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旅遊攻略

> 張掖十大旅遊景點

張掖十大旅遊景點

張掖十大旅遊景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張掖大佛寺

中國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掖大佛寺景區因寺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涅槃臥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於公元1098年,曾為佛教勝地。室內臥佛涅槃像長34.5米,金裝彩繪,形態逼真,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後塑十大弟子,兩側廊房塑十八羅漢。藏經閣內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部分以金銀粉書寫,儲存完好,為佛門稀世珍寶。

2、馬蹄寺風景區

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於當時的北方軍閥割據,混亂一片,加之歷代王朝更替,戰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模巨集大的建築群多被毀於戰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 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餘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餘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 文革時期,馬蹄寺再一次遭到嚴重破壞,不僅寺中石窟、壁畫、佛像幾乎被毀壞殆盡,就連石窟外的建築都蕩然無存。

3、雙泉湖

雙泉湖是臨澤縣政府建設的國家2A級旅遊景區,距臨澤縣城5公里,距北環路1.5公里,距蓼沙公路900米,是以垂釣為中心,集娛樂、避暑、餐飲、游泳為一體的娛樂景區,總面積5040畝,其中水面面積1290畝。 景區專案主要有水上公園、垂釣園、游泳區、餐飲娛樂區、千畝魚池等五個小區,其中水上公園設有兩層水上木船茶座,設有卡拉OK廳、酒吧等,另設有水上摩托艇,快艇及各種船隻供遊客遊玩。垂釣區設定各類垂釣池10個,投放各類魚種供垂釣。游泳區內建有1250平方米的游泳池一個。

4、漢·明長城

山丹縣新河驛長城旅遊景區位於山丹縣城東20公里的312國道2646里程碑處。是以古長城景觀和黃土高坡自然風景為依託的旅遊區。作為景區依託的山丹古長城段,主要由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漢長城和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長城組成。漢長城,漢代稱為“塞”。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築成黃河以西至酒泉的邊塞工程。從永昌、山丹邊界始,經繡花廟穿峽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經截腰、新河、卅裡堡、十里堡,從山丹城以北2公里處經過,由城北、拾號、北灣、靜安、小寨北緣過,至西屯北折抵山口過煙洞溝入甘州區境。凡經過平川、戈壁的長城,一般都由壕溝、壕稜(在南側)、稜上築烽燧、烽燧與亭障相連構成。山丹現存壕溝長59.95公里,深0.8米~3米,壕口寬5米~8米不等。壕溝裡沿有壕稜,呈土脊狀。

5、正義峽

正義峽又名鎮夷峽,當地人稱石峽,位於羅城鄉天城村,因地處黑河中下游交界處,且分上、中、下三段故今又稱其為“黑河小三峽”。相傳原來峽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將巨石劈為兩半,山崖上至今還留有當年的遺蹟---神斧鑿痕。峽口周圍山嶺重疊,壁立千仞,飛鳥難渡,黑水中分,僅此一線。漢晉時期從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龍城的古道便由此穿過,正處於甘(甘州今張掖)、肅(肅州今酒泉)、蒙(今內蒙古)三方交界,而且左右山崖如刀削斧劈,十分險峻,自古有“天城鎖鑰”之美譽,在抗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發揮了天險要隘的戰略作用,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鎮夷”,建國後方改為“正義峽”。這裡舊有黑河古渡、蘇臺雲香、紫塞平沙、趙墓煙冥、石峽晚翠、紅崖早霞、東山峭壁、西嶺生鹽等“鎮夷八景”,明代詩人嶽正觀後分別以此“八景”為題欣然賦詩讚賞,一時名播四方。

張掖十大旅遊景點

6、梨園口戰役紀念館

臨澤曾經是紅西路軍征戰河西的主戰場和總指揮部所在地,是西征停留時間最長,戰鬥規模最大,傷亡人數和戰鬥遺址最多,最具紀念意義的地方。梨園口戰役紀念館(原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臨澤烈士陵園),座落在臨澤縣東郊大沙河南岸,總佔地面積600畝,是西北地區佔地面積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為緬懷英烈、慰籍忠魂、激勵在世、啟迪後代而建設的西路軍烈士陵園,現已建成紀念碑、烈士陵墓、將軍亭、博物館、雙擁館、模擬總指揮部和汪家墩雕堡等褒揚革命烈士的紀念建築。以梨園口戰役紀念館為中心,輻射紅西路軍下營總指揮部、汪家墩碉堡、栓馬樁、紅軍牆、血戰梨園口等紅西路軍戰鬥遺址,構成具有革命歷史回顧及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旅遊勝蹟。陵園內綠樹成蔭,花香瀰漫。紀念碑、烈士墓、將軍亭、雙擁館點綴其間,側旁天鵝湖、兒童樂園、博物館等別具特色,構成集瞻仰觀光,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7、沙河望春

“沙河望春”是由臨澤古十二景“沙河春望”演變而來。以“望春”命名寓意臨澤人民按照“順應自然、以人為本、保護生態”的理念,依託大沙河水系和現有基礎設施,以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切入點,結合城市建設,著力打造“水鄉澤國”美景,以此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建立“國家級園林縣城”,展示臨澤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大沙河,古稱哱羅河,清代稱響山河,又名梨園河,大沙河是梨園河出山入川后的別稱。這麼多的名稱,其實就是一條河流在不同的歷史和流段叫法不同罷了。大沙河源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鍋蓋溝,自孤山子入臨澤縣境。由於上游河道曲折,水流湍急,攜帶著大量的泥沙,入川后因河道平坦,大量的泥沙開始沉積,因此稱為“流沙河”,簡稱沙河。又以其主河道與小沙河相對,稱大沙河。它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最大支流。

8、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舊名土佛寺,始建於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鎮為該寺題寫匾額“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統五年,高僧智瑩住持該寺,開展佛事活動,因寺宇樸陋,請求山丹衛守備都指揮楊斌,倡導募集,儲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門、法堂,廓宇、廚亭等附屬建築多處。景泰六年,山丹守備都督指揮張熊捐資維修寺院,彩繪塑像,寺院面貌煥然一新。山東濱州訓導陳敏謫戍河西時,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記》記其事,河南汝南人吳同春為官甘肅時,賦《山丹土佛》一詩,詩前小序雲:“山丹西十里堡,有土佛坐倚山,高十三丈,耳可容人,指甲闊尺餘,以五級閣衛之,亦偉矣。餘過此題其額曰‘虛無法象’,字徑二尺。因為言記其事”。萬曆九年(1581年),甘肅巡撫候東萊巡視山丹時,又捐資修繕。萬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甘肅總兵、右軍都督同知王允中將軍捐巨資重修,規模更加巨集大,氣勢更為壯觀。

9、馬蹄寺石窟

馬蹄寺石窟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區的馬蹄山中,這裡山巒起伏,流水潺潺,松柏蒼翠,綠草如茵,花草飄香,遠在西漢初年,就是匈奴阿育單于的避署勝地。馬蹄寺石窟是一規模巨集大的石窟群體。它包括七個小石窟群,迤邐近三十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裡的一塊岩石上,踩下了一隻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個小石窟群。每個小窟群,多的有三十餘窟,少的有兩窟,總共有七十多窟。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於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後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龍袍,系清代乾隆賜給的御物。馬蹄石窟由於歷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齊稱為河西佛教勝地的三大藝術寶窟。

10、臨澤丹霞地貌景區

臨澤丹霞以地貌色彩豔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稱奇,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型別——彩色丘陵。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面積之大冠絕全國,舉世罕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被譽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6處奇異地貌”之一。臨澤丹霞地貌景區地處祁連山北麓,東距張掖市區30公里,北距臨澤城區2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約為1800米,分佈面積約50平方公里。是總面積510平方公里“省級地質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張掖丹霞地貌景區的一部分。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複合區,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在“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6處奇異地貌”中排行第二。臨澤丹霞地貌是張掖丹霞地貌景區的核心區,以地貌色彩豔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稱奇,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型別——彩色丘陵,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面積之大冠絕全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gonglue/8r91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