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流星在古時候被稱做什麼

流星在古時候被稱做什麼

流星在古時候被稱做什麼

1、流星因為形狀不同而被古人分成許多名目,有些名目頗為容易與彗星混淆,比如在空間留下尾跡的被稱為流星,不留尾跡者稱為飛星,有尾跡而較小者稱為使星,意義各不相同。我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大約有180次之多。

2、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寫道:“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

3、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鋭,色如鐵,重亦如之。

4、”所以説,有見識的天文學家在見到流星或者流星雨時是當做一種現象來記錄和研究的,一般百姓見了可能會很害怕吧,就像見到月食一樣。

標籤: 流星 古時候 稱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k/zonghezhishi/nnxg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