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旅遊攻略

> 成都十大著名道觀排行

成都十大著名道觀排行

成都十大著名道觀都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小編的分享吧!

1、天師洞道觀重點宮觀

天師洞,亦稱常道觀,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路168號青城山景區內,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是青城山較為較為主要的道觀之一。天師洞海拔高度1000米,整個建築群佔面積約為7200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5749平方米;天師洞的山門、三清殿和黃帝殿佈置在中軸線上,作為道觀群落空間佈置的中心。常道觀主要景點有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其中黃帝祠初建於隋代,是天師洞較早的殿宇之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青城村5組

2、青羊宮重點宮觀

青羊宮位於四川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是道教全國重點宮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道教宮觀之一,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青羊宮始建於周朝,明朝毀於兵災,現存建築大多為康熙六至十年(1667年—1671年)陸續重建,佔地約12萬平方米。青羊宮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唐王殿等,八卦亭是其中儲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塑像。青羊宮宮內的《道藏輯要》是世界上儲存較完整的版本,是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一環路西二段9號

3、鶴鳴山道觀

鶴鳴山位於四川省大邑縣鶴鳴鄉悅來鎮境內,山麓有道觀,以山為名。東漢順帝時,祖天師張道陵在此創立正一盟威之道,故此山被尊為道教發源地。據史載,山上最早的道觀為張道陵祖師所建的上清宮,經歷代擴建,到民國時,已擁有上清、天師、紫陽、迎仙、文昌等上百間殿宇。文革中,鶴鳴山道觀遭到了嚴重破壞,1987年重新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現已修復和新建了迎仙閣、延祥觀、鬥姥殿、三聖宮、天師殿等殿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鶴鳴鄉鶴鳴街2號

4、老君山道觀

老君山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是道教(黃帝始祖、老子道祖、張道陵教祖)三祖聖地。據史載,唐、宋、元時期,老君山建設面積甚廣,宮觀林立、香火繁盛,八方善信每逢會期,都來此朝山禮聖。歷代文人墨客遊蜀必經此地吟詠唱和。明朝初年,歷經兩代重修、擴建,殿堂林立,後於明末甲申年(公1663年)蜀中戰亂,宮觀建築遭到浩劫;老君山現有土地面積380畝,主要建築有天慈宮、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三元殿、慈航殿、老君洞、以及配套設施,如長生齋、益壽園、迴歸樓、普照樓、來鶴軒、迎奧樓等,建築面積約17000平方米。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記商鎮車灌村7組59號

5、上清宮道觀

上清宮是青城山位置高的道教道觀。晉代始建,後廢,唐玄宗時重建,五代王衍時再建,明末毀。現存觀宇為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國年間陸續重建。大殿祭祀三清。還有傳為麻姑浴丹處的麻姑池、八卦鴛鴦井,有楠木刻板《道德經》全文等珍貴文物。宮左玉皇坪據說是前蜀王衍行宮所在地。現存殿宇建於1862—1874年間(清代同治年間),現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經堂、文武殿和玉皇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青城村6組

成都十大著名道觀排行

6、建福宮道觀

建福宮為道教宮觀,坐落於四川省灌縣西南的青城山丈人峰下。此地傳為五嶽丈人寧封子修道處,該宮創建於唐代開元十二年(724),時名丈人觀,宋代改名“會慶建福宮”。現僅存兩院三殿,均為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宮內殿宇金碧輝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點綴亭臺,宛如仙宮。宮右有明慶符王妃梳妝檯等古蹟,宮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四周林木蒼翠,濃廕庇日,炎夏盛暑,身遊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宮觀,又是遊覽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迎賓大道16號

7、圓明宮道觀

圓明宮又稱園明宮、元明宮,屬道教宮觀。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青城鎮青城前山門北側。舊名清虛觀,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後屢有修葺。宮內共三殿五院,主祀三官大帝、鬥姥元君、王靈官、等道教仙真。宮外叢林蓊鬱,翠靄掩映,環境清幽,風光迷人。道觀的特點為楠木林茂密,由歷代道人在道觀中種植,為目前青城山金絲楠木較為集中的地區。為青城山道教宮觀較優雅之一,同時宮內設立有青城山圓明宮道家研修院,許多旅遊愛好者和養生愛好者長年居此養生修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青城村6組

8、祖師殿道觀重點宮觀

祖師殿,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天倉峰,背靠軒轅峰,面對白雲溪。古名清都觀、洞天觀、真武宮。始建於晉代。現存殿宇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殿內供奉真武大帝、東嶽大帝、呂洞賓及張三丰塑像。據載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張愈、費元規等道士曾在此地隱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青城村5組

9、川王宮

川王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新場鎮川王宮村,川王宮是大邑縣文物保護單位,在縣城西16公里許的新場鎮虎跳河畔建於清同治年間為紀念先秦李冰而修建,以後演變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前殿供奉川王李冰雕像。配殿供奉文殊、普賢、呂純陽、張三丰塑像。左右偏堂均供民間移送的祖宗靈牌。廟內有不少讚頌李冰的楹聯、詩文。"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墨跡被毀。殿宇及塑像今已修復。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新場鎮川王村五組

10、香爐山道觀

大邑縣鶴鳴鄉永和村香爐山道觀,據清康熙中期碑刻和同治《大邑縣誌》載,在清初名為大興庵,後改名為回龍寺。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876年)重建正殿,十七年戊午(公元1678年)重建南嶽殿,同年佛教禪宗五大家之一的臨濟僧人來本寺任住持。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876年)重建正殿,十七年戊午(公元1678年)重建南嶽殿,同年佛教禪宗五大家之一的臨濟僧人來本寺任住持。解放後被縣上提作學校房產,廟宇失修。2001年廟宇重新買回重修,2007年香爐山道觀申請上級政府審批為“宗教活動處所”,成民宗發(2007)72號批准為“國家宗教活動處所”,大民宗(2007)11號批准為“國家宗教活動處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鶴鳴鄉永和村3組

成都十大著名道觀排行 第2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gonglue/yk15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