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孙的篆书怎么写

孙的篆书怎么写

1. 篆书孙的写法

“孙”是一个很古老、使用很频繁的字,从甲骨文到篆书,都有很多例字。

孙的篆书怎么写

标准的小篆:(选自《说文解字》)金书大篆更多,如:如果用于篆刻(印章),建议选用《六书通》收录的例字。由于《六书通》所收集的例字很多来自篆刻,圆转处多见方折,金石味道浓厚,很适合朱白、单字及多字布排。

如:‍扩展资料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

所以说“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熳多姿。小篆,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

小篆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而且有规可循,是识篆与了解文字本义的唯一门径。小篆发展到清代,线条变粗,而且突破笔画粗细、迟速、顿挫、轻重、方圆的变化。

小篆的另一个分支是汉篆,用笔上掺以方折的隶意,而入印的篆书更为方折,又称缪篆,即摹印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篆书。

2. 隶书的孙字怎么写

一、隶书的孙字写法:

二、孙的释义:

1、儿子的儿子:~子。~女。

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三、组词:

子孙 孙子 孙女 玄孙

徒孙 儿孙 颛孙 重孙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孙,儿子的儿子叫孙子。字形采用“子、系”会义,“系”表示后代连续不断。

三、相关组词:

1、儿孙[ér sūn]

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满堂。

2、颛孙[zhuān sūn]

姓。

3、重孙[chóng sūn]

孙子的儿子。也叫重孙子。

4、王孙[wáng sūn]

封王者的子孙,也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公子。

5、外孙[wài sūn]

女儿的儿子。

3. 孙字怎样写好看

孙 小篆写法:

孙 大篆(金文)写法:

孙 甲骨文写法:

孙 毛笔楷书写法:

孙 硬笔楷书写法:

4. 篆书王字怎么写

拼音:wáng wàng 部首:王

释义:[ wáng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 孙。~朝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人物或手段)。

4.大:~父(祖父)。~母(祖母)。

5.姓。

[ wàng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天下。~此大邦。

5. “彬”字的篆书写法

“彬”字的篆书写法

彬 bīn ㄅㄧㄣˉ

◎ 〔~~〕形容文雅,如"~~有礼"。

组词:

1.彬彬 bīnbīn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2.彬彬有礼 bīnbīn-yǒulǐ

形容文雅而有礼貌的样子

3.彬彬文质

【拼音】:bīn bīn wén zhì

【简拼】:bbwz

【解释】: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催子赵试>;》:"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示例】:

【近义词】:文质彬彬、文质斌斌

【反义词】:出言不逊

【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男性

4.彬彬济济

【拼音】:bīn bīn jǐ jǐ

【简拼】:bbjj

【解释】: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而目前由学塾以升入学院教育者彬彬济济,于工艺之道无不各造精微,此皆广设书院教育得宜之有效也。"

【示例】:其时天潢之英,从龙之彦,~,颇不乏才。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

【语法】:作谓语;指人才众多

5.彬比势抗

【拼音】:bīn bǐ shì kàng

【简拼】:bbsk

【解释】:谓以官仪相处,以官威相抗。 明 何景明 《送孙处州序》:"先生处吾郡,与武卫肩立,彬比势抗,干沮冲折,而卒能行其威。"

6. "裴"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读音 péi 日语:ハイ(hai) べ (be) バイ(bai) 部首笔画 部首: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五笔86:DJDE 五笔98:HDHE 仓颉:LYYHV 笔顺编号:21112111413534 四角号码:117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8F4 基本字义 1. 姓。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衣,非声。

本义:长衣下垂的样子) 2. 同本义 [(of gown) hanging down] 裴,长衣貌。——《说文》 衯衯裶裶。

——司马相如《子虚赋》 〈名〉 姓 隐藏更多释义 字形结构 异体字:裵 汉字首尾分解:非衣 汉字部件分解:非衣 笔顺编号:21112111413534 笔顺读写:竖横横横竖横横横捺横撇折撇捺 释义 【形】形声。从衣,非声。

本义:长衣下垂的样子。 裴,长衣貌。

——《说文》 衯衯裶裶。——司马相如《子虚赋》 【名】 姓 编辑本段裴姓 溯源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

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今山西闻喜县东),称为苹氏,至六世孙为苹陵,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山西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经离开了苹邑,称为裴姓。 2、源于周朝秦国。

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史称秦非子。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并被封为裴乡(今山西闻喜县的裴城)的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

他的后世子孙便已封邑为姓,称裴姓。 3、源于春秋时晋国。

晋平公将一个贵族封到裴中(今陕西岐县)那个地方做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代遂以"裴"为姓,称裴姓。

郡望堂号 二、郡望堂号 【堂号】 "绿野堂":唐朝时督国公裴度建有绿野堂别墅。 "督国堂":唐宪宗时,淮蔡节度使不听朝廷的命令。

朝廷派了许多军队去平叛,都大败。大臣提议罢兵。

裴度力请征讨。朝廷拜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副宰相),督兵平淮南,擒吴元济,因功封督国公。

【郡望】 河东郡: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历史名人 三、历史名人 裴 秀:晋代司空、地图学家。他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制图六体",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禹贡地图》十八篇。 裴 度:唐宪宗时宰相。

他力主消除藩镇。元和十二年,督师破蔡州,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暂告结束。

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风烈"的赞美。 裴 果:北周骠骑大将军。

少时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时,为平阳郡丞,从军征讨,每先登陷阵,勇冠当时。

累官隆、眉、复三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 晋代有名士裴楷,南朝时宋有史学家裴松之,齐有广陵太守裴昭明,隋代有光禄大夫裴仁基,唐代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诗人裴迪,书法家裴行俭,兵部侍郎裴休。

近代有我国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裴超(1915-)辽宁沈阳人,1934年9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十一期,后任国民革命军台湾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裴 氏 起 源 姓氏: 裴 祖籍: 河东 祖宗: 伯益 郡望: 河东郡 分类: 以封、住地为氏 姓氏来源 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裴姓是伯益的后代,被封于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pei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

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裴姓原为嬴姓,是伯益的后代,秦时的非子之孙被封为裴乡侯,子孙因此以裴为氏,即山西闻喜的裴氏家族。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也记载,非子的孙子受封于pei乡,后代因以封地为氏,后来徙离封地,就去邑旁从衣旁为裴。

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伯益是颛顼帝的子孙,善于调驯鸟兽,被虞赐姓为嬴,后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

距今大约2650年以前的周朝时,伯益的后裔出现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为解邑君,食采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方的解邑,于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从非乡搬到解邑,并且改姓为裴。自此,裴氏先人以解邑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迁,繁衍至今,分布于全国各地。

望族居于河东郡,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姓氏研究 “裴氏家族”探源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闻喜裴氏家族。

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

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

标签: 篆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cn/zonghezhishi/2yp9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