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音樂欣賞的感受怎麼寫

音樂欣賞的感受怎麼寫

1.欣賞音樂的經歷後的感受..

藝術欣賞是一個含義非常寬泛的話題,她所涉獵的內容包羅萬象。

音樂欣賞的感受怎麼寫

有時指一座建築、一幅畫、一個雕塑、一件藝術品、一首歌;有時指詩歌、書法、繪畫、舞蹈、戲劇及音樂等一系列藝術表現形式……藝術雖然不直接作用於人們的基本生活,卻影響着社會的文明和民眾的素養,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人來説,藝術是不可缺少的。濃厚的藝術氛圍和良好的藝術品位猶如肥沃的土壤,滋養人們的精神世界,使人從中受益,而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是無法想象的。

然而,如何欣賞藝術,卻有很多的學問在裏面,培養藝術鑑賞 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薰陶和學習。它不僅涉及到個人偏好和審美取向,也包括文化修養、社會常識、歷史等很多層面知識的涉獵和積累。

我在這裏舉個小例子:每當我看到文物專家以嫻熟的眼力來鑑賞一件古玩時,我都非常欽佩,因為我知道他們的評估絕不僅僅是靠直觀的感覺,那犀利的目光中含有多少文化功力和知識底藴啊! 歌曲欣賞 音樂欣賞也是培養出來的。開始,當我們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一首好歌,或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時,會因此而對音樂有了興趣。

興趣的萌生是自然的,因為我們身邊不乏歌聲和樂聲。那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音樂俯拾皆是,充斥於我們的生活。

但興趣的培養則需要花費心血,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於那些更加深奧和複雜的音樂,欣賞起來需要與之對應的知識和修養,比如欣賞漢高祖劉邦賦詞的《大風歌》,漢朝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唐朝王維的《陽關三疊》(歌歌),宋朝蘇軾的《赤壁懷古》及宋朝姜夔作曲的《揚州慢》、《杏花天影》等等。欣賞這些歌曲已經不那麼帶有普遍性了,但在一些聲樂及器樂的音樂會上還會聽到用這些曲調改編的聲樂和器樂曲。

如果不瞭解它們誕生的原因,就不能很好地去欣賞。這些樂曲都有豐富的歷史背景,詞、曲作者也都非同尋常,欣賞這些歌曲在某種意義上是回顧歷史,追憶往昔。

沒有對那個時代社會環境、人文思想的瞭解,就很難感同身受,從而降低了聆聽它、欣賞它的品位。音樂是社會生活的印記和生命的映像,它的旋律充滿了時代畫面和人的心靈之聲。

每首歌曲都有可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段感人的佳話,或悲壯、或淒涼、或委婉……即使是中國近代的藝術歌曲也概莫能外,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詞,趙元任曲)、《我住長江頭》(宋朝李之儀詞,青主曲)、《玫瑰三願》(龍七詞,黃自曲)等,這些久遠的歌曲至今被人們詠唱,仍迴響在舞台上。歌聲依舊,時光荏苒,崢嶸歲月永記心頭。

還有很多外國藝術歌曲的保留曲目,尤其是18、19世紀的古典藝術歌曲,像莫扎特的《渴望春天》;舒伯特的《搖籃曲》、《鱒魚》、《魔王》;門德爾鬆的《乘着歌聲的翅膀》;拉赫馬尼諾夫的《春潮》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傳世佳作,不僅曲調優美動人、起伏跌宕,而且鋼琴伴奏也十分精湛,和聲和織體都非常考究,成為欣賞這些大師們作品時需要關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在這裏舉一個舒伯特的例子。

舒伯特喜歡為歌德的詩譜曲,天才音樂家與偉大詩人珠聯璧合,創作了歌曲《魔王》。在這首歌曲中,舒伯特用不同的聲調為四位角色定位:誘惑的魔王、驚恐的孩子、堅強的父親和平靜的敍事者。

這首歌曲創造了藝術奇蹟,有奇異的想像、豐富的故事、錯落有致的歌曲和美妙的伴奏,令人陶醉,美不勝收。 歌曲欣賞一般是引發我們興趣入門的品類,雖然種類繁多,但終因為篇幅較短,旋律、結構簡單,加之有歌詞的輔助,比較容易理解,而另一些作品,比如室內樂,在欣賞上就有一定難度了。

室內樂欣賞 在欣賞室內樂這種音樂體裁時,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它的產生。早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前,室內樂就已存在。

最早的室內樂是指王公貴族在皇宮或是貴族的大客廳中演奏演唱的音樂,主要是區別於在教堂或是在劇場和廣場上演奏的正規、場面宏大的宗教音樂。早期室內樂的演奏主要用琉特琴(一種彈撥樂器)、哈普希科琴(撥絃古鋼琴)以及一些管絃樂器,曲目是一些宗教和世俗的聲樂、器樂曲,但比較簡單,到了巴洛克時期才逐漸豐富起來。

高聲部一般是用小提琴、長笛及雙簧管來演奏,低聲部用大提琴及大管來演奏,中聲部則用琉特琴和哈普希科琴來演奏和聲以及流動的伴奏織體,比初期細膩豐富多了。 到了巴洛克的晚期,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和“絃樂四重奏之父”的奧地利作曲家海頓(1732-1809)賦予了室內樂新的活力,使這一形式得到充實和發展。

他確立了絃樂四重奏的典型演奏形式,並使這一形式成為室內樂最常見的演奏形式。在這之前,宮廷樂隊的編制並不固定,一是根據權貴們的好惡來選擇樂器,二是根據現有條件因地制宜地創作。

海頓作為創立古典音樂的領軍人物,集巴洛克音樂之大成,寫了八十多首絃樂四重奏,僅次於他的交響曲(一百多部)。在海頓早期的絃樂四重奏中(1755—1760),五個樂章的組曲傾向很明顯,這主要是受到巴洛克時期的大師巴赫的影響所致。

巴赫在他的《英國組曲》及《法國組曲》中,以各種舞曲作為這些組曲的主要成分:像《阿拉曼德舞。

2.怎麼寫"音樂的感受" 快 快 點 哦 謝謝

淺談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內容提要: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説,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因此,準確、深刻和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本文主要探討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其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我從欣賞者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體驗的深淺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論證,得出"準確、深刻和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這一結論。

3.簡短的音樂感受怎麼寫20字

淺談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內容提要: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説,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因此,準確、深刻和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本文主要探討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其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我從欣賞者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體驗的深淺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論證,得出"準確、深刻和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這一結論。

4.學習音樂欣賞課後的感想和啟發,1000字左右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鑑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誌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針對新教材談幾點心得。

一、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麼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二、欣賞教學時精講多聽

首先欣賞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為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宂長的講述,因為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啟發性,目的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對比教學,靈活多變地設計不同課型

將題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與題裁等異同點明顯,易於對比地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能使學生比較準確地感受領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時還能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音樂,並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瞭解音樂表現的規律。

1.以題材為中心設計課型 以某一題材為中心,將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欣賞教學。能使學生從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欣賞中,集中體會,理解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音樂表現手段來表現共同的音樂與主題的。

2.以演唱(奏)形式為中心設計課型 這一課型將同一音樂表演形式、內容、主題不同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不同聲,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等形式的獨唱曲組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除有利於學生學習,瞭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經典音樂作品,拓寬音樂視野。

3.以作品曲式與體裁為中心設計課型 這一課型將同一曲式結構或樂曲體裁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以“一段體”為中心或以“進行曲”、“變奏曲”等為中心開展音樂欣賞教學。這樣做有助於學生了解曲式、體裁等有關音樂知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內容與音樂表現形式的相互關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形式美。

四、音樂欣賞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等能力

想象和聯想是音樂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音樂情感。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象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後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5.怎麼寫"音樂的感受" 快 快 點 哦 謝謝

淺談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內容提要: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説,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

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因此,準確、深刻和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本文主要探討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其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我從欣賞者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體驗的深淺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論證,得出"準確、深刻和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這一結論。

6.音樂鑑賞的音樂感受能力

所謂音樂聽覺能力就是“音樂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是在多聽、多想的基礎上提高的,它會產生對音樂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賞者對不同類型音樂作品的評判態度。

由於音樂給予人們的感受首先是情緒上的反映,如愉快、煩躁、激動等,而情感又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所持某種態度的反映,如喜、怒、哀、樂等。所以,音樂欣賞的重要通道是藉助於音樂聽覺的情感體驗。

從音樂欣賞的心理因素來看,欣賞是接受環節,它不是以表演或為獲得某種具體成果為目的,而是聆聽者結合自己的主觀經驗,通過內心聽覺引起回憶、想象及聯想等,豐富自己從欣賞音樂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這也是通過音樂聽覺能力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作的行為。根據人對音樂感知能力的認識規律,音樂聽覺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音響感知是指通過音樂欣賞者的聽覺而獲得的對音樂音響及結構形式完整的接受。在音樂欣賞的感知活動中,音響感知是整個音樂欣賞的前提和基礎,音樂欣賞中一切感情體驗與形象聯繫都以音響感知為基本,如果離開了對音樂音響及其結構形式的感知,就談不上對音樂作品的進一步欣賞。

音樂作品的實際音響是以節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諸要素相互參與、相互合作,經人為的藝術加工而形成的“聲音工藝品”,我們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覺到,但我們的耳朵必須是經過訓練且能分辨音樂的耳朵,否則,就難以接受、理解這種音響外層的“工藝品”。具體説來,音樂音響的感知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音樂音響的辨別能力 這是指對音樂的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別能力,如果欣賞者具備了對這些音樂要素的辨別力,也就具備了音響感知的基礎。《淮南子》中就曾記載,“六律具存而莫能聽者,無師曠之耳也。”

“師曠之耳”就是能辨別音響的耳朵。如果一個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難分辨出進行曲和圓舞曲的不同音響效果;如果欣賞者對各種樂器的音色缺乏辨別力,那就會影響他對於管絃樂作品的欣賞。

因此,培養對音樂的辨別力,對音響感知具有首要意義。2.對音樂音響的感受能力 音樂音響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節奏感、多聲部的音樂感以及對樂曲結構的整體感知等幾個方面。

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對不同旋律的特點進行感受,並由此達到對旋律美以及對其中藴含的感情內容的體驗。節奏感決定着音樂的表情性質和風格特徵,要獲得音樂的美感,就必須培養起良好的音樂節奏感。

多聲部音樂手法廣泛應用於合唱、鍵盤音樂、管絃音樂領域,只有具備多聲部音樂感,才能懂得各聲部的組合和音樂的和聲效果。對樂曲結構形式的整體認知是把音樂的各種要素合成至完整的樂曲的感知活動,實現完美的音樂感知。

3.對音樂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的音響材料是在時間中展現並隨着時間的運動轉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終保持對音樂的新鮮感,記憶力能使音樂留下深刻印象並使音樂的進行得以延伸。

如果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沒有對音樂的高度注意力和記憶力,就不可能得到對音樂的整體認知。 欣賞音樂在達到完美的音響感知的同時,也在藉助於內心聽覺而引起的情感體驗。

古代文化理論家劉勰説:“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説創作者是由於情感的激發而創作作品,而聽眾是通過作品體驗其中感情的。

欣賞音樂要通過音響感知較準確地體會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欣賞音樂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將會給欣賞者帶來深刻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準確、深刻、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有了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結合對旋律、和聲、節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體裁等音樂以及音樂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現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確理解音樂。

前文説過,音樂是聽覺藝術,良好的音樂聽覺是正確欣賞音樂的基礎,我們無法想象不能辨別音高、節奏、音色的人能從音樂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第二,緊密結合欣賞者的生活體驗及情感欲求。

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可以將欣賞者迅速帶入音樂意境之中,使欣賞者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欣賞音樂,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琵琶協奏曲《琵琶行》,描寫了詩人白居易被貶任江州司馬期間,在船上聽到一位淪落地方的長安樂伎演奏琵琶曲,聯想自己“謫居卧病潯陽城”的處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種強烈的感情共鳴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

白居易既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又是著名的音樂家,現代就有人專門研究其音樂美學思想,可見其對音樂理解之深刻。從《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這一點,換言之,所有這些體驗、感慨無不建立在白居易對音樂的敏鋭感覺上。

如果白居易沒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對琵琶這一樂器的音色沒有清晰的感覺,對音樂的節奏沒有準確的判斷,對演奏的輕重緩急沒有敏鋭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淪落人”,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的情感融為一體,。

7.急需“音樂欣賞課後感想”急需啊

我對音樂有廣泛的愛好。

各種音樂我都能接受。什麼流行/古典/搖滾/民歌/説唱;或者説中國,外國我都能接受,只要符合我的心情就好,只要你願意用心去傾聽,每一段音樂你都能聽出不同的感受。

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輕音樂,或者純音樂。那是沒有雜質的音樂,那是天籟。

至於交響樂呢,我接觸的也很多,中央音樂頻道幾乎每天都有專場,可是很遺憾的是,我都很少用心去傾聽。雖然沒用心去傾聽,但還是對交響樂有一定的瞭解,因為接觸的多嘛!我現在在的學校軍樂隊,應該也算是交響樂團,我在裏面打小鼓的,因為我的節奏感比較強。

在軍樂隊我瞭解了不少交響樂的知識,懂得了不少的樂器。都是零接觸的哦,體會自然深。

在各種藝術形式中,音樂可能是主觀色彩最為濃厚的一種藝術了。同一首音樂,可能每個人聽出來的內涵都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可能千差萬別。

不過,音樂作為人類共同欣賞的藝術,它的主觀色彩裏,還是有着共通的規律,比如我們説某支曲子或高昂雄壯,或輕鬆歡快,或優美抒情,等等。這就是我們共通的感受。

我自己的感受是音樂最大的功效,就是能讓人放鬆,能讓人從那些或舒緩或高亢的旋律中浮想聯翩,心靈得到美的薰陶和享受。特別是交響樂和一些抒情輕音樂,聽來讓人陶醉。

要寫對交響樂的感想,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交響樂。在我的記憶中,交響樂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吵”.聽了大師的精彩演奏,這樣的想法立刻就消失了,其實交響樂很有意思,裏面可以夾雜各種動物的叫聲,也可以描繪大自然的鳥語花香,潺潺流水的聲音。

只要用心體會,就能領悟到音樂大師的良苦用心和藝術造詣.他們的演奏讓我進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有聲世界。其實交響樂不是中國的東西,它是一種外來文化,傳入中國不過近百年。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由外籍人士為主在上海和哈爾濱成立了兩個交響樂團。新中國建立初期,建立了中央樂團、也就是國交的前身,之後相繼成立了幾個省市的樂團,為數也不多。

改革開放之後、隨着經濟社會的興旺發展,各地紛紛建立交響樂團,已達數十個之多。但上演作品的絕大多數是外國的,新中國成立之前只有極少幾個留學生在外國學習過交響樂的寫作,寫成的作品也極少。

新中國成立之後,幾所音樂院校設立了作曲系,並派出留蘇學生,培養了一批專業作曲家,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品。改革開放以後,大批人才湧現、大量作品誕生,產生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水平的作品。

這些資料我是從圖書館瞭解到的,像中央樂團的演出我也聽過不少,特別令我喜歡和難忘的是《黃河的合唱》,中央樂團儘管歷史不長,但是它的確是很優秀的樂團。新中國成立之後,幾所音樂院校設立了作曲系,並派出留蘇學生,培養了一批專業作曲家,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改革開放以後,大批人才湧現、大量作品誕生,產生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水平的作品。僅2001年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就有121部交響樂作品參評、21部作品獲獎,可以説取得了很大成績,應該充分肯定。

但由於創作思路、經濟條件、作品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這些新作品被各交響樂團上演的卻很少,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各樂團經常演出的絕大多數仍然是外國作品,仍然是外國人、外國作品、外國的音樂文化佔據着中國的音樂舞台,所以我們中國得努力趕上啊,我們這一代人肩負着重大的責任。我們有義務去感受它,我們有義務去推廣它。

很多人也許認為交響樂是“貴族”享受,自己不敢太多的接觸,其實交響樂並不難懂,在交響樂應該放棄那些“過多的尊重”,也不需要“大膽”和“勇氣”。你所要開始並堅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聽,再去聽,用心去感受!和其他音樂一樣,交響樂也能抒發人們的感情,而且感情可能比其他音樂表現得更加強烈。

交響樂取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又高於生活。很多題材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這樣就拉進了藝術與聽眾之間的距離。

交響樂讓我認識到了協調與配合的重要性,試想如果演奏者中有一個分神,那麼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相反,只有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展現音樂的無窮魅力。

同樣,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講求獨立的時候,不能忘了合作。只有團結才能奏初更加優美的人生樂章。

俄國作曲家一語切中要害“音樂欣賞的困難一般在於人們對音樂總是懷有過多的尊敬”。他認為首要的事情是“應當教他們熱愛音樂”。

對於交響音樂,其實並不存在懂與不懂。有了感受就是懂,不同的感受都是懂。

面對那些早已逝去的音樂大師,你不必擔心你的感受是否完全合乎原意。與其刻意的去考證,不如自由的去聆聽。

音樂對人原本就是完全開放的,因此具有無限的包容性。自由聆聽、放飛思緒,你個性化的感受就是一次新的解讀,又何嘗不是對樂曲內涵的又一次豐富和擴展呢?你所感受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也是你與大師共同擁有的。

你的感受並不需要得到別人的首肯,在音樂面前,人們都是平等的。 平日裏我最喜歡聽貝多芬的《命運》,這首曲子一直存在我的MP3裏,我一直不捨得刪除。

曲子裏那急衝衝的扣門聲及作者要“扼住命運咽喉”的吶喊,就會使我馬上聯想到這樣一幅畫面:命運之神滿目猙獰,手持權仗逼近貝多芬的。

8.“我對音樂欣賞的認識和理解”該怎麼寫

對音樂欣賞的一些看法

今天為加入清風音樂論壇寫了篇申請,很多是我想説的話,就順便發這兒吧,呵呵!

以下是這批申請:

偶然的,在一個論壇上看到一個網友提供了清風的鏈接,對我這種瞎逛型的網民,理所當然的就要去逛逛,一進來,第一感覺是界面很温暖,一種文化的氣息,順手翻了些帖子,看得出這些朋友都是音樂愛好者,感覺不錯。感覺不錯當然要註冊,一系列常規的流程過後,登錄上來,到古典區,看到一個仁兄發的一個古典的帖子,介紹的是一些名曲的小段,並提供了下載,呵呵!有推薦有下載,這我最喜歡了。立馬開起小車下載來聽聽。享受了人家的勞動成果理當表示下謝意啦,於是大筆一揮,ctrl+enter回帖!結果顯示新人暫時不能回帖。嗯,可以理解,很多論壇都是這樣的。但是接着過了一會兒,系統給我發來以信息,讓我發張申請帖,這較真的事兒我逛了這麼多的論壇還只在Verycd碰到過,但是給我的感覺是這樣論壇很認真,不似某些論壇單純為人氣而隨便註冊,結果是ID氾濫,馬甲橫行,經常搞得論壇要麼死氣沉沉要麼烏煙瘴氣。

但是在慶幸自己找到一個真正的音樂論壇的同時,卻又犯愁這帖子該怎麼寫呢?看了很多兄弟寫的申請帖,深感自己才疏學淺,文采單薄,要寫出一篇像他們那樣文采飛揚的文章對我來説太難,只好來説説自己對音樂欣賞的一些看法。

其實不關是音樂欣賞,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差不多,引用房龍的一本書就是《寬容》(《tolerance》)不知道罈子裏的兄弟看過這本書沒有,如果説得具體點兒,可以用**説的一句話:“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多論壇上論戰打得不可開交,討論我是很喜歡的,很多時候討論不光是能聽到別人的獨到見解,看到自己沒有看到的方面,同時很多時候的討論,更能引發你自己對很多看法的反思,從而加深你對自己的理解。正如武林高手比武,更多時候是自我的超越,想起李連杰《霍元甲》中的一句話:“在武術中認識到一個真實的自我,武術是武術是認識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的手段。”討論也是。但是如果把討論的目的變成駁倒對手,那就本末倒置了,好似武術不是為強身健體而是爭強鬥狠。很多時候在討論中我們更需要的是否定自我的勇氣,如果沒有這樣的勇氣我們永遠不能超越過去的自己,達到更高的境界,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有效的方法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討論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見解,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對rock的瞭解很多,聽了很多,但是有一點不好,就是除了搖滾愛否定其他人聽的音樂,經常説的就是:“你就聽這些啊?”搞得大家都不喜歡更他討論音樂了,其實他也由此錯過很多美好的音樂。其實這又何必呢,聽音樂不要侷限於對歌手樂隊甚至是音樂風格的推崇。很多人聽歌先看歌手,如果是他喜歡的那立馬就下,聽

過馬上説好,如果是他討厭的歌手,那聽都不聽就加以否定,這樣其實不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應有的態度,這是追星粉絲的做法,而不是愛樂人的所為,真正愛音樂的人關注的是音樂本身與音樂的內涵,而不去在乎它是誰唱的。就我自己來説吧,我個人不喜歡周杰倫大部分的歌,主要是不喜歡那種風格,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他所有的音樂,其實我還是蠻喜歡他的《東風破》和《千里之外》的,呵呵!

兄弟姐妹們,放開自己的眼界,你會發現音樂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好了就寫這些吧,想法很多但是寫得不好,希望版主們能批准一個音樂愛好者的加入申請。如果這次不行我還會繼續努力的!

9.音樂鑑賞怎麼寫

音樂欣賞就是通過聽覺去感受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美,從而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陶冶我們的情操。

從其定義看出,音樂欣賞就是用耳去聽,並且在這過程中通過聯想等的一些思維方式去用心體會出來的對該歌曲或者樂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 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既可以是單純的聽覺上的享受,也可以細細地品嚐音樂藴含的感情。

當人需要用音樂去放鬆心情的時候,可以純粹地從聽覺上享受音樂,即從欣賞音樂過程中,由於感受旋律、節奏等音樂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時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不一定要具備很多音樂知識或者有高層次的欣賞水平,只要“打開耳朵”去聽音樂即可。

在欣賞音樂時,你便會感受到到旋律是優美的或者是動聽的,並且憑直覺去選擇個人覺得悦耳的歌曲或樂曲去欣賞。例如在聽很多的交響曲時,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欣賞它的旋律,從中獲得心情上的釋放。

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也可以從更深的層面去體會歌曲和樂曲中的情感和內涵。我們可以通過反覆的欣賞同一首歌或者樂曲,通過聯想,通過思考,從而得出這首歌曲或者樂曲所渲染的感情。

更進一步地,我們可以去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風格、體裁以及其音樂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層 的體味音樂作品的內涵。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對音樂的基本知識有所瞭解以及具備一定得欣賞能力。

而在更深入的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既可以獲得欣賞過程中的快感,還可以培養我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當我們在聽交響曲時,如果我們知道的作者創作用意,創作背景,我們就能聽音樂作品更為深刻的內涵。

標籤: 音樂欣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k/zonghezhishi/1ylm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