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湖南天門山導遊詞範文精選

湖南天門山導遊詞範文精選

湖南天門山精選導遊詞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湖南天門山導遊詞一般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開場白,向大家打招呼以及簡短的自我介紹即可,主要內容以介紹天門山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故事為主,最後結尾表達美好祝願。

湖南天門山導遊詞(一)

朋友們:相信大家對天門山並不陌生。1999年11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完成了人類首次駕機穿越自然溶洞的壯舉,天門山的名字一下子走進了世人的視野。多少人希望能一睹天門山的風采,今天,你們終於如願以償!

天門山距張家界市區南側約8公里,山頂南北寬1.93公里,東西長1.96公里,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1518.6,它以發育較齊全的岩溶地貌區別於武陵源的砂岩峰林景觀,是一座四周絕壁的臺形孤山。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因山壁洞開一門,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為天門山,並拆武陵郡置天門郡。天門山是大自然的傑作,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它經歷海相沉積上升為陸相沉積,形成高山,並經受億萬年風雨剝蝕,尤以三迭紀燕山運動為最甚。白堊紀末,大規模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天門山進一步抬升,分別被兩條斷層峽谷切為孤山,使高山與谷地拉開極大高差,幾公里之內高差達1300多米,從而造就了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天門山氣象獨特,門洞奇絕,植被豐富,歷史悠久,是歷史文化與佛道文化的神祕載體,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為了加快張家界旅遊開發的程序,天門山正處在規模的開發建設中。有的景點尚未正式開放;世界最長的天門山索道以及天門山寺正在籌建之中。

(天門洞)在天門山1264米高的絕壁之上,生出一個南北洞穿的天然門洞,洞底至洞頂131.5米,寬37米,縱深30米。洞北面頂部邊緣,有倒垂的龍頭竹,它的根像龍頭,樹葉像鳳尾,因此又叫鳳尾竹。東側是高約200多米的溝槽,有泉水從上面飄散,落下點點梅花雨。據說誰能張口接下48滴梅花雨,便可羽化成仙。天門洞口,經常能看到巖燕飛舞,山鷹盤旋。隨著天氣的變化,天門洞有時候吞雲吐霧,有時候明朗似鏡,構成迴圈往復、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

那麼,天門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地質學家覃功炯先生認為是“漏斗”溶蝕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天門洞東側地形微向西傾,西側地形微向東傾,向斜的核部正對天門洞道。東西兩壁為兩條走向320度左右節理所切,同時有一條走向40度的節理在天門洞處與其相交。洞頂的兩處岩溶漏斗也對岩溶過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後,地表水順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動,一部分湧入土中的水,順著地層的層間裂隙朝著向斜的核部彙集下流,長期不斷的溶蝕過程使區域性崩塌,最終使兩組溶洞併為一體,形成了天門洞。

但是,也有人對此產生異議:天門洞照此理形成,為什麼洞的底座是一塊巨大的平臺,這些岩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嗎?所以說,天門洞的形成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天門山寺)天門山寺最早建於唐代,古稱雲缽庵、靈泉院、嵩樑堂,明代時,因擇址不當而屢遭風摧又常遭水荒,才將天門山寺從東部山頂遷移至此。以前這裡古木參天,濃廕庇日。古寺門楣上刻有“天門仙山”四字,大門兩邊的對聯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傳為李自成部將野拂撰書。進門為大佛殿後面有觀音堂,兩邊六間平房,最後一棟是祖師殿,規模巨集大。民間概括為“三進堂、六耳房,磚牆鐵瓦鍋如壙”。山寺原建築十分講究,飛簷翹角,雕龍畫鳳,並塑有佛道神像菩薩等。還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鐘一口,一座七級石塔和一個大化錢爐。據碑刻記載,自清乾隆至民國五年的163年間,天門山寺共修葺過七次,香火曾盛極一時,湘鄂川黔邊境十多個縣的信徒絡繹不絕,都來這裡進香拜佛。現天門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規模地修復天門山寺,昔日的繁華又將重現。

(龍頭巖)這叫龍頭巖。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轉動的龍頭。龍頭巖面臨百丈懸崖。據說過去有不少香客為表示求神拜佛的誠意,手抱龍頭繞懸崖轉一個圈,只要心誠,保你無事。後來,龍頭被人掀下懸崖,現只能看到安放龍頭的石坑。龍頭巖售日出去海的最佳觀景臺。明代嶽州知府李鏡有天門山唱和詩詠贊:

小山歷盡到高峰,萬仞天門咫尺通。

仰望蓬萊紅日下,遠瞻廬阜白雲中。

蒼崖突兀鬆杉古,曲經迢遙馬跡空。

欲造最高峰上立,飛騰須是仗天風。

(赤松峰金水池)這個小水池,長約1.3米,寬0.6米,深僅幾公分,無論怎樣乾旱,池水終年不涸,據說這是遠古時期神農皇帝的雨師赤松子煉丹的金水池。北面絕壁下有一形如丹灶的山峰叫丹灶峰,峰頂時有云霧繚繞,像灶膛升起的青煙,相傳是赤松子煉丹用的灶。前人有詩:“荒煙杳露處,昔有仙人處。遺蹟留丹灶,還疑常來去。”丹灶峰下有雷洞和電洞,傳說赤松子煉丹,除了用金水池的水,還要藉助雷、電才能達到一定的火候。

(野佛藏寶處)天門山有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兒,說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四大古謎,代代相傳,沒有人。一是天門洞開之謎,二薯穀子顯影之謎,三是山頂翻水之謎,四是野佛藏寶之謎。傳說這大櫸樹下就是當年野佛藏寶處。清光緒《永定縣鄉土志》“天門山”篇有這段文字“明季野佛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佛為闖賊餘黨,事發,削髮為僧,竟逃天誅。”

(鬼谷洞)相傳李自成部將野拂當年上山時,帶了100多人馬和許多金銀財寶,僱乘九隻木船逆澧水祕密潛入大庸境內,神不知鬼不覺上了天門山。野拂這次出家,並非真正要“立地成佛”。而是每日“枕戈待旦”,“拔劍登壇”,準備有朝一日“恢復中原”、“掃平寰宇”。但形勢急轉直下,農民軍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終於憂患成疾而逝。據說,臨死前,他將帶來的財寶全部分散祕藏於天門山中幾個祕密去處。並用毒酒將藏寶民工全部毒死。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江洋大盜、香客和天門山的神祕僧人都藉故上天門朝拜,實際上是為偷窺地形,尋找寶藏,但都空手而歸。財寶究竟藏在哪裡?始終是個謎。

站在這裡遠望300米開外的百丈絕壁上,有個倒梯形的山洞,洞口有樹,並有瀑布向洞外飛灑,飄渺如煙。相傳戰國名士鬼谷子曾在洞裡面壁學《易》,潛心練功,創立聞名天下的“鬼穀神功”。又藏有武林祕笈《天門三十六量天尺》,後人就叫此洞為鬼谷洞。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縱橫術的創始人。其主要著作《捭闔策》被稱為奇書,是研究從政治上、外交上運用聯合或分化手段搞垮對方的學問。史學界評論說,一部戰國亂史就是從鬼谷洞演繹出去的,足見鬼谷子其人了得。清人羅福海有《鬼谷洞》詩一首:“桃花流水去飄然,笑入雲深訪洞天。隱逸流多埋姓宇,縱橫術竟出神仙。道書壁上文留篆,丹決爐中火化鉛。滿耳恍聞鈞奏樂,一條瀑瀉萬峰巔。”得鬼穀神功真諦的山腳西溪坪、官黎坪一帶,是有名的硬氣功之鄉,氣功大師趙繼書曾多次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歐洲各國,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從古到今,闖蕩鬼谷洞的勇士不知多少,都沒有探出個名堂來,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天門山南麓赤松村有位退伍軍人李光玉曾先後六次縋索下洞考察,一次探洞時他偶爾用相機拍到了鬼谷子面壁學《易》的頭像。這是一個側面像,五官輪廊,清晰可辨,與至今流傳甚廣的鬼谷子畫像有異曲同工之妙。鬼谷子的影像如此維妙維肖,是偶然還是巧合,抑或是上蒼有意的安排,又成為天門山的一個難解之謎。

(空中園林)請大家留意,遊道兩邊有許多裸露出地面的石芽和石林,高高低低,形態各異,像是列隊歡迎我們的到來。這是天門山岩溶地貌的又一顯著特徵。山頂有多處成片的石芽和石林,分佈於密林中間,形成獨特而又原始的空中園林,它們像一座座迷宮,又像是樸朔迷離、變化萬千的八陣圖。遊人穿行其增,情趣無限。民間相傳,誰要是能順利地穿過這些迷宮,也就能暢通無阻地闖過佛家所謂的四十八道眾生關。朋友們,不妨現在就試一試,我祝大家的人生之路暢通無阻。

湖南天門山導遊詞範文精選

湖南天門山導遊詞(二)

八仙塞天門眼

天門洞右側有一個石柱,它的形狀酷似一位貼著絕壁站立的老人,這就薯谷先師的化身石。

傳說八仙在天門山雲遊的時候,覺得天門洞走露了天地靈氣,此地出不了大人物,所以決定把它堵上。大家各顯神通,合力將一塊大石推向天門洞,眼見那塊巨石飄悠悠地嵌向洞口,將要密合的時候,卻忽然定在了半空,無論眾人怎樣發力,那石頭也不動分毫。大家正奇怪,巨石卻飛騰而起,直落到山腳之下。八仙朝天門洞口一望,見鬼谷先師正捋著鬍子微笑。這時,鬼谷先師開口說話了:“眾位仙友,你們遊歷凡間,何曾見過這樣接地通天的所在?這天門洞拔地依天,和合陰陽,正是一處為天地守神的絕妙門戶,仙風激盪,有利民生啊。各位要堵上這天地之門,豈不是與天意相違背了嗎?”八仙頓時領悟,於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可薯谷先師多了個心眼,怕其他的神仙雲遊至此的時候動了和八仙一樣的心思,於是脫了一竅化身為石,永遠鎮守天門洞。

仙人峰腳跡

仙人峰在當地的傳說中,是七仙女的化身。在我們天門山腳下,有個歷史悠久的村莊,叫做董家村,那裡就是“天仙配”裡董永的家鄉。孝順善良的董永感動了天上的七仙女,兩人結為夫妻,不久又被狠心的玉皇大帝拆散,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有情有意的七仙女人回到了天宮,卻在凡間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化身,變為仙人峰陪伴著董永,保佑著董家村。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天,玄武祖師爺興致十分高昂,就跑到七星山去找其他菩薩下棋。那天對弈十分激烈,許久都未分出勝負。祖師爺一看急了,這天都快黑了,怎麼還沒戰出個結果來呢?他們下棋訂的是“贏者上,輸者下”的規矩,直到在場的每個人都上場下了盤棋,最後那盤的贏家才是真正的贏家。而正巧當天這最後一盤,就是由祖師爺和另外一位棋藝也蠻高超的菩薩對弈。正所謂棋逢對手,廝殺的是難分難解啊;其他看場的菩薩見天黑拉都紛紛散場說不下了,再來。祖師爺就是不肯罷手,這盤棋幾乎都成了經典的殘局了。正在這時,對弈菩薩的小童來請菩薩回去,說有要事急著要辦。菩薩不能不走,祖師爺卻拖著不肯走,那菩薩沒法,只好一揮衣袖,拂亂了那盤殘局,說:“你要是不願承認這是個平局,那就算你贏好拉。我真的有事,反正我得走了。”說罷,起身就走。祖師爺沒有戰完最後那局棋,也就不算他贏拉,所以心頭甚覺鬱悶。想想就去天門山上溜溜,散散心吧!

想完祖師爺就朝天門山走去,一邊走,一邊還在揣摩著那盤殘局。他從天門山南麓上山,途中要經過一個叫馬鬃嶺的地方。那地方中間有一道很寬的峽谷,一般行人都繞道而行,因為一直想著那盤棋,祖師爺走到谷口了,也沒注意。突然,他感覺自己好像一腳懸空,迎面一陣陣陰風撲來,寒氣逼人,那種涼涼的感覺,讓他突然一個機靈。因為心裡憋了一肚子的悶氣,正好無處發洩,他便借勢往前狠狠的一躍。祖師爺這一躍可是非同小可的,那力度真不小,最後重重的落在了嶺上一塊約四平方米的石板上,當時就震的地動山搖。傳說中祖師爺身材魁梧,體形高大,腳板也是驚人的大。結果就在石板上留下了一雙深數釐米,長1米左右,寬約50釐米的大腳印兒。因為這個傳說,人們就管它叫祖師巖腳跡。

天門遇仙

清光緒《永定縣鄉土志》上有載,很久以前,有一天,有一個孩童在天門洞口玩耍,玩累了就靠著洞口的石壁邊躺著休息。忽然,他覺得自己被一團雲彩托起,慢慢往上升,升到了一個地方,一下子就停住了。只見一個白鬍子老叟正在整理棋局,見到他出現也不奇怪,隨手拈起一個白玉棋子就塞到了他的手裡,然後朝他揮了一把手,他就一下子又回到了原來躺臥的地方。如果不是那顆棋子還真真切切的握在手裡,晶瑩剔透,留有餘溫,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小孩童就攥著這顆棋子回家了,回家後才發現與他出來玩耍的日子已經過了三日。這個孩童就是易嘉德,大家也都叫他雲童。後來他大了些,就跑去山上去學仙術,學成後下山來,便變得非常好酒,幾乎每日必要爛醉一場。有時候,他在市井中游蕩,碰到一些人偶爾問及個人隱私,災禍運道方面的事,他一般都不多言。而一旦開口,便每言必中,奇準無比。見過的人都驚呼他為天仙,後來便不見蹤跡了。是去雲遊四方,或隱居了山野,還是真的得到成仙了,卻無人得知。

秦始皇趕山填海

天門山東南方有48座馬頭山,相傳是秦始皇趕山填海時座下的48匹天馬的化身。傳說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有一次到蜀地,也就是的四川一帶去巡視,他看到大片的山脈,忽然突發奇想:“我要是將這裡的山分出一部分,填平東海,我的疆域不就又擴大了嗎?”於是,秦始皇揮起神鞭,將峨眉山從金頂向下一劈兩半,隨後駕起天馬,沿著蜀道就將山向東海趕去。那個時候,我們張家界地區還是一片平原,秦始皇將山趕到這裡,感覺有點累了,就停車小憩。由於他趕山的動靜太大了,早驚動了東海的龍女,龍女當然不肯讓他趕山填海,搶奪自己的地盤,看他睡了,於是趁機偷走了那根神鞭。鞭子不見了,山自然也就沒法趕了,於是這片從蜀地趕來的山也就只好長久地留在這裡,變成了武陵山脈。當初劈開的半個金頂,也就變成了我們的雲夢仙頂。

湖南天門山導遊詞(三)

天門山是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天門山古稱嵩梁山,又名雲夢山、方壺山,是張家界最早載入史冊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井岡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設群縣制起,即為九江群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後,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後才建村立寨,並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裡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DD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為井岡山市。

(天子閣)朋友們,登樓之前,不妨先讀讀門口這塊《天子閣賦》。大家注意,這塊匾額豎畫大師關山月先生書寫的,1998年5月20日,年過九旬的關山月先生登上天子閣後,神思飛越,笑不絕口,欣然為閣題字。以後,他作了幅張家界長卷圖,在香港展開,轟動香港。有人評價說:關山月晚年藝術輝煌是在張家界完成的。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5pvg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