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冬至一般是幾月幾日

冬至一般是幾月幾日

在古代,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那麼很多人就問了冬至是哪一天呢?下面來看一下。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一般是幾月幾日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執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西漢時,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文獻《淮南子·天文訓》。

在古代冬至有“亞歲”之稱,“亞歲”即僅亞於“過年”。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是說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也。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意思是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漢代前未見冬至過節日風俗的文字記載。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意思是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冬節盛於唐宋。宋朝以後,冬至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興盛。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冬至有祭祖、宴飲等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gxnw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