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擂茶的由来

擂茶的由来

擂茶的由来

擂茶广泛流传于广东省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源于中原地区,兴盛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制作时将大米、花生、食盐、茶叶、等作为原料,放进擂钵中并捣碎成糊状,最后加入炒米,入口极其香甜可口。

擂茶,是粤语发音,又称榨茶、碾茶、拌茶、拌饮,是一种传统的广东茶饮料。

它最早出现在广东地区,据史料记载,擂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传说中,南北朝时期,广东地区的孔绍远在菊花山寻找灵药,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让他将菊花、茶叶、芝麻、橙皮、桂花等用石臼擂碎,再加入花生、松子、糯米等食材,一起搅拌制成饮品,名为“五味擂茶”。

孔绍远喝了这种茶,感到身体舒畅,精神倍增,便将这种制法传承下来。

此后,擂茶便成为广东地区的一种茶饮料,人们将其作为重要的机会饮品。

如今,擂茶已经成为广东地区的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代表,许多家庭在节庆或聚会时都会准备擂茶,以表达亲情和友情。

擂茶也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方法而备受推崇,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喜欢和学习。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擂茶的历史介绍

擂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擂茶的历史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介绍

具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即有擂茶。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

而且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传承。

现今在大陆福建省宁化县,广东省陆丰县、陆河县、揭阳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省新竹,桃园,台北,花莲,台中县东势,高雄美浓...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

尤其以新竹县,湖口、竹东、北埔等地,于台湾光复时期,随政府由大陆迁台的那群客家人更是道地的原味,当年虽然随着战乱及贫穷,但那群客家人从大陆来台时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饭工具『擂钵』,至今仍有老一辈的仍宝贝着他的吃饭工具保存至今。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历史上的闽南茶叶国际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滥觞,造就了今日闽南诸神杂居的局面。

但相对于鼎盛的烟火,茶叶才是这一区域真正的信仰所在。

它关乎生计命脉,衍生世风民俗,交织出宗族亲情的网络,由此打造一个氤氲的世界。

不管闽南人走到哪里,闻到茶香便找到了归属。

闽南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一位来到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写道:“在中国,茶同盐一样是国王的课税品,所到之处都在贩卖,并且有苦味,注汤饮用。

”但茶叶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则在几个世纪之后的宋元时期,一箱箱的茶叶经由“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南亚和欧洲的港口。

17世纪初,扮演“海上马车夫”角色的荷兰人及其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掀起了欧洲商人来福建采购茶叶的浪潮。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从哥伦布到工业革命的三百年间,三种跨洲贸易盛行一时:一是从非洲到美洲的奴隶贸易;二是美洲所产的金、银大量出口到欧洲、亚洲;三是致瘾性食物(茶叶、咖啡、巧克力等)日趋旺盛的贸易。

三种贸易中,只有最后一种在进入工业时代后仍长久不衰。

但这样的“长久不衰”并不属于闽南地区。

事实上,该地的茶叶出口在1886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后便急遽下滑,而由盛转衰的危险处境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暴 露无遗了——由英国人从福建移植到印度的红茶打破了中国人对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垄断。

尽管输出总量仍在增长,但闽茶的危机还在继续。

直到如今,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弱势,面对立顿等外来者的挑战,甚至无力固守本土市场。

晚清海关副税务司班思德(Banister,T. Roger)指出,中国茶“均由小农自由种植,生产数量漫无节制、殊欠组织,栽培方法墨守成规、鲜知改良……趋于没落,乃势所必然也”。

相比之下,印度在 欧洲商人的控制下,采用大农场集中经营,各道工序均经过科学测验,产量和品质都极为可控。

英国人最初还引进中国茶种,后来连中英茶树杂交的努力都放弃了。

由于整体口碑的下降,闽南所产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主动权,目前主要的市场还是集中在中国的南方。

客家擂茶产自哪里

擂茶为客家人招待贵宾的一种茶点,擂既研磨之意,以陶制擂碗将茶叶、当保健饮料饮用。擂茶别名三生汤,据古载,相传三国时代的张飞带领官兵进攻武陵时,官兵将士都感染瘟疫无力作战,当时有位草药医师前辈,有感于蜀君纪律严明,便奉献祖传的除疫秘方,以生茶生姜生米共同磨成糊浆后煮熟而饮用,结果是汤到病除,擂茶之名便由此相传下来。目前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客家人及移民,以及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民众皆有饮擂茶的习惯。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擂茶的工具一、擂钵:以陶土拉胚制成。二、擂捧:以番石榴、油茶树干为主要取材,选大小适中,长约40cm锯切后阴干,再去皮即可使用。擂茶的材料(一)传统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炒熟)(二)改良式材料:绿茶(生)、芝麻(生)、花生(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生)、葵花子仁(生)、南瓜子仁(生)以上材料比率:茶叶3、芝麻3、其余材料1(三)主原料:米经过浸、蒸、晒、炒过程,变成易贮存、可快餐的米。擂茶的制作(一)传统作法:将传统材料放入特制的擂钵中,用擂棍慢慢擂成末,中间过程并不断加开水,使材料_成浆状,极为费工费时,有食用擂茶的家庭,连小孩都加入擂茶行列。(二)现代作法:1、茶叶、芝麻以干果机打碎备用。2、其余材料可混合打碎,最后再加入松子仁一起打碎用。3、以上材料放进擂钵加入适当开水,用擂擂匀,并加入香菜或九层塔及适量的盐。4、冲入沸开水即可与米仔共同食用。擂茶的养生功效客家擂茶由来以已久,在客家地区,擂茶是极为普遍的传统饮食,每天早午约十点、三点,客家人都会吃一次擂茶,尤其老人家最嗜此物,而一般家庭若有客人来访而没有请吃擂茶的,会被耻笑待客不周。

吃擂茶成习的老多很长寿,活到八、九十岁以上,这是因为他们将绿茶研成末,富含维他命c,又将花生、芝麻等高营养单位的干果研末并食,容易吸收,就现代观点而言是相当健康、有机的饮食。材料绿茶:采用最健康,无农药残留之绿茶。豆类:黑豆、黄豆、绿豆、红豆、米豆、白凤豆、青碗豆、花豆五_类:高梁、燕麦、荞麦、薏仁、糙米、玉米、小米、红小麦中药类:莲子

擂茶是哪里的特产

擂茶主要流传于广东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

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

扩展资料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比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置于陶制的擂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

广东的清远、英德、汕尾市、揭西、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内壁有纹路的擂茶陶盆)擂成粉末后,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后旋转研捣,再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芝麻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山楂木做的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芝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湖南的桃江擂茶是芝麻和花生为主,放入碾钵里擂碎,后用白开水冲泡,再放点白糖。擂茶制成后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气扑鼻,入口滑溜柔润、甜爽。

制法大致和桃源相同,只是在吃法上各有不同。桃江擂茶一般放糖,成为“甜饮”。而桃源擂茶则放盐,大多为“咸食”。桃江的妇女怀孕后,有特别要喝擂茶的习俗,说喝擂茶越多,养出的婴儿越白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擂茶

将乐擂茶的擂茶起源

关于擂茶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常听到的故事版本是,东汉时期的大将军马援带兵途经武陵(现今湖南地区)时,队上士兵们突染瘟疫急病,幸好有当地的农户及时提供祖上相传数代的除瘟良方:取生茶、生姜、生米各十石,磨成糊状后以开水冲食。故事的结果是士兵们茶到病除,擂茶也由此流传开来。

桃江的擂茶真正起源什么时候。

有听我爷爷说过,传说桃江擂茶是当时关公关云长大战凯旋归来时,百姓为表欢迎,好客的桃江人不知用什么好招待待,于是把家中最好的东西——芝麻、花生、绿豆、鲜茶叶,全都拿出来放在平时擂谷用的钵体里擂成糊状,对好水,给此时正饥渴的士兵人喝下,此茶刚好有多重功效:第一,可饱腹。第二,可解渴去暑。第三,茶叶还有消炎杀毒之功效。此正适合大战归来的士兵,饮后都相欢不已。从此,便演伸出桃江人以擂茶待贵客之俗。 平时在以往的桃江,一般客人到家中,好客的主人也会泡上泡茶相待(泡茶由茶叶、花生、芝麻、绿豆、干姜丝等用开水冲泡而成,其味香醇,其中配料也可随季节与人们之爱好而随意加配),而家有贵客老友到来时,桃江人便会用擂茶而待之。

谷雨擂茶的由来

谷雨擂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起源于古代南方农村。在谷雨时节,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人们开始采摘嫩茶叶,用石臼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花草果实等食材搅拌而成。这种饮品既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有益。

擂茶粥起源于哪里

饮擂茶与食擂茶粥是客家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习俗,它起源于中原,流传于广

东、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的客家人中。

当今的擂茶与擂茶粥已在古代三生(生茶、生姜、生米)擂茶的基础上大

大地丰富发展了,有盐擂茶、糖擂茶、清水擂茶、五味擂茶、七宝擂茶等不同

风味的擂茶。擂茶原料除以干茶叶、炒芝麻、炒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外,还加入

甘草、香料、生盐、食油等各种配料,同时还根据不同用途、不同季节加入不

同的配料,如滋润肌肤、美丽容颜等加入黑芝麻、黑豆等,防暑清热加入鱼腥

草、绿豆、陈皮、藿香、白芍、甘草、金银花等;又如春季加入薄荷、茉莉

花,夏季加入金银花、白菊花,秋季加入甘草、白扁豆、八角,冬季加入花

椒、肉桂、茴香。佐料也从韭菜、菜豆、红薯片等增加到饼干、糖果、蜜饯、

瓜子、水果。饮用已从邻里窜门请饮擂茶的传统习俗扩大到喜庆社交场合中。

而英德市“茶趣园”更以之作为一种茶艺介绍给游客。制作擂茶与擂茶粥,一

是备好工具,包括擂棍与擂盆。擂棍一般用无毒、无异味的树枝削制而成,长

约1.5米,直径约三四厘米;擂盆为盆内布满沟纹的陶器,大小根据家庭人数而

定,一般擂盆上部直径25至40厘米为宜。二是根据原料用途、个人爱好和季节

等选择不同的原料和辅料,其中茶叶、花生或芝麻等为必需原料。

小学生二年级作文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桃江,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特别美丽的地方。一江资江水滋润了我们的大地,我很喜欢我的故乡。

  我的家乡有非常多的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浮邱山。浮邱山大约高750米。那里的山非常雄伟壮丽,还有的奇形怪状。浮邱山顶上还有一座寺庙。据说这座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寺庙里有一位菩萨,传说这菩萨很灵验,所以来庙里许愿拜佛的人也特别多。

  我们家乡的美女很多,所以人们都称呼我们这里是“美人窝”。传说是因为喝了擂茶的缘故,女孩子才会水灵灵的。对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擂茶的由来。东汉初年,伏特将军马援,奉命出征武陵,途经乌头村,瘟疫流行,将士们都病倒了。村中有一位老奶奶便把祖传秘方研制成擂茶让将士们服用。过几天后将士们都康复了,瘟疫也没有了。从此擂茶就广为流传。直到现在擂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我特别爱喝我奶奶做的擂茶,特别好喝。

  我们家乡满山遍野都是竹子,一片片绿色的竹子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所以又叫“竹海”。

  这就是我美丽的桃江,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

【篇二】

  我的家乡在永新,是个青山绿水的地方。

  春天,小草从地底下钻出来,好像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柳枝上冒出了小小的、小小的芽儿,更为春天带来了一片生机。

  夏天,树木茂盛,绿树成阴,人们穿上游泳衣,朝河里走去,“扑通”一声就跳下河去游泳了。想必你知道,酷暑难忍呀!

  秋天,硕果累累,各种果树都结果了,路过的人们渴了,就吃点儿果子,累了就坐下来休息。“真好呀,我喜欢秋天!”一个小朋友喊道。

  冬天,天空下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等雪布满了整条小路,我们就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

  这就是我家乡的四季,真是生机勃勃呀!

【篇三】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建水县的一个小镇上,这里风景优美,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在家乡的北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还可以看到水里的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河两岸上,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人们都喜欢到河边来散步。

  我的家乡有许多特产,有香喷喷的烤鸭、酸酸甜甜的西红柿果脯、还有畅销省内外的蔬菜等。玩的是家乡有一个温泉,外地的人来到我的家乡,都要去泡一泡。

  我的家乡真美呀,我爱我的家乡!

五道茶的起源

起源于道家,道茶:是指道家文化的茶,包含了道家文化的形上精神与艺术条件两个部分,

五道茶  什么是五道茶?五道茶就是煎茶、泡茶、擂茶、蛋茶、面茶。

煎茶,又称凉茶、漱口茶。在茶壶内放进茶叶(叶),倒进开水,泡一大壶茶,家家必备,客人进门就奉上。芳香四溢。这道茶既是为客人洗尘。

泡茶,又叫芝麻豆子茶。用芝麻、茶叶、豆子放进杯子,倒进滚烫的开水冲泡。

擂茶,用一个特制擂钵,将茶叶、芝麻、花生等放进钵内,再用擂茶棒擂碎,再加进白糖、开水,形成糊状液体。擂茶香甜可口,醒脑提神。主人意在为客人解除路途疲劳。

蛋茶,分别有甜酒冲蛋、桂圆(红枣、荔枝)煮蛋等等。甜酒冲蛋就用自家特制的糯米甜酒,冲一个捣烂的鸡蛋煮熟。意味着甜美的祝福尽在其中。

面茶,一碗修山面条,盖一个煎熟的“荷包蛋”。意味着不饥不饿,健康长寿。

常德民俗桃花源喝擂茶

喝擂茶,是桃花源独有的风俗。无论是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天,这里的百姓一般不吃中午饭,而是摆上一桌擂茶;家里来了贵客,也要摆上一桌擂茶。

擂茶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而成,所以擂茶又名“三生汤”。做押茶的时候,先将上述3种原料(米必须用水泡胀)放在擂钵中用木棒擂制成桨,称“擂茶脚子”。这木棒非山楂木不可。用山楂木擂捣,可以在擂茶中留下一股淡淡的持久的香味,也可使“脚子”日久不腐。

冲擂茶、喝擂茶也有许多讲究。入席之后,总在每个人面前放上一只小碗,碗中放上一团“脚子”。“脚子”以半调羹为宜。“脚子”调入碗中后,再用煨壶冲下一碗老开水。壶要提得高,水要冲得快,让水在碗里冲成漩窝,使“脚子”在洲转的水中自然冲匀。壶停水住,随着碗里冒出的氤氲热气,飘散出一股股特有的香气。擂茶必须趁热而喝,最好是开水刚刚冲下,热气来不及散开的时候喝上一口这时顿觉心胸开郎,肝脾舒适,肚里留下一股消散不尽的香气。然后再细品慢咽,辣辣的,咸咸的,涩涩的,渐渐尝出其中的滋味。等到一碗擂茶落肚,您已是筋骨舒适,神情悠然了。

擂茶由来已久,据传起于东汉。那时候,朝廷有一位被封为伏波将军的名将马援,晚年奉命进击武陵壶头山,路过乌头村(即桃花源一带)。时值盛夏,想不到瘟疫流行,将士病倒了数百人,马援自己也染上了瘟疫。他只得下令在山边的石洞屯兵,派士兵去寻医问药。这里的一位老婆婆见马援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便自愿献出了祖传秘方: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成桨,然后冲上沸水,让士兵每日当茶饮用。染病的服此汤后,病情大减,慢慢就好了;健康的服用此汤后,也避免了瘟疫的传染。

这种传说有的涉及到刘备,有的涉及到诸葛亮、张飞,但更多的却是提到马援。刘备和诸葛亮到没到过乌头村,无可稽考;张飞取武陵虽到过乌头村,但没留下瘟病流行的记载,唯有马援一说可见于历史的记载。这里也有马石(室)、伏波洞、马王庙、马王溪等历史遗迹和纪念性山水名称可作佐证。但无论是谁,反正擂茶的来源已久。

擂茶实际上是一种饮料,由于“脚子”是擂制而成,所以取名擂茶。后来,人们在擂茶中放上芝麻、盐,以增加其色、香、味,渐渐,擂茶便远近闻名了。

擂茶分清水擂茶和糊糊擂茶,清水擂茶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至于糊糊擂茶,即是将米粉放入冷水中化开,用铁锅在文米上熬成糊状,再加入“脚子”,拌匀后稍煮便成。

无论清水擂茶还是糊糊擂茶,其功用一样,它能疏肝理肠,祛瘟避疫。如今在喝擂茶的同时桌子上还要加上好些食品,像油炸黄豆、花生、包壳、粑粑、罐菜、糕点等,这些东西统称为“压桌”。

汕尾咸茶属于哪儿的特产

咸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的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每当客人上门,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就忙活开了:首先将茶叶放进牙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锯齿纹的陶器),湿润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约3尺长的擂槌(木杵)来回搅拌捣碎,接着将熟花生米、芝麻、薄荷叶等陆续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故又谓之擂茶。

海陆丰咸茶文化

概说

海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遗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海陆丰茶俗

如今,海陆丰人还延续着这一古老的习俗。除平时在家里以食咸茶顶替早、午餐外,举凡婚娶、寿订、添丁、新居落成、外地远归、病愈出院、遇险脱难等,定要请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大摆“咸茶宴”。如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请“定头茶”,女方则要回请“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谢慰问的人,要请“过运茶”。同时,它还是沟通邻居同事感情的一种交际手段。故民谣云:“海丰妇女兴咸茶,牙钵擂起闹喳喳,敬老爱幼在此睇,不在炒米减与加”。

茶文化溯缘

中国产茶,并发展成茶道。茶可以治病,古称瑞草,作草药用。神农氏说:“苦茶久服,可以益思。”唐代陈藏器说“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茶为万病之药。”明代李时珍说:“茶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以上历代医药学家对茶的论述、评说,都道明了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与功能。

到了宋代,由于徽宗皇帝嗜茶的影响,中国的士大夫们兴起“斗茶”,又叫“茗战”。“斗茶”,即比赛茶的质量,品评茶的优劣。“茗战”中,夺标的茶被定为“贡茶”。范仲庵的《斗茶歌》就描写了当时的盛事云:“北苑采期献天子,林下豪雄先斗美。”

擂咸茶

1988年6月22日《参考消息》译载一篇《日本新闻·日本的中国茶沙龙一岩茶房》云:“中国茶的又一次热潮:这一次再不是出于喝乌龙茶减肥,喝普洱茶去脂肪等动机,而就是为一种娱乐或者一种文化,也就是说要享受饮茶的乐趣。”日本早在唐代就把中国的茶经取去,慢慢地便被转化、发展成为一套日本独特的茶道。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长处。

茶道,在广东最风行的可说是广州(连香港、澳门)的“饮茶”和潮汕的“功夫茶”。广州很早就是商业发达的商埠,商家、工人生活节拍紧张,为了赶时间上班,早起便到街边的粥摊、茶档吃点东西、喝杯茶果腹并驱睡意。精灵的商业行家,看准了这个商机,便逐渐广设茶楼,并且建起画梁雕栋、流金溢彩、富有南方特色的大“茶居”。这样一来,连居民也风行饮早茶了。老年人早起散散步,买份报纸便到茶楼“叹世界”。家庭主妇们也习惯早起提个菜篮子先到公园做做晨运,然后上茶楼来个“一蛊两件”,饱了肚子才去市场买鱼菜。

饮早茶

海陆丰地区饮早茶,最先是汕尾;汕尾是通往广州、香港的贸易港口,受商旅生活习惯的影响,自然也兴饮早茶,但起初并不像广州、香港那么早,大概是上午9时左右开始营业(至中午),叫“早茶晏”。当年的得云、乐天、云泉及有得栈、珍香等老字号茶楼的“走楼”,还是仿效省港茶楼用“白话”(粤语)叫卖包点的。海城、陆城茶楼的出现,迟于汕尾,而且只有午茶和夜茶,没有早茶。早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才兴起的。

饮工夫茶

至于“功夫茶”,只有文人士子们才有闲情逸致去享用,时至今曰,都远不如潮汕地区的盛行与普及。海陆丰,唯有“咸茶”,才是为世所稀,它与民情风俗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活动。

饮咸茶

海陆丰咸茶的制作——擂咸茶,其工具,一是茶槌,二是牙钵。茶槌选用质坚的如拔仔树枝等做成;牙钵是内涩(起条状)外滑的阔咀陶器。擂茶时,把茶叶(实在没时间时,可选用隔夜茶叶。)——放进牙钵,称为稍润湿之后,便用茶槌把它擂成浆状,再加少许食盐,冲入开水即成,十分简单;但“食咸茶”的道道就可多了。

家庭妇女早起把咸茶制成后,放在用稻草编织的“草稳”,盖严保温,供家人无时无地白饮止渴,叫“熬茶”或“牙钵茶”。如果盛在碗里,撒上炒油麻或炒米(爆花米)或炒花生米,便成“油麻(芝麻)茶”、“炒米茶”、“地豆(花生)”茶。若再加上熟饭、熟豆,则叫“饭茶”,这主要流行于客家山区。

油麻茶有两种:一种炒熟;一种把生油麻混于茶叶在牙钵擂成。炒米茶也有几种:一种用上好的油尖米蒸熟晒干炒成;一种用赤谷煮熟晒干去壳椿白——脱皮炒成,叫“炒粟米”。这两种,一般人家(尤其是农家)收冬之后便要制成备用;另一种是临时把大米加盐浸湿之后捞干即炒即食,叫“炒烧米”或“炒米仔”,这是万不得已从主食粮俭出来过“茶瘾”的。陆丰一带擂咸茶还喜欢加进草药,海丰少有,唯有加“苦刺心”(长在山坡、坑旁的植物),叫“苦刺心茶”。

海陆丰咸茶,都由妇女操作,男人不插手,但也喜欢享用。平时食咸茶每天两次,分别在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左右。有竹枝词云:“辰时餐饭已餐茶,牙钵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人们习惯称此时辰为“食茶晏”,常用来作约会亲朋的时间形象词。食咸茶,被妇女当为敬客的礼仪,客人一到,即捧上咸茶一碗、两碗、三碗、四碗动手动脚,像打架一样,硬劝你放开肚子食,食得愈多,主人愈高兴。

标签: 擂茶 由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hans/zonghezhishi/lwxo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