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用謂之造句子

用謂之造句子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於【謂之造句】內容,供您參考。

1、所謂習慣者,非必寫字、讀書,然後謂之教育也。掃地亦有教育,揩臺亦有教育,入廚下燒飯亦有教育。總之,一舉一動,一哭一笑,無不有教育。

2、就天地而言,謂之雲雨;就人身而言,謂之精氣,人身一小天地,邁不信然。

3、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4、取所當取不義之財分文不取謂之廉。用所當用人民權力切務濫用謂之公。行所當行為政做人言行一致謂之德。

5、因不瞭解而相信謂之迷信,因為了解而相信謂之正信。

6、“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悅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7、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已力乎?

8、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9、他的功夫無人敵謂之傳奇。

10、智過萬人者謂之“英”,如“精英”、“英才”。

11、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12、本就多病孱弱的他,經不起此番折騰,沒幾天便成病而死,時人謂之“看殺衛玠”。

13、遠方,這個詞彙包含了太多可能與未知,成了詩句中最經典的意象,成了青春期最大的誘惑,甚至成了一種生命價值的證明——足遍五川,閱人無數,便足以謂之活過。

14、青蓮花出西竺,梵語謂之優缽羅花,清淨香潔,不染纖塵。

15、骨植而柔者,謂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質也。氣清而朗者,謂之文理;文理也者,禮之本也。

16、珍惜一切時間,用於有益之事,不搞無謂之舉。富蘭克林。

17、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予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

18、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19、若可有效建立流暢之資料流通與應用管道,將可大幅改善國土規劃決策之正確性及避免無謂之重複投資。

20、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

21、“安故重遷,謂之眾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謂之士。

22、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23、儲存日久者,謂之“陳羊毫,它柔中有剛;”。

24、有自身之功能與行政管理的公有或民營、獨立或合股的各型別公司、行號、企業體、機關、機構,或者以上各團體的其中之一部份或組合謂之

25、由象識心,徇象喪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謂之心可乎?張載。

26、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於人謂之暴,才多於人謂之妖。

27、於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遊於諸侯,思濟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君鹹謂之迂闊於事,終莫能聽納其說。

28、一至一違,謂之間雜;間雜,無恆之人也。

29、雖命意在於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則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則別謂之譴責小說。

30、女人面好而命不濟,謂之桃花薄命。

31、雷米封、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物,以早晨一次服用為佳,醫學上謂之衝擊療法。

32、創造靠智慧,處世靠常識;有常識而無智慧,謂之平庸,有智慧而無常識,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的力量。

33、受室即是娶妻,納寵謂人娶妾。正妻謂之嫡,眾妾謂之庶。

34、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35、時人謂之“三旨相公”,以譏諷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工作態度。

3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

37、人不可以廢言,而顧可以廢功乎?論者不平其情,於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謂之非,凡功皆謂之罪。

38、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39、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杌。

4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1、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42、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43、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44、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

45、往古今來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的出處。

46、情若能自控,便不能謂之情了。

47、事物屬於性,君子不謂之性也,必有心焉,而後能治。裁製屬諸心,君子不謂之心也,必有性焉,然後能存。

48、爾之面熟,不可謂之真俗。

49、血薇,不祥之劍也,好殺、妨主,凡持此劍者,皆無善終。可謂之為魔。

50、皇者,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有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為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而皇帝則是天地在人間的代表。

51、並引《後漢書·祭祀志》的記載,皇家譜牒藏於石室金匱中,尚書和太常進行查驗交接,題簽印封謂之“表書署函”,這種活動就是“檢”字的本意。

52、倚勢害人,真是城狐社鼠,空存無用,何殊陶犬瓦雞。勢弱難敵,謂之螳臂當轍;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53、難道你不知道戀愛就是由無謂的東西構成的嗎?無謂的內心紛亂,無謂的不安,無謂的掙扎,無謂的結束,但是,誰會說那些都是無謂的事呢?不,人生的全部都匯聚在那些無謂之中。桂小太郎。

54、史書或謂之“半官半隱”,我以為既然還在做官,那就難稱“隱居”,還是他自謂的“閒居”較妥切。

55、此不知為何神?不曲庇其私暱,謂之正直可矣;先聽膚受之訴,使婦幾受刑,謂之聰明則未也。

56、阮亭之意,必欲其描頭畫角若明七子,而後謂之窺盛唐乎?要知唐之李、杜、韓、白,俱非阮亭所喜,因其名太高,未便詆譭;於少陵亦時有微辭,況元、白乎?

57、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58、“不教而殺謂之虐”,傳統中國的刑事政策注重的是教化,講的是正風俗,飭人心,即使有死刑也是以殺止殺,以刑去刑,以達到無刑為目的。

59、要求學生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公而無私;誠,真實無妄謂之誠。謂之造句。

60、得子,謂之“喜得麟兒”,生女,則“喜得掌珠”。

61、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62、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63、正所謂“不教而殺謂之虐”,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便叫做虐,而“法治”的宣傳,正是法的全民教化、也正是禮的精神體現。

64、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65、他說:情若能自控,便不能謂之為情了。當你能夠喊出痛的時候,那痛便不算是痛。有一種痛,能讓你痛得連喊都喊不出聲來;當你能夠哭的時候,那也不算是傷心,有一種傷心,會讓你連哭都哭出來……夢三生。

66、舊俗,夏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用紙馬飴糖等送灶神上天,謂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謂之迎灶。

67、雖命意在於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

68、人生百二十歲謂之中壽,百壽為下壽。

69、如折內所稱州縣私自濫取數目多至鉅萬,少亦不下數千,此乃州縣貪婪索取之贓私,豈能復謂之陋規!所以暗取不如明給,使之有所限制。

70、假如張敞畫眉,相如病渴,雖為儒者所譏,然夫婦之情,人倫之本,此謂之正色。

7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72、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73、‘博文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74、“隋珠和璧,握之不逾徑寸,歷代寶之,與宇宙相迴圈,其謂之何?謂其真也。

75、《夢樑錄》中這樣描述這一天的忙碌與熱鬧“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

76、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食麵者謂之龍鬚麵。

77、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78、化,敎行也;躬行於上,風動於下,謂之化;化民成俗。

79、何謂德?一物之所以為一物謂之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特殊屬性;何為道?萬物執行之規律謂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興趣的,是較為純粹的哲學問題,是對客觀具象事物的抽象。

80、日居東而在卯,月居西而在酉,謂之日東月西。

81、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

82、若只是那些儀節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涼奉養的儀節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

83、“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84、鄧布利多決定傳授給哈利,他所知道的有關伏地魔的所有事情,謂之知己知彼。

85、禍始於微,危因於易,能預此者,謂之治未病,不能預此者謂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謹於微而已矣。

86、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

87、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

88、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

89、每年定三、六、九、臘月朔為四個卯期,或存或欠,必須清結,謂之歸卯。

90、“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

91、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2、非是是非謂之愚,以非為是是愚,以是為非還是愚。不管是是是非非,還是非非是是,該是就是,該非就非,非即是是,是即是非。預祝愚人節快樂!

93、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

94、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95、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際鬥爭經驗,謂之半和;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際鬥爭經驗,知行合一,謂之全知。

96、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97、言辭不爽,謂之金石語;鄉黨公論,謂之月旦評。逢人說項斯,表揚善行;名下無虛士,果是賢人。

98、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則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謂之倒逆,倒逆則亂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則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順,治亂之分,不可不察也。

99、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100、原來但凡世上婦人哭有三樣哭: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無聲謂之號。

101、自成一家之言,謂之本色。

102、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謂之縣解。

103、昨日登高峰,今日落谷底。浮沉無定處,我生似飄萍。歷經磨難劫,不甘長庸碌。即使屢碰壁,未肯學達摩。征服謂之強,順應亦非弱。艱辛不畏懼,從容再啟程。

10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105、天也寒地也凍,謂之寒也,天也冷地也涼,謂之冷也,小寒節氣,謂之寒冷也,多添衣,加厚被,謂之英明也,願君小寒節氣開心依舊,健康永在。

106、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

107、小過必察,謂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謂之落井下石。

10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09、學不至於樂,不可謂之學。

110、“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111、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謂之能參。

112、風水之術,大抵不出於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

113、嬰聞之,輕死以行禮謂之勇,誅暴不避強謂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禮義也。

114、創造靠智慧,處世靠常識;有常識而無智慧,謂之平庸,有智慧而無常識,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力量。

115、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116、印度教訓示“真理唯一,哲人以不同名字稱謂之。”。

117、故王者之於天下,猶一室之中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則謂之不樂。

118、凡人之形,由眾之求;試以名行,必善,行之。若行不行,身以將之,若行而行,因使勿忘;三乃成章,人生之宜,謂之法。

119、古往今來以勤奮精神立學、立志、立德和立業者如恆河沙數,懸樑刺股,韋編三絕、謂之勤學。

120、望聞問切,謂之四診,而望色居四診之先,未有獨憑一脈,可以施療者。

121、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

122、貪愛錢物,謂之錢愚;好置田宅,謂之地癖。

123、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124、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謂之正。

125、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126、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127、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廢一不可。

128、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文學論略》裡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於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

129、真實無妄叫做誠,不食言、不欺瞞謂之信。

130、“養不教,父之過”,“不教而殺謂之虐”,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131、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132、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強健的身體;二要有正當的職業;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識;五要有公道愛人的熱心。有此五者可謂之完人。

133、古人說,“富貴壽考等齊備為福”;而幸,“非分而得謂之幸”。

134、論事毋涉私心意氣謂之謙,命世不計個人得失謂之狂。這樣的謙狂交作是可愛的,可行的。

135、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3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137、淅淅瀝瀝雨水情,聽雨一夜到天明。可以潤物細無聲,敢用雨點溼蒼穹。柔若無物雨濛濛,排山倒海風雨興。滴水穿石謂之恆,堅持不懈定成功。雨水時節,祝您成功!

138、脅肩諂笑,阿世取容,賣身投靠,扶搖直上者,謂之正取;危言聳聽,譁眾取寵,比周謾侮,希圖倖進者,謂之逆取。

139、苦瓜如《滇南本草》謂之“瀉六經實火,消暑,益氣,止渴”;《本草求真》亦說它能“除熱解煩”。

140、這是黃口小兒唸經式,亦謂之不人流也。

141、竭忠盡孝,謂之人。禮儀謙讓,謂之德。家和鄰睦,謂之美。一諾千金,謂之誠。扶貧濟困,謂之愛。博愛善良,謂之仁。清風廉潔,謂之正。

142、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結者,謂之知心。

143、俗之觀士者,見其威儀屑屑,好行細浩,乃謂英彥;士有大趣不修容儀,不惜小檢,而謂之棄人。

144、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結者,謂之知心。

145、率性則謂之道,修道則謂之教。

146、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

147、今西湖鸚鵡碑字,謂為名手所臨則可,謂之文公手筆,則未敢苟同也。

148、應試無文,謂之曳白;書成鐫梓,謂之殺青。襪線之才,自謙才短;記問之學,自愧學膚。

149、無常識,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力量。

150、“黃帝時,倉頡比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

151、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152、兼德而至,謂之中庸;中庸也者,聖人之目也。

153、三穿既決,水流疏分,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

154、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發而無顧忌,謂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懼焉。

155、所以,在端午節前後,時興在門上懸插菖蒲、艾葉,謂之“蒲劍”、“艾虎”,以驅邪避害。

156、千思萬感而一順乎不識不知之則,無逆吾明覺之體,是千思萬慮謂之何思何慮也。

157、到了宋代,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正式出現“中秋節”的提法,“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158、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59、“四惡”之首叫作“不教而殺謂之虐”。

160、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161、鐘的各部位都有著特定的名稱,上部稱為鉦,下部謂之鼓,鐘口兩角為銑,鍾脣曰於,鐘頂名舞。

162、德勝於才,謂之君子;才勝於德,謂之小人。

163、我們的人生態度是不進不退,既不高興地笑,也不號啕地哭,總是這麼呆著,是謂之曰“中庸”。

164、儒家謂之世,釋家謂之劫,道家謂之塵,言俗緣之未脫;儒雲致一,釋雲三昧,道雲貞一,知奧義之無窮。

165、這部展示紐約上東區貴族學校生活的電視劇主題就是亂搞和八婆,以及所謂之華麗的時尚。

166、江南將帥,才能不及中人,每當出兵,必身居數百里外,謂之持重;或督召軍旅,易置將校,僅以一介之士持虛文諭之,謂之調發;制敵決勝,委之偏裨。

167、有功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168、這情若能自控,便不能謂之為情了。

169、距今兩千多年的戰國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臣道》中寫道,“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170、學者志不立,一經患難,愈見消沮,所以要先立志。學不至於樂,不可謂之學。學者之患,莫大於自足而止。利害之端,常伏于思慮之所不到;疑間之萌,每開於堤防之所不及。

171、盛載遺體的空匣稱作"棺材"或"壽材",做棺材的木匠,單是一行,謂之斜木行,專做所謂"輕重壽材"。

172、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173、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174、生活原本很苦,說出來的苦叫做軟弱,若哭,只能哭給自己聽;歡樂其實不多,埋於心的苦謂之堅強,若笑,那就笑給世界看。

175、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176、凡水來處謂之天門,若來不見源流謂之天門開,水去處謂之地戶,不見水去謂之地戶閉,夫水本主財,門開則財來,戶閉財不竭。

177、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雀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另乎?

178、此一道理或可謂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79、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

180、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

181、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

182、輕浮,隨遇而愛,謂之濫情。多方向,無主次地泛戀,謂之濫情。言過其實,炫耀伎倆,謂之濫情。沒條件的痴心忠於某一人,亦謂之濫情。

183、史官由於某種原因,不據事直書,有意掩蓋事情真相,謂之曲筆。

184、夫從南歷時而不反謂之流,從下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從樂而不歸謂之亡。古者聖王無流連之遊,荒亡之行。

18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186、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慾,謂之暴;崇完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刑殺不辜謂之賊。此三者守國之大殃。

187、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易是包犧氏之史,書是堯舜以下史,禮樂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謂異?王陽明。

188、“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189、創造靠智慧,處世靠常識;有常識而無智慧,謂之平庸,有智慧而無常識,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覺活著力。

190、創造靠智慧,處世靠經驗;有經驗而無智慧,謂之平庸,有智慧而無經驗,謂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強大的力量,也是世界上唯一自覺培養、挖掘、運用的巨大力量。

191、以小致大,謂之拋磚引玉;不知所貴,謂之買櫝還珠。

192、過去,還有以遺發招魂葬人的,謂之“發冢”。

193、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194、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

195、由於競爭者在財富、名譽或其他好事方面取得成功而感到憂愁,同時又奮力自強以圖與對方匹敵或超過對方,則謂之嫉妒。

196、帛色之赤黑者亦然,故謂之薰,或加“系”與“衣”焉。

197、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

198、知古不知今,謂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

用謂之造句子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片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著敬意抬頭向上看。

二、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三、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四、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五、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型別分清並記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充套件成片語,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裝置”、“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著資訊新媒體的發展,網路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路話題的熱議和網路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路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路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路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路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路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標籤: 句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q530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