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傳說靖西縣舊州古鎮,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惡少看上

工具/材料

紙、鉛筆、彩筆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

操作方法

準備好紙、鉛筆、彩筆。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在中國古代,“拋繡球擇佳婿”的習俗相傳在漢代就有,“三月三”拋繡球,是壯族的傳統習俗。而在壯鄉,

用紅筆在紙上畫一個圓形,表示繡球的輪廓。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

在圓形的中間,畫四個橢圓形,兩個橫向的,兩個豎向的,組成一朵四片花瓣的花。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第2張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個風俗,當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齡,就預定於某一天,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讓

在每兩片花瓣之間,畫一條弧線,表示側面的花瓣。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第3張

三月三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  三月三

在四片花瓣的外側,各畫一個小的圓形,表示繡球上的珠子。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第4張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

在每個小圓的下方,畫一條豎線,表示吊繩。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第5張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

用桔色筆在每條吊繩的末端,畫一個長方形,在長方形下面畫五條豎線,表示穗子。三月三繡球就畫完了。

三月三繡球簡筆畫教程 第6張

傳說靖西縣舊州古鎮,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惡少看上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三月三繡球傳說(2個)

傳說靖西縣舊州古鎮,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誓死百不從。惡少賄賂官府,將阿弟判了死刑並關進地牢,等待秋後問斬。阿秀哭瞎了雙眼後,開始為阿弟縫製繡球。針扎破了度手,血流在了繡球上。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繡球做好了。

阿秀用變賣了手飾的錢和家中的積蓄,買通了獄卒,見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專,阿秀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奇蹟出現了,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見,等醒來時,已躺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著自已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屬活。這就是繡球的由來。

三月三的拋繡球的作法

拋繡球是壯族最為流行的傳統體育專案之一zhidao。繡球最早是古代的一種兵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在狩獵和戰爭的運用的兵器逐漸演化成今天用來傳情達意、娛樂身心、競技強身的版繡球。由於頗具民族性、趣味性、和簡易性,經改編後,拋繡球已成為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權動會的競賽專案,同時,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表演專案。[1]

寫一篇三月三做繡球的過程的作文450字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裡,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說:“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裡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裡就安然無恙了。”媽媽說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著媽媽說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裡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裡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裡,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裡“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裡,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夥伴們這一群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群裡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夥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7a64e59b9ee7ad9431333363366133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著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裡,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裡迴盪著。

三月三劉三姐繡球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拋繡球擇佳婿”的習俗相傳在漢代就有,“三月三”拋繡球,是壯復族的傳統習俗。而在壯鄉,拋繡球是廣西壯族人民在“三月三”歌圩開展的一項傳統體育競技活動。

拋繡球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專案。它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兵器“飛砣”,並且制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也逐漸發展成現代的繡花布囊即繡球。繡球是姑娘們用手工做成的綵球,以圓形最為常見,也有橢圓形、方形、菱形等。繡球大如拳頭,內裝棉花籽、谷粟、穀殼等,上下兩端分別繫有綵帶和紅墜。人們在茶餘飯後互相拋接以娛樂身心,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 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zd漸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

壯族三月三繡球傳情的習俗是什麼?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zhidao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傳說靖西縣舊州古鎮,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誓死不從。惡少賄賂官府,將阿弟判了死刑並關進地牢,等待秋後問斬。阿秀哭瞎了雙眼後,開始為阿弟縫製繡球。針扎破了手版,血流在了繡球上。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繡球做好了。阿秀用變賣了手飾的錢和家中的積蓄,買通了獄卒,見到了已被折磨的骨權瘦如柴的阿弟,阿秀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奇蹟出現了,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見,等醒來時,已躺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著自已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就是繡球的由來。

標籤: 繡球 簡筆畫 三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p4n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