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瓦片怎麼寫

瓦片怎麼寫

1. 瓦字繁體怎麼寫

瓦字的繁體與簡體寫法相同,繁簡對照圖片如下:

瓦片怎麼寫

瓦(wǎ),或稱屋瓦、瓦片,為屋頂上加蓋陶瓷片狀物的建築風格,通常搭配尖斜式屋頂,常見於亞洲和歐洲。瓦( clay tile)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頁巖、煤矸石等粉料)為主要原料,經泥料處理、成型、乾燥和焙燒而製成。

主要用途:

1.防止雨水滲漏至屋內。

2.隔熱,防止白天的太陽輻射熱直接傳至屋內。當瓦片交疊鋪設於尖斜式屋頂時,可產生一個用於隔熱的空氣間距。

3. 隔音、保温、隔熱、防紫外線、低碳環保、減少農村秸稈焚燒,保護環境。

瓦的筆順:

2. 瓦房怎麼寫日記請寫出

每座瓦房都搭有一個院壩,寬敞實用。院壩是用石板鋪成的,四周還用石頭鑲着,就像是一個方塘。它可以用來曬糧食,小孩子也可以在院壩裏玩。

瓦房的房間是用泥土築成的土牆隔開的,有的人認為泥土不好看,也會在土牆外面抹一層石灰,這樣一來,房間就明亮很多。

房頂就更有型了,每座房子都有一個古落錢,中間有一個圓,圓裏面有一個菱形,圓上面還有用瓦拼成的圖案,總之,看起來很漂亮。房頂上的瓦也蓋的非常有形,一片一片緊挨着,整整齊齊的。

怎樣?瓦房的魅力是不是很大呀?

3. 有一個寫人生脆弱的文章是以瓦片開頭的

若干年前,在中國湖南農村的一間很普通的瓦房的屋檐下面,藏着一個小小的抄本,寬五釐米,高八釐米。

上面疾風急雨,灼日嚴霜,而那厚不過一釐米的瓦片卻神奇地保護了它的生命。終於有一天它被取了出來,與它的主人劫後重逢,它塵滿面,而他已鬢如霜。

又過了若干年後,這小小的抄本又增添了一些內容並終於得以面世。這就是此時正擱在我牀頭已被我翻過不知多少遍的黃瑞雲教授的《溪流集》。

我不能不感慨萬端,儘管這只是一本薄薄的文集,但我卻分明感到是那麼的厚重。不僅僅是書的作者特地將這本書寄給我的那份濃厚的情意,更在於這書中所閃射的哲理真知和深厚的情感內涵。

我不能理解,像這樣理與情俱佳的作品卻何以不為那個年代所容納?儘管作者當時正處於人生的低谷,但通觀全書,充滿着的卻仍然是積極昂進的人生態度,是謳歌真善美的價值取向,是沙海礫珠般的人生箴言。 《溪流集》全書都由言簡意賅的短語組成,這些短語都是作者在那個年代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據作者自己所言,這些短語與他的寓言一樣,都是他在平時偶有所得便隨手記下的,他將之比喻為溪流也比喻為小草。然而我們卻不能不信服地承認,儘管經過了幾十年歲月潮水的沖刷,這溪流仍然在唱着歡快的歌,這小草仍然是那樣鬱鬱葱葱。

積極昂進無疑是這本書的主旋律,我們不難從這本書中隨便就可以找到作者不少自勵的短語: “熱愛生活,即使在最艱難的日子裏也不會沮喪。” “征途上當你感到困苦的時候,唯一可取的辦法就是堅持前進。”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生活的強者,但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對待生活的強者。”…… 作者始終以進取的心態對待人生,在他的這本集子中,他是這樣充滿詩意地寫到攀登的: “有志於努力攀登高峯的人,即使他未能到達峯頂,也可能到達旁人未能到達的高度。”

“望着山頂,看到山頂挨着了天。走上山頂,天還是那麼高。”

“距離峯頂三步與登上峯頂有什麼差別?距離峯頂三步,只看到山的一邊;越過這三步,就會看到山峯的四周。” “攀登高峯,固然要不畏艱辛,也還需耐得寂寞。”

“遠山,引誘人前往攀登,也許那兒並沒有什麼奇蹟,但它會為攀登者提供一個空闊的世界。” “漫遊在逶迤的山路上,我不願停步,總想前邊有着更美的境界。”

“在人生攀登的山上,只有不同的高度,沒有終極的頂峯。” “人們永遠達不到‘美’的峯頂,但人們總還是奮力向那兒攀登,如此產生了許多偉大的創造。”

“要在羣峯中爭一席之地,不要在土丘上誇耀自己的高度。” “比羣山高出一點,就會看到更多的山峯。”

“高峯不怕孤立在白雲之外。” “登上峯頂的收穫,在於得到山下所無法開展的廣闊的視野。”

…… 瞭解作者的人都知道,作者在他所致力的學術領域和文學園地都早已經是“弟子三千”和“著作等身”,在我們的國度也是知名的,我曾經寫過一篇《寂寞的駱駝》説到過他的情況,他所取得的成就令許多人只能終生望其項背。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何等的不易,其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都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

他的動力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從以上的短語裏,我們終於明白,原來他的精神世界裏始終有種不斷攀登高峯的思想在作支撐。這高峯不僅包含學術及文學成就的高峯,也包含人生境界的高峯。

作者熱愛生活,愛憎分明。這種強烈的情緒傾向都灌注在了他的這本書中。

儘管他寫這本書時尚身處逆境,但他仍然以一個善良正直的人的眼光努力去發現並謳歌生活中那些真善美的東西。蒼茫的大地,浩瀚的大海,綿綿的春雨,汨汨的小溪,壯觀的瀑布,晶瑩的露珠,鮮豔的花草,啼血的杜鵑,在他的筆下都顯得是那麼的生動有情。

連一根枕木,一隻路燈,一塊磨刀石,一台壓路機,一眼深潭,一個小島,這些人們司空見慣的景物,他也從中發掘出了積極的意義。相反,對於那些生活中存在着的假惡醜現象,他也借喻於一些人們厭惡的惡狗、游塵、烏鴉之類的載體予以貶斥。

這方面的短語又有點類似於微型寓言了。尤其是他關於人與神的許多短語既深刻又雋永,讀起來很有點意思: “人創造神,是希望從他那兒得到寬慰,神卻盡情地愚弄他們。”

“上帝拆毀了交通天地的階梯,使芸芸眾生無法上窺天界,結果把自己變成了天宮的囚徒。” “人用泥土塑造出神像,然後匍匐在它的腳下向它膜拜。”

“神看到人類的智慧和才能,都很恐懼,生怕將來會失去控制。狡猾的上帝卻笑了。

‘不用擔心,’他説到,‘當我把才能和智慧賦予他們的時候,同時也注進了一種本能,叫他們相互殘殺。” “上帝是人類悲劇的象徵:他用洪水淹沒了世界,從方舟上留下來的孑遺卻仍然向他膜拜。”

“天堂裏的神同地獄裏的鬼一樣參差不齊。”…… 進而,他得出自己的結論也是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我否認任何的神。”

不能否認,作者的不少短語裏都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政治傾向性,尤其是在當時那個年代裏,許多短語很容易被人授之以柄,扣上“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的帽子,這也正是作者當時之所以遭受厄運和這本集子不得以藏身瓦片下的原因。但是,誣衊和陷害並不能減弱這些短語裏所藴含着的真理的光輝。

幾十。

標籤: 瓦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k/zonghezhishi/4yn5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