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隸書的處怎麼寫

隸書的處怎麼寫

1. 處隸書怎麼寫

隸書有三大特點:①蠶頭燕尾,一波三折;②燕不雙飛,蠶不雙設;③重濁輕清,斬釘截鐵。意思是説,橫和捺不必筆直,可以有起伏波折,書寫分為三個階段(頓、挫、提),即起筆一頓,折挫向右,收筆一提;在主要一橫,或主捺主勾處來寫蠶頭燕尾(又稱雁尾),在一個字中只有蠶頭燕尾各一筆(但並非每字必有蠶頭燕尾);筆畫可粗可細,粗處重濁一些,細處輕清一些,寫短橫短堅要快提停筆,不能頓筆,要使畫端像斬釘子、截鐵塊一樣堅硬有力,不能重描修飾。

隸書的處怎麼寫

隸書較之其它書體,對稱形式更多;外形輪廓較方,內面轉折略呈圓形(所謂“外方內圓,如龜如鼈”)。尚有扁方式(高寬之比約為2:3)、梯形、多體形等。

隸書筆法挺勁秀美,莊重大方,波磔飛動(左撇叫波,

2. 處隸書怎麼寫

[處]字歷代名家名帖的隸書寫法與簡體寫法。

如圖所示:

3. 學的隸書怎麼寫

學的隸書如下圖:

4. 隸書字體怎麼寫

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

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

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

擴展資料:

一、創作要點

1、要取法漢碑和秦漢竹木簡。所謂取法,就是認真刻苦地解讀、體會,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當代人的作品,看當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點和不足。

2、恰當把握主體的創作狀態。“書寫性”其實就是將書寫過程和創作情緒紙面化。行筆重複,會形成慣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趨生。

3、正確對待風格問題。風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論。風格面貌不強,不必耿耿於懷;已經形成風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迴避。

二、結構特點

1、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2、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瞭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3、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隸書

5. 隸書的字怎麼認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一)隸書的結構特點: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瞭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變畫為點變連為斷

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強化提按粗細變化

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二)點畫寫法:

1、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2、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

3、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

4、隸書豎的寫法於篆書相同。

5、隸書的橫有短橫和長橫兩種,短橫起筆逆入平出,橫末護尾,略似篆書。長橫起筆藏鋒向上逆入,繼之用方筆折下轉向右,使之成蠶頭的起筆,繼而向右行筆,筆稍澀,不可浮滑,至橫的三分之二處,按筆帶出一向下的波凹,繼之提筆稍向上翹出鋒,形成雁尾。這一運筆又稱為波磔。

捺與長橫的寫法相似,只是筆勢向右下,較橫更舒展。

撇的寫法,與寫左下挑相同,起筆後用過筆向左下行筆,行中略增曲勢,至全畫三分之二以下處用力頓筆,到畫的末端捻筆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筆收鋒於線中。鈎的寫法有幾種,這裏只介紹常用的長鈎的寫法,出鋒後不提而是用過筆向下行筆,行至豎下端再依次蹲筆、挫筆、頓筆向左畫近似水平的圓弧,至弧末提筆出鋒。

另外,隸書的書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如一字中有數橫相迭時,一般是最末一橫寫成帶蠶頭雁尾其餘都是短橫。如一字中既有長橫又有長捺,一般是長捺用蠶頭燕尾,長橫不用,如“大”的寫法就是。如橫在別的筆畫包圍之中,橫的寫法也不用蠶頭燕尾。就是説,蠶頭燕尾在一個字中只能出現一次,否則就會影響字的美觀,所以前人説“蠶無二色,燕不雙飛”。

6. 隸書怎麼寫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

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 寫長橫時,起筆逆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

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 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

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

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

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露等各種變化。

還有字距寬。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7. 書法隸書 漢字“我”怎麼寫

隸書漢字“我”的寫法如下圖:

拼音:wǒ

部首:戈

筆畫:7

五筆:TRNT

筆順讀寫:撇、橫、豎鈎、提、斜鈎、撇、點

四角號碼:23550

釋義:

1.(會意。從戈,從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義:兵器。基本義:第一人稱代詞)

2.自稱;自己。

3.自己的 。

4.表示親密的 。

擴展資料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忘我[wàng wǒ]

為了國家、集體的利益而忘掉自己。形容公而忘私:~地勞動。

侯金鏡 《漫遊小五台》:“心情逐着林海的波濤起伏,舒暢遼闊得將要進入忘我的境界。”

2.我們[wǒ men]

人稱代詞。稱包括自己在內的若干人。

巴金 《隨想錄·關於麗尼同志》:“我立在甲板上,身子靠着欄杆,搖着手,低聲説:‘ 台灣 ,美麗的土地,我們的!’”

3.我家[wǒ jiā]

稱自己。

《醒世姻緣傳》第二回:“ 計氏 説道:‘我家臉醜腳大,稱不起和一夥漢子打圍,躲在家中,安我過日子的分罷了。’”

4.大我[dà wǒ]

指集體(跟“小我”相對):犧牲小我的利益,服從~的利益。

孫中山 《社會主義之派別與方法》:“個人社會,本大我小我之不同,其理可互相發明,而未可以是非之也。”

5.故我[gù wǒ]

舊日的我:依然~。

郁達夫 《別戴某》詩:“但願他年再見時,我非故我汝非汝。”

標籤: 隸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k/zonghezhishi/3y4p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