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詩詞名稱:《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本名:王昌齡。所處時代:唐代。出生地: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去世時間:約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主要作品:《答武陵太守》《詠浣紗溪》《從軍行》《出塞》《芙蓉樓送辛漸》等。主要成就:詩歌創作。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詳細介紹:

一、《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的全文 點此檢視《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的詳細內容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賞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詩人在開篇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在唐代,西邊有吐蕃,北邊有突厥,當時的青海是唐軍和吐蕃多次交戰的地方,而玉門關外就是突厥的勢力範圍,所以這兩座城池是唐重要的邊防城。看著青海和玉門關,就使戰士想到曾經在這兩個地方發生過的戰鬥場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見這兩句寫景中包含豐富的感情,有戍守邊疆將士們對邊防的關注,有他們對自己能擔負保家衛國責任的自豪,也有邊疆環境惡劣,將領戍邊生活艱苦的孤寂心情,種種感情都融進了這蒼涼 遼闊、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可以說,三、四兩句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是因為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三、王昌齡其他詩詞

《出塞》、《從軍行》、《送張四》、《芙蓉樓送辛漸二首》、《芙蓉樓送辛漸》。

四、譯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五、註解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雲:層層濃雲。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孤城:即玉門關。

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一作“雁門關”。

破:一作“斬”。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即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次殺害漢朝通西域的使臣。此處泛指唐西北地區常常侵擾邊境的少數民族政權。

終不還:一作“竟不還”。

六、背景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其間邊塞戰士的。詩詞是採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全詩寫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台禪院聯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點此檢視更多關於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的詳細資訊

標籤: 終不 不破 樓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9883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