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八戒指哪八種戒律

八戒指哪八種戒律

佛門“八戒”,一稱“八齋戒”或“八戒齋”,全稱“八關齋戒”。是佛教在家男女信徒於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種齋戒法。據唐代道世所撰的佛教書《法苑珠林》記載,“八戒”的具體內容是:(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邪淫;(4)不妄語;(5)不飲酒;(

不是

這八條戒律是為了適應在家佛教徒,既要工作學習,又要照顧家庭的實際情況,佛陀專門制定了這樣一部戒法,讓在家佛教徒既能正常生活、工作,又可以體驗出家修行的感覺,是一種方便法門。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八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後不食 在中豬剛鬣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唐僧因此給他起了個別號,叫做“八戒”。五葷三厭,

八戒指哪八種戒律

在古典名著《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原本是天蓬元帥,因為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唐僧因此給他起了個別號,叫做“八戒”。

目前天梯上都是對戒 我自己也帶的對戒 沒有準確的數值來對比,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對戒提升的傷害高很多

八戒,是佛陀專為在家佛教徒制定的一種戒法,全名叫八關齋戒。其中八戒包含了佛教五戒的全部內容,另外又加進了沙彌十戒的大部分戒律。為了適應在家佛教徒,既要工作學習,又要照顧家庭的實際情況,佛陀專門制定了這樣一部戒法,讓在家佛教徒既能正常生活、工作,又可以體驗出家修行的感覺,是一種方便法門。包括: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化妝、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過午不食。這八種中,前七為戒,後一為齋,總稱八戒齋。

重要。 能帶戒律部位要帶上,加上精力充沛的,要81點。 多重技能傷害加成詞綴與戒律帶來的多重傷害提升是乘法關係,所以頭上、腳上也需要洗出多重15來。因此頭一般就是敏暴擊6多重15孔或者敏體暴擊6多重15了,腳上則是敏體全抗多重15,移速從巔

八戒指哪八種戒律 第2張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五戒指的哪五戒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雜阿含經》卷三十三載:云何名為優婆塞戒具足?應遠離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語、飲酒等,而不樂作,是名優婆塞戒具足。可見五戒是在家優婆塞、優婆夷應持守的戒律。

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佛所說的眾生,不單是指人,而是胎卵溼化,四生之屬皆包括在內。因此殺生戒不單是不傷害人的性命,進而亦不得傷害畜生蟲蟻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殺害,而且戒殺因殺緣;如漁獵者為直接殺害,而販賣獵具漁網者亦為間接的助殺。

佛於《十善業道經》中說,不殺生有十種利益,是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悲;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

或有人說佛門戒殺,若*入侵,豈不是要伸長脖子等死?其實不然,佛戒以一已私慾而傷害生命,至於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是慈悲勇猛的表現。《*鼓經》載:“譬如波斯匿王,與敵國戰,時彼諸戰士,食丈夫祿不勇猛者,不名丈夫。”由此可知佛門戒殺,無礙於保衛國家

二、偷盜戒:社會上的偷盜,有直接、有間接,有有形、有無形。例如小偷竊取、強盜搶劫,是直接的盜,貪官汙吏的貪汙舞弊是間接的盜,勒索詐欺、抵賴債務,是有形的盜,假公濟私、渾水摸魚是無形的盜。總之,不與而取,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財物,都叫做盜。 佛說不偷盜也有十種利益: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受損害。六、善名流佈。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

三、邪淫戒:佛門四眾*,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者只是戒邪淫。所謂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時、非處的交合。此外凡足以為邪淫因緣的如舞榭歌場、娼寮妓院亦禁止涉足。 佛說如離邪淫,亦有如下數種利益: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三、世所稱歎。四、安莫能侵。

四、妄語戒:未見言見,見言不見,虛偽誇張,藉辭掩飾,皆為妄語。妄語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佛說若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616637離妄語,有下列諸種利益: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二、為諸世間之所調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

五、飲酒戒:有人以為以淨財沽酒而飲,無損於人,為何也列為戒條?殊不知酒能亂性,人間許多罪惡。莫不以酒為媒介。四分律載飲酒有十過三十六失,如壞顏色、無威儀、損名譽、失智慧、致病、耗財、無恥、不敬、墜車、落水等等。智者舉一而反三,由此可知酒之為害了。

佛門五戒,與我國五常之義相近。五常者,仁義禮智信。而五戒中的不亂殺近於仁,不偷盜近於義,不邪淫近於禮,不妄語近於信,而不飲酒理智清醒,則近於智。儒家以五常為做人的標準,佛門以五戒為未來獲得人身的條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極的戒惡。消極的戒 惡不是佛法的究竟義,所以進一步鼓勵人積極的為善。

少林寺八大戒律是什麼呢?

少林寺八大戒律指的是:

1、戒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632殺;不得殺人取人性命。

2、戒盜;不得侵犯別人的財富。

3、戒淫;不可行男女之事。

4、戒妄語;不得騙人,說大話等,不得用口語欺騙人。

5、戒酒;飲酒會亂性,不得飲酒,避免做諸多錯事。

6、過午不食;不非時食。

7、不坐臥高廣大床;

8、不飾香及歌舞觀聽;不著香花慢,不香油塗身,不著生相金銀寶物。

擴充套件資料

嵩山少林寺學武戒律:  

天下功夫發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嚴格遵守“少林寺古訓”,更是強調了“武以德立、武以德先”的收徒門規,少林寺戒約著重強調提出“習武者尚武不尚力、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缺德者不可與之學,喪理者不可教之武”的門規戒律:

少林寺四威儀:

睡如弓,坐如鐘,走如風,站如釘

少林寺*五戒: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  

少林寺*十禁:  

一禁叛師;二禁異思;三禁妄言;四禁浮藝;五禁偷竊;  

六禁違戒;七禁狂鬥;八禁抗詔;九禁欺弱。十禁酒淫。 

少林寺功夫十不傳:  

1、人品不端者不傳;

2、 不忠不孝者不傳;

3、人無恆心者不傳;

4、文武不就者不傳;

5、藉此求財者不傳;

6、俗氣入骨者不傳;

7、市井刁滑者不傳;

8、骨柔質鈍者不傳; 

9、拳腳把勢者不傳;

10、不知珍重者不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戒律

道家戒律有哪些

你要分清 道家和道教,,,道家沒有戒律,只有本身的理論哲學觀點

而道教是宗教,就有戒律了,並且現代道教分兩大派,有正一道和全真道,各自的戒律都不一樣,如果想知道,自己百度吧,。。。。

佛界中,有八條戒律分別是哪八大條?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

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佛所說的眾生,不單是指人,而是胎卵溼化,四生之屬皆包括在內。因此殺生戒不單是不傷害人的性命,進而亦不得傷害畜生蟲蟻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殺害,並戒殺因殺緣;如漁獵者為直接殺害,而販賣獵具魚網者亦為間接的助殺。

佛於《十善業道經》中,說不殺生有十種利益,是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悲;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

或有人說佛門戒殺,若*入侵,豈不是要伸長脖子等死?其實不然,佛戒以一已私慾而傷害生命,至於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是慈悲勇猛的表現。《*鼓經》載:“譬如波斯匿王,與敵國戰,時彼諸戰士,食丈夫祿不勇猛者,不名丈夫。”由此可知佛門戒殺無礙於保衛國家。

二、偷盜戒:社會上的偷盜,有直接、有間接,有有形、有無形,例如小偷竊取,強盜搶劫,是直接的盜,貪官汙吏的貪汙舞弊是間接的盜,勒索詐欺,抵賴債務,是有形的盜,假公濟私,混水摸魚是無形的盜。總之,不與而取,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財物,都叫做盜。佛說不偷盜也有十種利益: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受損害。六、善名流佈。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

三、邪淫戒:佛門四眾*,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者只是戒邪淫。所謂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時、非處的交合。此外凡足以為邪淫因緣的如舞榭歌場、*寮*院亦禁止涉足。 佛說如離邪淫,亦有如下數種利益: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三、世所稱歎。四、安莫能侵。

四、妄語戒:未見言見,見言不見,虛偽誇張,藉辭掩飾,皆為妄語。妄語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佛說若離妄語,有下列諸種利益: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二、為諸世間之所調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

五、飲酒戒:有人以為以淨財沽酒而飲,無損於人,為何也列為戒條?殊不知酒能亂性,人間許多罪惡。莫不以酒為媒介。四分律載飲酒有十過三十六失,如壞顏色、無威儀、損名譽、失智慧、致病、耗財、無恥、不敬、墜車、落水等等。智者舉一而反三,由此可知酒之為害了。

佛門五戒,為未來獲得人身的條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極的戒惡。消極的戒惡不是佛法的究竟義,所以進一步鼓勵人積極的為善。十善: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2623433 沙彌尼十戒   沙彌及沙彌尼應守的十戒是:不殺戒、不盜戒、不淫戒、不妄語戒、不飲酒戒、離高廣大床戒、離花戒、離歌舞等戒、不蓄金銀財寶戒、離非時食戒。比丘及比丘尼應守的具足戒,在諸律中數目頗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條,二五○條;比丘尼戒三一一條,五○○條等說。凡要成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須先受過沙彌戒。年滿二十歲至七十歲者,身體康健,剃去鬚髮,披上袈裟,遵行數百條戒律,而受過受戒儀式的人,才正式成為比丘(尼)。 居士戒   五戒(在家生活):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八關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為不淫),還有:過午不食、不坐高廣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十善: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編輯本段]出家戒   沙彌、沙彌尼十戒:正式出家而守持的戒律,開始學習遠離世俗生活,主要是讓年少、初出家的僧眾學習。

離殺生;

離不予取(離偷盜);

離非梵行(離淫慾);

離妄語;

離導致放逸原因的谷酒和果酒;

離非時食(離非食進食、過午不食);

離跳舞、歌唱、音樂、觀看戲劇;

離莊嚴(美麗)原因的花蔓、芳香(香水)、塗油、衣物、裝飾品;

離(坐臥)高廣大床;

離接受金銀(錢)。 俱足戒   具足戒梵語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語同。音譯鄔波三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盤之義。也稱近圓戒,出家者只有受過此戒才能成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國唐以後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條,比丘尼戒有348條。二者主要的戒條相同。最重的戒有四條,稱"波羅夷罪",犯者被開除僧團("不共住"),有淫、盜、殺、妄(大妄語,妄稱自己得道成聖);其次為"僧殘罪",犯者經過嚴格的在僧眾面前懺悔的程式,才能被保留在僧團,有十三條,有*、觸摩女人身體、誣陷好人、破壞僧團等。此外還有很多情節較輕的戒條,以及有關日常修行和生活的規則、儀規等。中國在唐以後依用道宣對《四分律》的論釋,他將此小乘律納入大乘佛教的體系。

具足戒又稱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為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的戒律,因與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具足戒的內容,南北傳佛教所傳的戒本各異,按《四分律》所載,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比丘(尼)戒可大別為八種:

1.波羅夷:有斷頭、無餘、極惡、不共住等義,為戒律中的根本極惡戒。是開除不共住的棄罪,比丘(尼)若犯此法(殺、盜、淫、妄),則喪失其比丘(尼)的資格,無法再生活於僧團之中,死後並墮地獄。此罪如同斷首之刑,不可復生,永被棄於佛門之外。

2.僧伽婆師沙:意譯為眾餘、眾決斷、僧初殘,簡稱僧殘。僧眾犯了這方面的戒,等於一位殘廢者一樣,是次於波羅夷的重罪。《毘尼母論》說:“僧殘者,如人為他所斫,殘有咽喉,名之為殘。”犯此罪者,若得清淨大眾為如法說懺悔除罪之法,此罪可除;若無清淨大眾,不可除罪,是名“僧殘”。譬如不真實的情況,隨便誣賴別人、毀謗別人,就犯了僧殘罪。

3.不定:謂實犯與否及所犯何戒猶未審明,尚在懷疑判斷之中。有屏處不定戒、露處不定戒二種。為比丘受持具足戒的部分,比丘尼戒中沒有這一類。

4.捨墮:音譯為尼薩耆波逸提,波逸提的一種。此戒乃警戒由於貪心而集貯無用的長物,助長生死之業,於是墮落三途,故舍棄此等的財物、貪心、罪業,稱為捨墮。犯此罪皆與衣、缽等物品有關,故罰以沒收物品,並於大眾中懺悔。例如把多餘的缽或衣服收藏起來,不肯轉送給他人,超過十日以上不用,就犯了這條戒。

5.單墮:為波逸提之一。與前述捨墮不同的是,此法無物可舍,但乞懺悔,故名單墮。也就是說,捨墮必須捨去犯戒的財物,而單墮則只要向他人懺悔,即可以得到清淨。

6.波羅提提舍尼:簡稱提舍尼。意為向彼悔、對他說。犯此過錯者,必須向一人發露懺悔,是輕罪的一種。

7.眾學:規定有關服裝、食事、威儀等細則,其數眾多,應常習學,故稱眾學;又此戒難持,應加細心注意,故特以學為名。屬突吉羅的輕罪。眾學法相當於今日的生活須知,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規範。

眾學的數目及內容,因事多而細小,因此諸律所載相異之處不少,其中《四分律》總為百戒,故一般稱百眾學法。又比丘所持及比丘尼所持的百眾學法不相同。

8.滅諍:止滅僧尼諍論所設的方法規定。因有七種,又稱七滅諍。所謂滅諍法即大家意見不合,爭執起來時,要面對面坦誠布公地互相表白說明,解除彼此之間的誤解。一旦化除爭執,事後則不可再有議論,不可背後再搬弄是非。

佛教戒律有哪些

1、不殺生,以慈悲為本,不要殺害生命,水陸空中、大的小的都不要殘殺,不殺生就可以得長壽,將來就不再結怨,達到怨親平等。

2、不偷盜,別人的東西不要拿,哪怕一分一釐都不要拿,養成一種廉潔、淡泊的行為,就很有福報。

3、不邪淫就是說在家居士,保持一夫一妻制,不能夠淫亂,不破壞別人家庭婚姻,就可和諧。

4、不妄語,就是不說謊話,不說離間話,不說粗惡話,不說下流話,要說真實話、正直話、和合話、如意話,這才是真正的語言美,從心底到語言都很美。

5、不飲酒,因為酒是亂性的,學佛人要修定,保持最高的理智,飲酒就易干擾,使你失性,失了性就亂了。包括白粉、麻醉品等都不能吃。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薩戒,也是以五戒為基礎。何謂戒?就是要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首先要把意識打掃乾淨,做到意業清淨,口業清淨,身業清淨,就不會殺、盜、邪淫、妄語、飲酒,不會犯五戒。

擴充套件資料:

1、沙彌尼十戒

沙彌及沙彌尼應守的十戒是:不殺戒、不盜戒、不淫戒、不妄語戒、不飲酒戒、離高廣大床戒、離花戒、離歌舞等戒、不蓄金銀財寶戒、離非時食戒。

2、居士戒

五戒(在家生活):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八關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為不淫),還有:過午不食、不坐高廣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十善: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3、出家戒

沙彌、沙彌尼十戒:正式出家而守持的戒律,開始學習遠離世俗生活,主要是讓年少、初出家的僧眾學習。

離殺生;離不予取(離偷盜);離非梵行(離淫7a6431333366303130欲);離妄語;離導致放逸原因的谷酒和果酒;離非時食(離非食進食、過午不食);離跳舞、歌唱、音樂、觀看戲劇;離莊嚴(美麗)原因的花蔓、芳香(香水)、塗油、衣物、裝飾品;離(坐臥)高廣大床;離接受金銀(錢)。

參考資料:佛教戒律-百度百科

標籤: 八種 八戒 戒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k9n8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