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題目 鞍山地名報告怎麼寫

題目 鞍山地名報告怎麼寫

1.題目<<關於遼寧鞍山的調查報告>>

鞍山市地處遼東半島中部,是中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有鋼都之稱。因市南郊有一對形似馬鞍的山而得名。鞍山市常住人口361萬人,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第三十四位(2008年)。全境南北最長175公里,東西最寬133公里。總面積為9252.4256平方公里,佔遼寧省總面積的8.4%.公路成網,遍佈鄉鎮,交通十分方便。

鞍山地名報告怎麼寫 題目

鞍山這座城市,雖然建置較晚,但他的歷史卻很久遠。在這裡曾產生過絢麗多彩的文化,是遠古時代人類發祥地之一。從考古發現的海城小孤山古人類遺址證明,在距今約2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裡生息繁衍。此外,在海城境內的析木、牌樓、大屯、岔溝、騰鰲等地都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舊堡區發現有戰國晚期的青銅戈、銅鏃等,進一步證明,在這裡同中原一樣,很早就臍入了人類文明的行列,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遠在戰國秦漢之際,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遼東郡首縣襄平縣等縣的管轄。今海城市境域則為西漢遼東郡新會縣、遼隊縣、安市縣轄地。今檯安縣境域則為西漢險瀆縣轄地。今岫巖滿族自治縣境域亦屬燕國遼東郡襄平縣轄。此後延續2000多年,或屬於郡轄,或屬於國轄(如西晉設遼東國),或屬於道轄、路轄、衛轄、府轄、州轄,以至於省轄、縣轄,其建置依代相續。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鞍山市行政建置幾經變化,鞍山市或屬於行政區,或屬中央、或屬省轄。對下基本定型於目前市管縣體制。

2.遼寧省鞍山地名由來

鞍山之名源於明代鞍山驛堡,取名於南郊的馬鞍山.

清代之前,鞍山地區境內雖然古城堡很多,但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到處是一片“滿目蒿萊,荒涼蕪穢,阡陌皆無”的景象。 清廷為了恢復戰爭創傷,發展遼東農業生產,從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開始,實行移民獎勵政策,撥內地各省人民來此開墾。此後,有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的人,源源不斷來到這裡安家屯墾,鞍山地區的絕大部分村屯都是順治元年以後建立的。

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廷頒佈了《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凡移住之農民,每月供給食糧一斗,每垧墾地給種子六升,墾民每百人貸與耕牛二十頭,其中食糧、種子於秋收後,如數歸償”“凡招來新民,歸部遣官偕同縣官,城中每丁給地基二繩, 約三丈(二日)於野,每丁給地五繩(二十五畝),永為民業”。順治十五年還規定“還依開墾面積之多寡,決定地方官的升遷,或賜匾額,高懸門第,以示褒獎”。政策十分優惠,許多地方整村屯遷來,有的地方官率領而來,推動了屯墾,這就是著 中的順治年間撥民事件,我們鞍山地區許多人的祖先都是順治年間撥民而來的。

3.鞍山城市名稱是怎麼來歷的

鞍山市得名於南出口的兩座形狀似馬鞍子的山峰(神女峰),海拔高度為2538米。

戰國末年,鞍山地區屬熱遼郡。秦統一後,鞍山歸屬幽州,名稱鶴野城。

東漢三國時期,為遼東郡,冶鐵業興盛。現西鞍山(神女氦頂份僱莓概逢誰撫京峰)上有儲存完好的冶鐵古洞遺址。

鞍山地理位置重要,在遼代人們認為誰佔了鞍山,就有了遼南,就平安,所以又稱安山。明朝《遼東志·卷二·建設志》記載:鞍山驛,遼陽城西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設中衛帶管。

從明朝起始稱鞍山到今。 1937年12月1日,末代皇帝博儀頒發4O3號敕令,鞍山正式建市。

1948年2月19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鞍山。從此,鞍山人民真正的當家做了主人。

4.地名調查報告400字以上

我們與周圍的環境

在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這樣一篇作文——我們與周圍的環境,我想著文章的內容,不知不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一起到小區裡散步,當入過演武池時,一股刺鼻的臭喂迎面撲來,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副景象:生活垃圾、死魚全漂在池面上;水裡的魚正吃著那些生活垃圾;有人把髒水往池子裡倒……“媽媽,好惡心啊!”我捏著鼻子、板著一張臉對媽媽說。“是啊,這種‘大肚子’魚賣到市場上,會讓多少人生病,甚至死亡。”媽媽意味深長地說。

這時,我想起在去外婆家路上看到的情景。

外婆家在城鄉結合部,那兒的工廠不斷地大量排放著廢氣、廢水,路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工地不斷地發出些噪音,使附近的居民不得安寧等等,都使得這裡的環境變差。我們周圍環境的汙染,是人類在物質文明發展過程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時所產生的問題。

我們做過的問卷調查中,許多廈門市民認為廈門市區的環保工作做好了,卻忽略了城鄉結合部。還提出垃圾分類沒做好,應對市民加強宣傳力度,對市民亂丟垃圾的現象引起重視等意見。

我們只有正視現實、正視危機。除此之外,任何消極退避都於事無補。只要人人都為環保獻出一份力,我深信,總有一天我們與周圍環境又會和諧起來,而且將更持久,更完美。

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報告

岑村國小 6 (1)樑家明 別名黑哥

5.地名調查報告作文200字以上

內容來源 網路資料 報告內容 在我國廣大的土地和悠久的歷史上,泉州不只一個,而有兩個:一個在北,一個在南。

而南方的這個福建泉州,也並不是一個開始就指現在的泉州市。這些史實,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須加以說明,以釋疑滋。

西漢之時,最初設定的泉州,其地在現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劉錫信《潞城考古錄》說:“按二漢及晉,雍奴、泉州各自為縣,見《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晉書·地理志》。

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泉州入雍奴,見《魏書·地形志》。”這段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泉州”在南北朝以前是北方的地方。

這裡舉一件有趣的巧合。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卓吾,一生都和名為“泉”的地名結緣。

他生於福建泉州;第一次做官到河南共城,其地又名“百泉”,他就自號“百泉居士”;最後葬在河北通州,又是古名泉州。 至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現了“泉州”之名,但這個“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閩南。

說一句笑話,如果把隋朝的福州人說是“泉州”人,倒符合歷史事實,“泉州”的名比福州還古啦! 唐朝景雲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為閩州,而以原來設在現在南安的武榮州命名為泉州。這樣,“泉州”這個地名才從福州移到閩南。

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豐州鎮,並不在現泉州。那時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蕪,墳冢壘壘。

一直到唐朝開元六年(718年),經濟發展,方把南安縣分出東南之地,設立晉江縣,把州治遷到現在的泉州市來。所以說,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後,名稱也非毫無變動,曾一度改為“清源郡”,又一度改為“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恢復“泉州”之名,從此沿稱至今,永遠固定。

要是有人想舉行一次泉州定名一千年的慶祝大典,前年就應該舉行了。 報告人 2009年11月16日。

6.關於地名的調查報告

地點:唐延路唐城牆遺址公園

來源:查資料、實地考察

報告內容:

唐長安城牆遺址公園位於西安高新區唐延路與灃惠南路間的帶形綠地內,南北全長3.7公里,東西寬約120米。歷史上,這一段唐城牆內有一座城門--延平門,城牆遺址地表建築早已無存,僅有三處殘存地下約0.6米-1.4米深的夯土牆基,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長安城氣勢巨集偉,規模浩大,這一帶是唐長安城的西城牆遺址。公園以城牆遺址為界,充分利用現有樹種,通過不同的綠化、鋪砌等技術手法將公園劃分為“城內”和“城外”不同區域,強調“城內”的規整秩序和“城外”的自然野趣,再現了城牆、城壕、城門、裡坊、坊牆、城市街道等。從外至內,依次是當年的護城河、城牆、順城路和裡坊。

這裡一邊石徑通幽、充滿野趣,另一邊是鬱鬱蔥蔥的密林。

龍騰祥雲 傳說中的龍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它歷來代表著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能保佑您勢傾天下,大權在握!

寶相吉紋 寶相花是唐代裝飾紋樣之一,一般以某種花卉為主體,中間鑲嵌形狀不同、大小有別的其他花葉,又稱“寶仙花”“寶花花”寓意喜慶吉祥。

歲寒三友 蒼松隱映竹交加,有千樹玉梨,很美麗。

在城牆遺址上建公園,真是創舉。我真要讚歎人們的智慧!

7.上海為什麼有一個地方叫鞍山,上海鞍山地名由來是什麼

隨著上海城市的不斷髮展,市區面積擴大速度驚人。路名需求更加豐富,相應的規則就只能 以一個大概的原則而行。 這個原則就是儘量以國內的地名為路名, 而且被命名的地區在全國 的位置應該大致相當於這條路在上海的位置, 同時不影響原有的主要道路。 這也許是一種表 達舉國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並附帶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識。

東西向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馬路以省份命名。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上海市區邊緣出現了地區路名叢集這樣一個有趣狀況, 同省的地名在地 圖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現“欽州路”、“柳州路”等(分別都是廣西地名),東北 角則出現“鞍山路”、“雙陽路”(東北地名),正北方則有“呼瑪路”、“呼蘭路”(黑 龍江地名)。

8.【地名調查報告400字以上】

歷史文化街區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地點)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衚衕整齊排列著,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衚衕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衚衕;東邊的8條衚衕是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這些衚衕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衚衕,明代叫局兒衚衕,後來改稱橘兒衚衕,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衚衕,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15年(1750年)繪製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來歷) 唐朝長安的裡坊早已無存,元大都裡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儲存著元大都裡坊的歷史遺存.衚衕格局那麼完整,衚衕裡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儲存完整的“碧玉”. 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注,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裡已經成為繼三里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一條酒吧街.這裡的每一條衚衕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一個宅院裡都訴說著老故事.(古今對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p5p6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