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拔河為什麼叫拔河

拔河為什麼叫拔河

拔河為什麼叫拔河

拔河的由來:相傳春秋戰國,楚將伐吳,既以是為教戰。封演封氏聞見記雲:“拔河,古為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望日為之。拔河,古用篾纜,唐民則以木麻,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掛於前,分二朋,両勾齊挽,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輸,名曰“拔河”。

“牽鉤之戲”是以緶作蔑纜,堅硬粗糙,兩隊較量時,手掌極易損傷,不利於選手力量和技術的發揮。到了唐代,更名為拔河,其使用的器材也得到了改變,用較柔軟的麻繩替代了蔑纜,也有用“巨竹”的,大大減小了手掌的磨傷。其次,在麻繩的兩端,又聯結出一根小繩索,供選手套在胸腋間,更有助子力量和技術的發揮。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拔河遊戲的規則,明確了決勝線標誌,即河界,制定了裁判法和裁判人員的職責。

除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卷六中,載有拔河是荊楚地區正月望日的活動外,在《張說元文集》卷二唐玄宗觀拔河詩序中有“俗傳,此戲,必致年豐,敵命北軍,以求歲稔。”的記述;在薛勝《拔河賦》中詳盡地描繪了拔河比賽的壯觀場面。另外,據文獻記載,唐中宗李顯還組織過女子拔河比賽,這也充分說明了唐代社會的開放和婦女的地位。

唐代,拔河活動較多,且進一步規範。《新唐書·兵志》載:“六軍宿衛皆市人,富者販繒採,食樑肉,壯者為角抵、拔河、翹木、扛鐵之戲。”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望日為之。”說明到了唐代,正式有了拔河之名,而且拔河已經成為廣泛流行的“風俗”活動,民間通常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拔河活動。

標籤: 拔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kzxn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