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復活島的火山還經常爆發嗎

復活島的火山還經常爆發嗎

復活島的火山還經常爆發嗎

復活島的火山還經常爆發。復活節島內部有一條不斷活躍的火山活動線,時刻都會有岩漿往上湧出,只要有足夠的壓力積聚,就會造成大火山爆發,從而使火山灰覆蓋整個島嶼,火山爆發也是復活節島的特徵之一。復活節島位於南太平洋東部,向東距離智利大陸本土約3600公里,南緯27度,西經109度。荷蘭航海家羅赫芬於1722年4月5日復活節發現並登上該島,該島因此而得名。當地人則稱之為拉帕努伊島。這個島在地理上屬於波利尼西亞群島,位於群島東端。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南緯30度的復活節島的發現

1492年,哥倫布出海航行去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印度。他沒有找到印度,卻發現了一塊全新的,在想印度都快想瘋了的哥倫布眼裡,它必然是印度,是充滿香料、財寶的富庶之國,上的居民自然被稱為印度人。但是哥倫布做夢也沒想到這是一塊尚未為歐洲人發現的,它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國,而是美洲。在歐洲人弄明白之後,這塊新發現的就被稱作“新”或“新世界”,而歐洲則與之相對地被稱作“舊”或“舊世界”。

哥倫布的發現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航海探險家躍躍欲試,他們認為,除了哥倫布發現的“新”之外,還有一塊巨大的“未知的南方”。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邊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發現雖然不大,但卻增強了他航海探險的信心。6 年後,他又揚帆前往東南太平洋去探險,希望能發現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尋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航線和6 年前一樣,仍沿著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誰知,茫茫大海戲弄著胡安的船隻,驟然而起的風暴把他們吹離了南美沿岸,探險船像一葉浮萍似地隨風向西漂去。

許多天過後,海風把胡安探險隊送到一塊遼闊的土地附近。這是什麼地方啊?水量豐沛的河流澆灌著土地,面龐白皙的居民衣著十分講究,舉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祕魯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費爾南德斯高興極了,認為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輩和倒黴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遺憾的是,他沒有登上這塊新發現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國之後,胡安·費爾南德斯立即著手做全面的準備,打算率領一支探險隊再度駛往“未知的南方”,進行一次規模巨大的詳細考察。為了保持自己對這一“神祕”的發現權,他一直守口如瓶,沒有對外透露過自己這一驚人的發現。可是,胡安的準備工作還未完成,他就粹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這個發現,他也始終沒有成為哥倫布第二。直到幾十年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個西班牙航海家的發現。

胡安·費爾南德斯真的發現了“南方”嗎?

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他發現的是什麼地方呢?

有人說就是今天的位於南太平洋海域、緯度為南緯30度的復活節島,但至今那些人還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

16世紀的西班牙編年史中,曾記載著航海家阿列瓦萊·孟達尼·傑·漢依拉在南太平洋發現了復活節島,但這功勞不算他的,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覆活節島是他發現的。

109 年後,即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皇的命令,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太平洋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掉轉船頭向南駛去。在南緯12度30分,距南美海岸150 裡格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盪起來。原來美洲的祕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面劇烈震盪。這次地震摧毀了祕魯的卡亞俄城。戴維斯驚嚇過後,趕快駕駛著他的“孤獨者幸福”號向西南駛去。

一天凌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海岸,熟睡的船員們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他們擔心船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堅決要求戴維斯掉轉船頭駛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維斯只好同意了。

早晨,太陽出來後,展現在“孤獨者幸福”號船員們面前的卻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

“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裡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邊大約12裡格(1裡格大約相當於4.8公里)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高高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裡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我多麼想上岸看看啊,但船長卻怎麼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 裡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裡格。”

胡安和戴維斯都聲稱他們發現了“未知的南方”,但人們都不相信。於是,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尋找這一神祕的“未知”。

1722年4月5日,荷蘭的著名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分艦隊在胡安與戴維斯所到過的海域裡尋覓所謂的‘南方”。

當時,他們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照望的水手突然一發現遠方的海面上有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艦長羅格文匯報。羅格文聽到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標明這裡沒有任何陸地。羅格文立即命令船隻駛向那裡。待船隻駛近後,他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島嶼,於是便在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一個點,並在黑點旁邊註上“復活節島”,因為那天正好是復活節。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這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面積不大,還不到120 平方公里,既沒有一條河流,也沒有任何樹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長著,老鼠是該島唯一的野生動物。

羅格文一行一踏上這個小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了。島上山巒起伏,層巒疊峰,拉諾·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藍的天幕上顯得雄偉挺拔,島上有許多石頭塊砌成的牆壁、臺階和廟宇。在該島的南部,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石牆的殘跡,石牆的後面聳立著幾百尊氣勢恢巨集、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邊,上面還刻著人物和飛鳥鳴禽的花紋。這些石頭人站立在巨大的石頭平臺上,臉部的表情十分生動,有的安詳端莊,有的怒目而視,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滿臉橫肉,殺氣騰騰。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坡上,羅格文他們也看到許多這樣巨大的石像。

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塊石頭雕成的。有的石像頭上還戴著巨大的石頭帽子,耳部有長長的耳垂。

羅格文總共發現了500 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裡,還躺著150 尊未完成的雕像。那裡還有石鑄、石斧和石鑿等石制工具。

羅格文海軍上將認為這座小島不是“未知的南方”,也不是其他探險家們(胡安、戴維斯等)所看到的小島,而是一個新發現的島嶼。他召集全體人員開了一個會,擬定了一個宣佈發現一塊新土地的決議,分艦隊所有的艦長都在這一檔案上籤了字。就這樣,復活節島被人發現,開始為外人所知了。

荷蘭的艦隊司令羅格文最先發現了復活節島,但是有關復活節島的準確海圖還沒有。英國航海冒險家詹姆斯·庫克希望找到這座島嶼並繪製該島的海圖。

庫克率船隊從紐西蘭出發,向東太平洋進發,於1774年3 月找到了復活節島。所有人都為找到了復活節島而高興,因為為了找到該島,船長和船員們在海上航行達3 月之久,在這3 個月之內人們幾乎沒有見到一塊陸地。

庫克是位工作嚴謹的探險家,他在發現復活節島當天的航海日誌中寫道:

“這是個很難加以描述的小島,島上居住著波利尼西亞人,他們很像我以前所訪問過的其他南太平洋島嶼上的土著人。復活節島最為知名的景觀是那些巨大的古代雕像,這些用岩石雕出的石像分佈在該島沿岸各處,有些已經略有傾斜,有些已經倒在地上,每尊石都面對海洋,令人不可思議。這些雕像過去是,今後在某種程度上也仍將是一個難解的謎。我們搞不清它們是怎麼立起來的,也不知道島上是否一度住著一種巨人,島民們自己對這些雕像的來歷知之甚少,所以我和其他人對此也只能做些猜測。” 復活節島本身就像一個巨大的謎,其中又包含了難以計數的更小的謎,具體地講主要有以下這些:

(1 )復活節島上的巨石像來自何處?考古學家發現,在該島拉庫的山脈上有幾個採石場。那裡的岩石好像切蛋糕一樣被人隨意切開了。採石場上躺著好多還沒有被加工的石料和只加工了一半的石像,當中一個石像的臉部已經雕鑿完了,後腦勺還跟山連著,只要再鑿幾下就行了。可是,雕鑿它的石匠卻沒有這樣做。看樣子,石匠好像忽然發現了什麼或者突然出了什麼事情,急急忙忙地跑走了。為何這些人會突然不做活了呢?

有人說,復活節島當時可能發生了火山爆發,要不就是發生了狂風海嘯,石匠們為了活命,就扔下手裡的工作,四處逃跑了。

復活節島上確實有三座火山,一座在島的,叫特雷瓦卡;一座在島的西頭,叫拉諾卡奧;一座在島的東邊,叫波利克。地質學家們仔細地考察了那些火山,發現復活節島是火山爆發形成的。不過,那些火山自從有了人類在這裡生活以後,就停止活動,早就成了死火山。這也就是說,復活節島上當時根本就沒有發生火山爆發。復活節島的居民們經常會碰到狂風海嘯這樣的災害,可用不著那樣驚慌呀。再說,災害過去以後,他們為什麼沒有回去再接著幹活呢?

(2 )復活節島上的居民們管那些巨石人像叫“毛阿依”。有一些石像的頭上還戴著圓柱形的紅帽子,當地的居民管它們叫“普卡奧”。那些巨石人像有一部分立在島的四周,都站在用石頭搭成的祭壇和墳墓的平臺上。可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石像卻大都被翻倒在地上了。還有一些巨石人像分佈在東邊的洛拉科火山口和火山口外的山坡上。另外,有一些巨石人像在洛拉科火山口的下邊,好像在守衛著這個地方一樣。

那麼,這些巨石人像代表著什麼呢?復活節島上的居民們為什麼要雕刻這些巨石人像呢?

考古學家們去請教復活節島的居民,奇怪的是,他們也不知道這些巨石人像的來歷,他們沒有一個人親自參加過雕刻石像的活動。

當年,荷蘭海軍上將羅格文離開復活節島以後,曾經寫過一部回憶錄,他說這些巨石人像是復活節島人崇拜的偶像。英國航海家卻認為,這些巨石人像是復活節島人為了紀念去世的酋長而雕刻的,因為復活節島人管這些石像叫做“阿利基”,“阿利基”是酋長或者首領的意思。而有些人提出一種大膽的說法,說那些巨石人像是天外來客建造的。

(3 )復活節島上的這些巨石人像都特別重,光一頂石頭帽子最小的也有2.5噸,那最大的石頭帽子有十幾噸重。科學家們經過測量,從火山口斜坡上安放巨石人像的地方,它們之間的距離最近的有6 米、最遠的有100 多米。那麼,當時人們是用什麼辦法把那些沉重的巨石人像放到了現在的位置上的呢?

如果把這些石頭帽子放到石像的頭頂上,或者把石像一個個運送到斜坡上、平地上,最起碼得有吊裝裝置才行。假如利用最原始的滾木搬運和架樁起吊的辦法,也要有木頭呀。可是,考古學家們考察以後說,島上的土壤根本不可能生長出粗大的樹木。那島上有的只是一點點稀稀拉拉的小灌木。難道說,當時人們用的是草藤編成繩網把它們運去的?科學家們一做試驗,藤網套在那些幾十噸重的石像上用力一拉就斷了。

(4 )考古學家們在考察的時候還發現復活節島上有一些巨石人像的後頸上竟然刻著文字。荷蘭海軍上將羅格文的回憶錄裡曾經記載著:他們登上覆活節島上以後,在巨石人像附近發現過好多刻滿奇異文字圖案的木板。

公元1863年的時候,法國一個叫埃仁·埃德洛的傳教士來到復活節島,說這些文字是“魔鬼的可怕咒語”,就把島上所有帶奇異文字的木板燒燬了。不過有的人覺得太可惜,偷偷地藏起了一些。所以,如今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的這種帶有奇異文字的木板總共只有26塊。

復活節島上的這種奇異文字圖案,除了刻在木板上的外,另外還有。在島上一個叫奧朗哥小村前邊一大堆圓石頭上,就刻著許多鳥頭人身的奇異圖案。所以,有人也管復活節島叫做“鳥人之島”。

那麼,復活節島上的這種奇異的文字是什麼意思呢?鳥頭人身的奇異圖案又代表著什麼呢?這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5 )復活節島上的人們管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吉比託奧吉·赫努阿”,意思是“地球的肚臍”,聽起來覺得這種叫法顯得非常奇怪。可是,當人們從高空往下觀看復活節島的時候,就會發現,復活節島人對小島的稱呼一點兒也不奇怪了。原來,復活節島正好是太平洋的中部,這裡正好是世界的中心,不就是“世界肚臍”嗎?

難道說復活節島上的人們曾經從高空俯視過自己居住的地方,這好像不怎麼可能。那麼,是誰把這些告訴了他們呢?這又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

(6 )復活節島上的巨石人像是個謎,島上刻有奇異文字的木板和鳥頭人身的奇異圖案是個謎,其實就連居住在復活節島上的人也是一個謎。

科學家們經過考察研究後說,復活節島早在公元4 世紀的時候,也就是說在公元398 年就有人居住了。當初,荷蘭海軍上將羅格文在他的回憶錄裡說,那些衝著石像做祈禱的人們當中,“他們有的面板為褐色,就顏色深淺而言,他們與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膚色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則完全是白面板,也有面板帶紅色的人”。看起來,復活節島上的居民不僅僅是一個民族,而是好多個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那麼,這麼一個小島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的民族呢?他們又是怎麼來到這個小島的呢?

古時候,人們沒有先進的航海工具,也沒有什麼導航的航海圖,要想漂過浩瀚的大海大洋來到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簡直是不可能的。也許有人會說,當初哥倫布和麥哲倫他們不就是在沒有海圖的情況下,穿過茫茫大誨,發現了新嗎?可是我們別忘了,他們雖說沒有什麼海圖,卻有著龐大的船隊呀,也有著一大批經驗豐富的水手呀。這麼說,難道復活節島上的居民是飛到這裡來的嗎?

有人說復活節島上最早的居民是從太平洋島嶼來的,是玻利尼西亞人。不過,挪威著名的探險家托爾·海爾達卻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說,復活節島上有著奇異的文字,可是玻利尼西亞人從來就沒有過書寫文字的表達形式。這就是說,復活節島最早的人一定是來自有過文字歷史的民族。後來,海爾達爾在祕魯考察了一些日子,接著又在復活節島上進行考察,他發現復活節島上的巨石人像跟祕魯的蒂亞瓦納科的石雕人像有很多一樣的地方,它們的臉上都有著明顯的白人特徵。

復活節島是迷人的!

復活節島的眾多神祕之謎更為迷人!

神祕誘人,不可思議,這就是復活節島給人的深刻印象。

讓我們用一位考古學者的話結束上面的內容吧:“復活節島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和天宇,寂靜和安謐籠罩著一切。生活在這兒的人們總是在諦聽著什麼,雖然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傾聽什麼,並且總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似乎門庭之外有什麼超乎我們感覺之外的神聖之物存在著。” 在對復活節島考古的過程中,考古學家以雄辯的證據證明了復活節島的土著並非復活節島的原住民,他們來自於復活節島以西的波利尼西亞島。復活節島的神祕雕像的歷史比土著人的歷史早幾千年。土著人之所以說復活節島是“地球的肚臍”,是他們的神告訴他們的,而非他們的創造,那麼,他們的神又是什麼呢?

使復活節島的研究者感到意外的是,復活節島居民所崇拜的偶像竟完全不同於波利尼西亞諸島,卻相似於美拉尼西亞群島。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對“人鳥”的崇拜。

復活節島的聖城奧朗戈,位於島西南端的拉諾·洛拉科火山口旁,它是復活節島的祭把中心。離它不遠的海面上有三座小島:莫多一依基島、莫多一努依島和莫多一卡奧卡奧島。島上山石聳立,危巖疊峰。復活節島人就在奧朗戈和這些小島上舉行挑選“人鳥”的儀式。

“人鳥”儀式是由島上各部族各自選派一名英武的勇士,渡海游到莫多一努依島,端坐在島上的洞穴中,恭候海燕的到來。復活節島人虔誠地相信,海燕是偉大的神麥克麥克派來的使者。

第一個得到海燕蛋的戰士,飛步跑到屹立在海邊的山岩上,對等候在海邊的本部族代表高喊道:“快剃頭!蛋是你的!”然後,他就躍身跳入波濤起伏的海中,洗淨鳥蛋,再用帶子把它系在頭上,划動雙臂,游回復活節島。

當他上岸後,他就拿著鳥蛋,飛快地跑到奧朗戈。按照島上的傳統,第一個把鳥蛋送到奧朗戈的人,不管他是哪個部族的,他都是全島的領袖,對全島享有一年的統治權。他將被剃光頭髮和眉毛,被命名為坦加塔·瑪努,即“人鳥”。而這一年就用他的名字來稱呼,島民們把他當做神的化身來尊敬。這種挑選“人烏”的儀式,年復一年,代代相傳,一直到1862年祕魯海盜襲擊復活節島時,最後一個“人鳥”死去了,這種儀式才終止。

在這種儀式的最初階段,到小島上取鳥蛋的勇士們是島上各部族的首領,後來才改由各部族的戰士去。在島上記載的坦加塔·瑪努的名冊中,像編年史一樣把這些取到鳥蛋的首領名字記下來。在人們發現的一本名冊上,就記載著86位首領的名字, 但它並不完整。 1915年,人們在奧朗戈的山岩上發現了111 幅手拿海燕蛋的“人鳥”畫像,其中的五、六幅被運到聖地亞哥和其它城市的博物館中展出。但巖畫也不能代表挑選人鳥的總次數,因為這種儀式很早以前就有了,奧朗戈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居住了。

這種儀式代表什麼呢?島上各種傳說以及到過復活節島的航海家、學者和傳教士都證明了,“人鳥”崇拜在復活節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為島民們挑選出領袖,而且也是為了紀念神靈。

《眾神之車》一書的作者厄裡希·封·丹尼肯認為,復活節島上的“人鳥”崇拜表現的不是地球人,而是外星人,是天外來客。他說:“復活節島遠離任何大地和文明,但島上的居民卻比任何別的國家都更熟悉月亮和星星。”“踏上這一小塊土地的第一批歐洲傳教士,使得人們對這個島的神祕歷史更加無法瞭解了。傳教士燒燬了有象形文字的木板,禁止當地古老的祭祖儀式,廢除種種世代相傳的習俗。可是,儘管這些道貌岸然的紳士做得這樣徹底,他們還是不能阻止當地居民稱呼他們的島為‘鳥人之地’。直到今天,他們仍然這樣稱呼。一個口頭的傳說告訴我們,古代一些會飛的人曾在這裡著陸,並點燃了火焰。大睜著雙眼的飛行生物巖畫更加證實了這個說法。”

考古學家弗朗西斯·瑪澤爾也認為,“復活節島確有某些我們無法說明或者我們暫時還無法解釋的地質祕密。這促使人們十分嚴肅地對待外星來客的可能性。外星人可能拜訪過復活節島,所以復活節島全島都受到了某種光線的照射,這在復活節島居民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印象一直保留至今。”

復活節島的宗教是比較獨特的。復活節島人雖是波利尼西亞人,但他們卻不供奉波利尼西亞諸島所敬重的神邸,波利尼西亞人心目中的諸多主神都沒有在復活節島上佔有應有的位置,而被波利尼西亞諸島所不瞭解的諸神卻被複活節島人虔誠地供奉。在復活節島上,麥克麥克神居於諸神之首,“人鳥”儀式就是為了紀念他而舉行的。一些科學家認為,奧朗戈山岩上的麥克麥克神畫像是一個來到波利尼西亞的偉人的容貌,他有著一對大眼睛,海豹式的身軀上長有一張人臉。坦加塔·瑪努也被島民們敬為偉大的神,人們把它看做為“鳥主”和“鳥的統治者”的化身,它主宰著大地和海洋,是太陽和月亮、生命和人的創造者,而波利尼西亞諸島卻從未有過“人鳥”崇拜。

在奧朗戈的山岩上,還有許多圖畫,例如巨大的蘆葦船、船上的雙葉漿和張著正方形船帆的傳統的波利尼西亞船隻、黑色的海燕等,還有波利尼西亞諸島所沒有的、以“正在哭泣的眼睛”為主題的畫,畫上的人有一對長耳朵,頭上射出萬道靈光,眼淚正奪眶而出。這是復活節島咒語中所說的雨神希洛的畫像:

啊!雨水,希洛成串的淚珠兒,

你降落到地面上時,

正搏擊不息。

啊!雨水,希洛成串的淚珠兒。

復活節島古代居民的主要水源是雨水,他們認為,從天空落下的雨就是雨神希洛那成串的眼淚。

巖畫上的黑海燕畫得十分誇張,它正大張著嘴,聲波從嘴中呈扇形地散開,表明海燕正在發出尖利刺耳的叫聲。還有一幅畫上畫著一種半人半獸的怪物,它有彎曲的背,長長的手和腳。復活節島到處都可以看到用黑色、白色和紅色顏料畫著海豹、海龜和海鳥、魚類的巖畫,以及有一對大眼睛的麥克麥克神畫像和只有幻想中才存在的奇特生物畫像。

復活節島的“鳥人”崇拜,為我們解開“地球的肚臍”之謎打開了一道視窗。丹尼肯說:“復活節島是宇宙來客的落腳處之一。”

但為何“宇宙來客”會選擇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呢?

如果按丹尼肯所言,其實,在地球上留下諸多神祕遺蹟的地方,都有“宇宙來客”、“外星人”的印痕!而我們並不相信這樣的假設。

據考證,復活節島遠古時並非一個孤零零的小島,它是沉沒於太平洋中的古——太平洲的一部分。“宇宙來客”來到復活節島時,那時還是一塊巨大的陸地。“宇宙來客”有著先進的飛行器,他們可以在高空中看見和確定復活節島的位置,因此,他們將這一居於“地球的肚臍眼”上的陸地作為了他們降臨的優越地點。這是丹尼肯的又一解釋。

另一說法是,地球上曾出現過幾次高度的文明。沉沒的太平洲就是這幾個高度文明中的之一。當時太平洲的人們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他們擁有飛行器,他們在地球上找到了“世界的中心”,那便是如今的復活節島所處的位置。他們在復活節島這兒修瞭如同機器人般的高大雕像,以便他們在天空飛行時可以找到降落的標誌。

復活節島的祕密?

英文:Easter Island,玻里尼西亞文� :Rapa Nui(大地方之意,Rapa = Place),� Te-Pito-o-te-Henua(世界之肚臍或中心之意)。常誤譯為復活島(復活:Resurrection ,尤指耶穌之復活)。位於南緯27°08?37?,西經109°26?10?,東距智利3500公里,西距Pitcairn島1750公里。面積166平方公里,人口2000人。行政中心為Hanga Roa,1935年成為國家公園,屬於智利的法爾巴拉索(Valparaisa)省。聯合國審定為World Heritage Site。石像稱“Moai”,有600座,墳場平臺稱“Ahu”,高3~6公尺,最高者達11公尺,重50公噸,帽子重10公噸,多成群矗立,最多者達15座,為西元1000~1600年完成。土著稱此島為「鳥人國(Land of the Bird Men)」,而石像如白種人面孔,島上無水源、無樹,用黑曜石、火山玻璃和凝灰岩雕刻而成的石像。據說,1722年荷蘭探險家雅可布·洛吉文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險發現。正巧這天是復活節,於是就將這個無名小島命名為復活節島。1888年,智利派人接管該島。

復活節島呈三角形狀,長24千米,最寬處17.7千米,面積為117平方千米。島上死火山頗多,有3座較高的火山雄踞島上三個角的頂端,海岸懸崖陡峭,攀登極難。

一提起復活節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島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著實令人讚歎。人們不禁要問,這麼多的石像是什麼人雕鑿的?雕鑿如此眾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麼?是供人瞻仰觀賞,還是叫人頂禮膜拜?近些年來,一些國家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都曾登島考察,企圖弄個水落石出,結果雖提出種種解釋,但也只能是猜測,不能令人信服。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達30—90噸,有的石像一頂帽子就重達10噸之多。石像均由整塊的暗紅色火成岩雕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沒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異。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豐富,它的眼睛是專門用發亮的黑曜石或閃光的貝殼鑲嵌上的,格外傳神。個個額頭狹長,鼻樑高挺,眼窩深凹,嘴巴噘翹,大耳垂肩,胳膊貼腹。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態威嚴。遠遠望去,就像一隊準備出征的武士,蔚為壯觀。面對這一尊尊構思奇巧的巨人石像,遊客們自然會有一連串的疑問:石像雕於何時?如此高大的石像又用什麼辦法搬到海濱?一些尚未完工的石像,又是遇到什麼問題而突然停了下來?為揭示這些謎,科學家們進行了長期調查,對於一些問題已有了初步的答案。

據有關學者考證,人類登上覆活節島始於公元1世紀,石像的底座祭壇建於公元7世紀,石像雕鑿於一世紀以後。到12世紀時,這一雕鑿活動進入鼎盛時期,前後歷經四五百年。大約到1650年前後雕鑿工程停了下來。從現場環境看,當時忽然停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突然遇到天災,比如說火山噴發,或是地震、海嘯之類的自然災害。至於石像代表了什麼,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長或是宗教領袖。

接下來的問題是石像是怎麼運到海邊的。在島的東南部採石場,還有300尊未雕完的石像,最高的一尊高22米,重約 400噸。如此巨大的石像在那個時代,僅靠人力和簡單的工具是運不走的。據當地人傳說,要運走這些石像,是靠鬼神或火山噴發的力量搬到海邊的。還有的說,是用橇棒、繩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撬上,在路上鋪上茅草蘆葦,再用人拉、棍撬一點一點移動前進的。但是,一些考古學家真的組織人這樣做了,結果證明行不通。因此,復活節島對於旅遊者來說,仍然是一個很神祕的地方

山火席捲復活節島,部分石像完全燒焦無法修復,火山帶來的危害有多大?

01、火山會對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火山在噴發的時候會產生火山灰,而這個火山灰和普通的淹城是不一樣的,火山灰的小顆粒是非常堅硬的,並且還不會溶於水。所以一旦火山噴發之後,空氣當中會有很多這種小顆粒,如果吸入大量的火山灰,那麼會導致自己的呼吸道受損也會導致肺部受損,最終就會出現各種這樣的呼吸道疾病。另外,這些瀰漫在空氣當中的火山灰也會對一些機械裝置產生影響的。

02、火山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火山在爆發之後除了會對大家的生活產生影響以外,也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一般火山在爆發之後會噴發出大量的火山灰,而這些火山灰又不會直接溶於水,所以一旦出現暴雨之後,這兩者就會結合到一起,最終形成泥石流,而這些泥石流就會沖毀房屋和橋樑,讓很多人無家可歸。

03、火山會對氣候造成很大的影響。

上面已經說過了,火山在爆發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火山灰,另外還會產生大量的火山氣體,而這些物質都會對氣候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火山氣體當中含有硫磺以及氯氣,這些其實都是有毒的氣體,並且還能夠形成酸雨。另外火山爆發的時候,這些有害的氣體會直接被噴到高空,時間長了之後,就會跟著風一起散步到各個地方去,而這些物質會遮擋住陽光,最終導致氣溫下降,農作物產量減少,甚至會導致一部分的生物滅絕。

以上其實就是火山帶來的一些危害,根據相關的資料統計,在最近的這400年左右的時間當中,火山噴發已經讓大概27萬的人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復活節島上的神祕石像是怎麼回事?

這個是前一個地球文明姆流下的遺蹟,姆沉沒後,整塊的最南端剩餘的就是這個區域,當然在他們自己編制的海澳華預言裡面也講了這部分的資訊, 那個沉沒於距今14500年前,說他們是之前的文明, 不用人類文明是因為他們的確不是人類, 只是身高2.5米的墮落天使, 自稱海澳華外星人, 然後找了一個澳大利亞人傳遞了一個充滿謊言的預言在現代被廣為流傳。但是這個書的確可以用來解讀復活節島的石像,從技術, 從資源,從能力, 從理由都可以解讀;

附加的其他證據是其他之前姆所在板塊的其他島嶼, 都有巨石文明以及遠古的非人類能力的建築遺蹟, 這個是復活節島公元400~1200年才移民過去的中國南越人(南島人的祖先)不具備的技術。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種技術不是人類的能力大家可以看同為這個區域的沖繩島的那個古廟, 之前被火燒掉那個, 它的石頭基礎的技術是這個樣子的:

現代人類要設計加工並且安裝這種幾頓重的石頭, 需要計算機先計算好石料的原來造型, 如何打磨, 如何彼此安裝可以不用膠水,然後吻合在一起, 然後需要特別的吊車擺放一起, 說白了就跟金字塔一樣不是亞當文明人類乾的事情,亞當是從距今6200年才開始的人類

這裡提醒看這本海澳華預言書的朋友, 這本書的確寫了一些非常有歷史價值的隱祕的事情, 甚至如果他們不說人類靠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知道的細節, 但是這本書整本的目的就是否定聖經,如果你看了完全相信這本書, 那麼你基本看聖經都是以為的篡改的內容。但是換個角度想想, 你靠什麼分辨誰是說謊的?

復活節島由盛及衰的原因

復活節島的悲劇(1)

復活節島是地球上最孤獨的一個島嶼。這個面積僅有163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小島位於東太平洋,往東越過3600公里的海面才能見到(智利海岸)。它離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也相當遙遠,離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是皮特凱恩島,遠在西邊2000公里處。遲至1722年4月5日,該島的原居民才與外界有了接觸,那是由荷蘭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Jakob Roggeven)率領的一支114人的三艘戰艦。洛加文發現它的時候,在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一個點,在旁邊寫上“復活節島”,因為這一天正好是教的復活節。從此該島以“復活節島”為人所知。但是現在人類學界一般將它叫做拉帕努伊島(Rapa Nui),這是十九世紀中葉波利尼西亞人對它的稱呼;島上原居民被稱作拉帕努伊人,他們講的方言被稱作拉帕努伊語。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原居民除了把這個島嶼稱做特凱恩加(te kainga)意即“大地”之外,還有沒有特別的名稱。據說,有一種從其祖先傳下來的名稱叫“特-皮託-特-何努阿”(Te-Pito-te-Henua),它一度被譯成“世界的肚臍”,這個說法引起了許多人浮想聯翩,比如國內有一篇宣揚神祕現象的文章就以此為例:

“令人驚訝的是,復活節島的居民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世界的肚臍’。這種叫法,一開始人們並不理解,直到後來太空梭上的宇航員從高空鳥瞰地球時,才發現這種叫法完全沒錯——復活節島鳥瞰。復活節島孤懸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確實跟一個小小的‘肚臍’一模一樣。難道古代的島民也曾從高空俯瞰過自己的島嶼嗎?假如確實如此,那又是誰,用什麼飛行器把他們帶到高空的呢?”

但這個“世界的肚臍”未必指全島,可能僅指島上的火山口,那就沒什麼神祕之處了。而且據語言學家W·邱吉爾的考證,這個稱呼的準確含意可能是“大地的盡頭”。

不過復活節島的確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它位於南緯27度,屬帶,氣候相當暖和。它是在大約一百萬年前海底的三座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灰是有利於種植的富饒土壤。在理論上,它應該和其他波利尼西亞人的島嶼一樣,是個天堂樂園。但是,洛加文對它的第一印象卻是一個荒島:

“我們起初從遠距離觀察,把復活節島設想成了一塊沙地;這是由於我們將枯萎的野草或其他枯乾、燒焦的植物都當成了沙土,因為它的荒涼的外表只給我們特別貧瘠的印象。”

洛加文的第一印象相當準確。復活節島是一個草原,沒有任何高於3米的樹木。植物學家在島上只發現了47種土生土長的高等植物,大部分是草本、蕨類,只有四種矮小的灌木。野生動物中,除了外來的老鼠和一種小蜥蜴可能是本土的,沒有任何一種大過昆蟲。它甚至沒有本土的蝙蝠和陸地鳥類。至於家養動物,則只有雞。居民主要靠栽種甘薯、甘蔗和香蕉為生。

當時的人口據估計只有2000人,顯然屬於波利尼西亞人,講波利尼西亞的方言: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在1774年訪問該島時,隨行的一個塔希提人可以跟島上居民交談。然而,儘管波利尼西亞人以高超的航海技術聞名於世,連西方殖民者也不能不歎服,洛加文卻發現整個復活節島只有三四條簡陋的小划子,長僅3米,最多乘兩個人,用小木板簡單地綁在一起,漏水很厲害,需要一邊劃一邊戽出船裡的水。這樣的小划子只能在岸邊行駛,根本不可能到深海去。

然而,就是在這塊貧瘠、落後的土地上,卻誕生了大批被當地人稱為摩艾(moai)的巨大石像。目前已發現的摩艾有887尊,大多數是在一個採石場雕刻,其中有288尊雕刻完了之後曾經被成功地運到稱為阿胡(ahu)的海濱祭壇立在上面,運輸距離有的遠達10公里。有397尊還未雕刻完扔在採石場,其餘的92尊則遺棄在運輸途中。它們大部分是用比較軟和容易雕琢的凝灰岩(火山灰凝固形成)雕刻的,小部分用其他的火山岩雕刻。摩艾平均高度約4米,平均重量約125噸。最大的一座高216米,重160~182噸,但沒有完工而遺棄在採石場。完工的摩艾中最大的高98米,重約74噸。沒有兩個摩艾完全一樣,但大部分都根據同一個樣式雕刻,最底下只到髖部,手臂垂於兩側,兩手十指拉長護住腹部。摩艾的頭部也被拉長,並總是向前注視前方。大部分摩艾有長耳朵、大鼻子、薄嘴脣、深眼窩。有的眼窩中鑲有用珊瑚做的眼白和深色石頭做的眼珠。大約50~75尊摩艾頂上還加了一個稱為普卡奧(pukao)的用紅色火山岩做的石帽,也可能是代表頭髮。

摩艾就是用這種玄物嚴石器雕刻成的。雕刻摩艾的採石場。未完工的摩艾還扔在那裡。

顯然,摩艾是復活節島上最引人注目也最使人疑惑的風景。洛加文寫道:“這些石像使我們震驚,因為我們無法理解這些人沒有大木頭可以製作任何機器和結實的繩子,卻怎麼可能立起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問,到現在還不斷地被人提出,也不斷地有人試圖給出種種答案。特別是那些神祕現象、天外來客、“史前?明”的宣揚者,更是把復活島上的摩艾拉來當證據。比如臭名昭著的丹尼肯,就聲稱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現代的工具製作的,他們因為飛船失事被困在復活節島上,豎起這些石像向同類求救,救援飛船來了,他們便匆忙地離開了小島。

這種毫無根據的幻想不值一駁。島上採石場可以找到許多用玄武岩製作的石斧,當地人稱為託其(toki),因用鈍了而丟棄。摩艾就是用這些石器雕刻出來了。在20世紀50年代,著名挪威考古學家海爾達爾(Thor Heyerdahl)曾僱了6個當地人用這種石斧雕刻一座摩艾。他們幹了三天就辭職了,但是根據其程序估計,這6個人用十二到十五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雕刻出一尊摩艾。如果要雕刻最大的摩艾,也不過只要20個人工作一年。自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考古學家們也不斷地組織人馬用原始的辦法搬運、樹立摩艾或複製品,美國考古學家範提爾伯格(Jo Anne Van Tilburg)設想古拉帕努伊人在搬運時,把摩艾放在木橇上,底下墊一排木頭當輪子,地面灑水減少摩擦。她用計算機模擬,發現用大約70個人以木頭、繩子為工具,用這種方法花5天時間就能搬運、樹立一尊重約10噸的摩艾複製品。在1998年4、5月間,人們在復活節島上實地模擬了整個過程,並被拍成電視片。考古學家們對古拉帕努伊人是怎麼搬運、樹立摩艾的頗有爭議,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拉帕努伊人具體用的什麼方法,根據當時的條件,是完全可以用幾十個人搬運、樹立一尊普通大小的摩艾的,並無神祕之處。問題在於:木頭、繩子是從哪裡來的?在貧困之中的島上居民怎麼可能有工夫來雕刻、搬運這些巨大的石像?為什麼又突然停止了這項活動?

美國考古學家範提爾伯格用計算機模擬摩艾的搬運和樹立。島上原住民在用石器雕刻摩艾。

可惜的是,在與歐洲人接觸之前,拉帕努伊人並無文字,也就沒有歷史記載可以明確回答這些問題。復活節島上有一種奇怪的象形文字,稱為朗格朗格(rongorongo),意思是“會說話的木頭”,刻在木板上。但是按紐西蘭語言學家斯蒂芬·費歇(Steven Fischer)的說法,這是在1770年西班牙人訪問該島之後,受其影響才發明的。他在1996年成功地將其破譯,發現它們只是記錄了祭祀頌歌和創生故事,並非歷史記載。

但是通過考古,我們還是可以大致瞭解復活節島上的歷史變遷。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緩慢的變化,通過比較同源語言的差異,可以估算它們分離的時間。前面說過,拉帕努伊語是一種波利尼西亞語的方言,通過與其他波利尼西亞語的比較,語言學家們推測這種方言誕生於大約公元400年。根據放射性同位素法的測定,島上大約在公元400到700年間開始有人類活動。1994年,生物學家從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餘骸提取出DNA,確定他們的確是波利尼西亞人。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島上的風俗習慣,種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櫧),養的動物(雞),也都是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徵(這些動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於南美,又都可以追溯到波利尼西亞人的起源地南亞)。因此,現在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約公元400年漂流到復活節島的一批波利尼西亞人的後代。

當這些波利尼西亞人剛移居到復活節島的時候,這裡的確是個小天堂。我們通過花粉分析可以推測古代的植被情形。池塘或沼澤地中的沉澱物是按時間遠近沉積的,越上面的年代越近,越下面的年代越久遠。每一層沉澱物的絕對年齡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測定。在顯微鏡底下分析沉澱物所包含的花粉,鑑定其種類,計算其數量,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植物分佈情況。據此我們知道,復活節島在早期並不是一塊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帶森林。在森林中,生長著一種刺蒴麻屬植物哈兀哈兀(hau hau),其纖維可以用來製造繩子。還有一種特有的樹木名叫託羅密羅(toromiro)樹,木質堅硬,可以用於燒火和製作木雕。而數量最多的是一種大棕櫚樹,這種樹在復活節島上早已滅絕,但是與智利酒棕櫚樹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種。這種大棕櫚樹樹幹筆直,可以長到25米高,直徑2米粗,是用於運輸、樹立石像和製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這種棕櫚樹結的果子可以食用,樹漿可以生產糖漿和釀酒,是重要的食物來源。

動物的情況又如何呢?考古學家們可以通過挖掘、比較地層裡古代遺留的垃圾堆中的動物骨骼加以推測。一般來說,魚類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主要食物,魚骨頭一般會佔垃圾的90%以上。但是,復活節島位於帶,與熱帶相比氣候過於寒冷,不適於魚類聚集的珊瑚礁生長,其險峻的海岸線也不適合於淺海捕魚,因此魚類一開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從公元900年到1300年,魚骨頭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於四分之一。相反的,在所有的骨頭中,幾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頭。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亞人的垃圾中,海豚骨頭在垃圾中的含量從來就沒有達到1%。不像其他波利尼西亞島嶼,復活節島上沒有大型的動物,連家養的豬、狗也沒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動物,成了他們的食物蛋白的重要來源。但是海豚只生長於深海中。這意味著拉帕努伊人曾經能夠建造大型的船隻用於到深海捕捉海豚。這些船隻顯然是用大棕櫚樹的樹幹製造的。

考古學家還發現,海鳥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類到達之前,復活節島沒有鳥類的天敵,成了海鳥最適宜的繁殖地。曾經至少有25種海鳥在這裡築巢繁殖,可能是整個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鳥類繁殖地。貓頭鷹、鸚鵡等陸地鳥類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學家在古代垃圾中發現了至少6種陸地鳥類的骨頭。同時,跟著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利尼西亞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盤中餐。此外,垃圾中還有一些海豹骨頭,表明復活節島可能曾經也有過海豹。

總之,早期拉帕努伊人發現的是一塊物產豐富的豐饒的土地。他們的人口快速地增長,在大約1680年人口膨脹到了大約8千到2萬人。他們無節制地開發、使用資源。在公元1200-1500年間,他們大量地建造摩艾。然而,花粉分析表明,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毀滅已經開始。從那時候起,地層中的大棕櫚樹和其他樹木的花粉越來越少。進入15世紀後不久,大棕櫚樹最終在島上滅絕了。大棕櫚樹的繁殖相當緩慢,其種子要過六個月到三年才能發芽,發芽後的生長也非常慢。甚至在最好的自然條件下,一個大棕櫚樹林的再生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流竄來的老鼠對大棕櫚樹的再生起到了破壞作用,在島上洞穴中發現的幾十個大棕櫚樹果實都是被老鼠吃過而無法發芽的。但是毫無疑問,人類要對樹林的消失擔負最大的責任:它們被砍伐用於製造船隻、房屋,用來運輸摩艾,用來燒火取暖,或被燒燬用來做耕地。哈兀哈兀樹雖然沒有滅絕,卻變得極其稀少,以至不能再用來做繩子。至於託羅密羅樹,在海爾達爾於1956年訪問復活節島時,全島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株在垂死掙扎,只結了幾個莢果。在1962年這最後一株託羅密羅樹也死亡了。託羅密羅樹屬於豆科槐屬植物,開黃花。幸好海爾達爾把它的種子帶到了瑞典讓植物學家培育。託羅密羅在花園裡生存了下來,並在1988年重返復活節島。

到15世紀時復活節島上的森林已經消失,絕大部分樹木已滅絕。動物類群的變化同樣觸目驚心。所有的陸地鳥類和半數以上的海鳥種類全都滅絕了。在1500年左右,海豚骨頭突然從垃圾堆中消失了。原因很簡單:隨著森林的消失,人們已找不到木頭建造船隻,也就再也無法出海捕捉海豚。他們只能在淺海捕魚,使得淺海的生態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連海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從漁民變成了農民:他們開始注重養雞,雞成了主要的蛋白來源;他們種植甘薯、芋、甘蔗,但是產量越來越低,因為森林的消失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在風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人們普遍處於飢餓之中,吃他們所能找到的任何東西,這除了老鼠(波利尼西亞老鼠在島上也已滅絕,現在島上的老鼠是歐洲的),還包括島上最大的動物:人。在後期垃圾堆中,人的骨頭變得很常見。島上最惡毒的罵語是“你媽的肉沾在我的牙齒上”。雖然其他地方的波利尼西亞人也有吃人的惡名,但這是出於宗教或迷信的原因,只是在?殊場合下才發生的。而拉帕努伊人的吃人卻有非常實際的用途:為了補充蛋白質。

食物的產量已無法維持那麼多的人口,也沒有富餘的食物供應制作、搬運摩艾的工人,大批摩艾半成品被拋棄。也很難有食物能上供酋長、祭司們。原來頗為複雜的社會結構崩潰了,整個社會處於戰亂之中。戰爭在17世紀和18世紀時達到了頂峰,那時候製造的石矛、石刀,還遺棄在現在的地面上。在1700年左右,歷經饑饉、戰亂,島上的人口只剩下了兩千人左右。大約在1770年,拉帕努伊人開始互相推倒屬於敵人的摩艾,砍下摩艾的頭。當庫克船長在1774年訪問該島時,已發現許多摩艾都從祭壇上倒在地上,以至他推測島上一定發生了什麼災難。到1864年,當西方傳教士抵達該島時,發現所有的摩艾都已被推倒。

西方人的到來給拉帕努伊人帶來的是更大的厄運。第一次接觸就是以慘劇收場:荷蘭人一上岸,就向圍觀的拉帕努伊人發至少30,殺死了10到12名拉帕努伊人,其中包括酋長或祭司。另外還有人數不詳的拉帕努伊人受傷。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開始到島上抓拉帕努伊人當奴隸。起初還只是偶爾為之,1862年,巨大的災難降臨了。全副武裝的祕魯海盜乘八艘船隻而來,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幾乎被一網打盡,包括大酋長及其子女和所有識得朗格朗格和通曉古代傳說的酋長和祭司。這些人像牲口一樣被運到祕魯,賣給了當地奴隸主,充當開採鳥糞的奴隸。在國際的譴責下,祕魯不得不命令奴隸販子將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是此時由於勞累和疾病,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100人左右了。這些拉帕努伊人在返回復活節島的途中,不幸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紛紛病死,只有15人帶著重病最終回到家鄉。這15人也把天花帶到了復活節島。那些僥倖逃脫了奴隸販子捕捉的人難以躲過瘟疫的肆虐。傳說中的創始酋長霍圖·瑪圖阿(Hotu Matu"a)的最後一批後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長、祭司也都死去了,朗格朗格從此無人認得。島上居民只剩下了數百人。第二年法國傳教士踏上覆活節島,輕而易舉地就把災難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徒,同時也徹底地消滅了島上的文化。他們下令燒燬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現在倖存的25塊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來的。在19世紀70年代倖存的拉帕努伊人紛紛搬到塔希提島,到1877年,島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1888年也是復活節這一天,智利宣佈吞併復活節島,將島上大部分土地租給牧羊公司,一直持續到1953年,牧羊使島上土地更加貧瘠。今天的島上人口上升到2千多人,但只有5%的學齡兒童講拉帕努伊語。旅遊業是島上的唯一收入來源。被推倒的摩艾重新被立起來,大棕櫚樹也從智利引進。

戴著普卡奧鑲著眼睛的摩艾在島上被重新立起,成為吸引遊客的風景。

在嘆惜復活節島的悲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因為復活節島就是地球的縮影。就像復活節島,我們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個孤獨的島嶼,而我們也在一點一點地、越來越快地破壞著地球的資源。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不可能發現並搬遷到別的更適於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你也許會說,我們不會像古拉帕努伊人那樣愚蠢,連最後一株大棕櫚樹都不懂得保留,還要砍掉。不,古拉帕努伊人並不比我們更蠢。島上大棕櫚樹(以及森林)的滅絕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一個經歷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好幾代人的緩慢的不知不覺的過程。當最後一株大棕櫚樹被砍倒的時候,大棕櫚樹早已稀少得失去了經濟意義,沒有人會覺得保留它有什麼價值,復活節島曾經有過大棕櫚樹森林,後來全部滅絕了。這是當代重新引進的大棕櫚樹。它的滅絕對島上居民來說並不是什麼重大事件,甚至很可能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注意到。我們對地球的破壞也是緩慢地不知不覺地發生的,整個過程要比復活節島上所發生的緩慢得多,歷時也長得多。有多少人意識到,就在今天,無比珍貴的熱帶雨林正以每年2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被砍伐、焚燬轉變成農場和牧場?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們正以每年大約5萬個物種的速度消滅著獨一無二的物種?如果不採取緊急的保護措施,到本世紀中葉,熱帶雨林將不復存在。到本世紀末,現存物種的四分之一將會滅絕。地球的龐大並不能使她天然避免復活節島的命運,因為地球再大,也是有限的。

我們有沒有可能避免讓地球重演復活節島的悲劇?這是可能的,因為我們擁有古拉帕努伊人所沒有的兩樣東西。第一,我們有文字,所以我們有歷史,可以研究、吸取歷史教訓,也可以明白地告誡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一生只能感覺到數十年的環境變化,因而對那些緩慢的環境惡化無法覺察。但是歷史記載能使我們覺察到數千年的環境變化,並讓我們的記載傳之久遠。第二,我們有科學。科學使我們能夠準確地追溯、研究和預測環境的變化,提供防範措施。但是,歷史和科學只有被公眾所接受時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六盤水酒店價格】最孤島——智利復活節島

智利,位於美洲的最南端,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智利人習慣稱自己為“地平線之地”。除了聖地亞哥,智利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是神祕的復活節島。今天,我將向你介紹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是世界遺產,也是歷史上最孤立的有人居住的島嶼之一。復活節島的英文名是Easter Island,波利尼西亞語的意思是世界的肚臍。它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嶼,位於智利以西3000公里。復活節島是大約一百萬年前由海底的三座火山爆發形成的。它以數百座神祕的巨型石像而聞名。復活節島上有許多引人注目的景點。這裡的碼頭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當地人每天去海灣釣魚,然後在碼頭上稱重。這裡有高大的椰子樹、玫瑰色的海灘和神祕的洞穴,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地方。這裡的火山湖非常安靜美麗,當地土著喜歡在裡面洗澡。在起火的山坡上,種植著甘蔗、鱷梨樹、香蕉樹等農作物。復活節島有世界上最純淨的海水。環島水下300米,是金魚、臭鼬等各種魚類的天堂。

帕努伊國家公園是復活島上最著名的景點,也是全世界揹包客夢寐以求的景點之一。整個公園佔據了復活節島的大部分,涵蓋了所有的考古遺址。有洞穴,石祭壇,倒塌的巨型雕像和巖畫。公園內的主要觀光景點有安加羅阿、阿納凱海灘、拉諾拉拉庫採石場、拉諾科火山等。

Rano Lalaku採石場是復活節島上象徵和生產巨型石像的著名工廠。巨大的雕像散落在火山內外的山坡上,很多都是不同製造工藝的廢棄石像。有些石頭還是鑿過的,貼在山石上,保持直立的姿勢。有些人躺在通往石臺的路上。在600尊石像中,最大的一尊高達21米。這是復活節島上最值得參觀的地方,石雕很神祕。拉拉庫的大石像只雕了一半,另一半埋在地下。這種因自然原因而雕刻的想法引人注目。這座石像被稱為守護者,其原材料取自周圍死火山的瓦礫。

拉庫火山和火山湖是復活節島上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位於安加羅阿鎮以南9公里處。死火山坑內有一個安靜的湖泊,360度的羅馬式觀景臺可以欣賞到周圍的風景。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島上大部分的自然景觀。湖邊蘆葦叢生,景色宜人。在斜坡的西側,可以欣賞到努依島、伊提島、考考島的美景。拉庫火山旁邊的主要旅遊景點包括奧倫戈獻祭的古村落遺址。在古代,祭祀奧倫戈古村落遺址是舉行傳統宗教祭祀鳥類儀式的地方。這裡很多鵝卵石都是用石頭畫的。

復活節島北部的阿納凱海灘是全島最吸引人的景點。除了一排威武的巨型石像,一片白色的沙灘又長又寬,岸邊的棕櫚樹鬱鬱蔥蔥。特雷瓦卡峰海拔507米,是全島最高點。登上特雷瓦卡山頂,島上大大小小的火山和周圍的石像盡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與藍天融為一體,讓人心曠神怡。山下不遠處是著名的七武士巨人石像。傳說中,一個毛利巫師的七個兒子正在等待國王奧圖瑪圖阿的到來。這是全島儲存最完好的一組巨型石像。傍晚時分,人們走在這裡看日落,半邊天空被霞光染紅,巨大的石像映襯著永恆的剪影。風景很美。

關於"復活節"島!

一樣的復活節島

1722年4月,由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率領的三艘戰艦,在東南太平洋的狂風巨浪中顛簸了數月之久。暮色中,他突然發現前方出現一個小島。在興奮和猜度中,他們靠近了這個航海圖上沒有標記的島嶼。然而,它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小島的四周竟然站立著黑壓壓、一排排參天巨人。再走近一看,原來那是數百尊碩大無比的巨人雕像。

這一天是復活節,所以他們把這個小島命名為復活節島。

小小的復活節島獨處地球偏僻的一角,孤懸於東太平洋上,遠離其它島嶼。西距皮特凱恩島1900公里,東距智利西海岸面700公里。島長22.5公里,呈三角形,面積在17平方公里。

隨著18世紀的探險熱潮,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岡薩雷斯,1774年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也相繼來到過復活節島。

1862年12月,祕魯人圍捕了島上的1000多居民,把他們運往祕魯去掘鳥糞。島上許多顯赫的要人也被掠走,他們所掌握的那些世代相傳的特殊知識和技能也隨之失傳,最終只有15人活著返回島上,還把天花病毒也帶到了島上。天花流行後,島上人煙更加稀少,到1877年,島上的居民只剩下僅有的110人。

復活節島貧瘠而乾旱,島的中部是風沙橫行的沙漠,糧食根本無法生長。島上也絕少樹木,只有雜草。沒有供水,沒有河流,島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除了老鼠,島上再沒有其他野生動物。居民既無法種糧,也無法狩獵,而只能用簡陋的木製工具打洞栽種甘薯和甘蔗,艱難度日。所以這裡的島民長年累月目所能及的除了大海、太陽、月亮和星星,實在是別無他物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乾旱、荒涼,只有少數土著居住的孤島上,卻遍佈著1000多尊巨大無比的巨人石像。這些巨人石像最重的可達90噸,高9.8米,就連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噸重。更加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巨大石像還大都頂著巨大的紅石帽子。一頂紅石帽,小的也有20米噸,大的重達四、五十噸。

科學家們從1914年開始,對復活節島進行全面的考察和測繪,並逐一統計了島上的石像的分佈情況,然而一個個巨大的問號擺在他們的面前,令他們百思不解。

面對著島上的巨石人像,人們首先產生的疑問必定是:這些人像是怎樣造成的?有人作過精確的計算後指出,這些工作量最少需要5000個身強力壯的勞動力才能完成。他們作了一個嚴格的實驗,雕刻一件中等大小的石人像,就需要十幾個工人幹上一年,這還不包括完工後的運輸。又有人作過精確的計算,320個勞動力產生的拉力,可以拉動一尊8噸重的石像。那麼那些10噸、20噸、80噸重的石像,是怎麼拉動的?這些石像又是怎麼豎起來,怎麼戴上20噸重的紅帽子的呢?要知道這個貧瘠的小島居民們無法種植糧食,食不果腹,最多能勉強維持2000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靠什麼來養活5000名強勞力?他們吃什麼?而人們發現這個島時,島上僅僅生活著幾百名尚未開化的土著人。他們怎麼能夠提供找000名勞力的各種需求,如木材、繩索、食物等呢?

人們找到了島上的九處採石場,只見採石場內那些堅硬如鋼的岩石像被切蛋糕似的任意割開,幾十萬立方米的岩石已被鑿成初步的模樣。還有300多尊石像,有的尚未完工,有的加工了一半,有的已加工好放在遠處等待著運走。有一尊石像最奇特,它的臉部已雕鑿完成,只有後腦勺的一點還和山體連線,只要再有幾刀就可和山分離,然而它的製作者卻突然停工了。這裡的一切似乎都是突然停止的,到處是石斧、石鎬、石千、石鑿,大石料上深刻的鑿痕還分明可見,四處佈滿石屑,好像人們突然接到一個無法抗拒的命令,頃刻間捨棄了一切匆匆離去。這是怎麼回事?小島上到底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

在離復活節島500米的海面上,有三座高達三百米的小島,分別叫作莫託伊基,莫託努俟、莫託考考。他們四周是危崖絕壁,任何船隻都無法靠近。然而島民們清楚地記得,原來有幾尊巨人石像就高高聳立在這危崖的頂端。法國考古學家馬奇埃爾證實,這石像確已跌入海中,可石像的基座石壇還穩穩座落在危崖絕頂上。

考古學家面對著這三個小島的石壇,真是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知道,別說是在史前的原始社會,就是在現代,除了最先進的直升直降的飛行器,誰 也無法把這些巨人石像運到懸崖絕頂。

還有,這些巨人石像是誰造的?據第一個到達島上的羅格文回憶錄寫 道:當時的島民有的面板為褐色,就顏色的深淺而言與西班牙相似,但也有面板較深的人,而另一些完全是白面板,也有面板帶紅色的人,只有數百口人,卻分為多種膚色,這更加讓人不可思議。

有些研究太平洋的學者認為,復活節島的巨石人像,應屬於玻利尼西亞文化,根據是庫克船長所說島民所使用的話語保留著南太平洋的音韻。而據研究,玻利尼西亞的歷史不可能早於公無九世紀。復活節島的考古調查表明,島上最早也只能是公元十四世紀才有人居住,還有更多的學者認為,復活節島只是在公元十五或十六世紀才有人遷入居住,這距離荷蘭人首次來島僅距100多年的時間。如此短暫的時間,居民們怎能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

但也有另一派專家認為,復活節島上大概早在公元690年以前就開始建造祭壇。用紅色火山石建造的紅帽子大概造於1110年,至於石像的建造大約從公元450年開始到公元1650年左右才結束。前後共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時間。而用碳在4測定,最早的石像建於公元前1680年。那時又是誰 在島上居住呢?

要想破解這些疑問,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島上的文字記載。復活節島至今人口雖很少,卻有一種獨特的文字。刻著文字的木板叫做“說話板”,板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象形文字,但這種這字與世界上已知的任何一種文字都不相同,而且至今只收集到個1塊“說話板”和幾件刻有這種文字的手工製品。世界各國眾多科學家運用了包括電子計算機在內的一切現代科學拖把段,卻仍然無法解讀。

更令人驚訝的是,復活節島的居民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世界的肚臍”。這種叫法,一開始人們並不理解,直到後來太空梭上的宇航員從高空島瞰地球時,才發現這種叫法完全沒錯棗復活節島孤懸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確實跟一個小小的“肚臍”一模 一樣。難道古代的島民也曾從高空俯瞰過自己的島嶼嗎?假如確實如此,那又是誰 ,用什麼飛行器把他們帶到高空的呢?

在復活節島的懸崖下,有一堆大圓石塊,上面刻有許多鳥首人身的浮雕圖案,被稱為“鳥人”。居民為什麼選擇了這種“鳥人”作為崇拜物件?鳥首隱喻著什麼?有人認為,也許它是指一種能夠在高空飛翔的智慧生物,正是這種智慧生物在高空中俯瞰地球,才得出了復活節島是“世界肚臍”的結論。

在復活節島上,一切都是那麼神祕莫測,古代和現代糾纏在一起,無法分清。誰也無法理解,那種令人驚慌的文化,會在一個太平尖中最偏僻的,與世隔絕的孤島上,會獨自演化出來。就像那一個個沉默的巨石人像一般,復活節島留給世界的是又一個人類對自己歷史的思考,人類到底從何而來。

參考資料:http://www.ft77.com/xl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142

在復活節島上的1000多尊巨石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提到復活節島,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島上那1000多尊巨石像。僅有大約5000人生活的小島上有著上千尊巨人石像,這無疑讓人感到吃驚,於是便有人猜測它們是外星文明的遺蹟。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1000尊巨石像從哪來的?

復活節島面積約117平方公里,形狀是不規則的三角形。它是一座孤島,離智利3000多公里,距離最近的有人生活的島嶼也有2000公里。

或許我們可以用“荒涼”來形容復活節島,島上僅有幾千居民,土地貧瘠、資源稀少,沒有高大的樹木。可就是這樣堪稱“寒磣”的島上,卻有著遍佈全島的巨石雕像。

當地人將這些巨大石像稱為“摩艾”,摩艾相當巨大,一般有7-10米高,最高的有20多米,重達上百噸。它們雕工精湛、造型奇特。根據考察,其雕鑿時間大約在公元1100-1680年之間。那麼,究竟是誰雕的石像?目的是什麼?

對於這些問題,人們做出了許多猜想,其中比較離奇的一種是外星文明假說。

該說法稱,當時生產力低下,人類很難用原始石器雕刻如此巨大精緻的雕像,這些石像是更高文明的外星人制作的,後者出於某種目的選擇了復活節島建造這些巨石像。

摩艾真是外星文明的遺蹟嗎?顯然這個說法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同。得到最多認可的說法是,石像是島上的土著雕刻的。

傳說在那個時期,島上的居民相信石像象徵著自己的信仰永恆,也為了證明自身實力以及威嚇敵人,便按照祖先、崇拜的神、死去酋長的模樣,費盡心思地雕鑿摩艾。

考古學家推斷,雕鑿1個摩艾至少需要30個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大約耗費一年時間。可見,當時的他們是非常虔誠的。

雕鑿摩艾時,人們就地取材,用凝灰岩、火山岩做材料,用珊瑚做眼白,用黑曜石做眼珠,用黑曜石做雕刻工具,最終打造出巨大的石像——摩艾。

有的摩艾頭上會有紅色“帽子”,這部分的材料來源於Puna Pau火山。人們在雕鑿好石像後將其運到海邊,放到祭臺“阿胡”上,再扣上紅帽子,一尊摩艾就完工了。

問題又來了,沉重的石像是如何被運到海邊的呢?要知道,島上可沒有現代那些好用的機械裝置。

根據實驗,考古學家認為,當時的土著會在路上鋪草,用撬棒、繩索等將石像放到大雪橇上,隨後通過拉、撬等方式逐步運輸石像,運輸的過程需要花費數月。

此外人們也發現了,並非所有石像都是好端端地立著的,有些被放在“阿胡”上,有些則是倒在地上,除了天災原因外,背後的因素跟這座島的歷史有關。

復活節島:從桃花源變成“死亡島”

瞭解復活島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它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貧瘠的。

復活節島在1722年的4月5日被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發現,那天是西方的復活節,於是小島被稱為復活節島,但土著管它叫作拉帕努伊島。

最早生活在復活節島上的人來自波利尼西亞群島,他們帶來了雞、芋頭、甘薯等食物,並在這裡紮根生存。

作為一座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當時的復活節島可以說是一塊寶地,火山都是死火山,而且土壤肥沃、森林茂密,還有成群的海鳥。

這對於人們來說就像天堂,他們在這裡種植農作物,並且砍伐棕櫚等樹木造船,乘船出海捕魚,讓自己的航海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人們能吃自己種出來的糧食,還可以吃鮪魚、海豚等魚類,還能把棕櫚結出的果實釀成酒,這樣的日子就像是生活在桃花源裡一樣,無憂無慮。

滿足了溫飽問題後,島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便開始雕鑿巨石人像紀念當年登島的領導者,並將這些巨石像面向大海擺放。

如果日子一直這麼過下去似乎也不錯,但是神仙日子還是逐漸走到了盡頭。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有限的島上資源之間,終於發生了衝突。

島上人口最多的時候達到2萬人,島民出了許多部落,發展各自的文明。他們依舊會使用島上的材料雕鑿摩艾,但目的是彰顯祖先的強大、證明自己的實力。

當部落出現衝突鬥爭一番,勝方可能會將敗方的摩艾推倒在地,以此表示自己獲得了絕對的勝利。

歷史再往後發展,島上的資源顯得愈發窘迫,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棕櫚越來越少了。棕櫚被越來越多的島民砍倒造船、搭房、運輸石像、燒火,歷經這麼多年的消耗,數量所剩不多;

並且,它們從種子到發芽、長成大樹,需要花上十多年時間,新生的速度根本趕不上人們取材的速度。

拉帕努伊房屋

當棕櫚以及其他幾種樹木消失,不同部落之間愈發勢同水火。沒有了大樹,居民無法造船出海捕撈,也沒有鳥類動物願意停留在這裡。海邊的貝殼因過度捕撈幾近消失,人們只能依靠島上僅有的農作物生存。

在飢餓之下,他們為了爭奪資源而頻繁發動戰爭,越來越多的摩艾被推倒,象徵著神力的眼睛也被摳了下來,甚至有人開始吃人。

據說復活節島岸邊有個洞穴,名為“安娜凱坦加塔”,意思是人在洞裡被吃掉。發現復活島的那一年,嚮導還聽到當地人說了句“你媽媽的肉還在我牙縫裡呢!”。

顯然,到後來,島民對摩艾的崇拜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在推倒摩艾的同時,想要逃離這座島嶼的人開始信仰長得像鳥一樣人,也許是希望自己能像鳥一樣擁有翅膀飛離這裡。

昔日桃花源成了“死亡島”,島民並沒有如自己所期盼的那樣逃離,反而是這座小島見證了他們的悲慘未來。

1722年的那次發現,似乎成了復活節島被外來者侵略的鑰匙。50年後,西班牙航海家強迫島民承認小島屬於西班牙。

再之後的幾十年裡,不斷有探險家、船隊(包括海盜船)經過這裡,其中部分或是侵犯島上的女性,或是將年輕力壯的島民當作奴隸販賣。在島民最少的時候,島上的人口數量僅有111人。直到1888年復活節那天,智利宣佈佔領復活節島,隨著時間流逝,現在的復活節島才展現在我們眼前。

有一個地方叫復活島, 這個名字的來源是什麼?

在煙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面積僅117平方公里的小島--智利的復活節島。它以神祕的巨石人像、“會說話的木板”和奇異的風情吸引著無數遊人。

復活節島的由來

復活節島是地球上最孤獨的一個島嶼。這個三角形小島位於東太平洋,它離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也相當遙遠,離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是皮特克恩島,遠在西邊2000公里處。遲至1722年4月5日,該島的原居民才與外界有了接觸,那是由荷蘭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JakobRoggeven)率領的一支114人的三艘戰艦。洛加文發現它的時候,在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一個點,在旁邊寫上"復活節島",因為這一天正好是教的復活節。從此該島以"復活節島"為人所知。但是現在人類學界一般將它叫做拉帕努伊島(RapaNui),這是19世紀中葉波利尼西亞人對它的稱呼;島上原居民被稱做拉帕努伊人,他們講的方言被稱做拉帕努伊語。

復活節島遍佈石人雕像

復活節島是由荷蘭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於1722年4月5日首先發現,當天正值教的復活節,故得名。島上的居民則稱它為"拉帕努伊",意為"石像的故鄉",或稱"特皮託·庫拉",意即"世界的肚臍"。小島東距智利本土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島1900公里,像一葉孤舟漂泊在萬頃碧波上。

復活節島上遍佈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們或臥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邊。其中有幾十尊豎立在海邊的人工平臺上,單獨一個或成群結隊,面對大海,昂首遠視。這些無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動,高鼻樑、深眼窩、長耳朵、翹嘴巴,雙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幾十噸,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噸。有些石像頭頂還帶著紅色的石帽,重達10噸。這些被當地人稱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鑿而成,有些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島上這些石像是什麼人雕刻的呢?它象徵著什麼?人們又是如何將它們從採石場運往幾十公里外的海邊呢?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傑作。

全島最富魅力的景點阿納凱

復活節島北部的阿納凱是全島最富魅力的景點,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的沙灘又長又寬;岸上的棕櫚樹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島最高點,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頂,極目遠眺,島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盡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與藍天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從山上下來不遠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點。據傳,它是一個毛利巫師的七個兒子等待歐圖·瑪圖阿王到來的地方。"達海"是全島儲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當傍晚,人們步行到這裡觀看日落,霞光映紅半邊天,巨大的石像被襯托出永恆的剪影。

復活節島人熱情好客,友善禮貌,每迎來賓都獻上串串花環。男女青年能歌善舞,每逢節假日,男人頸套花環、裸露上身,女人頭戴花飾、下穿羽裙,跳起優美的羽裙舞。這種舞蹈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智利旅遊活動的“保留節目”。

標籤: 復活 爆發 火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p8op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