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挑選固態硬碟介紹

挑選固態硬碟介紹

挑選固態硬碟介紹

1、固態硬碟介面標準:AHCI:Serial ata Advanced Controller Interface,序列ata高階主控介面標準,基於機械硬碟特性設計。機械硬碟具有高延遲的特徵,AHCI每條命令需要讀取3次暫存器,消耗8000次CPU迴圈,造成讀取延遲。雖然目前較多的固態硬碟都採用AHCI標準,但是其設計初衷與低延時的快閃記憶體不適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態硬碟速度。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儲存器標準,專門為快閃記憶體類儲存設計。nvme介面標準在執行命令時無需讀取暫存器,能夠有效地降低控制器和軟體介面之間的延遲。同時,在nvme標準能夠提高固態硬碟的iops(每秒讀寫次數)效能,並且具備低功耗和廣泛的驅動適用性優勢。部分m.2介面固態硬碟已經開始採用nvme標準。

2、介面型別:SATA3.0,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硬碟介面型別,介面方案成熟,理論傳輸頻寬為6Gbps,常見於2.5英寸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mSATA,可看作標準sata介面的mini版本,針對便攜裝置開發,物理介面於mini PCI-E一致,理論傳輸頻寬仍為6Gbps。唯一的優勢在於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在體積上比SATA的小。PCI-E,常見於顯示卡、音效卡等拓展卡上,資料直接與處理器相連,無需通過記憶體呼叫,傳輸效率比標準SATA高。應用在固態硬碟上的PCI-E介面有兩種型別,一種為PCI-E2.0×2,另一種為PCI-E3.0×4.0,前者理論傳輸頻寬為10Gbps,後者為32Gbps。m.2,被看作是用於取代msata的新一代介面標準。分為Socket2和Socket3,前者支援SATA、PCI-e×2介面,理論傳輸頻寬為10Gbps;後者支援PCI-E×4,理論傳輸頻寬為32Gbps。u.2,是由固態硬碟形態工作組織推出的介面規範,能夠相容包括SATA-Express、SAS、SATA等規範,理論傳輸頻寬為32Gbps。u.2介面規範較新,目前只有少數固態硬碟廠商採用,且u.2介面的固態硬碟體積較大,規格為2.5英寸。

3、顆粒:對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起關鍵作用的是固態硬碟所採用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不同型別的晶片顆粒讀寫速度不同,壽命、價格上也會有所差別。目前市面上的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多為MLC和TLC兩種,價效比較高,可以滿足大多數消費者日常資料拷貝的需求。而SLC一般出現在高階的固態硬碟當中,適合企業使用者使用。注:正常廠商會通過更直觀的測試讀寫速度來告知消費者產品效能,而不會直接標註快閃記憶體顆粒型別,硬體發燒友或其他專業使用者如有需要了解可另行諮詢客服查詢。

標籤: 固態 硬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6p29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