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寧國的由來

寧國的由來

寧國的由來

寧國市,古稱寧陽,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宣城市代管,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浙交界處,介於北緯30°16′—30°47′,東經118°36′—119°24′之間,總面積2487平方千米。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截至2022年末,寧國市戶籍人口37.8萬人;全市下轄6個街道,5個鄉,8個鎮,另設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市政府駐西津街道。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分宛陵縣南部置懷安縣和寧國縣。1997年3月11日,寧國撤縣設市(縣級市)。寧國市名意取“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之意,寓意“邦寧國泰,長治久安”。寧國市是中國山核桃之鄉、中國元竹之鄉、中國前胡之鄉。寧國市孕育了南宋名臣吳潛、航天四老、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等傑出人物。寧國市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美麗中國十大最美城鎮、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寧國市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擁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青龍湖,擁有省級板橋自然保護區和北亞熱帶最後一片原始森林。2022年,寧國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5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69.1億元,同比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156.7億元,同比增長2.2%。三次產業比重為6.3:59.2:34.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6932元,摺合17384美元。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寧國的由來

寧國概況

寧國寧國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鄰蘇杭,西靠黃山,連線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距滬、寧、杭三大城市僅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

市域面積2487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和3個事處,總人口38.09萬。

寧國建縣始於東漢建安13年(公元208年),縣名意取“邦寧國泰、物阜民安”,1997年3月撤縣設市。

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於東南邊緣,黃山山脈由西延伸入境,構成南高北低、峰巒疊嶂的地勢形態。

面積9萬多畝的省級板橋自然保護區與庫容9.41億立方米的青龍湖連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於一體的怡人風光。

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山門洞”、“千秋關”、“仙人塔”因其歷史悠久,風貌獨特,載入《中國名勝詞典》,其中,“山門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門有,山門之奇天下無”的稱譽。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寧國自然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8大類30多個礦種,石灰石、煤炭、石棉、螢石、陶土等礦產遠景儲量達34億噸。

境內土特名產薈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銀杏面積和產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殼薄、仁肉飽滿,筍乾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優茶綠翠顯茸、清雅純正,享有“中國山核桃之鄉”和“中國元竹之鄉”稱號。

寧國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寧國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綜合實力不斷增強,1994年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

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化農業轉化,林業經濟發展迅速,建立經濟林基地88萬畝,1998年被列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市。

科技、文化、衛生、土地、教育等社會事業步入全國先進行列。

全市社會治安穩定,社會風氣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寧國工業

工業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工業化程度達88%。

一批骨幹企業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橡膠汽車零部件、電容器、耐磨球、林產品加工四大主導行業揚帆奮進,湧現出“海螺”牌水泥、“鼎湖”牌密封圈、“鳳形”牌耐磨球、“雙津”牌鋁塑複合包裝材料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名牌產品,其中,“鳳形”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省級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蓬勃發展,各具特色的工業小區和農產品加寧國投資

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寧國的投資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境內交通道路建設不斷加快,逐步融入蘇浙滬快速便捷的交通網路;現有1座年發電量3000萬千瓦時的火力發電廠,年發電量1.1億千瓦時的省級重點水利工程港口灣水庫即將併網發電,由1座220千伏、1座110千伏和16座35千伏變電所構成的電網,既可併入省網執行,又可自行對外供電;綜合通訊能力不斷提高,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行動通訊和無線尋呼覆蓋全市各地,網路通訊迅猛發展;城鎮建設程序加快,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行政區劃

寧國市轄3個街道、10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瀝街道、港口鎮、梅林鎮、中溪鎮、寧墩鎮、仙霞鎮、汪溪鎮、甲路鎮、胡樂鎮、霞西鎮、天湖鎮、雲梯畲族鄉、南極鄉、萬家鄉、竹峰鄉、方塘鄉、青龍鄉。

歷史沿革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寧國縣。

取安寧定國之意。

1997年3月11日,批准撤銷寧國縣,設立寧國市。

?年,寧國市轄11個鎮、18個鄉:河瀝溪鎮、中溪鎮、石口鎮、港口鎮、梅林鎮、獅橋鎮、霞西鎮、寧墩鎮、胡樂鎮、山門鄉、甲路鎮、仙霞鎮、姚高鄉、汪溪鄉、橋頭鄉、楊山鄉、青龍鄉、虹龍鄉、竹峰鄉、平興鄉、畈村鄉、萬家鄉、南極鄉、莊村鄉、東岸鄉、板橋鄉、方塘鄉、太平鄉、雲梯畲族鄉。

2000年,寧國市轄13個鎮、1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全市總人口381842人,其中: 河瀝溪鎮 80079 港口鎮 15487 中溪鎮 11341 石口鎮 10020 霞西鎮 9048 胡樂鎮 12992 寧墩鎮 12502 獅橋鎮 11876 梅林鎮 8828 山門鎮 18989 甲路鎮 9697 仙霞鎮 11300 天湖鎮 4682 板橋鄉 2668 方塘鄉 11665 姚高鄉 8252 汪溪鄉 10574 畈村鄉 15137 平興鄉 13048 雲梯畲族鄉 6142 楊山鄉 8218 南極鄉 11234 萬家鄉 14314 橋頭鄉 6757 莊村鄉 6575 虹龍鄉 14516 竹峰鄉 13204 青龍鄉 14786 太平鄉 7911

2004年底,寧國市轄3個街道、10個鎮、6個鄉。

百姓生活

人口增長控制成效突出。

2004年末全市總人口376377人,比上年減少3036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7.45,死亡率千分之5.33,人口自然增長率千分之2.12。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

全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13532元,比上年增長21.6%;農民人均純收入3348元,增長18.6%。

農民人均生活費支出2447元,增長6.7%。

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加強。

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1685人,其中:職工11477人,企業離退休人員4615人。

全年徵繳養老保險金2407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4700人,發放失業金382.5萬元。

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8925人,共徵繳醫療保險金1308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

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20個,收養1008人,享受低保救濟人員10602人,全年發放保障金556.6萬元,已建立城鎮社群服務設施14個,從業人員269人,建立便民、利民服務網點28個。

全年安置496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

年末全市從業人員25.2萬人,比上年增加0.4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1.6萬人;第二產業6.9萬人;第三產業6.7萬人。

年末全市在崗職工3.1萬人,城鄉私營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3.95萬人,全市新增就業崗位3561個,安排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1812人,年末城鎮登記事業率3.9%。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學事業持續發展。

2004年,全市共擁有各類科研機構36家,全年取得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項,組織申報省級以上科技專案43項,擁有各類人才資源1.23萬人,其中:具有高、中級職稱2422人。

全年財政用於科技三項費用支出420萬元,增長39.5%,躋身全國首批20個科技進步示範市行列。

科技企業成長迅速。

全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2家,高新技術產品18項,實施國家級火炬計劃5項,擁有民營科技企業61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示範區內科技企業35家全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5億元。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2004年,全市共有各類學校159所,在校學生6061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901人,增長24.1%;國中在校生17619人,減少12.6%;職業中學在校生6576人,增長41.3%;國小在校生24240人,減少3.1%;幼兒園在園人數5266人,減少6.6%。

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9.8%;技校共培訓學員4250人,有905人蔘加本、專科學歷培訓,900人蔘加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

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建立1所國家級示範學校,3所省級示範學校,12所宣城市示範學校,6所本市級示範學校。

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2004年,全市共放映電影500餘場次,觀眾2萬餘人次,外地各類藝術團體來該市演出60餘場,市圖書館公共圖書藏書4.3萬冊,《今日寧國》全年發行123期,共73.8萬份,文化館、圖書館、文物館“三館”建設主體工程已完工。

年末全市共有有線電視使用者1.8萬戶,開通有線電視訊道29個,電視臺全年編髮新聞專題70期,電視新聞1306條,廣播稿件7738條,專題365期。

全市電視人口覆蓋率96%,廣播人口覆蓋率98%。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

2004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0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個,共設定154個社群衛生服務站。

全市擁有衛生即技術人員1770人,醫療床位1267張,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7人,床位3.4張。

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打89.4%,共補償1.27萬人次,補償金額627.2萬元。

1.29萬平方米的健康大樓投入使用,華泰醫院正式開業,傳染病醫院建設順利進行。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

2004年,全市共組織舉辦各類比賽與體育競賽22次,參加人員1.2萬人次,在各項比賽中,分別獲省農運會兩個單項第五名,省體育大會男子乒乓球團體第三名,宣城市田徑錦標賽團體第三名。

全市國小體育達標人數2.45萬人,中學體育達標人數2.98萬人。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城市和交通建設繼續加強。

2004年,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順利通過評審,編制完成城市給排水、市政路網等專項規劃,貫通中溪中路、山門中路,改造了津河西路和北圓路,完成了寧國大道主體工程,加速推進濟川大橋、東津河大橋建設。

S215線排卅段建成通車,新建村級油路26.7公里。

環境保護工作繼續加強。

全年進行大氣監測4次,水質監測18次。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4.43%;粉塵排放達標率88.6%;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全年完成環境汙染治理投資304萬元。

[編輯本段]生態狀況

地形地貌:屬天目山和黃山餘脈交錯形成的皖南山地丘陵區。

平均海拔300-500米,境內最高峰為西部的高峰山,海拔1153米,境內峰巒疊嶂、南高北低。

河流:境內有東津、西津、中津三條主幹河流,並在市區東北部交匯形成水陽江源,水能資源豐富。

植被:全市綠色植物覆蓋率達85%,森林覆蓋率達67.1 %。

動植物資源:野生動植物多樣,有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96種。

生態農業資源:現有林地18.3公頃,以元竹 、雷竹、毛竹和山核桃為主的大宗生態農產品開發已形成規模,早筍、筍乾、生梅、高山茶、銀杏、板栗、香菇、木耳、水果、中藥材以及高山蔬菜產量大,品種多。

生態旅遊:自然天成的夏林風景區、石柱山風景區、道場坪風景區、板橋自然保護區尚待開發。

青龍灣生態旅遊區正在啟動建設,此外被列入《中國名勝辭典》的山門洞、千秋關、仙人塔等名勝景觀保護良好。

生態保護:寧國市大力實施了以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和生態林建設為主的生態保護工程,建立了全市生態保護體系,嚴格控制汙染性專案建設,交通區位

寧國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天目山北麓,東臨蘇杭,西靠黃山,連線皖浙兩省七縣市,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衝。

皖贛鐵路、省道215、104標準二級公路和宜黃旅遊快速通道均穿境而過,距宣杭鐵路和318國道高速公路介面僅40公里,規劃中的溧黃高速公路和皖浙高速將在市區交匯。

市區距上海290公里車程、距省城合肥240公里車程,距杭州160公里車程,距南京220公里車程,距黃山風景區140公里車程。

民航、國際空港

寧國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約150分鐘車程,距杭州蕭山國際機構120分鐘車程,距蕪湖、黃山機場均只有90分鐘車程。

港口、水上運輸

寧國至上海港集卡運輸時間約為4.5小時,至蕪湖港運輸時間為90分鐘

現代農業

重點是木竹用材林、盆景花卉及優質苗木、經濟林果基地建設;出口無公害農產品栽培基地、優質畜禽養殖繁育基地和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

[編輯本段]其他產業

建設大宗農特產品專業批發市場,花卉苗木及竹木製品交易市場,發展電子元器件市場及其他專業特色市場。

加快青龍灣生態旅遊區、夏林風景區及其他旅遊資源開發和景點建設,發展現代旅遊、休閒旅遊、生態旅遊、開發旅遊產品。

基礎設施:繼續加快寧國境內省道幹線建設,完善市域公路網,提高等級,推進城市道路、汙水處理、垃圾處理工程,加速城市公園、體育場館和綠地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私立學校、高檔賓館建設和房地產開發。

安徽寧國地名的由來。為什麼叫國?有什麼典故或者史實麼?

寧國名取自《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寓意邦寧國泰,長治久安。[6] 寧國市春秋戰國時期先後隸屬吳、越、楚國地。

誰知道寧國是哪裡的地方

寧國在安徽。

  寧國寧國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鄰蘇杭,西靠黃山,連線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距滬、寧、杭三大城市僅170到300公里,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積2487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和3個事處,總人口38、09萬。

  寧國建縣始於東漢建安13年,縣名意取“邦寧國泰、物阜民安”,1997年3月撤縣設市。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於東南邊緣,黃山山脈由西延伸入境,構成南高北低、峰巒疊嶂的地勢形態;面積9萬多畝的省級板橋自然保護區與庫容9、41億立方米的青龍湖連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於一體的怡人風光;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山門洞”、“千秋關”、“仙人塔”因其歷史悠久,風貌獨特,載入《中國名勝詞典》,其中,“山門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門有,山門之奇天下無”的稱譽。

寧國的由來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紅樓夢》寧國府的那個“寧國”。

標籤: 由來 寧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q4ny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