,還能找到打磨的刮痕。這樣的壺還往往有一種黴餿味,細細嗅辨即可識破。此外,速成的包漿一刷就掉,而真正的老包漿已與壺身融合成一體,附著性極強,用清潔劑反覆清洗也難以擦掉。

第四:要注意觀察題款與用印。

利用款識冒仿名家作品的方法有3種:

第一種是新壺舊款,即在新壺上直接刻上名家的款 識。這種情況包括名家為了應酬或在市場供不應求時,由學徒或他人代制,蓋上自己的印章。再有就是前代名家的印章流傳下來,後人繼續使用,藉以仿製冒真。

第二種是舊壺新款,即用沒有款識的舊壺冒刻前代名家的款識。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大多用陽文,字型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型因為模仿或顯呆板,或筆畫長短 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第三種是新壺新款,此類作偽手法頗多。現代偽造者多是仿製假的印章或鐫刻假的款識,如採用照相製版技 術,用銅鋅版製出印章。也有一些印章和款識是仿製者憑空臆造的。

考證:

紫砂壺是明清時期江蘇宜興地區所產的一種陶質茶具。紫砂壺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即使是盛暑時節,所泡之茶仍不易餿。由於泡茶日久,茶素漫漫滲入陶質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紫砂壺從選泥、製作成壺坯等關鍵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製作十分精細。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澤取勝,只是在陶坯成型後,上面印刻的書畫詩文紋案都要用粉質顏料加填與輪廓中。這種自然本色和著色方式是紫砂陶壺的一個顯著特點。

在造型上,雖然每個制壺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但大體上還是可以分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種類型。

鑑定紫砂壺的真偽,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上面呈現出油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鬆,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

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蠟打磨上去的。再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型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型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畫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擴充套件資料:

選購方法:

紫砂壺既是一種功能性的實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賞的藝術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在實用性、工藝性和藝術性三方面獲得極高的肯定。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時,不妨就以下幾點加以斟酌:

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壺把便於端拿,壺嘴出水的流暢,讓品茗沏茶得心應手。因此,選購紫砂壺應依據個人的飲茶習慣,選擇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等。

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也應清晰與流暢。還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水準。

從壺藝愛好者角度應選購:

1、根據個人習慣選擇:紫砂壺的實用功能是指容量、容積,還有就是紫砂壺的壺把是否便於端拿,壺嘴出水是否順暢,滿足了這些,才能讓品茗者泡茶得心應手,因此,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時,要根據個人的習慣來選擇紫砂壺,例如:容量、壺嘴出水的流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

2、看紫砂泥的顯著特性:好的紫砂壺,紫砂泥會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色不豔、質不膩”,因此,在選購紫砂壺時,要看看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察。

3、選適合自己的壺型:紫砂壺的壺形有很多種,可以說是千姿百態,而選擇什麼樣的壺型,壺藝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這點很難一概而論。

4、看紫砂壺的功能美:展現一個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壺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要嚴謹,還有就是壺的出水要流暢這四個方面,因此,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時,也要留意這一點。 

選購檔次:

紫砂壺的檔次,全在於紫砂作者的製作技巧和文化藝術含量,從作品或產品製作的精粗,去歸類紫砂茶壺和其他紫砂產品,大致可分兩類:大路貨、細貨。

大路貨:

是指面向群眾的大批量產品,價格低廉,但製作粗糙、簡略,易於生產且成本,但為同型號的大批量生產。

歷史上,大路貨產品以實用為主,使用於茶館及農村,造型簡單利於生產;現今以實用和欣賞陳設相結合,造型多樣,符合大眾口味,但從藝術角度看相對比較俗氣,使用物件亦多為江南茶館和初涉紫砂的一般群眾。這類產品,不講“藝”,只講“用”。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即歷史上經濟蕭條時期,獨具功力的高手也只能做些大路貨產品,藉以謀生;或名人成名之前所製作的大路貨作同樣也有收藏、研究價值。

細貨:

指具有一定欣賞價值的兼具實用性的藝品,有一定的工藝水平,既講“用”也講“藝”。其作者多為技術嫻熟的良工巧匠,以複製傳統造型為主,有批量的出品,也有相當的製作水平,但不屬精心製作,不是創新的特藝品。總體上講,是有欣賞價值的“產品”,而非個人的“作品”。

指出與名藝人之手的手工作品,它不僅講究造型的完美,而且特別講究製作過程中的工藝質量。是藝人(作者)賦予泥土感情及其創造意識的結晶物,它是(作品),而非通過相對固定的生產流程所生產出來的“產品”。

特種工藝茶壺,是收藏愛好者渴求的物件,價格不菲;歷史作品為文物,其價格更為驚人。典籍記載,古代名藝人的工藝傑作有“珍重比流黃”、“貴重如珩璜”、“價擬璆琳”之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紫砂壺

喜上眉梢圖的紫砂壺,底款中國宜興,有收藏價值嗎?

解放初期到時期,宜興紫砂工藝廠的產品底款基本都是打的“中國宜興”,如果確定是這個時期的壺,是很難得的,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所打的“中國宜興”款,基本上都是仿冒紫砂工藝廠的作品,這些壺不管是從工藝上、還是泥料上都很次,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你的情況,因為看不到具體實物,實在不好說。

底款中國宜興紫砂花盆是什麼時候

底款是中國宜興,最早是時期,公社化然後不許私章統一改成中國宜興

後來結束,經濟發展,私章一般出現在壺,杯,紫砂雕塑等藝術品上

通常花盆等粗貨是不會敲私章的,除非是大家的手筆之作。

簡單的來說 一般不值錢~

請問紫砂有官窯嗎?70年代老一廠的出口壺,"中國宜興"為國家官印底款,算當代官窯?還是民窯?

紫砂沒有官窯,底款為“中國宜興”的都是70年代宜興出口的商品壺,那時候基本沒人把紫砂壺作為藝術品收藏,而是作為普通的商品,當然這其中不乏大師的作品,如能淘到大師的作品,一樣具有收藏價值,請採納!

中國宜興底款的超薄小水平壺是什麼時期的

時期。中國宜興底款,在中後期,隨著紫砂工藝廠外銷任務的增多,超薄小水平壺在時期興起的,我國開始在壺底蓋中國宜興製造地款,一用就是近十年。

篆書中國宜興 款紫砂壺是什麼時期做的?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紫砂壺的歷史 :

唐宋兩代是中國茶文化史上的高峰期,而明代則是中國飲茶史上的又一高峰。紫砂壺始於北宋,盛於明清。北宋梅堯臣、歐陽修、蘇東坡等詩人曾有記載紫砂壺的詩句。有關紫砂壺的最早文獻資料見於北宋仁宗時進士梅堯臣《宛陵簿集》中的兩居詩。

梅堯臣的《一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詩中的“紫泥新品”被認為是紫砂陶登上了陶文化殿堂的最早記錄。稍後於梅堯臣的大詩人蘇東坡,在謫居宜興時。

曾親自設計一種提樑式的紫砂陶茶壺,烹茶審味,怡然自得“松風竹爐,提壺相呼”,有“飲茶三絕”之說。後人將這種式樣的提樑壺命名為“東坡壺”,相沿至今。

元代時,紫砂陶的燒造工藝有了一定的發展,開始在紫砂壺上鐫刻銘文。元朝時已有用紫砂壺沏茶的風氣。

到了明代,紫砂壺才開始真正興盛起來,尤以宜興的紫砂壺為名。紫砂壺也已由日用品進入到工藝美術品的境地。明代時,宜興的紫砂工藝盛極一時,空前繁榮,明代是紫砂壺的興旺成熟期,名手輩出,代有精品。萬曆年間繼起的名家有董翰、趙樑、元暢、時朋,稱為“四大家”。

“四大家”以後有李養心,也是萬曆時名藝人,他善於製作小圓壺,樸素帶豔,世稱“名玩”。明代壺藝最高的是時大彬,他的作品淳樸古雅,有“砂粗、質古、肌理勻”的特點,標誌著紫砂壺藝的成熟。

擴充套件資料:

紫砂壺起源: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當時人稱讚“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

”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也在60萬港幣左右,足見供春壺的藝術價值多麼珍貴。

供春傳時大彬。二人與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並稱為萬曆以後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時大彬的紫砂壺風格高雅脫俗,造型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樸雅堅緻,妙不可思。

泡茶功效:

1、茶香濃郁持久。紫砂壺嘴小、蓋嚴,壺的內壁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氣過早散失。長久使用的紫砂茶壺,內壁掛上一層棕紅色茶鏽,使用時間越長,茶鏽積在內壁上越多,故沖泡茶葉後茶湯越加醇郁芳馨。

長期使用的紫砂茶壺,即使不放茶,只倒入開水,仍茶香誘人,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2、紫砂壺泡茶,保溫時間長。由於壺壁內部存在著許多小氣泡,氣泡裡又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故紫砂壺有較好的保溫效能;

3、用紫砂壺泡茶,提攜撫握不易炙手。紫砂壺線膨脹係數比瓷壺略高,而且沒有釉,就不存在坯釉應力的問題;燒成以後的紫砂壺,玻璃極少,有足以克服冷熱溫度差所產生的急變能力,故具有緩慢的傳熱性。

紫砂茶壺適應冷熱急變的能力極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溫中蒸煮後,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會爆裂。

4、紫砂壺裡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氣孔,透氣效能好,但又不透水,並具有較強的吸附力,這是一般茶壺所不能比擬的。它能保持茶葉中芳香油遇熱揮發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湯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斂和殺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緩茶水的黴敗變餿,所謂“盛暑越宿不餿”,道理就在這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紫砂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45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