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斜源古鎮簡介

斜源古鎮簡介

1、斜源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位於大邑縣城西北。斜源鎮幅員面積62.87平方千米;總人口7122人。2019年12月,撤銷斜源鎮,將原斜源鎮盤石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場鎮管轄,新場鎮人民政府駐思安北路79號;將原斜源鎮太平社群、三元場村、六坪村、江源村、大鵬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江鎮管轄。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斜源鎮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衛生鄉鎮。

斜源古鎮簡介

2、斜源鎮位於縣城西北23公里左右,座標:北緯30°37`,東經103°20`,東西水平相距9.5公里,南北水平相距13.5公里,大白巖以北為最高點,海拔高度約為2000米;黃河口為最低處。海拔640---2000米。境域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雨量充足。年均氣溫15°C左右,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

3、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煤炭、花崗岩、石灰岩、硫鐵礦等20多種,其中:煤炭總共儲量4828.07萬噸,工業以開採煤炭為主。斜源鎮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炭、石灰石、硫鐵礦、花崗石等儲量豐富。其中煤礦的儲量為:300多萬噸。主要煤種有:大淨炭、小淨碳、三線子、火碳等,煤質優良,發熱量高。08年成都市禁採後,所有煤礦關閉。

4、藥材之鄉

斜源鎮素有藥材之鄉的稱譽,截止2005年11月28日,名貴中藥材有3.25萬畝,其中:黃柏1.2萬畝,杜仲1.2萬畝,厚朴0.8萬畝,黃連0.05萬畝。主要經濟作物有一萬畝。背靠西嶺雪山的大邑縣斜源鎮,立足自身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著力開發林藥產業。截至2008年,斜源鎮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5.5萬餘畝,中藥材產值佔全鎮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均年增收100元以上。 斜源鎮2008年來建起了林藥場,利用荒山荒坡成片種植杜仲、黃柏、厚朴“三木”藥材和黃連、銀杏等中藥材。在經營過程中,斜源鎮發動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實現連片經營和規模發展。農民通過土地出租及在林藥場務工,成了按月領薪的農業工人,個人收入有了保證。經過不斷髮展,2008年僅林藥場就種植各類藥材達3萬餘畝,同時帶動了全鎮近800農戶1000多人種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

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本著這一思路,斜源鎮依託林藥場發展中藥材加工業,對杜仲、黃柏、厚朴等進行粗加工、精加工,銷往成都、重慶、北京等地,實現了中藥材的加工增值。同時,斜源鎮辦起了中藥材酒廠、茶廠,利用中藥材原料,加工生產滋補藥酒、杜仲茶、銀杏茶、魚腥草茶等產品,遠銷省內各地。

5、旅遊景點

大邑縣斜源鎮霧邑山,在一處人煙稀少的楊寺基坪,驚見一個精巧的字型檔和精美的古墓。字型檔,為古代焚燒有字紙張的專用塔式建築。 拾階而上,又見一排整齊劃一的古墓遺址,雕刻精美的石門還可以轉動,裡面也有石門和一間很小的墓室,有大量精美的雕刻。向上便是古寺“白雲庵”了,大殿早已不存,留下了很多巨大的石雕殘件,精美的雕刻殘件隨處可見。在大殿原處,留有兩通2米高的巨大石碑,頂部上書“皇風永扇,日月齊明”。奇怪的是上面雕刻有精美的二龍鎖珠和雙鳳朝陽的浮雕。在古代,嚴格規定民間不能隨意使用龍或鳳的圖案,否則將受到殘酷的刑罰。

在大殿遺址往上500米處,是一座石牌坊和一座古墓。牌坊右部分已經不在,在文革中被撞壞殘缺。牌坊上面依然有雙龍和雙鳳的雕刻,主坊上樑有四字楷書“蘭若化臺”,落款為“大明萬曆甲子”。牌坊後方是石墓,石墓正面左雕刻有飛鳳和麒麟,正面右雕刻有云鶴和仙鹿。古墓的石門已經不在,裡面的空間非常寬敞,可容直立端詳。蘭若化臺,一個美麗的名字。

標籤: 斜源 古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1o6o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