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1582年10月少了10天是因為什麼?

1582年10月少了10天是因為什麼?

在現在通行的歷法記載上,全世界居然有十天沒有任何人出生過,也沒有任何人死亡過,也沒有發生過大大小小值得紀念的人或事。這就是1582年10月5日至10月14日。格里奧,提出了公曆曆法。這個曆法被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採納了。那麼誤差的十天怎

1582年10月少了10天是因為什麼?

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閏年的存在。當時按照儒略曆法計算,年的近似長度和真實長度之間的差異已累計約10天。為了讓曆法和迴歸年重新對應,消去10天重新使用公曆。

1582年的10月份少了10天,為什麼會是這樣?原來是這樣 我們將手機日曆調整到1582年的10月份,會驚奇的發現,當年的10月份沒有5日到14日,從4日直接跳到了15日。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那一年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而是

眾所周知,世界通用的紀年方式是公元紀年,其前身是羅馬時期實行的《儒略曆》,儒略就是凱撒大帝。長期以來,羅馬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卻沒有完整的歷法,法國學者伏爾泰曾經諷刺說:“羅馬人打了許多勝仗,卻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打的。”凱撒稱帝后,決心改變這一現狀。公元前46年,凱撒請希臘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索西琴尼,到羅馬整理編制曆法。最終,凱撒採納了索西琴尼的建議,以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重新編制了曆法,即《儒略曆》。公元前45年1月1日,凱撒下令在羅馬實行這一曆法,這使得之前的混亂狀況得到了改善。該曆法第一、二、三年都是365天,第四年366天,也就是閏年。於是重複365,365,365,366的週期,每年都是整數。可是,這一曆法也有問題。

因為當時的舊曆法已經和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相差十天,此時頒行了新曆法格里曆,數字上跳過了這十天來修正日期差錯。 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

《儒略曆》是以太陽年為基本單位的歷法,當時計算的迴歸年長度是365.25日,比實際上回歸年的365.2422日長了11分14秒。起初,這不算什麼問題,但是誤差累積越來越多,麻煩就越來越大。比如,在《儒略曆》的歷法中,最早設定的春分節氣是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但幾百年過後,春分在《儒略曆》上的日期卻越來越提前,這給現實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因為農民要根據節氣種地的。此外,這對於宗教界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教會要根據春分確定復活節,長此以往,耶穌究竟在哪一天“復活”的,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在教眾們看起來,這是非常不嚴肅的。

因為1582年10月5日,教皇格利高利十三世制定現今通用的公曆,這偏差的10天,該如何修正呢?格列高利十三世使用了一個簡單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這十天從日曆中抹去,於是1582年的10月5日至14日,便從日曆中抹去了。

到了公元1582年,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發現實際上春分已經提前到了3月11日,比原定的3月21日提前了十天!這該怎麼辦?當時,歐洲最有地位的人是教皇,時任教皇是格里高利十三世,他感到這個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於是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由天文學者和高階僧侶組成一個委員會,數學家克利斯多弗·克拉維斯(Christopher Clavius)任。

少了10天的不是1059年,而是1582年。 到了公元1582年,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發現實際上春分已經提前到了3月11日,比原定的3月21日提前了10天。當時,歐洲最有地位的人是教皇,時任教皇是格里高利十三世,他感到這個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

最終,委員會比較了各種方案後,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天文學家、哲學家、年代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約1519-1576)的方案,即一年有365.2425天,這大大接近了迴歸年的實際。但是這一方案仍有誤差,只不過兩者相差非常少,每3323年誤差還不到一天,對普通人的生活沒什麼影響。不久後,教皇就開始推行起這一曆法,《格里高利曆》也就是後來通稱的“公曆”。

儒略曆規定每年平均長度是365.25天,比實際迴歸年長出0.0078天,即每年長出12分14秒。這點差值在短期內難以發現,但只要過128年,曆法規定的年就要多出迴歸年一天,公元325年,至高無尚的的歐洲教教會召開宗教大會,一致確定儒略曆是最準確

雖然曆法基本上已經確定了,但是差十天的問題怎麼辦?克拉維斯等人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到辦法,乾脆直接向教皇提了一個現在看來頗為不嚴謹的建議,就是直接地從日曆中抹掉十天!具體來說,就是讓老百姓過完1582年10月4日後直接過10月15日。接到這個建議後,教皇也十分驚訝,但也感到沒有辦法,只得把心一橫,釋出教皇訓令,將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這個指令下達後,儘管民間怨聲載道,但是大家只能遵照執行。這樣誤差總算是暫時沒有了。

在現在通行的歷法記載上,全世界居然有十天沒有任何人出生過,也沒有任何人死亡過,也沒有發生過大大小小值得紀念的人或事。這就是1582年10月5日至10月14日 持續時間為0的一年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中,就有持續時間為0的10天

就這樣,教皇大筆一揮,十天就這麼離奇地消失了。但是,英國最初並不買教皇的賬,堅決反對,使用起自己單獨的日曆,跟歐洲其他各國的都不一樣,英國人就這樣堅持了170年,到了最後,英國人實在是扛不住了,通過立法,同樣把多出來的這些天抹去了。

公元1582年10月份少了10天。 儒略曆停用於1582年10月4日,格里曆開始於1582年10月15日。 (農曆、回曆)則沒有間斷。 例:1582年10月4日是回曆的990年9月16日,1582年10月15日是回曆的990年9月17日。 例:1582年10月4日是農曆(黃帝歷)4280年9

由於格里高利曆的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人們將這一曆法稱為“格里高利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歷法,簡稱格里曆或公曆。

不是閏年。就是因為每過400年,如果按4年一潤的話,會多3天多一點。所以發現以後為了調整時間差所以這麼做的。這麼做之後,幾千年才會和正真的時間差一天。前提就是,我們現在的計時方法,和大自然的時鐘是有偏頗,所以我們在不斷的探求和努力的

歷史上的1582年發生了什麼?

不是閏年。就是因為每過400年,如果按4年一潤的話,會多3天多一點。所以發現以後為了調整時間差所以這麼做的。這麼做之後,幾千年才會和正真的時間差一天。前提就是,我們現在的計時方法,和大自然的時鐘是有偏頗,所以我們在不斷的探求和努力的

1月15日 -俄羅斯割讓利沃尼亞與愛沙尼亞給波蘭。

不是沒有十月,而是十月少了十天 我們知道,地球環繞太陽轉動的週期是365.2422天,而早先人們所使用的儒略曆中,因為每4年加進了1個閏日,即2月29日,所以平均下來,每一個儒略年為365.25天。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0.0078天(約11分14秒)的差別。

2月24日 -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頒佈新的歷法,即現行國際通行的公曆。

不是1586年而是1582年,不是沒有十月,而是十月份少了十天 如果我們開啟任何一本萬年曆,只要這個萬年曆能追溯到1582年,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年的10月份,居然整整少了10天,10月5日至14日被人為抹去了!這10天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度過,當時

6月10日 -葡萄牙宣佈獨立。

因為舊曆法與地球公轉至春分點的實際時間相差10天,所以當時釋出了新曆法,並跳過這10天來糾正日期錯誤。我們需要從古埃及開始。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次氾濫的時間間隔約為365天,所以他們把一年定為365天。另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加上5天

6月21日(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1534 - 1582)被其下屬明智光秀殺害於京都本能寺。

現行公曆即格里高利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2月24日頒行。 格里曆與儒略曆大致一樣,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

7月9日(明神宗萬曆十年) -大明首輔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嶽)逝世。

為什麼很多主播82年少了十月份?而且另外一些主播翻到1582年的十月份,少了十天。而現在我的手機就翻不到1582年的日曆,最多就只能翻到1903年。奇怪的是買不到日曆!

8月7日 -利瑪竇抵達澳門港,獲准進入中國。

怎麼可能呢!要說沒有10、11、12三個月都有可能。那是的日曆就只有九個月(還能算個可能的理由)。間隔著沒有不會的!

10月4日星期四(儒略曆) -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葡萄牙將次日定為新曆10月15日星期五。

這題要做數學計算遊戲尚可,那時日曆還不完善,所以為了調整偏差,出現了空白十日。要不考慮那段歷史,只算題也很有趣。其實從蔡勒公式來說,1582年的星期是與1982年是相同的, 1982年10月15 日是星期五 相隔400年1582年星期是同值。 同月1,8,

12月9日星期日(儒略曆) -法國將次日定為新曆12月20日星期一。

1582年是有10月的,但10月少了10天,是因為閏年的存在。地球繞太陽公轉時間為365.2422天,年的長度接近365.25天,因此以365天作為基本年長,每四年增加額外的一天,才能近似。儒略曆法一直使用到16世紀。當時年的近似長度和真實長度之間的差異已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請問,1582年10月和1752年9月怎麼少日子了?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據說是因為閏年太多積攢的,求詳情。

不是閏年。就是因為每過400年,如果按4年一潤的話,會多3天多一點。所以發現以後為zd了調整時間差所以這麼做的。這麼做之後,幾千年才會和正真的時間差一天。內前提就是,我們現在的計時方法,和大自然的時鐘是有偏頗,所以我們在不斷的探求容和努力的達到相互的最大同步。追問你的意思是不是說“1400,1500,1600都是閏年,但是1700年就是平年了。”

既然1582年都已經改了,那麼1752年為什麼又要修改?難道是因為“1700是閏年”嗎?追答我不清楚,不過感覺你有點鑽牛角尖了。

你問我的問題,就譬如:我們在1954年就已經完成了,為什麼還要修改,不是已經改過一次了嗎?

發現不對的時候就改,不是因為什麼年的問題。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1582年為什麼沒有十月?

不是沒有十月,而是十月少了十天

我們知道,地球環繞太陽轉動的週期是365.2422天,而早先人們所使用的儒略曆中,因為每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36161354年加進了1個閏日,即2月29日,所以平均下來,每一個儒略年為365.25天。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0.0078天(約11分14秒)的差別。一兩年還無所謂,甚至十年二十年也過得去,可是幾百年積累下來就非同小可了。事實上,在13世紀時,儒略年比實際的天象已經超出了8天,春分日竟然變成了3月13日,而天文學上規定應當是3月21日。當時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羅吉爾·培根,特意於1263年致信羅馬教皇烏爾班四世,敦促他們研究解決這個大問題(當時的制歷權在教會)。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教廷,一直拖了三百多年,致使誤差進一步擴大到10天。直到1582年,格里果裡十三世教皇才同意了一位業餘天文學家的方案,頒發了改儒略曆為格里曆的法令,其實,改變的實質主要有二:即在當年扣除多餘的10天,具體說來說是把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後面的那一天,作為10月15日星期五(本應是10月5日星期五);今後凡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紀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等不再作閏年,只有如1600年、2000年等那樣可以被400除盡的年份才仍用閏年。這實際意味著在每400年中加了397個閏日,比原先少了整整3天,也說是說,在新的格里曆中,一年長度平均是365.2425天,這與實際年長只差25.9秒,足可保證在二三千年內不出差錯

1586年為什麼沒有10月?

不是1586年而是1582年,不是沒有十月,而是十月份少了十天

如果我們開啟任何一本萬年曆,只要這個萬年曆能追溯到1582年,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年的10月份,居然整整少了10天,10月5日至14日被人為抹去了!這10天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度過,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消失的10天

這還要從古埃及說起。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次氾濫的時間間隔大約是365天,他們便把一年定為365天。又把1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慶日。這就是埃及的太陽曆,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只相差四分之一天。

古埃及太陽曆

後來,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採納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的建議,以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重新編制了曆法。新曆法將所有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3616139單月設定為31天,雙月設定為30天,2月單獨設定為29天。每四年設定一個閏年,閏年的2月加1天為30天。並於公元前45年開始推行。這便是著名的儒略曆。

凱撒大帝

當時的人們一直使用儒略曆,直到公元前27年,古羅馬的奧古斯都又一次修改了曆法。他從2月抽出1天加在自己出生的8月份,並將之定為奧古斯都月(August),同時又把10月、12月也改為31天,將9月、11月改為30天。這樣一來各月的天數與今天的公曆基本相同了。

雖然當時的曆法已經非常精確,但是閏年的設定和地球公轉週期相比,還是有偏差,大約每128年會偏差1天。這樣到了公園16世紀下半葉,偏差已經累計至10天。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再次修改曆法。閏年從之前的每400年100閏改為每400年97閏,即能被4整除的設閏年,而逢世紀年一定要被400整除才能算是閏年,這樣一來3300年才會產生1天的偏差。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歷法——格里高利曆,簡稱格里曆,也就是我們說的公曆。

格里高利十三世

那麼,這偏差的10天,該如何修正呢?格列高利十三世使用了一個簡單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這十天從日曆中抹去,於是1582年的10月5日至14日,便從日曆中消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國以格里曆為國家曆法,並採用公元紀年,但不廢除農曆。

1582年10月份為什麼沒有5日至14日?

因為舊曆法與地球公轉至春分點的實際時間相差10天,所以當時釋出了新曆法,並跳過這10天來糾正日期錯誤。我們需要從古埃及開始。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次氾濫的時間間隔約為365天,所以他們把一年定為365天。另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加上5天作為年底的節日。這是埃及的陽曆,距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時間只有四分之一天。

後來,在公元前46年,古羅馬的凱撒大帝採納了埃及天文學家索克利特的建議,以埃及太陽曆為基礎,重新整理了曆法。新日曆將所有單月設定為31天,雙月設定為30天,二月設定為29天。每四年定一個閏年,閏年的二月加一天是三十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73336天。它是在公元前45年發射的。這是著名的儒歷。

那時,人們一直使用儒略曆,直到公元前27年,古羅馬的奧古斯都再次修改了儒略曆。他從二月份起抽出一天,在八月份出生時加上一天。他還將10月和12月改為31天,9月和11月改為30天。這樣,每個月的天數基本上與今天的公曆相同。

直到8世紀,西歐的*教國家才開始採用西方時代。就連教皇也一直在利用他在任期間的編年史。直到十一至十四世紀,西元觀念才得以普及。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它還傳播了公曆,成為國際公認的年表標準。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年,它就有自己的日曆。從黃帝編年史開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就採用了“甘孜編年史”,即把十大天干和十二個地支分別結合起來,每60年是一個週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曆法和年表採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西元年表,但仍沿用中國傳統的歷法,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共有的年代制,即以西元為新中國的年代。

1582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現行公曆即格里百高利歷。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2月24日頒行。

格里曆與儒略曆大致一樣,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度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格里曆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均迴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問差一日答,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版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

因此,格里曆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權裡歷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也有國家如法國選擇將1582年12月9日星期日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2月20日星期一,同樣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zpo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