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IT科技

> 趙雲是什麼人

趙雲是什麼人

趙雲: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

趙雲是什麼人

趙雲是什麼人?

忠誠衛士、勇猛的將軍、賢明的的君子。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 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加過博望坡之戰、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正定人。史書上說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去世後被追諡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因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而廣為流傳。

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雲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係為脣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為人剛毅謹細,劉備軍曾俘獲夏侯敦部下夏侯蘭,蘭乃趙雲同鄉,雲知其明於律法,推薦他為軍正,但不

漢末時期,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了白馬將軍公孫瓚的軍隊。在此期間,結識了劉備。但是在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的去世離開了公孫瓚。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7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開始追隨劉備。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

趙雲常勝將軍的稱號怎麼來的?

我們心中的趙雲英姿颯爽,帥氣人。但是歷史中趙雲的形象越與我們心裡的有著千差萬別。一開始,趙雲在公孫瓚的手下做事,後來又在鄴城跟了劉備。但是劉備確是四處流浪的人,他曾四棄妻兒,五次易主。但從始至終,趙雲都沒有離開他,一直不離不

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時期的一些學者在自己的著作中有說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說“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但實際上,趙雲帶領大軍打仗的經歷並不多,更多時候他是作為劉備的類似貼身保鏢的形象出現。

趙雲,是羅貫中老先生在《三國演義》著力刻畫的人物,可說是全書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更由於《演義》是根據史實來寫的,人們對趙雲的英雄事蹟幾乎信以為真。趙雲是除關張外最早追隨劉備的人物,以致於人們幾乎把他加到了桃園兄弟之中,在不少京

趙雲有哪些主要貢獻?

三國時期,蜀漢的趙雲是一個頗為特殊的歷史人物,雖然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對趙雲作了有意識有目的的藝術誇張,但是,歷史上趙雲其人,仍然是一位很值得研究和重視的人物。 趙雲,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初隨公孫瓚,公元192年,受公孫瓚之

首先,趙雲單騎救主,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趙雲又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漢水破曹也是趙雲在軍事方面的貢獻之一。在內政方面,趙雲引用霍去病的典故勸諫劉備不要將土地和房屋賞賜給諸將,而應該歸還給百姓,讓剛剛遭遇戰禍的益州百姓安居樂業,不但保障了農業發展,而且還可以順利徵兵。該建議最後被劉備所採納。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公元194趙雲初仕公孫瓚,三國演義中趙雲在磐河之戰解救了公孫瓚,並與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演義中的記述趙雲是一名萬人敵的猛將,劉備初到荊州時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三國曆史中真正的趙雲是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趙雲

對於蜀漢的高階將領劉、關、張、馬、黃,甚至與包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歷來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只有對於趙雲,則基本都持肯定態度。

趙雲雖然是第一流的武將,但他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卻並不是表現於此,而是展現在他的膽略、見識、氣度和人品上。《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趙雲的各種事跡,除了七十歲的時候力殺五將是虛構的外,其它在史書上均見記載。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三國志》中,有幸被單獨作傳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記曹操的《阿瞞傳》,另一個就是記錄趙雲事蹟的《雲別傳》。

趙雲,公元168年左右出生於常山真定(關於真定究竟在什麼地方,一直頗多爭議,我比較傾向於今河北正定的說法)。及長大*,“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書·趙雲傳》注引《雲別傳》),這一點無論從古代人還是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都屬於美男子了。在初平二年(191年)的時候,黃巾起義大規模爆發,趙雲的家鄉人推舉他帶領精壯青年投奔公孫瓚,當時河北袁紹勢力最大,其他投軍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紹,公孫瓚看到趙雲當然很高興,於是問他為什麼不投袁紹而要來投我。趙雲不客氣地回答:“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公孫瓚當時就啞口無言。從這以後,趙雲正式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當時劉備正依託於公孫瓚,聽了趙雲的這句話,非常驚訝,要說劉備這人還是非常識人的,料定趙雲不是等閒之人,立刻交好趙雲,等到公孫瓚讓劉備幫助田楷抵拒袁紹,劉備要了趙雲隨同前去,為劉備執掌騎兵。後來趙雲的兄長去世,趙雲還鄉,還是劉備,又料定趙雲此去不會再回來了,藉著這個機會,再三對趙雲是殷切叮嚀,趙雲非常感動,對劉備說:“終不背德也。”。就因為這麼一句承諾,趙雲此後的一生就跟定了劉備,實在是難能可貴。

等到劉備投奔袁紹後,趙雲前去鄴城找他,這一找,找出了趙雲非常出彩的一件事來,很奇怪的是,這事三國演義中並沒有記載,後人也很少提到,不知道為什麼。

劉備得到趙雲,是大喜過望,甚至與趙雲同床眠臥,並且交給了趙雲一項祕密使命,讓他祕密招募士兵,趙雲不負所托招得數百人,這事從頭到尾都在袁紹的眼皮子底下進行,居然沒有讓袁紹和手下的文臣武將有任何的察覺。用現代的話說,根本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間諜,屬於三國時代的邦德。後來劉備正是帶著這數百人的隊伍投奔了劉表,趙雲也正式開始從徵於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的初期,並沒有得到重用,一直擔當劉備的侍衛長的角色,他的時來運轉,應該感謝曹操的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逃,在當陽長阪(今湖北東陽東部)被曹操追上,兩軍展開決戰,結果劉備大敗,棄妻小南逃,不見了趙雲,人言:“趙雲已北走”,劉備用手指著那*罵:“子龍不棄我走也”(《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五》)沒有過多久,趙雲果然保護著甘夫人和阿斗回來了,劉備無限感激,眾人則無限感愧。這以後,趙雲升任牙門將軍。

那麼,趙雲究竟是怎麼保護劉備的家小的呢?當然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麼誇張,而《三國志》和《資治通鑑》記載得有並不詳細,這兩年我努力地尋找了一些歷史資料,大致情況是這樣的:趙雲與劉備失散後,身邊僅有五十多名士兵,其後陸續陣亡,逃跑,,身邊居然已無一人,趙雲抄人煙稀少之地而走,偏偏又遇到了當時的河北名將晏明、晏亮(這兩人還真是名將,在當時的名氣比張頜大多了)率領的四五百士兵,趙雲知道不能久戰,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這兩兄弟,這一下,把幾百個士兵嚇壞了,四散而逃,趙雲於是得脫。以一人之力,敗軍之勢而退數百之得勝之兵,實屬罕見。

長阪護主的行動,迅速確立了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穩固的地位,等到劉備平定四郡,趙雲被提拔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開始執掌軍權。這其中就有了《三國演義》中說的“趙雲拒婚”的故事,這故事與史料記載完全吻合,我就不多說了。

趙雲拒婚,完全是大義為公,毫無私心,其實在這之前,趙雲還有個有些類似的故事,《三國演義》中也沒有記錄。

劉備與夏侯敦在博望交戰的時候,趙雲生擒夏侯蘭,那麼夏侯蘭和趙雲是什麼關係呢?夏侯蘭和趙雲是一個鄉里的人,並且從小就是好朋友,趙雲知道夏侯蘭這個人精通法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趙雲既沒有放他,也沒有殺他,而是直接將夏侯蘭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得到夏侯蘭,果然非常開心,立刻任命夏侯蘭為“軍正”。趙雲這種舉薦人才的不避諱,處事謹慎、思慮周祥之處,是相當值得稱讚的。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受益州牧劉璋的邀請入蜀,並緊跟著就開始了他這一生中最重大的戰略決定,平定劉璋集團,建立自己穩固的地盤!

但戰役進行得並不如當初設想得那麼順利,劉備屢遭敗績,甚至損失了重要的謀士龐統,受到重創的劉備急調留守荊洲的諸葛亮、趙雲和南郡太守、徵虜將軍張飛入蜀,參與平定益州,當時的趙雲歸諸葛亮節制。兩路人馬平定江洲後,張飛從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墊江,再從這裡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陽,最後在成都與劉備會合。而諸葛亮、趙雲從江州溯長江而西攻克江陽,諸葛亮繼續西溯長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陽,趙雲則從江陽北上平定漢安、資中、牛髀,最後同時到達成都。兵貴者,神速也,趙雲在進軍途中,沒有耽擱一天,為最後的攻取成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其後趙雲晉升為翊軍將軍,不再受諸葛亮節制,開始獨當一面。

攻取成都後,劉備準備把成都的好房名田賞賜給劉備集團的那些有功之臣,趙雲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直接反對的,他是這麼說的:“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劉備聽了這話是非常羞愧,於是打消了這個想法,趙雲因為這事,也是很得罪了一些人的,但他的剛正不阿,一心為公,毫不利己的行為,至今尤使人稱道!

說到趙雲的剛正,又想到了一件趣事。說的是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後,這位孫夫人從小愛練武,為人非常驕橫無禮,帶來的一批家奴也個個仗著孫夫人無法無天,弄得劉備一點辦法也沒有,不光別人不敢管,連他自己也管不了。後來劉備深知趙雲為人持重嚴瑾,必能整治這幫人,於是任命趙雲為“內事”(專管內部事物),果然,趙雲一上任,這些人就再也不敢肆無忌憚了,終於去了劉備的心腹之患。

及至劉備平定漢中時,趙雲開始上演了他一生中最最經典的一幕,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成語“一身是膽”。這個故事《三國演義》中應該記載得比較詳細,唯一不太一樣的是,實際上在黃忠劫糧失敗,曹操大舉進攻的時候,趙雲當時只帶了數十騎,沒《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多人,而曹軍自相踐踏,掉進漢水著實死了不少。這一個方面是趙雲膽略的體現,另一個方面,是不是在曹軍的心中,乃至於在曹操的心中,對趙雲有一種本質上的畏懼呢?

古代的戰爭,在戰前對對方的兵力部署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基本沒有什麼祕密可言,劉備部署在前線有多少人,曹操不會不知道,趙雲手下的那點人,就算有埋伏,恐怕給曹操塞牙縫都不夠。而曹軍之所以看見趙雲寨中有點動靜就失魂落魄,膽戰心驚,按照我的估計,還是趙雲在平常積累下來的聲望所造成的!

附帶說明一下,當時劉備誇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但並沒有封什麼官爵,“虎威將軍”,其實是由廣大士兵自發送給趙雲的一個綽號,可見趙雲在士兵心目中的威望之高。

這一次看似不大的小規模戰役,實際上嚴重地削弱了曹軍的鬥志,也給了曹操的精神以重創,在隨後進行的漢中決戰中,曹軍的失敗是可以想象的到的了。

但非常奇怪,對於這麼一個有勇有謀,膽識過人,甚至在敵人心目中都有極高威望的大將,劉備竟然沒有給予足夠的升賞,《三國志》中,也寫的是“關張馬黃趙”,將趙雲排在了最後一個(後來的“五虎大將”即由此而來),這應該和三國時期極強的門戶觀念有關。關張不必多說,馬超出身於大軍閥家庭,屬於名門望族,黃忠久居於長沙,世代將官,趙雲的和他們比,就差多了,祖上沒有顯赫的事蹟,本人也出身寒微,聲望,官職全憑自己一點一滴地積累下來,在此條件下,劉備就算想要迅速的提拔趙雲,恐怕也必須考慮來自於士大夫階層的壓力。

而趙雲官職權利和功勞不相匹配的狀況,一直要等到對他欣賞有加,鐵腕治國的諸葛亮正式執掌大權後才會得到大幅度改善。

在趙雲的軍事生涯達到第一個頂峰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鎮守荊洲的關羽軍團慘敗,關羽本人也被斬首,盛怒之下的劉備,立刻發動對孫權的戰爭。趙雲當即上書力諫:“*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當時上書諫言的人無數,而只有趙雲的這份諫書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從這份諫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雲分析得十分中肯,十分透徹,他並不是反對奪回荊洲,只是認為在現在的條件下,時機尚未成熟,其*遠矚的*才能,表露無疑。可惜的是,年事已高,急於完成大業的劉備不但沒有采納,相反對趙雲產生了疑心,將其冷落一邊,連南征這麼重大的事都沒有讓趙雲直接參加。其實趙雲的力諫,是他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表現。 令人欽佩是是,遭到挫折冷遇的趙雲並沒有絲毫的記恨,反而在劉備慘敗後,第一個迅速感到增援,一直將劉備平安護送到永安才放下心來。這份心胸和氣魄,不是一般人有的。 章武三年(223),劉備病死,諸葛亮正式執掌蜀漢大權,以趙雲、魏延、王平等人為代表的,出身寒微的中青年軍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建興元年,也就是劉禪登基的第一年,趙雲被提拔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來了一個*跳。並且被諸葛亮委以抵禦魏大將軍曹真的重任,這以後趙雲的事蹟,《三國演義》基本都有記載,就不多說了。 建興七年(229)趙雲病逝,諡大將軍,順平侯。其後,趙雲和關羽張飛等人一起被追諡為十二大臣。(十二大臣為:法正、諸葛亮、蔣琬、費禕、陳祗、夏侯霸、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和趙雲) 綜觀趙雲一生,其武藝出眾,見識一流,人品清高,有勇有謀,處事縝密,文武雙全,並且具有極高的軍事素養,推崇他為蜀漢第一大將並不為過。在成都武侯祠的左右兩廊各有文臣武將十四員,東府文官廊以龐統為首,西府武將廊則以趙雲為首(依次為孫幹、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及馮習)。再讓我們借用一下姜維對趙雲的評價: “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這段評論,已經足可以使趙雲含笑於九泉了。 可惜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沒什麼太突出的事蹟。大兒子趙統,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另一個兒子趙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

最後用一首讚美趙雲的詩做為本文的結尾: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趙雲個人資料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是什麼樣的

據報道,說起《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大家都能脫口而出: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等等精彩故事,不過這些都是小說裡面描寫的故事,不是真實的趙雲。趙雲個人資料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詳。

趙雲

據悉,最初(年代無法確定)趙雲為本郡所舉,率本郡人馬投靠公孫瓚,公孫瓚問趙雲:“聽說你們冀州人都願歸順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能夠拯救大難的人。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來一樣。我們冀州的百姓,只是嚮往仁政,並不是輕視袁紹而親附將軍。”劉備見到趙雲後,認為他膽識出眾,便用心交結。於是趙雲就隨劉備到平原國,為他統領騎兵。

(趙雲後來以家兄逝世為由向公孫瓚辭官休假,劉備知道趙雲不會回來所以捉手而別。趙雲說終不背德,是不是公孫瓚幹了什麼缺德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許是命中註定,趙雲在鄴城又碰到了當時被曹操殺敗投靠袁紹的劉備,於是幫劉備祕密募集數百人皆稱劉備曲部兵馬。趙雲似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仁君,從此跟隨劉備走上了振興漢室的功業。

(劉備當時的運氣不怎麼好,趙雲也真夠意思,跟隨了這麼個主。)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之戰生擒了趙雲同鄉的好友夏侯蘭後,趙雲請求劉備不要殺他,還因為夏侯蘭明於法律,薦其在軍中擔任執法官,但出於慎重,並沒有用在自己身邊。

(之後的幾年就是文獻記載中的空白,空白的日子一直維持到著名的長板坡單騎救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知道江陵貯有軍用物資,恐怕劉備先到,佔據江陵,就留下輜重,輕裝前進。到達襄陽後,聽說劉備已經過去,就派曹純率五千名虎豹騎兵急速追趕,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餘里,在當陽縣的長阪追上劉備。當時情況危機緊迫,劉備拋下妻子及兒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騎馬逃走,這時候趙雲一聲不響殺了回去,此舉動沒人理解甚至給人造成了一種逃跑的錯覺,有人向劉備說:“趙雲已向北逃走。”劉備大怒,將手戟向那人扔過去,說:“趙子龍不會丟下我逃跑。”因為趙雲的保護,甘夫人跟後主得以倖免,不過唯一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家眷全部被救出,劉備的二女被虎豹騎所擒,後來趙雲被劉備升為牙門將軍(此官職乃劉備首創趙雲首任,也是蜀漢第一個雜號將軍)。

(經歷了那段痛苦時期後,劉備終於時來運轉,跟東吳聯手來了個赤壁之戰大破曹操。)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趙雲隨先主劉備平定了荊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備以趙雲為偏將軍兼任桂陽太守代替趙範。範有個寡嫂叫樊氏,有國色之美,想許配給趙雲。趙雲說:“你我同姓趙,你哥就象是我哥。“以這樣的藉口沒有答應趙範。當時有人跟趙雲說應該將樊氏納之,趙雲說:趙範*投降,居心叵測,天下女人還有很多(最後一句翻譯是我自己YY的)。後來趙範果然逃跑,因為趙雲沒跟趙範有什麼瓜葛所以沒受到任何牽連。

(211年益州劉漳邀請劉備入蜀幫助抵禦漢中張魯。)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前,命趙雲兼任留營司馬,並且因為趙雲為人嚴肅穩重,特任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知道劉備入蜀就大遣船隻迎接孫夫人。孫夫人也沒打算空手回去,準備帶著後主回孃家。但被趙雲張飛所發覺,立即進行攔截將後主奪回。

(次年劉備跟劉漳鬧翻,打了起來。一打就一年多,還損失了算的上是蜀漢開國三大謀士之一的龐統)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諸葛亮應召率趙雲張飛入蜀增援劉備,留大將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至江州,打敗並生擒了璋將巴郡太守嚴顏後分兵由趙雲從外水而上分別拿下江陽、犍為二郡(江陽不知道,記載中建為有九個城)。是時,劉備攻破雒城,進而包圍了成都。諸葛亮、張飛、趙雲也率兵前來會合。數十日後,馬超歸降先主劉備,率兵徑直來到來到成都城下,城中官兵感到震驚害怕,劉璋隨即俯首投降。從而結束了長達三年的益州爭奪戰。益州已定,趙雲任翊軍將軍。有人建議把成都有名的肥田沃土和住宅分給將領們。趙雲說:“霍去病曾認為匈奴尚未消滅,不應考慮自己的家業。現在的*遠非匈奴可比,我們不能貪圖安樂。等到天下都安定以後,將士們重歸故里,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才會各得其所。益州的百姓,剛剛遭受兵災戰禍,土地、田宅都應歸還原來的主人,使百姓平安定居,恢復生產,然後才可以向他們徵發兵役,收取租稅,獲得他們的好感;不應該奪取他們財物,以私寵自己所愛的將領。”劉備接受了趙雲的意見。

(劉備奪取益州之後曹操也沒閒著,拿下了號稱益州門戶的漢中,當曹操大軍剛撤出漢中,劉備就率除關羽之外的幾乎蜀漢全部精英進軍漢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劉備率蜀漢大軍進軍漢中與曹魏大將夏侯淵對峙。次年正月,黃忠在定軍山斬殺曹魏主帥夏侯淵。三月,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至漢中。劉備集結軍隊,佔據險要阻攔,但始終不與曹軍交戰。三月某日,曹軍在北山下運送糧米有數千萬囊,趙雲本部兵將隨黃忠去奪糧,超過約定的時間,不見迴轉。趙雲率領騎兵數十人出營檢視,恰巧曹操大軍出動,趙雲與敵人猝然相遇,便衝擊敵陣,且戰且退。曹軍散開後再度匯合。趙雲進入軍營,部將張著被曹兵所圍,趙雲殺回救張著,曹軍追至趙雲的軍營前,沔陽長張翼在營中想關閉營門拒守,而趙雲入營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操懷疑營中有埋伏,於是撤退。趙雲命令擂起戰鼓,鼓聲震天,卻只以強弩在後面射殺曹兵。曹軍非常驚駭,自相踐踏,落入漢水中而死者萬餘人。第二天一早,劉備親自來到趙雲的兵營,察看了昨天的戰場,說:“子龍一身都是膽啊!” 喝酒慶祝到日落,軍中都稱趙雲為虎威將軍。曹操與劉備對峙了一個月,曹軍有很多人逃跑。五月*率領所有漢中魏軍撤出漢中返回長安。

(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後終於確立了三足鼎立之勢,經過多年的努力劉備成了一方之霸主,但蜀漢大將關羽由於一時疏忽丟了荊州三郡以身殉國。)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因為憤恨孫權襲擊殺害了關羽,準備進攻孫權,趙雲勸劉備說:“*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但劉備不聽,隨即東征,留趙雲督江州。次年劉備大敗秭歸,趙雲立即進軍永安,到達永安時吳軍已退。

(夷陵之戰後趙雲追隨半生的仁君劉備病逝在白帝城,後主繼位。)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趙雲被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後升為鎮東將軍。

(因為夷陵之敗導致蜀漢國力打損,蜀漢進入冬眠期~~~~)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趙雲隨諸葛亮駐漢中,次年開始了第一次北伐,也就是著名的一出祁山。諸葛亮揚言由斜谷道取郿城,使趙雲、鄧芝為疑兵佔據箕谷迷惑曹魏大軍,魏明帝曹睿命大將軍曹真率領關右各軍據守郿城抵擋趙雲的疑兵部隊。趙雲佔據箕谷之後諸葛亮親自前往祁山力奪三郡,然部將馬謖被敵將張合大破於街亭導致整個北伐毀於一旦。祁山大軍敗退後,因為趙雲部隊的兵少而敵軍強大所以失利於箕谷,但趙雲收斂部隊堅守,所以損失不大,並且親自斷後燒了百里棧道阻止了曹魏大軍追至蜀漢境內。回到漢中後被坐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問鄧芝道:“街亭失利,大軍敗退,兵將不再可收拾,箕谷戰敗,兵將依然齊整如初,是什麼原因呢?”鄧芝說:“趙雲親自在部隊後面拒敵,軍需物資,一點都沒有拋棄,兵將沒有什麼緣由可以散亂。”趙雲有軍資和剩餘的絹帛,諸葛亮讓用來分給將士,趙雲說:“軍事上沒有勝利,為什麼要有賞賜,這些物資請全部存入赤岸庫,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勞品。”亮大善之。

(箕谷之戰是趙雲的最後一戰,戰敗後被坐貶為鎮軍將軍,但不久又官復原職)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官復原職後病逝。趙雲長子趙統繼承爵位,做到虎賁中郎,督率統領軍隊。趙雲的次子趙廣,任牙門將,跟隨姜維在沓中,戰死疆場。

(數年後,後主開始對蜀漢重臣追諡,三個開國文官(其實法正是劉備追的),五個開國武將,兩個國之棟樑,一個*原因,一個無理取鬧,一共12人被追諡,當時的人都以此為榮)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趙雲不但有勇,也是非常有謀略和深遠目光的,從上面的幾點不難看出來,趙雲一生忠君愛國,矜矜業業,在晚年時候仍然英明永存。

史上真實趙雲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史載其“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屬於那種標準的河北漢子。現在很多人受演義和遊戲的影響,往往將趙雲視為文武雙全的代表,但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趙雲與其說是智勇兼備,不如說他雖然武勇過人,但卻缺乏統帥大軍作戰能力。若將他與同時代的武將相比較,他應該是和典韋、許諸較相像。 趙雲初出山時可以選擇的勢力有兩個,一個是袁紹,一個是公孫瓚。可能是考慮到自己無顯赫的身世背景,況且袁紹手下良將如雲,較難會受重用,於是就率領當地的一些義勇兵投靠了公孫瓚。當然,史書上借他與公孫瓚的交談,將他選擇公孫瓚的動機作了十足的美化。(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在跟隨公孫瓚幾年後,趙雲終於遇上了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劉備。當時寄身於公孫瓚的劉備缺兵少將,對勇猛的趙雲自然是禮遇有加,而趙雲也看中劉備是成大器之人,雙方很快便“情投意合”。不久,趙雲便藉口兄喪,離開了公孫瓚,臨行前更是向劉備信誓旦旦的保證:“終不背德也”。果然,劉備轉投袁紹不久,趙雲即到鄴與劉備會合。此時劉備為了取得趙雲的忠誠,又使出他拿手的一套方法,與趙雲“同床眠臥”,以表示對他的無條件信任。受到如此恩寵的趙雲自然對劉備忠心耿耿,當時他奉劉備密令,私下裡招募了數百人。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招募這些人的用意,但以常理推測,這些人應該是作為劉備的祕密警衛隊而存在的,那麼作為這支部隊統領的趙雲,他當時的身份應該是類似於劉備的警衛長之類。 之後趙雲跟著劉備東奔西跑,直到荊州。這期間內他顯然並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因為不但史書上缺少他這段時間的活動記載,而且最重要的證據就是趙雲一直沒有受封官職。再然後便是到了趙雲一生中最輝煌的地點——當陽長阪。由於受到曹操精銳騎兵的連夜追擊,劉備在長阪一敗塗地,拋棄嬌妻幼子,獨自與幾個手下倉皇逃竄。史載趙雲此時懷抱後主劉禪,同時還保護著劉禪之母甘夫人,在一片混亂之中將他們平安帶出戰區,並以此功勞受封為牙門將軍。這一段經歷其實是趙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段,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其一,劉備當初逃竄時重臣如徐庶、諸葛亮、張飛等都在身邊,獨獨趙雲卻和劉禪*在一起,那麼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問題大可打個問號;其二,史書上至此才終於出現趙雲受封官職的記載,而且還是品級很低的牙門將軍,這更進一步應證了在此前趙雲雖然跟隨劉備多年,但始終是毫無功績的推斷。而如果依作者在前面文章中的臆斷,趙雲在劉備集團中多是以警衛長身份立足的話,那麼以上這兩條都可以有較*的解釋。正是因為趙雲警衛長的特殊身份,他才會在長阪之戰中待在後方負責保衛家眷,從而得以保護了劉禪*,而徐庶、諸葛亮、張飛等應該是作為大本營成員與劉備共同迎敵,而後一同逃亡。作為警衛長,自然不象將領上陣殺敵般容易取得功勞,領受封賞,那麼趙雲多年來沒有官職也是正常的了 那麼,接下來問題就又擺在我們面前,為何長期以來劉備只是將趙雲作為一介警衛長使用,而不是讓他上陣殺敵?以劉備用人之能,斷無屈才之事,這應該能說明兩點。其一,劉、趙關係密切,正因為對趙雲的信任,劉備才會委以貼身警衛的重職;其二,劉備認為趙雲擅長格鬥而不擅長領兵作戰,故不讓他帶兵。 長阪之後,本書上直接轉到劉備入蜀,而趙雲則被留在荊州,關於趙雲在赤壁大戰以及隨後的荊州攻略戰中的表現如何,隻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趙雲別傳中記載著趙雲在荊州攻略戰後受封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劉備入蜀時他出任留營司馬,並隨後與張飛一起“橫江截阿斗”。但該別傳以史料而論並不嚴謹,所記載的多是與趙雲相關的逸事,真實性有待商榷。雖然前文有幾處引用了別傳中的記述,但在涉及到趙雲所立功績,受封官職等重大事件上,還是依從本書。 劉備在蜀中的攻略中遇到頑強的抵抗,損失慘重,陷入進退不能的窘境,只得急招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增援,此時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改變,正從單純的貼身警衛而過渡為上陣搏殺的武將。乍看之下,這與文章前面的觀點有所矛盾,但其實不然。一方面,此時劉備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不再象以前寄人籬下時需要時時刻刻防備他人的暗害;另一方面,赤壁戰後劉備勢力急劇擴充,而身邊舊部下人數太少,新歸附的荊州人士又不放心將兵權交付給他們。相比之下,趙雲的忠誠是毫無疑問的,即使缺乏統兵的能力,但他的武勇始終是影響戰鬥結局的一個重大因素。因此,此後趙雲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或領兵作後備,或在他人的指揮下參加戰鬥。以入蜀為例,趙雲先是在諸葛亮率領下“溯江西上”,到江州後又領偏師“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避開了與劉璋主力的正面交鋒,始終沒有獨自與劉璋大軍交戰。蜀中平定後,趙雲以援軍之功受封翊軍將軍。 這之後本書上對趙雲的記載又有很長時間的闕如,而趙雲別傳中倒是記載漢中戰役時趙雲與黃忠曾共同作戰,劉備東征伐吳時趙雲被留在江州為劉備後援等事。單以史料而言,趙雲在漢中時遇曹操大軍,在營地被包圍的情況下以“空城計”嚇退曹操一事的真實性相當可疑;而劉備東征前力諫劉備先魏後吳,以至於被劉備留在江州一事則較有可能。 建興元年,劉禪登基後大行封賞,趙雲受封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等職銜,不久又晉升為鎮東將軍。這些封賞,應該和當時趙雲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密不可分。蜀漢政權的權力其實是在原從集團、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三者之間共同分配的。劉備死後,原從集團中的元老級人物只剩下趙雲一人而已,而新皇帝登基後,為了安定人心,對三個集團的代表進行賞賜也在常理之中。 原從集團的代表人物,趙雲這一特殊的身份在為他帶來了榮譽和地位的同時,也意味著他要捲入複雜的*鬥爭之中。蜀漢軍制,分為內軍和外軍兩種,內軍由皇帝親自統帥,在建興年間,基本上為諸葛亮所掌控;外軍是劉備推行都督制的產物,其代表為駐漢中的魏延以及駐永安的李嚴。趙雲雖然身為鎮東將軍,但他並不屬於外軍之列,沒有都督的官職就是最好的證據。當然,如依本文的一貫論點,趙雲自身缺乏統兵才能,自然不會受封重要的都督職位。以此推論,趙雲應該屬於內軍編制。而這也符合本*載的“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即與諸葛亮同以內軍將領身份北伐。而正是這次北伐,標誌著趙雲在內部權力鬥爭中的全面落敗,也意味著他*生命的結束。 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派趙雲、鄧芝領偏師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軍往攻祁山。肩負重任的趙雲在與曹真作戰中失利,*據險固守,直到終戰。回成都後,因此過被貶為鎮軍將軍,直至建興七年病逝,再無升遷。這段經歷看似簡單,但其中卻大有可以推敲之處。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本書所記趙雲第一次獨自領兵與敵*軍作戰,而所負的責任又相當重大。作為偏師,目的是與曹軍周旋,進可能的拖延其趕赴主戰場的時間,甚至還可以配合主力部隊對敵軍前後夾擊,其意義絕不能小視。就是這麼一個關鍵的職位,諸葛亮卻偏偏派給了缺乏統兵經驗與能力的趙雲,這個戰略失誤,不在其誤用馬謖之下。 其實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的表現有很多值得探討之處,不過這不在本文的範圍內,暫且擱置。這次北伐的直接後果,即是以諸葛亮為代表,融合了荊州人士以及新進益州人士的新荊州集團在蜀漢權力架構中站上了頂點,而原從集團和原益州集團逐漸趨向沒落。尤其是原從集團,唯一的元老趙雲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即病逝,勞苦功高的原從集團也就此消亡。 趙雲雖然在最後幾乎是以一個*鬥爭失敗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畢竟跟隨劉備多年,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曾經於亂軍之中救下劉禪,素為後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後多年,蜀漢滅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劉禪終於下詔追諡其為順平侯。這在趙雲別傳記載的劉禪詔書裡反映的很明顯:“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姑且不論該詔書的真偽,其中所敘的趙雲得以受諡的原因則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其實,看一下趙雲所受封的諡號就可以大致明白對他所謂的蓋棺定論了:“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也就是說,趙雲獲此殊榮憑藉的並不主要是戰功。也正因功績的不著,他才會成為蜀漢最後一批才追諡的宿將。

趙雲是哪兒人

趙雲

性別 男

籍貫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長八尺 姿顏雄偉

官至 鎮東將軍 永昌亭侯 諡曰順平侯

子女 趙統 趙廣

趙雲 - 簡明歷史傳記

趙雲開始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中保護劉禪和甘夫人脫險。劉備西征時,趙雲截江奪回了後主劉禪。後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陽、資中一帶,完成了對成都西南部的包圍。漢中爭奪戰中,趙雲以微弱兵勢設伏,使曹軍撤退。建興六年,趙雲隨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戰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諸葛亮順利奪取了涼州三郡。後雲以兵力差距輸給曹真,但是由於他和鄧芝領兵固守,沒有造成蜀軍大敗,戰後趙雲請求自貶。建興七年,卒,後追諡為順平侯。

趙雲品性忠良,直言敢諫,曾力勸劉備將本打算賞賜功臣的土地還與百姓。在劉備伐吳前,又進忠言,勸劉備以國仇為重、私仇為輕。在對他的諡書中,強調了他有賢者之風,能體恤民情,慈愛百姓。其高風亮節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趙雲是真實歷史人物嗎

趙雲是真實歷史人物,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縣西北)人。先從公孫瓚,時劉備亦在,與趙雲深自結納。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

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後劉備入蜀,留趙雲於荊州,領留營司馬(相當於警備隊長),專司內務,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時發生的。

隨後由諸葛亮帶趙雲朔江而上,入平益州,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翊,護也,還是一名護衛統領性質的將領。而當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董督荊州事。馬超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黃忠是後將軍,關內侯,連魏延都已是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趙雲與他們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

劉備稱帝后,關羽已沒,馬超為驃騎將軍,來鄉侯,涼州牧。拜張飛車騎將軍,西鄉侯,領司隸校尉。黃忠已亡,魏延左遷鎮北將軍,都亭侯。次年,方升遷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後又遷任鎮東將軍,才與魏延平級。

後一直未有升遷,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之敗時,趙雲親自斷後,幾路兵馬中唯趙雲一路未曾有損失,然而回軍後也因此次戰役失敗,還被貶為鎮軍將軍,後卒於任上。

時魏延已是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所以趙雲終其一生,其位始終不能與關,馬,張,黃相提並論,連魏延都未能超過,自然也就不存在劉備拜他為五虎將一事了。

擴充套件資料

事實上,五虎將才是歷史虛構的,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

在早期的《三國志平話》 、《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的順序,都是關張馬黃趙。例如:黃正甫:本前為關張黃馬趙,後文關張馬黃趙: 嘉靖本和周本:前關張馬黃趙,後關張馬趙黃;朱鼎臣前關張馬黃趙,後關馬張黃趙;葉逢春本和鄭以楨本,前後都是關馬張黃趙;湯賓尹本,關馬張黃趙,後關張馬趙黃;餘像鬥本,前關馬張黃趙,後關張馬趙黃。 

清朝年間,毛綸與毛宗崗父子的《三國志演義》建立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和《三國志傳》的基礎上,修編成現在的通行版《三國演義》,將趙雲的位置放在了第三位,成為了現在的“關張趙馬黃”。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歷史上的趙雲:並未名列五虎將的蜀漢名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虎上將

標籤: 趙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dianzi/ry5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