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IT科技

> 人類的起源是什麼

人類的起源是什麼

自從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後,多數人相信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現代人和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但人類這一支系是何時、何地從共同祖先這一總幹上分離開來的?什麼是它分離開的標誌?原始人類又是何時、何地轉化為真人的…… 理論上將人類起源

人類的起源是什麼

理論上將人類起源過程分為三大階段:古猿階段;亦人亦猿階段;能製造工具的人的階段。後階段包括猿人和智人兩大時期;它們又分為早期和晚期兩個階段。自從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後,多數人相信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現代人和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遠古時候,各上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開始分道揚鑣。中國、中美洲、美國東南部和其他地區對野生動植物的早期馴化,使這些地區的各個族群獲得了一種領先優勢。

人類是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 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 因現今考古學的發展,史前文明被逐步否定,考古學已經有大部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闡明瞭生物從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規律。之後他又列舉許多證據說明人類是由已經滅絕的古猿演化而來的。恩格斯提出了勞動創造人類的科學理論,他指出人類從動物狀態中脫離出來的根本原因是勞動,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是勞動。隨著化石材料的不斷髮現,測定年代方法的不斷改進,人們對人類起源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儘管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已經可以大致勾劃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線索。

人類在科學地揭示生物的形成過程前,上帝造人說佔著絕對的統治地位。直到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他在書中提出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理論。經過一番激烈的學術和宗教的爭論之後,漸漸被科學界接受。在以後的年月裡,古生

在探索人類起源時首先要確立一個前提,即人類是一個生物物種,他只能有一個祖先,不可能是多個祖先。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起源於非洲還是亞洲,一直是古人類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自1924年在非洲找到首個幼年南猿頭骨以來的70餘年,在非洲發現了一系列的人類化石,這一系列的化石構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體系。相比之下,亞洲出土的化石很難與之相提並論,因此,大部分古人類學家都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可能性較大。

人類的起源,可以說是學術上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論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甚至於哲學家、宗教家,都曾對人類起源做過各種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沒有最令人信服的說法。 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各民族都相當豐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人類的由來是什麼?

儘管大多數科學家接受了達爾文和華萊士的進化論和自然選擇的思想,但公眾的跟進卻要慢上一拍。許多人認為達爾文主義是無神論,其實,達爾文為此也有過一番長期且費力的思想鬥爭。如果有機體是通過自然選擇這一機制獲得適應,那麼,在創世或者世界及其生物的持續發展中,上帝的位置在哪裡呢?

華萊士基於自己的觀察,獨立地形成了許多和達爾文一樣的進化思想。有些科學家也強烈地表示反感。英國牛津大學的著名地質學家歐文(Richard Owens,1804—1892)和美國哈佛大學的阿加西斯(Louis Agassiz,1807—1873)就是科學陣營中最強烈的反對者。阿加西斯是一位聲譽卓著、知識淵博的博物學家,尤擅長於學術普及。他堅持認為,地球上的有機體是通過造物主的一系列創造過程而形成的。根據這一觀點,有機體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複雜,並且越來越適應其環境,這正是一系列超自然創造的結果。

塞治威克(Adam Sedgwiek,1785—1873)是劍橋大學的保守派地質學家,他是達爾文學說的又一位反對者。1865年在提及他的同事萊伊爾時說道:

“萊伊爾會容納整個(進化)理論,對此我毫不奇怪,因為沒有它,他所解釋的地質學要義就會沒法成立。……他們可以按他們的意願來修飾它,但是這種變異理論,十之*,會以十足的唯物主義告終。”

如果一個物種是從另一個物種演變而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就會引出這一令人不安的觀點,亦即人類必然是從非人類的祖先演變而來,儘管達爾文在他的書中竭力避免這一說法。

赫胥黎:進化論和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的捍衛者。爭論變得越來越激烈。諷刺達爾文類似於猿的漫畫出現在報紙上。論文和講演在各處湧現。達爾文一直沉浸於女兒安妮的不幸夭折所帶來的悲痛之中,自己又在生病,而爭論使他的病情更為加重。他無論如何也沒有心情捲入論戰之中。就在這時,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出現了,在饒有興致地讀過《物種起源》(他捫心自問:我為什麼沒有想到這些?)之後,他挺身而出,完全站在達爾文一邊。他自稱為“達爾文的鬥犬”(赫胥黎熱衷於激烈的辯論),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可能,他就熱忱地對進化問題進行辯論。

在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發起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辯論會上,在700位聽眾面前,赫胥黎遇到了牛津的主教威爾伯福斯(Samuel Wilberforce,1805—1873)(由於他的精於世故和伶牙俐齒,被人們稱為“狡猾的薩姆”)。但是,威爾伯福斯,也許已受歐文所謂“事實”的影響,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聽眾們面前大丟面子,因為他不懷好意地問赫胥黎,他的父母譜系中,誰是猿的後代,父系還是母系?

赫胥黎知道自己可以出牌反擊了。聽眾正等著一場表演,機靈的赫胥黎滿足了這一願望,他坦然回答,寧願來自猿的後代,也不願來自這樣一位有教養的人,竟然在嚴肅的科學爭論中引入這樣一個問題。威爾伯福斯無言以對。

1863年,萊伊爾以《人類古老性的地質學證據》(Ge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Antiquity of Man)一書加入這場論戰。他站在達爾文主義這一邊,儘管比他朋友所希望的還是有點軟弱。他指出,人類或類人生物在地球表面必定已經生存了成千上萬年。但是他沒有公開說他相信變異,也沒有說人就是從類猿生物演化而來。

1871年,達爾文出版了《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The Descent of Man,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一書,其中他通過相當多的研究證據,來支援人類源於動物的思想。他指出,人耳上殘存的耳郭,其中有些肌肉顯然是用於移動耳朵的。他還提到,脊柱底部的尾骨,是痕跡器官的又一例證,顯然它是人種演變過程中的早期遺留產物。

在某些領域中,反對之聲持續不斷——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也在反對達爾文主義,他相信的是拉馬克主義和某種神祕的生命力。直到1936年,威爾士(HerbertGeorge Wells,1866—1946)寫作《槌球運動員》(Croquet Player),其會考察了有文化的英國貴族在面對“體內獸性”這一知識時所表現出的不安。但是大多數人在19世紀末都已改變立場,除非是那些反對者,因為他們把進化論看做是聖經創世故事的對立面。

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人類的起源是啥

人類的起源是指人類的歷史淵源。人類如何起源,歷來傳說、爭論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人類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您好,人類的起源指人類的歷史淵源。人類如何起源,歷來傳說、爭論很多。其中一個假說: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這種棘魚屬的原始鯊魚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望您採納!謝謝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人類的起源到底是怎麼回事

生命--人類的起源

自古以來,人類起源的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人們。神話傳說和宗教理論使人們一直認為是神造了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不斷認識和了解了更多的自然知識,達爾文的“進化論”逐漸被人們瞭解和接受,並已成為主流學說。但是,長期以來關於生命以及人的起源問題從未停止過爭論。

下面摘錄了幾篇關於生命演化及生物多樣性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丹麥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丹麥哥本哈根地質博物館米尼.羅森在格陵蘭西部發現了37億年前由浮游生物留下的痕跡。這一發現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起源於37億年以前,從而使生命的起源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羅森研究了37億年前岩石中碳的兩種同位素,他們發現,遠古岩石中兩種碳的同位素的含量與現代岩石相似。這說明岩石裡含有浮游生物排洩的廢物和它本身的遺骸。《北京經濟報》99.2.4

科學家分析格陵蘭岩石發現 38.5億年前地球上就有生命法新社洛杉礬11月4日電 在格陵蘭發現的岩石表明,至少38.5億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這比以前人們認為的早4億年。

l1月號《自然》雜誌說,在格陵蘭西南的阿基利亞島發現的岩石在洛杉礬加利福尼亞大學進行了分析,結果證明了上述結論。

參加分析研究的科學家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斯克裡普斯海洋學院、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地球和太空系、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

斯克裡普斯海洋學院的斯蒂芬•莫伊日什說:“我們的證據雄辯地證明,至少在38.5億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而這還不是最後的結論.我們很可能發現生命存在的時間還要早。”

岩石中的碳化物在洛杉礬加利福尼亞大學用離子微探針進行了分析,這種儀器使科學家能知道樣品確切的成份。

莫伊日什說.發現的生命的形式也許是一種簡單的微組織,但是,由於高溫和壓力的破壞,它實際的形狀和性質不能確定。

在此以前有關生命存在的證據是洛杉礬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威廉•舍普夫提供的,那種像細菌一樣的化石表明在34.6億年前地球上存在生物。參考訊息 96.11.9

地球生命可能來自外星瑞典的科學家前天公佈,宇航員從地球帶到火星去的兩種細菌,在回到地球后仍然生存,這意味火星生命可以來到地球。

斯德哥爾摩皇家科技研究中心的米列伊科夫斯基及其他科學家在美國亞特蘭大的一個會議上解釋,由於這兩種頑強的細菌能抵受高速、輻射及高溫,因此經歷“全程”後仍能生存。

一些科學家還表示,由於火星先於地球冷卻,可能會比地球早一步形成生命。如果火星上真有微生物,當火星受到衝擊後,依附在脫落的火星表層上的微生物,便能避開火星的引力,執行到地球或其他行星上。如果微生物能抵受太空上的輻射,便有可能安全降落地球上繁衍發展。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

中國新聞社昆明4月17日訊息:最近,根據在貴州*發現的數以萬計的動物胚胎和成體化石,我國科學家提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前四千萬年——5. 8億年前動物就已分化,出現了許多“長不大的動物”,從而初步破解了長期困惑世界古生物界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

專家指出,這一發現使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起源和動物多樣性歷史前推到5.8億年前,當時的*動物群猶如寒武紀大爆發的一支序曲,奏響了動物多樣性之歌。

距今5.4到5.3億年的寒武紀,由於許多動物爆發式地出現,地球驟然熱鬧起來,這就是寒武紀大爆發。寒武紀前的動物化石則少之又少。由於化石記錄缺乏,生命大爆發的原因至今是個謎。大爆發前的世界是什麼樣?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一系列疑惑牽動著無數古生物學家的心。

據新華社報道,1998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陳均遠研究員等人在貴州*發現了5. 8億年前、迄今已知最早的多細胞海綿及其胚胎化石,震驚了世界。

除海綿化石外,科學家還首次發現大量兩胚層動物胚胎化石。兩側對稱是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跳躍。從原始的輻射對稱到兩側對稱,動物才有頭尾和神經,也因此向複雜化方向發展,才可能演化出人等高階動物。這些*兩側對稱動物,成為迄今世界最早的兩側對稱動物。(完)

溫泉裡噴出了生命嗎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開始的?它是一下子從洋流中波浪起伏的淺潮中產生的還是由沸騰的深海火山噴泉帶來的?這個大問題一直使科學家們困惑不解。

最近,在一艘名為“朱的斯的抉擇”的鑽探船上進行考察的來自9個國家的25位科學家已經偶然發現了能夠揭開這一大謎團的重要線索。這次活動對加拿大溫哥華島以西240公里處的海底進行了探測,他們在海底通過鑽探取出岩心,對礦物和生物資源的貯藏進行了分析。但這次鑽探重新碰開了地下熱液的裂口。高達290攝氏度的熱水一下於就從裡面噴了出來。

海底的天然溫泉引趙了科學家們的興趣,因為通過這個渠道可以研究在新的洋底表面層發現的鐵、銅、鋅、錳等金屬礦藏的形成。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礦藏似乎與地質構造的形成甚至可能與生命本身的起源有關。在地質構造形成的過程中,*扳塊在極長的時期內漂移碰撞。

這些板塊的運動使地殼產生了裂縫。如果這些裂縫出現在海底,海水就會滲透進去。當海水遇到炙熱的火山岩石後,它會變得非常熱、然後再攜帶—些礦物質通過熱液口返回到海洋中。經過億萬年的地質構造和沉積的過程,這些礦藏最終被理在了下面。

如果是這樣的話,新發現的裂口就可以為揭開那一古老的謎團提供一些線索。由於熱液存在的時間有限,那麼生物有機體如何能有足夠的時間在這種熱量中進行演變呢?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它們會從一個裂口換到另一個裂口嗎?

華盛頓大學的微生物學家梅拉妮•薩米特認為,溫哥華的那些裂口可能會提供一些答案。她說:“我們現在可以從頭開始,看看這些地方是如何被生物佔領的,這是第一次能有機會觀察—個新的熱液裂口和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生長的動物群落是如何隨著時間發展變化的。”

一些科學小組將利用一部水下機器人對裂口處的地質、化學和生物情況進行研究,他們還在附近安裝了一些裝置對溫度和壓力的變化進行監測。這些資料將存在水下計算機裡,等幾年之後進行下一次探索時再把它開啟。 《中國海洋報》97.1.1O文/英杉

為什麼地球上的生物只有兩性英國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只有雄雌兩性,是因為大約20億年前我們的祖先曾經遭受到細菌的感染。

地球上存在無數種生命形式,為什麼多數物種只有雄雌兩性?多少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

蘑菇育多達36OOO種性別,—種被稱做粘菌的奇異生物大約有13種性別,但是這些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分為雄雌兩性這個幾乎普遍適用的規律罕見的例外。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進化方面的神祕的問題,如果地球生物有10O種性別,並且可以與其中任何一種物種交配,那麼地球生物在其周圍的環境中找到伴侶的機率將達到99%。

如果說看起來生物只有兩性使物種的生存變得困難而不是更容易的話,那麼為什麼地球上的生物只有兩性呢?赫斯特認為,這完全要歸因於地球生物是如何通過遺傳獲得—組特定的,被稱為粒線體的基因。

與細胞核或細胞中心部分攜帶的基因(不同,粒線體脫氧核糖核酸(DNA)可以迅速進行自我複製。

看起來以前好像有過某種細菌,粒線體就源於這些細菌。粒線體進行自由複製的能力是它們的細菌祖先遺留下來的。

因為粒線體DNA可以快速複製,如果99%的地球生物可以與任何同種生物交配的話,粒線體出現的任何突變都可能迅速擴散開來。如果這種突變是有害的,那麼突變引起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對於地球上其他的物種來說。尋找一個配偶可能有些困難,但是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這種生殖也有益處,可以減少突變。《大眾科技報》2OOO.2.17文/方留民

在南極冰湖底尋找生命英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正準備對南極洲最大的冰下湖泊—— “東湖”進行聯合探測。科學家計劃用兩年時間鑿透“東湖”表面原達4000米的冰層,以研究冰封數百萬年的湖水中是否有不為人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據報道,探測“東湖”所用的冰層鑽探機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研製,類似的裝置將來很可能用於在木星衛星上尋找生命。

科學家們已經在木衛二上發現下厚厚的冰層,並猜測冰層下可能有生命存在,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東湖”探測計劃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測試未來木衛二冰層鑽探考察裝置的機會。

參與該專案的科學家表示,“東湖”湖水中很可能存在活的低階牛命形式。目前,考察小組在覆蓋“東湖”表面的巨大冰層上進行了幾十米的試鑽探,結果發現了一些未曾見過的微生物。科學家們指出,“東湖”湖底是地球上最為封閉的水生環境,形成時間至少在200萬年之前,其中可能存存的原始生命形式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演化是完全割裂的,這將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新線索。

另外,如果能夠在“東湖”中找到生物,就證明了生命可能在完全新閉的環境中歷經數百萬年而不滅,這也將成為科學家們判斷木衛二等其他星球的冰層下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重要依據. 《中國科協報》98.4.26

進化論不值得相信呂應鐘教授我在 1977 年 12 就發表過〈為何要相信進化論?〉一文,堅決相信進化論是錯的。廿多年來仍然如此觀點,在我出版的《宇宙科學與生命哲學》一書中,也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極科學的批判。

1998 年 6 月 6 日《民生報》編譯賴慧芸報導法國生物學家雷米夏文最近發表了〈達爾文主義:一個神話的破滅〉,提出達爾文的進化論發表已經 100 多年了,科學家非但無法繼續發揚這個理論,還開始懷疑這個理論的真實性。讓我這位長久以來反對進化論的*為振奮。夏文說〈創世紀〉理論告訴我們,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但是上帝從此不再創造,我們也無從得知這個理論是否正確,達爾文理論最大的功勞是啟動了科學對生命起源的研究,一百多年來,我們對生命、對世界有了更深的瞭解,卻無法證實達爾文理論的真偽。

譬如生活在深海中的章魚和烏賊。其生活環境中一片漆黑,這裡大部份的魚類也都盲目,卻生活得很自如;但是章魚和烏賊的眼部構造,為何又和人類的眼睛雷同?啟人疑竇的是,在漆黑的環境裡,擁有一雙亮眼有什麼作用?而且生活環境相同,為什麼會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適應法呢?可見為了順應環境所強調的「適者生存」理論,並不一定成立。

又如寄生在羊肝中的肝吸蟲,母蟲每次產 1500 萬個卵左右,卵會隨著糞便排出,這時必須有一種蝸牛爬過,卵附著上蝸牛,經由蝸牛移生於植物上,再由羊只吃下植物,回到羊肝中繁殖。在此過程中,1500 萬個卵大約有十多個卵能存活,這種繁殖過程簡直太荒謬,早該在物競天擇中被淘汰,但是肝吸蟲幾百萬年來.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繁殖。

生活在澳洲樹上的樹獺,行動非常緩慢,排洩時必須爬到地上來,這個舉動非常可笑,雖然它在土地上的排洩有助於增加樹木的養份,但是由於它行動緩慢,地面上的捕食者很容易得逞。為了排洩,冒生命危險,也太不合理了。還有很多動、植物的繁殖、生存過程,很類似這樣不合理的情況,按照物競天擇的說法,早就滅跡了,但是它們比人類在世間的時間還久遠,而且許多動、植物的結構在百萬年間都沒有重大改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就如同上帝造物一樣,也只是一個我們無法證明的神話。

此外,依據達爾文的演化理論,生物由簡單演化到複雜的過程中,中間應還有許多階段,但是根據化石的研究,這一演變過程的脈絡至今仍無法建立起來。現在有很多的物理學家、生物學家開始認為,宇宙有一個目的、有一個方向。他並沒有提出上帝的說法,他說的是電腦中使用的「程式」,一個簡單的程式,常會有出人意料的發展。尤其是當電腦有了內部的邏輯之後,常會出現設計人意想之外的反應,我們的世界可能也早已有這樣的「程式」。

我相信到下個世紀,就會證明進化論的謬誤的,不過目前我說此話,會有不少自認為科學的學界人士會反對我,但我要說「時間會證明我是對的」!

生命科學新發現地球誕生時己有生命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了地球在27億年前已有原始生命形式的證據,研究人員說,他們這次研究所發現的分子化石,是被儲存下來的世界上最早的生物分子。這一發現把生命證據前推到地球剛誕生之時。

世界上最早的花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孫革等中國科學家最近在遼寧北票地區發現1.45億年前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它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有確切證據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繁盛的類群,人類吃的米麥,穿的棉麻,賞的梅蘭都屬此類。

植物有共同祖先 12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聯合科研小組研究認為,所有陸生植物的共同祖先是4.5億年前在淡水中的一種針尖大小的原始植物,正是這種植物的進化和演變才有瞭如今地球上約50萬種的綠色植物。研究還指出,蘑菇從植物演化角度看與其是植物,還不如說更接近動物。

疲勞是一種病毒 莫斯科兒科醫學研究所生物學博士瓦蓮京娜•瓦西里耶夫娜通過長期研究發現,人體疲勞綜合症是一種類似資訊病毒所導致的疾病,這種病毒載有破壞人體組織的負面資訊,對人體具有侵略性,能破壞體內的化學反應,損害細胞壁。

好膽固醇基因 經過40年的研究,科學家終於發現了控制人體裡“好膽固醇”即高密度膽固醇的基因ABC1。沒有“好膽固醇”,攻擊人體心臟和阻塞血管的“膽固醇”及其他脂肪的含量就會無*地增加。這一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找到治療一些最常見心臟病的方法。

四種人類新基因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王紅陽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克隆鑑定了四種人類新基因PCP—1、DBP —1、SIRP家族和FL6,還初步闡明瞭部分基因特性、訊號傳導途徑及基本生物學功能,確定了上述基因與腫瘤、特別是肝癌的相關性。(摘自《上海科技報》)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第三類生物

(這種原始生物可能是早期生命形式)[美聯社華盛頓8月23日電] 解開了生活在洋底近沸點水中的微生物密碼的科學家說, 這種微生物是生物第三大分支的一員——這類生物包括生活在其它任何生物都無法生存的地方的微生物。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一批研究人員說, 他們解開了一種被稱之為揚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的微生物的1700 個基因密碼,並確定,它是被稱之為原始生物類的一員。

基因組研究所的J.克雷格.文特爾說, “這是一種與我們知道的生物非常不同的生物形式。這種微生物中三分之二的基因是科學和生物界所不熟悉的。 ”文特爾是撰寫這份報告的高階科學家。他說,報告表明, 這種微生物是同生命的其它兩個基本分支——細菌和包括植物、動物和人類在內的真核細胞類——不同的一類中的一員。

細胞結構是這些生物形式之間的主要區別。真核細胞類的細胞有核結構,而細菌沒有。

文特而說,原始生物有另外兩種生命形式的某些特徵, 但是它在功能和生活方式上有根本的區別。

作為生命第三分支而存在的原始生物,首先是設在厄巴納的伊利諾伊大學的卡爾. 沃伊斯和拉爾夫.S.沃爾夫於1977年提出的。

他們的結論受到了人們的懷疑,只是到最近隨著人們在任何一類生命都無法生存的地方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奇異的新生命的形式,他們的結論才為人們所接受。

有些科學家曾認為,這種原始生物可能是生命最早的形式,他們還說,它可能是其它星球最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文特爾說,它在進化樹上的確切位置現在仍無法肯定。

揚氏產甲烷球菌生活在太平洋底2623 米水深的一座火山口的邊沿上, 它要求的溫度為85攝氏度——稍底於沸點。而且要求的壓力必須是每平方釐米260公斤。

這種微生物和大多數細菌及全部植物、動物和人類不同,它的生活不受陽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且不以有機碳作為食物源。這種微生物靠火山口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氫為生,釋放甲烷(天然氣)。

為了研究這種微生物,沃伊斯和他在伊利偌伊大學的同事建造了一個鋼甕, 給這種微生物保持高壓和高溫,並把具有爆炸性的甲烷排放掉。

文特爾說,“單單是使這種微生物在實驗室中活著就是相當大的難題。”伊利偌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這些微生物中抽取了脫氧核糖核酸(DNA), 接著文特爾小組解開了1700個基因結構的密碼。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參加了這些研究工作。

約有五百種原始生物現在已被確認,文特爾說,另外還可能有一百萬種。 這種生命形式被認為在地球上產生大約30%的生物量,其中大部分在南極。(參考訊息96.8.28)

地下3000米處有活細菌美科學家新發現 新華社今日上午專電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弗吉尼亞州和科羅拉州地下3000多米深處發現活的細菌,這些活的細菌被命名為“地獄桿菌”。

據美科研人員提供的訊息,這些活的生物體是在90攝氏度高溫、巨大的壓力和缺氧的條件下得以生存的.它們以鐵為食,生命活動的廢物是極微小的磁體。它們大約是從恐龍滅絕時就生活在地球深處,幾乎從未繁殖和未遇到其他任何生命形式,其生命過程非常緩慢。

新的活的生物體的發現將在更大的程度上吸引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尋找地外文明,這是因為:既然在地下3000米深處的極端條件下有生物存在,那麼在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上的極端條件下也就不排除有某種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摘自楊子晚報97.9.8)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耐熱的蠕蟲新華社倫敦2月8日電科學家在太平洋底最新發現的一種龐培蟲,終日生活在溫度高達80攝氏度的環境中而無恙。它因此成為迄今發現的蠕蟲中新的耐熱“冠軍”。

美國特拉華大學的卡里博士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介紹說,龐培蟲通常長6、7釐米,生活在與洋底泉口相連的管形通道中。這些泉口受海底火山影響一直處於高溫狀態。

卡里及其同事們乘坐潛水裝置深入洋底,將溫度計放人龐培蟲居住的通道進行了測量。結果表明,龐培蟲身體所處的管形通道內溫度為80攝氏度,而其頭部伸出通道之外,其周圍溫度為20攝氏度。

研究人員對龐培蟲何以能承受如此高溫而感到迷惑不解。他們發現,龐培蟲身體被一種活的細菌包圍,他們猜測這種細菌可能發揮了某種隔熱作用。細菌中存在很多耐熱品種,一些細菌可忍受 l13鑷氏度的高溫。 淮陰日報 98.2.10

發現地層深處生命現象湖北省留美學者劉實博士在黑暗、幽深的地底下,是否存在著生命現象?湖北省留美學者劉文博士剛剛取得的一項新發現,對這個科學問題作出了肯定回答。他與研究小組的夥伴們通過一系列科學實驗,從來自地層深處幾千米的岩石樣本中發現了一種不為人知的“嗜高溫鐵還原菌”。劉實認為,這種細菌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初期就巳出現。

美國專家認為劉的這一發現將為人類探測火星生命現象提供幫助。

(摘自3月3O口《湖北日報》)

科學家解釋深海底部細菌生存之謎按傳統的論斷,深海底部熱泉中不大可能存在生命現象,但近十幾年科學家卻在那裡發現了大量微生物。英國和挪威科學家最近作出解釋,認為它們是靠死亡的海洋生物生存的。

英國布裡斯托爾大學和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海洋生物死亡後會沉向海底,在海底形成富含有機物的沉積物,這些有機物會分解形成乙酸鹽,而乙酸鹽能為微生物提供碳等必要元素,以供細菌維持生存。

科學家解釋說,生物生存需要形成生命的物質和維持其生存的能量。對於深海微生物來說,其物質基礎是由死亡的海洋生物殘骸提供的,其能量來源則是熱泉等提供的熱量和蘊含在海洋生物殘骸中的能量。研究人員說.這種生存形式與通常的生命現象迥異,生命現象遠比人們原先想象的頑強,生存方式也豐富得多,因而他們推測火星等星球上的環境可能會產生命命現象。

淮海日報 97.8.10

美科學家發現新的海底生物美國科學家最近在墨西哥灣發現一種寄生在海底固體天然氣上的海洋蠕蟲類生物。據認為,這一發現對研究如何開發海底天然氣資源很有幫助。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查理斯.菲捨爾等4人7月份駕駛潛艇對墨西哥灣海底進行探測,他們在離新奧爾良南150海里、600米深的海底處發現了這種生物。由於這種生物寄生在凍結的天然氣積冰丘上,他們稱之為“冰蟲”。“冰蟲”呈扁平狀,粉紅色,長2.5釐米到5釐米,身體兩邊有12條長1毫米左右的腿,腿上長滿了細須。

天然氣積冰丘表面與冰差不多,是由水和天然氣在海底高壓和低溫的環境下形成的透明固體,主要由甲烷組成。這種透明固體易燃、易爆、毒性很大。科學家們旱就認為積冰丘上可能有人類尚未發現的微生物,但並沒有想到,這種劇毒的環境中竟然還生存著“冰蟲”這種動物。

“冰蟲”的發現對於研究海底水合物的形成和開發利用將產生一定影響。《中國專利報》97.9.15

地球上新發現的生命1980年,探險科學家在大海深處的熱泉噴口發現了大量的微生物,其顯著的特點是:依靠洋底裂隙中不斷上升的熱液攜帶的化學能維持生命。以後,發現這些微生物的分佈還較為廣泛。因此,科學家把它們定為地球上的第三大生命域。

人們又驚異地發現,離陸地的數百米至千米深處也存在著生命,且數量巨大,從而構成了地球上的第四天生命域。1992年,瑞典在尋找深部油氣時,於3900一4200米地下深處的流體樣品中,發現並培養出好幾種厭氧、喜溫的發酵型細菌。之後,又在世界不同地區的許多地方都證實了地下深部微生物的存在。

專家們證實,這些微生物具有豐富多樣和新陳代謝的特徵,其中有些是無法在地表培養出來的。這類生命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生活在高溫高壓環境下,據實際觀測,其最高溫度高達110C,它們厭氧,不依賴於太陽光和地表能源,而主要靠深部流體攜帶的化學能生活。

美國一些宇宙學專家認為,此種生命形態可能在宇宙中許多星體中都存在,而地球上的這些中命形態只不過是整個生命形態的一個分支。因此,人們可以想象在其它星球中尋找 “外星生命”是完全可以成為現實的。 《湖北科技報》99.1.1文/侯儉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人類的起源是什麼時候?

從猿到人的過渡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瑪古猿等幾個分支。拉瑪古猿生存年代約為1400~700 萬年以前,最早的化石是1932年美國學者G.E.劉易斯在北印度的西瓦利克山地發現的一塊右上頜碎片,它具有若干人類的特徵。60年代之後,在肯亞的特南堡、匈牙利的魯道巴尼亞、希臘的皮爾戈斯、土耳其的錢德爾、巴基斯坦的博德瓦爾高原及我國雲南祿豐,都發現了同類化石,其共同特徵

人類的起源

為:吻部短縮,齒弓向後張開,牙齒排列緊密,犬齒小,頰齒齒冠寬短,下頜第一前臼齒為雙尖型,釉質厚。這些特點與人類相似而與猿類不同,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拉瑪古猿是人類的祖先。但近年有些學者發表不同意見,認為拉瑪古猿不屬人科,而是猩猩的祖先。也有學者持折中觀點,認為兩種可能性都存在。

從猿到人的過渡

從猿到人的過渡,如果從拉瑪古猿算起,大約經過了1000多萬年;如果從南方古猿算起,則有200~300萬年。在長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過渡時期的生物終於學會了製造工具。工具的製造是有意識的活動,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重要的特點,它標誌著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結束。

人類體質形態發展的分期

綜述

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結束後,人類的體質形態仍在繼續發展。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人們把這一發展過程分為猿人、古人、新人三個階段。由於化石材料的不斷豐富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目前國外學者主要採用兩種分期法。一是分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個階段;智人又分為早期智人和現代智人。這一劃分法的缺點是把不會製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和能製造工具的能人及1470號人歸入同一範疇。另一種是分為最早的人類(或最早的人屬)、直立人、早期智人、現代智人 4個階段。中國學者也提出4個階段的劃分法,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階段相當於國外學者提出的“最早的人類(人屬)”階段。雖然直立人之前的化石材料發現不多,但將其單獨列為一個階段以別於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仍是較妥當的辦法。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標籤: 起源 人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dianzi/gre4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