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在中國,重陽節是很傳統的一個節日。重陽節有很多飲食風俗,吃重陽糕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個習俗。那麼重陽節為什麼吃重陽糕呢?下面是懂視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吃重陽糕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步步高昇”、“百事俱高”之意。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或“菊糕”,是用發麵做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於甜品,也有加肉做成鹹味的。製作較為隨意、簡易

講究些的做成寶塔狀、九層,上面再做兩隻小羊,以合“重九”、“重陽(羊)”之俗。有的在重陽糕上插上小彩旗,並點上蠟燭燈,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則隱喻為茱萸。

唐武則天曾在重陽時,令宮女廣採百花,和米搗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賜賞眾臣,以籠絡人心。明清時,重陽糕的製法更趨精細,種類也繁多,並且有了成人和兒童食品之分。據載:“京師重陽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作者,有發麵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小兒輩又以酸棗搗糕、火炙脆棗、糖拌果乾、線穿山楂,繞街賣之。”

為什麼重陽節流行吃“重陽糕”,大概有4種說法:一種是祛邪避災。明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舉,江南流行一句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陽吃糕,百事俱高”。

過去,在重陽這一天,人們有蒸制重陽糕孝敬老人的習俗。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棗、栗子、山楂等果乾等為原料,既顏色好看,香甜可口,食之易消化,同時又能健脾益氣。現在的重陽糕,沒有固定品種,只要是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可稱為“重陽糕”了。

重陽花糕的起源有一種來源甚早的說法。《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纂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臺。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傳說,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乾糧。

另一種傳說則流傳於陝西附近。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裡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姶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重陽糕的簡介

重陽糕又 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 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 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一說重陽糕之文化意義著重在“糕”字上,即藉此諧音以及制糕之各種佐料的諧音,表現呈祥納福的祝吉。此糕的製作方式和食用習俗,因地而異,關於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也有多種說法。

重陽糕的寓意

重陽節吃重陽糕是為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去登高或登不了高的人的一種特別設計。因為“高”和“糕”同音,用吃糕來代替登高,這任務就算是完成了,據說效果相同。

《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纂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臺。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傳說,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乾糧。

另一種傳說則流傳於陝西附近。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裡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姶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又據崑山古代地方誌記載:九月初九天剛剛亮的時候,家長們要將一片重陽糕放置在兒女的額頭上,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這就是中國人“諧音文化”的特殊智慧,叫做“討口彩”,但同時也未免有點自欺欺人是吧。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記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

在清代宮廷裡,重陽節時也要舉行“花糕宴”。周密寫的《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九月九日重陽節,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上也說:“九月蒸花糕,用面為糕,大如盆,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共食之。”

重陽糕的做法

原料:糯米粉1.5千克、粳米粉1千克、砂糖0.5千克、紅米、綠葉、黃珠、醬色等色素,綠紅色蜜餞絲,炒熟芝林少許。

做法:

1、制粉團:糯米粉與粳米粉混合成混合粉,料粉中間扒一凹塘,放入砂糖加清水0.75千克,反覆揉搓直到軟潤,不粘手為止,靜放2個小時,待糕粉幹而起鬆,倒入細篩內,用手擦篩成粉粒狀,除去粉塊待用。

2、蒸制:取蒸格5只,先後底部抹上少許熟油,以防粘蒸格。將蒸粉倒入蒸格刮平蒸熟,蒸火要旺。

3、飾面:將色素加水分別調成4種不同顏色的液汁,分別對4格蒸格的糕面上色,本色糕上撒上薄薄一層糕粉再蒸熟。將5種顏色的蒸糕翻面置於臺上,糕面上刷以色素及餡糖,撒上炒熟的芝麻及蜜餞紅綠絲,冷卻後將紅、綠、黃、黑、白5色熟糕切成三角形,拼裝一盤即成。


猜你喜歡:

1.重陽節各地的的習俗是什麼

2.重陽節禮儀常識

3.重陽節的習俗你知多少

4.重陽節各地習俗有哪些

5.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6.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標籤: 重陽節 重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e422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