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肩部最高的部位叫什麼

肩部最高的部位叫什麼

肩部最高的部位叫什麼

肩部最高的部位叫什麼:答案是肩峯。

肩部最高點是肩峯,它位於肩關節上方,是肩胛骨的一個突出部分。

肩峯與肩關節、肌肉、韌帶等結構密切相關,對肩部的穩定和運動起到關鍵作用。

下面將詳細介紹肩峯的相關知識。

1. 肩峯的結構:肩峯是肩胛骨上的一個骨性突起,位於肩關節的上方。

它與肩胛骨的肩峯突、肩峯韌帶等結構相連,共同構成了肩部的骨骼框架。

2. 肩峯的功能:肩峯是肩部肌肉和韌帶的附着點,對肩關節的穩定和運動起到重要作用。

它還能保護肩關節,防止關節受到外力的直接衝擊。

肩部最高的部位叫肩峯。

肩胛岡外側端是肩部的最高點,稱為肩峯。

在流出曲線或吸收曲線的峯上出現的不成峯形的小曲折,形狀類似肩膀,故稱為肩峯,屬於對曲線形狀的一種描述。

上緣的外側角有一彎曲的指狀突起稱為喙突,體表可觸及。

內側緣薄而長,外側緣稍肥厚。

上角和下角分別為內側緣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平對第2肋和第7肋,可作體表標誌。

外側角最肥厚,有梨形關節面稱為關節盂,與肱骨頭相關節。

前面為一大的淺窩,朝向肋骨稱為肩胛下窩;後面被一橫行的肩胛岡分成上方的岡上窩和下方的岡下窩。

肩胛岡的外側端,向前外伸展的突起稱為肩峯。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肩部最高的部位叫肩峯。肩胛岡外側端是肩部的最高點,稱為肩峯。在流出曲線或吸收曲線的峯上出現的不成峯形的小曲折,形狀類似肩膀,故稱為肩峯,屬於對曲線形狀的一種描述。上緣的外側角有一彎曲的指狀突起稱為喙突,體表可觸及。內側緣薄而長,外側緣稍肥厚。上角和下角分別為內側緣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平對第2肋和第7肋,可作體表標誌。外側角最肥厚,有梨形關節面稱為關節盂,與肱骨頭相關節。前面為一大的淺窩,朝向肋骨稱為肩胛下窩;後面被一橫行的肩胛岡分成上方的岡上窩和下方的岡下窩。肩胛岡的外側端,向前外伸展的突起稱為肩峯。

肩部的最高點是?A關節盂B肩峯C喙突。選什麼

其實最高點在鎖骨上,這道題目答案是肩峯。由鎖骨往外摸,你會發現最高點外側還有骨,那個骨比最高點低一些,那個就是肩峯,再往外側是肱骨頭,手感會不一樣了。所以準確的説最高點是在鎖骨的。另外並不是所有棘突都呈疊瓦狀,只有胸椎棘突才是的。頸椎和腰椎大概呈水平向後,相互平行。

肩部的最高點是?A關節盂B肩峯C喙突。選什麼

我們都知道什麼是鎖骨,沿着鎖骨向外摸,最遠端外側的骨性隆起就是肩峯。肩峯位於肩關節上方,是肩胛骨的上外側端,也是肩部的最高點。

肩部哪個位置最高?(骨性標誌)

8、幹z部的體 表標誌胸骨: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肋骨:第二v到第十l二h肋骨、第一t到第十c肋軟骨。椎骨: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體 表標誌肩胛骨:肩峯、肩胛岡3、肩胛下k角。鎖骨:全長7。肱骨:肱骨內1上s踝、外上x髁。尺1骨:鷹嘴、尺4骨頭、莖突。橈骨:橈骨頭、莖突。手0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1;下h肢部的體 表標誌髂骨:髂嵴、髂前上u棘、髂後上p棘、恥骨聯合、坐骨結節。股骨:大g轉子a。髕骨:前面。脛骨:脛骨前緣。腓骨:腓骨頭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體表的肌性標誌 一z、頭頸部 咬肌 當牙3咬緊時,在下f頜角的前上f方2,顴弓y下k方3可摸到堅硬的條狀隆起。 囁肌 當牙5咬緊時,在聶窩,於h顴弓c上z方1可摸到堅硬的隆起。 胸鎖乳突肌 當面部轉向外側時,可明顯看到從2前下f方5斜向後上f方4呈長8條狀的隆起。 二o、軀幹y部 斜方5肌 在項部和背上n部,可見1斜方4肌的外上e緣的輪廓。 背闊肌 在背下o部可見1此肌的輪廓,它的外下c緣參與y形成腋後壁。 豎脊肌 脊柱兩旁的縱形肌性隆起。 胸大s肌 胸前壁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r緣構成腋前壁。 前鋸肌 在外側壁,發達者可見3其肌齒。 腹直肌 腹前正中8線兩側的縱形隆起,肌肉發達者可見8臍以3上w有三m條橫溝,即為1腹直肌的腱劃。 三f、上e肢 三z角肌 在肩部形成園隆的外形,其止1點在臂外側中1部呈現一b小s凹。 肱二i頭肌 當屈肘握拳時,此肌收縮可明顯在臂前面見3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窩中0央,當屈肘時可明顯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w頭肌 在臂的後面,三m角肌後緣的下j方3可見3到肢三p頭肌長3頭。 肱橈肌 當握拳用力h屈肘時,在肘部可見1到肱橈肌的膨隆肌腹。 掌長7肌 當手4握拳、屈腕並使外展時,在腕掌面的中5份、腕橫紋的上i方6,可明顯見6此肌的肌腱。 橈側腕屈肌 同上g述掌長8肌的動作,在掌長7肌腱的橈側,可見6此肌的肌腱。 尺1側腕屈肌 用力n外展手0指,在腕橫紋上x方1的尺2側,豌豆骨的上c方1,可見7此肌的肌腱。 鼻煙窩 在腕背側面,當拇指伸直外展時,自橈側向尺4側可見0拇長6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長8伸肌腱。在後二o肌腹之w間有深的凹隆,稱鼻煙窩。 指伸肌腱 在手7背,伸直手7指,可見8此肌至2~4指的肌腱。 四、下u肢 股四頭肌 在大e腿前方7,股直肌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所組成的夾角內8。股內1側肌和股外側肌在大l腿前面的下h部,分5別位於c股直肌的內2、外側。 臀大r肌 在臀部形成圓隆外形。 股二k頭肌 在國窩的外上x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1於v腓骨頭。 半腱肌、半膜肌 在國窩的內4上b界,可摸到它們的肌腱止4於y脛骨,其中3半腱肌腱較窄,位置淺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圓鈍,它位於o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內4。 拇長0伸肌 當用力f伸姆趾時,在踝關節前方2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脛骨前肌 在踝關節的前方1,姆伸肌腱的內2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長1伸肌 當背屈時,在踝關節前方7,拇長3伸肌腱的外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時,在足背可清晰見0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o腿三g頭肌(腓腸肌和比8目魚肌)在小h腿後面,可明顯見3到該肌膨隆的肌腹,並向下q形成粗索狀的跟腱,止8於f跟骨結節。o吱r常┍┏aluγ’廿z>euγ’廿r常┍┏n

什麼叫肩胛平面

肩胛平面息位是相對軀幹的冠狀面向前旋轉30°,這被稱為肩胛平面。從後方看,肩胛骨長軸相對於軀幹的長軸向上旋轉3°。從側方看,肩胛骨靜息時相對於軀幹的冠狀面前屈20°。

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位於胸廓的後面,是三角形扁骨,介於第2~7肋之間。分為兩個面、三個角和三個緣。前面為肩胛下窩,是一大而淺的窩。後面有一橫行的骨嵴,稱肩胛岡,岡上、下的淺窩,分別稱為岡上窩和岡下窩。肩胛岡的外側扁平,稱肩峯。外側角肥厚,有梨形關節面,稱關節盂。上角和下角位於內側緣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平對第2肋和第7肋,可作為計數肋的標誌。內側緣長而薄,對向脊柱。外側緣肥厚,對向腋窩。肩胛骨、鎖骨和肱骨構成肩關節。肩胛骨位於背部的外上方。肩胛骨前面微凹,後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嵴,稱為肩甲岡,其外側端稱肩峯,是肩部的最高點。肩胛骨在體表可觸及。

肩井的準確位置圖長什麼樣子?它的作用是什麼?

肩井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在大椎穴與肩峯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此穴位於人體的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峯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作用:主治疾病:肩痠痛、頭痠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擴展資料:

肩井

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別名膊井、肩解。屬足少陽膽經。手足少陽、陽維之會。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峯端連線的中點上。或以手拼攏,食指靠頸,中指尖到達處是穴。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副神經,及頸橫動、靜脈。主治項強,肩背痛,手臂不舉,中風偏癱,滯產,產後血暈,乳癰,瘰癧,及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肩井

骨性標誌的臨牀意義是什麼

骨性標誌(bony

landmarks)指的是在人體某些部位的骨,常在人的體表形成較明顯的隆起或凹陷,臨牀上常作為定位等應用,稱為骨性標誌。體表突出的骨性標誌部位長期受壓時,容易發生褥瘡。

重要的骨性標誌

乳突:位於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緣的前內方有莖乳突,面神經由此出顱。乳突深面的後半部為乙狀溝。

下領角:為下頜支後緣與下頜體下緣轉折之處,此處骨質較薄,容易骨折。

枕外隆凸:位於枕部向後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為竇匯。

顴弓:位於眶下緣和枕外隆凸之間連線的同一水平面上,下方一橫指處為腮腺管。

翼點:為頂骨、額骨、蝶骨和顳骨四骨相匯合處,在顴弓中點上方3~4cm處,是顱骨的薄弱部位,其深面附近的溝內有腦膜中動脈的前支經過。

第7頸椎棘突:位於頸背部最突出的隆起,頭部前屈時更容易觸及,為計數椎骨的標誌。

頸動脈結節:即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深處,正對環狀軟骨平面。平環狀軟骨,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以拇指向後加壓,可將頸總動脈壓向頸動脈結節,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的目的。

胸骨頸靜脈切跡:位於胸骨上緣,兩側胸鎖關節之間的凹陷,其上方為胸骨上窩。

胸骨角:位於胸骨柄與胸骨體的連接處向前的橫向突起,自頸靜脈切跡向下約兩橫指處,是重要的骨性標誌。平對第4胸椎體下緣的水平,也是氣管杈、主動脈弓的前、後端、心臟上界、食管的第二個狹窄處和胸導管左移處的水平;胸骨角的兩側接第2肋軟骨,為計數肋骨的標誌。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縱隔的分界線。

肩胛下角:自然體位時平對第7肋,可作為在背部計數肋骨的定位。

劍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於兩側肋弓之間,劍突與左側肋弓的交點處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骶角:沿骶中嵴向下扣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兩側可扣到骶角。

肩峯:高聳於肩關節的上方,為肩部的最高點。

尺骨鷹嘴:位於時後部後方的突出。

豌豆骨:位於腕部遠側皮紋的內側的突起。

髂嵴:髂嵴全長在體表均能扣到,其前端為髂前上棘,後端為髂後上棘,髂棘最高點平線平對第4腰椎棘突,腰椎穿刺可通過髂嵴定位。

恥骨結節:位於腹股溝內側端,瘦人較易扣到。

坐骨結節:位於臀大肌下緣內側,屈大腿時在臀部捫到的骨性突出。

股骨大轉子:大腿外側上部的突出。屈髖時,由坐骨結節至髂前上棘的連線通過股轉子。

脛骨粗隆:位於髕骨下緣四橫指處。

內踝和外踝:踝部兩側的明顯隆起分別是內踝和外踝,外踝低於內踝。

服裝中的肩高點是什麼意思?

肩頂點。在肩部最高點去量。挨着領圈的最邊上的最高點。

什麼叫穴位,功效是什麼

穴位

穴位(acupressure points)究竟是什麼

1882年,布里克斯發現人體表面存在温點和冷點而被譽為軀體感覺生理學的先驅。其實,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着許多特殊的感覺點。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晉代皇甫謐編纂了我國現存鍼灸專科的開山名作《鍼灸甲乙經》,對人體340個穴位的名稱、別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論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釐定穴位,訂正訛謬,撰著《銅人腧穴鍼灸圖位》,並且首創研鑄專供鍼灸教學與考試用的兩座鍼灸銅人,其造型之真,端刻之精確,令人歎服。可見,很早以前,我國古代醫學家就知道依據腧穴治病,並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腧穴學的完整理論體系。

《類經·人之四海》載:“輸、腧、俞,本經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鍼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它真是人體的特殊結構嗎?長期以來,人們對此推測紛紛,莫衷一是。

中醫講究的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有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討,發現皮膚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後來又發現,全身穴位總面積不過體表的萬分之四,而電阻部位卻多得多。後來人們又用最弱電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產生最大收縮效果的地方就叫運動點。經對照發現,運動點與穴位的分佈幾乎一致。但運動點的機制是什麼,還不太瞭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與神經的關係,發現幾乎所有的穴位都與神經相關聯。某一穴位與某一臟器的神經往往同屬於一個脊髓節段。在胚胎髮育時期,皮膚與神經是同源的,神經中樞存在着各皮膚區域與臟器的投射點。但是相反意見認為,非穴位區域下也都有神經分佈,它們在組織學上並沒有差別。還有人發現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係密切,穴位處的皮膚温度比別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複雜關係形成了穴位的奧妙。

許多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質。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電通過人體皮膚,發現皮膚上存在某些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位置吻合。此後不久,法國著名鍼灸學家尼伯亞特在助手的協助下,應用測定皮膚電阻方法證實了這一現象,並確定穴位電阻只有它周圍皮膚電阻的一半。在屍體上進行的測量也獲得同樣的結果。50年代後期,我國學者有關穴位電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電阻高電位的特性。然而,據推測,全身穴位的總面積僅佔體表的萬分之四,而全身體表電阻的部位卻很多,遠遠不限於穴位的地方。況且,如進食、睡眠、運動等生理活動,時序、季節、氣温等外界環境改變以及精寸心理狀態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皮膚電阻值。難怪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感歎:以此(皮膚電阻測定法)測定經穴頗有困難。法國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時間,應用此法測定穴位,所得結果卻與中國穴位大相徑庭,不得不揪然中止這項研究。

也有人將古老的腧穴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比擬分析,力圖用新理論、新概念闡釋它們。譬如,電流刺激肌膚,被刺激的肌肉會產生收縮。用最弱電流刺激而產生最大肌肉收縮的體表部位叫運動點。美國學者金林對照運動點位置與傳統穴位位置後提出,兩者的分佈近乎一致。日本的兵頭正義與美國的弗羅斯特等人,則把穴位同觸發點進行比較。觸發點被認為是機體肌肉組織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層組織敏感、結節及伴有放射痛的特點。雖然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認為,它是由於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痙攣,內分泌失調或肌緊張造成的。針刺穴位時,由於組織間相互磨擦和金屬針與組織電介質之間相互作用,會引起局部組織中肌肉纖維和神經纖維損傷。此外,兩者的分佈也略同。因此,他們認為穴位的某些特性與觸發點極為相似。有人甚至認為,它們不過是同物異名罷了。還有研究報道,穴位和差電點、皮膚活動點等都有密切關係。這些多途徑的研究,從側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對於探明穴位的奧祕,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又有人着力於研究穴位的形態結構,希望一舉揭開穴位之謎。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專家解剖觀察屍體上324個穴位,發現99,6%的穴位與神經有關。他們進一步發現,經穴與相關臟器的神經分佈往往屬同一脊髓節段,表裏兩經的穴位也多隸屬脊髓同一節段。日本學者森秀太郎證明,在全身穴位中,約有100個穴位組織深層穿行着神經束。穴位還與肌梭、神經腱梭、觸覺小體、環層小體等感覺神經節細胞周圍突末端的感受器有關。從發生學觀點看,表皮與神經組織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經中樞存在各皮膚區域與內臟器官的投射點。因此,穴位與胚胎形態學之間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關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穴位與非穴位組織均有神經纖維分佈,它們在組織學上並無明顯差異。至於穴位與非穴位區域下神經組織有什麼不同,現在還不清楚。還有人報道,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係密切。日本西條一止應用紅外線熱像圖攝影法觀察到胸腹穴位區域皮膚温度比周圍皮膚要高出0.5至1℃,他認為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緣故。有關解剖資料證實,許多穴位區域確實布有皮下靜脈,或有深部血管貫穿。

腧穴研究者們相信,人體穴位是既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又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有關的複雜綜合結構及其機能。至於穴位的具體結構或它的實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仍是各持己見,眾説紛壇,未見有一個明確答案。

【人體穴位常識】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幹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

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髮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髮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衝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衝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衝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衝擊肝、脾,震動膈?⑵�脱�佟?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衝脈之會。擊中後,衝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衝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峯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裏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另附:

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胳走向

武俠小説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説,那麼到底什麼是奇經八脈呢?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

所謂經,是指神經縱運行的在的幹脈。所謂絡,是指神經橫運行的網絡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端、內外銜接,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十二經絡走向包括:

1、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

2、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嘧呦蟯貳?

3、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

4、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而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致暈11穴部位

1.腦户穴:位於百會穴後四寸五分。

2.囟門穴(又名囟會):位於百會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髮際上一寸陷中。

4.前頂穴:百會穴前一寸五分。

5.後頂穴(又名頂門穴):位於百會穴後一寸五分。

6.風府穴(又名天星):項後枕骨下兩筋中間。

7.頭維穴:位於額角,入髮際角尖處。

8.耳後穴:位於耳後靜脈中。

9.啞門穴:位於風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於前頂穴後五分,再外開一寸處。

11.玉枕穴:位於腦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殘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鳩尾):胸劍突骨下緣。

2.對門穴(又名不容):巨闕穴旁開六寸。

3.扇門穴:即男者左對門穴,女者右對門穴。

4.京門穴(又名氣俞):第十二肋遊離間處。

5.五定穴(又名天樞):平臍中旁開三寸。

6.伯勞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8.膽中穴: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之間正中。

9.對心穴(又名至陽):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風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環跳穴:股骨大轉子後上方,當大轉子與胝骨裂孔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處。

12.蓋膝穴:即膝蓋骨。

13.膝眼穴:臏骨尖兩旁凹陷處。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脛骨內側緣內側。

15.腳住穴:腳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開腔穴:即兩耳。

17.喬空穴:即兩耳後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峯。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峯。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溝正中。

23.駕樑穴:即鼻樑。

24.咽空穴:即兩個鼻孔。

25.牙關穴:即脣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將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於風膊下處。

30.精靈穴:即兩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時肘橈側橫紋盡頭處。

32.中脘穴:臍上一寸。

33.六宮穴(又名臍中.神闕):即肚臍。

34.氣關穴(又名氣門):左乳下二橫指處。

35.血瘦穴(又名血關):右乳下二橫指處。

36.掛膀穴:血瘦穴下一分處。

37.肚角穴:位於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宮穴:位於血關穴之下,氣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點。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八分。

41.糞門穴:即口。

42.衝陽穴:足背的最高點,動脈旁。

43.血囊穴:右側十二肋骨下緣。

44.氣囊穴:即小腹左邊。

45.淨瓶穴:即臍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點。

47.山根穴:即鼻樑之上。

48.對口穴:項後的風府與啞門之間。

49.氣隔穴:臍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門穴:右側十二肋下三橫指。

51.膈門穴:左側十二肋骨下緣。

52.氣舍穴:鎖骨內側端上緣。

53.開氣穴:即氣舍穴偏右。

54.轉喉穴:即氣舍穴偏左。

55.血倉期門穴:右側鎖骨下八分處。

56.氣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脈穴:枕骨正中。

58.正額穴:頭額前正中。

59.後海底穴:腎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攢竹穴:眉內端陷中。

61.正氣穴:左側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側乳上一寸三分。

63.氣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與建裏之中點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處。

67.泰山穴:離梭子骨四寸處。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緣凹陷中。

69.勞宮穴:第二.三掌骨之間。

70.神門穴:尺側腕關節橫紋頭。

71.手三裏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頰車穴:下頷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側腕上五寸。

74.下關穴:顴弓下與下頷關節切跡間凹陷處。

75.足三裏穴:犢鼻穴下三寸,脛骨粗隆外側陷中。

76.犢鼻穴:屈膝,臏韌帶外側陷中。

77.肩井穴:肩頭高處,當大椎與肩峯之間。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緣。

79.風市穴:大腿外側膝上七寸。

80.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膕窩中動脈外。

82.承山穴:委中與跟腱之間。

83.崑崙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84.血海穴:屈膝,臏骨內上緣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

86.尾宮上穴:即尾宮上一分許。

87.鶴頂穴:位於膝蓋骨上緣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點。

89.內踝尖穴:即足內踝最高點。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淚孔穴:(又名睛明):目內眥頭外一分。

92.所聞穴(又名聽宮):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間隙外側近噱突處。

94.絕骨穴(又名懸鐘):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7.太淵:腕關節橫紋上,橈動脈外側。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

99.曲骨穴:臍下五寸處。

100.大都穴:足拇趾內側本節後。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

102.天窗穴:頸側.胸銷乳突肌後緣。

103.箕門穴:大腿內側,血海穴上六寸。

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於兩眉之間。

2.頭額前穴:位於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陽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後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腦户):位於枕骨粗隆上方。

5.厥陰穴(又名頭竅陰):位於腦後兩邊,乳突後當浮白與完骨之間。

6.華蓋穴:胸骨柄與胸骨體聯合的中點,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裏):位於臍上三寸正中。

8.巨闕穴:臍上六寸,即鳩尾穴下一寸。

9.氣海穴(又名丹田穴):臍下一寸五分。

10.關元穴:臍下三寸。

11.水分穴:位於臍上一寸。

12.中極穴:臍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7.左期門穴:左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8.右期門穴:右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9.左幽門穴:巨闕穴左開五分。

20.右幽門穴:巨闕穴右開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臍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臍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門穴:左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4.右章門穴:右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5.左腹結穴(又名左七勞):臍左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結穴(又名右七勞):臍右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側一寸五分。

28.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側一寸五分

29.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於命門穴左旁三寸。

31.氣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32.鶴口穴(又名尾宮穴):位於尾骨宮下兩腿骨盡處。

33.海底穴(又名會陰穴):前陰與之間。

34.湧泉穴:位於第二.三趾跖關節後方,蜷足時所現的凹陷處。

35.右志室穴:位於命門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於腦後右玉枕穴下五分。

有一種白色的狗,超級可愛,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啊?

薩摩耶犬 (Samoyed)

【介紹】

許多年來,關於薩摩耶德犬的歷史和傳説如這種犬一樣引人人勝。故事開始於伊朗高原,人類最早的居住地,強大的部落將弱小的部落(連同他們的家庭、牲畜和犬)都趕到很遠的地方,以保證自己有充足的食物。被趕走的部落一直向北走,穿過中國(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來到白海和葉塞尼河之間的廣闊凍土帶。他們發現在冰雪的天然屏障後很安全。這些人就是薩摩耶人,塞亞特斯的最早居民。薩摩耶人被認為是純種蒙古人和芬蘭人的過渡種族。在這裏,他們一直過着遊牧生活,放牧馴鹿。薩摩耶人飼養犬幫助他們放牧馴鹿、拉雪橇,也讓犬和他們做伴。

經過幾個世紀,薩摩耶德犬一直保持純種。在所有現代犬種中,薩摩耶德犬是最接近原始的犬種之一,但沒有混雜狼或狐的血統。北極的陽光和冰雪給了薩摩耶德犬一身潔白而有冰樣光澤的被毛。與人們的長期相處使薩摩耶德犬有着不可思議的理解力。作為馴鹿的保護者而不是殺手使薩摩耶德犬有獨一無二的特徵。原始居民們那種快樂的孩子氣的性格在每隻薩摩耶德犬身上都找得到。

和人們長期相處並沒有讓薩摩耶德犬變得嬌生慣養。作為工作犬,薩摩耶德犬在極地遠征中保持着一個難以超越的記錄。早期極地探險隊的雪橇犬( 9頭公犬,平均體重26.63千克;9頭母犬,平均體重22.91千克)在極其嚴酷的條件下,日復一日地工作。它們雖然要拉相當於自己體重一倍半的物資,但仍然快樂而無憂無慮,這就是薩摩耶德犬的典型性格。每一次的探險,傑克遜一哈斯沃斯(Jackson-Harmsworth),達克•阿布魯茲(the Duc d'Abruzzi),博奇沃維克(Borchqrevink),薩克萊頓(Shackleton), 斯考特(Scott)和最著名的沃德•阿莫德森(Roald Amurdsen)在1911年成功到達南極,這些都為薩摩耶德犬的歷史增添光輝的一筆。

在被帶入英國不到100年的時間裏,薩摩耶德犬在每次犬展中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亞麗山德拉(Alexandra)皇后非常喜歡這種犬,今天在英國和美國許多飼養者那裏還有她的薩摩耶德犬的後代。現在在世界各地都有薩摩耶德犬。出生在西伯利亞的薩摩耶德犬安全地穿越赤道,在南極的冰雪中仍能保持健康。從南極探險隊歸來的薩摩耶德犬經歷了澳大利亞陽光的考驗返回英國,並在那裏安家。

薩摩耶德犬有着非常引人注目的外表:雪白的被毛,微笑的臉和黑色而聰明的眼睛,是現在的犬中最漂亮的一種。薩摩耶德犬身體非常強壯,速度很快,是出色的守衞犬,但又是温和而友善的,從不製造麻煩,卻能保持立場。薩摩耶德犬天生聰明,對主人絕對忠誠。

薩摩耶德犬的優秀品質在幼犬身上就已表現出來。年幼的薩摩耶德犬像小泰德熊。薩摩耶德犬是值得信賴的守衞者,温和、善良、友愛、健壯、適應能力強。薩摩耶德犬擁有的精神。

薩摩犬,原本是一種工作犬,常出現在美麗的圖畫中。機警、有力、非常活潑、高貴而文雅。 由於他是在寒冷地區的工作犬,所以他擁有非常濃厚的、能抵禦各種氣候條件的被毛。良好的修飾、非常好的毛髮質地比毛髮數量更重要,雄性的“圍脖”比雌性更 濃厚一些。他的後背不能太長,軟弱的後背使他無法勝任其正常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犬的價值,但與此同時,太緊湊的身體對一種拖曳犬來説,也非常的不利。繁殖 者應該採取折中方案,身體不長但肌肉發達,允許例外;非常深;且肋骨擴張良好;頸部結實;前軀直而腰部非常結實。雄性外貌顯得雄壯,而沒有不必要的攻 擊性;雌性的外貌或構造顯得嬌柔但氣質上不顯得軟弱。雌性的後背也許比雄性略長一些。他們的外觀都顯得具有極大的耐力,但不顯粗糙。由於胸很深,所以腿部 要有足夠的長度,一條腿很短的狗是非常不受歡迎的。後臀顯得非常發達,後膝關節適度傾斜,而且後膝關節存在任何問題或牛肢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整體外觀還包括了動作和整體結構,應該顯得平衡和諧,體質非常好。

[歷史資料]

薩摩犬以西伯利亞牧民族薩摩人而命名,一向被用來拉雪橇和看守馴鹿。薩摩犬以具有忍耐力與健壯的體格而聞名。歐洲探險家使用此犬從事南北極探險工作。此犬 毛色很多,一般有黑色,黑白色,黑與黃褐色,最終以白色被毛品種佔優勢。19世紀末,毛皮商人將此犬輸入美國歐洲等地,並認為此犬富有光澤的白毛可賺大錢。

組別: 工作犬 Work

高度: 公 58 母 53 CM

重量: 公 29 母 23 KG

犬種體型大小★★★★

需求護理程度★★★

運動量需求度★★★

和其他狗相處★★★

看門防衞能力★★★★★

[薩摩耶犬的整體構造]

(a)簡介

薩摩耶犬原本是一種工作犬,常出現在美麗的圖畫中。機警、有力、非常活潑、高貴而文雅。由於他是在寒冷地區的工作犬,所以他擁有非常濃厚的、能抵禦各種氣候條件的被毛。良好的修飾、非常好的毛髮質地比毛髮數量更重要,雄性的“圍脖”比雌性更濃厚一些。他的後背不能太長,軟弱的後背使他無法勝任其正常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犬的價值,但與此同時,太緊湊的身體對一種拖曳犬來説,也非常的不利。繁殖者應該採取折中方案,身體不長但肌肉發達,允許例外;非常深;且肋骨擴張良好;頸部結實;前軀直而腰部非常結實。雄性外貌顯得雄壯,而沒有不必要的攻擊性;雌性的外貌或構造顯得嬌柔但氣質上不顯得軟弱。雌性的後背也許比雄性略長一些。他們的外觀都顯得具有極大的耐力,但不顯粗糙。由於胸很深,所以腿部要有足夠的長度,一條腿很短的狗是非常不受歡迎的。後臀顯得非常發達,後膝關節適度傾斜,而且後膝關節存在任何問題或牛肢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整體外觀還包括了動作和整體結構,應該顯得平衡和諧,體質非常好。

(b)體質

體質是具有充足的骨量和肌肉,相對這樣尺寸的狗,骨骼比預想的要粗重的多,但也不能太過分,而影響了靈活性和速度,這在薩摩耶犬的構造中非常重要,骨骼與身體比例恰當。薩摩耶犬的骨量不能太大而顯得笨拙,骨量也不能太小,看起來象賽跑犬。體重與高度比例恰當。

(c)高度

雄性薩摩耶犬:21~23.5英寸;雌性:19~21英寸。任何太大或太小的薩摩耶犬都要按照背離的程度進行扣分。

(d)被毛(質地和狀態)

薩摩耶犬擁有雙層被毛,身體上覆蓋一層短、濃密、柔軟、絮狀、緊貼皮膚的底毛,披毛是透過底毛的較粗較長的毛髮,披毛直立在身體表面,決不能捲曲。披毛圍繞頸部和肩部形成“圍脖”(雄性比雌性要多一些)。毛髮的質量關係到能否抵禦各種氣候,所以質量比數量要重要。下垂的被毛是不受歡迎的。被毛應該閃爍着銀光。雌性的被毛通常沒有大多數雄性那麼長,而且質地要軟一些。

(e)顏色

薩摩耶犬的顏色為純白色;白色帶很淺的淺棕色、奶酪色;整體為淺棕色。此外其他顏色都屬於失格。

[薩摩耶犬的動作]

(a)步態

薩摩耶犬的步態為小跑,不是踱步。他的動作輕快、靈活,步伐有節奏。步態舒展、平穩、有力,前軀伸展充分、後軀驅動有力。小跑時,後體驅動力非常強大。緩慢行進或小跑時,足跡不重疊,當速度增加時,腳墊向內收縮,最後,足跡落在身體中心線下,後肢足跡落在前肢的足跡上,後肢向前滑動。膝關節既不向內彎,也不向外翻。後背保持堅固、堅實、水平。起伏不定的、呆板不自然的步態屬於缺陷。

(b)後肢

第一節大腿非常發達,後膝關節角度恰當(約與地面成45度角)。飛節非常發達、清晰,位置在身高的30%。在自然站立的姿勢下,從後面觀察,後腿彼此平行,後腿結實;非常發達;既不向內彎、也不向外翻。後膝關節太直屬於缺陷。雙倍接縫或牛肢也都屬於缺陷。只有在有機會看到狗充分運動的情況下才能確定其是否有牛肢。

(c)前肢

前肢(腳腕以上)直、彼此平行;腳腕結實、堅固、直,但相當的柔韌,配合具有彈性的足爪。由於較深,所以前肢要有足夠的長度,從地面到肘部的距離約佔肩高的55%,一條腿很短的狗是非常不受歡迎的。肩胛長而傾斜,向後傾斜約45度角,且位置穩固。肩胛或肘部向外翻屬於缺陷。馬肩隆分開約1~1.5英寸。

(d)足爪

足爪長、大、有點平(象兔足),腳趾略微展開,但不能張的太開;腳趾圓拱;腳墊厚實、堅硬,腳趾間有保護性毛髮。自然站立的姿態下,足爪既不向內彎也不向外翻,但是略略向內彎一點會更有吸引力。腳趾外翻、鴿子腳、圓形足爪(貓足)都屬於缺陷。足爪上的羽狀飾毛不是重點,但一般雌性飾毛比雄性要豐富一些。

[薩摩耶犬的頭部]

(a)構造

腦袋呈楔形、寬、頭頂略凸、但不圓拱或象蘋果頭,兩耳與止部中心點呈等邊三角形。口吻:中等長度、中等寬度,既不粗糙、也不過長,向鼻鏡方向略呈錐形,與整體大小及腦袋的寬度成正確的比例。口吻必須深,鬍鬚不必去除。止部:不生硬,但很清晰。嘴脣:黑色,嘴角略向上翹,形成具有特色的“薩摩式微笑”。脣線不顯得粗糙,也沒有過度下垂的上脣。

耳朵

耳朵結實而厚;直立;三角形且尖端略圓;不能太大或太尖,也不能太小(象熊耳朵)。耳朵的大小是根據頭部的尺寸和整體大小確定。它們之間距離分的比較開,靠近頭部外緣,它們應該顯得靈活;被許多毛髮覆蓋着,毛髮豐滿,但耳朵前面沒有。耳朵的長度應該與耳根內側到外眼角的距離一致。

眼睛

眼睛顏色深一些比較好,位置分的較開,且深;杏仁狀;下眼瞼指向耳根。深色眼圈比較理想。圓眼睛或突出的眼睛屬於缺陷;藍眼睛屬於失格。

鼻鏡

黑色最理想,但棕色、肝色、炭灰色也可以接受。有時,鼻鏡的顏色會隨着年齡、氣候的變化而改變。

顎部和牙齒

結實、整齊的牙齒,剪狀咬合。上顎突出式咬和或下顎突出式咬合屬於缺陷。

(b)表情

表情為“薩摩表情”,這一點非常重要,主要指在薩摩犬警惕時或決心幹點什麼的時候,其閃亮的眼神、和熱烈的臉龐。其表情由眼睛、耳朵和嘴構成,警惕時,耳朵直立、嘴略向嘴角彎曲,形成“薩摩式微笑”。

[薩摩耶犬的軀幹]

(a)頸部

結實、薩摩耶犬肌肉發達,驕傲地昂起,立正時,在傾斜的肩上支撐着高貴的頭部。頸部與肩結合,形成優美的拱形。

(b)

胸深,肋骨從脊柱向外擴張,到兩側變平,不影響肩部動作且前肢能自由運動。不能是桶狀胸。理想的深度應該達到肘部,最深的部分應該在前肢後方,約第九條肋骨的位置。胸腔內的心臟和肺能得到身體的保護,胸的深度大於寬度。

(c)腰和背

馬肩隆為背部最高點,腰部結實而略拱。後背從(馬肩隆到腰)直,中等長度,連接既不太長、也不太短。其身體的比例為“接近正方形”,即長度比高度約多出5%。雌性可能比雄性更長一些。腹部肌肉緊繃,形狀良好,與後胸連成優美的曲線(收腹)。薩摩耶犬臀部略斜,豐滿,必須延伸到非常輕微的尾根。

[薩摩耶犬的尾巴]

尾巴長度適中,如果尾巴下垂,尾骨的長度應該能延伸到飛節。尾巴上覆蓋着長長的毛髮,警惕時會捲到後背上,或卷向一側,當休息時,有時尾巴會放下。位置不能太高或太低,應該靈活、鬆弛。不能緊卷在背後,卷兩圈屬於缺陷。裁判在評判時,必須看到薩摩將尾巴捲到後背一次。

[薩摩耶犬的氣質]

聰明、文雅、忠誠、適應性強、警惕、活躍、熱中於服務,友善但保守。不能遲疑或羞怯,不過分好鬥,無理由的好鬥是要受到嚴厲處罰的。

[失格的薩摩耶犬]

除了白色、奶酪色、淺棕色或白色帶淺棕色外的其他顏色。

藍眼睛。

薩摩耶犬(Samoyed)

許多年來,關於薩摩耶德犬的歷史和傳説如這種犬一樣引人入勝。故事開始於伊朗高原,人類最早的居住地,強大的部落將弱小的部落(連同他們的家庭、牲畜和犬)都趕到很遠的地方,以保證自己充足的食物。被趕走的部落直向北走,穿過中國(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來到白海和葉塞尼河之間的廣闊凍土帶。他們發現在冰雪的天然屏障後很安全。這些人就是薩摩耶人,塞亞特斯的最早居民。薩摩耶人被認為是純種蒙古人和芬蘭人的過渡種族。在這裏,他們一直過着遊牧生活,放牧馴鹿。薩摩耶人飼養犬幫助他們放牧馴鹿、拉雪橇,也讓犬和他們做伴。

終過幾個世紀,薩摩耶德犬一直持純種。在所有現代犬種中,薩摩耶德犬是最接近原始的犬種之一,但沒有混雜狼或狐的血統。北極的陽光和冰雪給了薩摩耶德犬一身潔白而有冰樣光澤的被毛。與人們的長期相處使薩摩耶德犬有着不可思議的理解力。作為馴鹿的保護者而不是殺手使薩摩耶德犬有獨一無二的特徵。原始居民們那種快樂的孩子氣的性格在每隻薩摩耶德犬身上都找得到。

和人們長期相處並沒有讓薩摩耶德犬變得嬌生慣養。作為工作犬,薩摩耶德犬在極地遠征中保持着一個難以超越的記錄。早期極地探險隊的雪橇犬 (9頭公犬,平均體重26.63千克;9頭母犬,平均體重22.91千克)在極其嚴酷的條件下,日復一日地工作。它們雖然要拉相當於自己體重一倍半的物資,但仍然快樂而無憂無慮,這就是薩摩耶德犬的典型性格。每一次的探險,傑克遜—哈斯沃斯(Jackson—Harmsworth),達克·阿布魯茲(the Duc d'Abruzzi),博奇沃維克(Borchqrevink),薩克萊頓(shackleton),斯考特(scott)和最著名的沃德·阿莫德森(Roald Amurdsen)在1911年成功到達南極,這些都為薩摩耶德犬的歷史增添光輝的一筆。

在被帶入英國不到100年的時間裏,薩摩耶德犬在每次犬展中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亞麗山德拉(Alexandra)皇后非常喜歡這種犬,今天在英國和美國許多飼養者那裏還有她的薩摩耶德犬的後代。現在在世界各地都有薩摩耶德犬。出生在西伯利亞的薩摩耶德犬安全地穿越赤道,在南極的冰雪中仍能保持健康。從南極探險隊歸來的薩摩耶德犬經歷了澳大利亞陽光的考驗返回英國,並在那裏安家。

薩摩耶德犬有着非常引人注目的外表:雪白的被毛,微笑的臉和黑色而聰明的眼睛,是現在的犬中最漂亮的一種。薩摩耶德犬身體非常強壯,速度很快,是出色的守衞犬,但又是温和而友善的,從不製造麻煩,卻能保持立場。薩摩耶德犬天生聰明,對主人絕對忠誠。

薩摩耶德犬的優秀品質在幼犬身上就已表現出來。年幼的薩摩耶德犬像小泰德熊。薩摩耶德犬是值得信賴的守衞者,温和、善良、友愛、健壯、適應能力強。薩摩耶德犬擁有的精神。

品種標準

【整體外貌】作為工作犬的薩摩耶德犬美麗、機警、強壯、靈活、高貴。為了抵禦嚴寒,薩摩耶德犬有一身很厚的被毛,被毛的質地非常好。公犬有領狀毛,而母犬沒有。薩摩耶德犬的背部不能過長,因為過長可能導致背部軟弱,不能勝任工作。但同時身體也不能過於緊湊,因為這樣對拉車的工作不利。飼養者應致力於培養這樣的薩摩耶德犬:性情活潑,體形中等,身體不過長但肌肉非常豐富,不能過深(否則妨礙肋部的自由伸展),頸部結實,腿部強健。公犬在外形和行為上有男子氣概,但未終允許不準有攻擊行為。母犬性情温柔,但身體不能軟弱無力。母犬背部可比公犬略長。薩摩耶德犬的外表給人的感覺是有極強的耐力,但不粗壯。因為較深,四肢應比較長,四肢短的薩摩耶德犬不合標準。後軀應特別發達,膝關節有適當角度,任何不健全的或牛樣的膝關節是嚴重的缺陷。整體的外貌還應包括在運動中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建全合理的身體結構。

【身體結構】骨骼肌肉發達。薩摩耶德犬的骨骼比其他同等身高的犬重,但也不能過重,否則會妨礙速度和靈活性,而這兩項對薩摩耶德犬來説是最重要的。骨骼應與體形大小成比例。體重不能過重,否則顯得笨拙,但也不能過輕,應與身高成比例。

【身高】公犬53.3~59.7釐米,母犬48.3~53.3釐米。身高在標準範圍之外均為缺點。

【被毛】雙層被毛。下層毛短,柔軟,似羊毛,覆蓋全身。上層毛較粗,較長,垂直於身體生長,但不捲曲。頸部和肩部的被毛形呈領狀(公犬比母犬多)。被毛必須能抵禦嚴寒,因此被毛的質量較數量更重要。下垂的被毛不理想。被毛應有光澤。母犬的被毛比公犬略短,更柔軟。

【顏色】必須是純白色、白色加淺、奶油色或淺。其他顏色不合標準。

【步態】行走速度快,步伐輕快。步態應自由,平衡,充滿活力,前軀的前伸性好,後軀驅動有力。快步走時必須有後軀強有力的運動提供動力。行走較慢時,四肢的落點不在一條直線上;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四肢落點逐漸向身體中心線靠攏,最後落在身體長軸的中心線在地面的投影線上。當足印呈一直線時,四肢在運動時也是直的,膝關節既不外展也不內翻,背部保持水平。不連貫的或踩高蹺樣的步態不符合標準。

【後軀】大腿發達,膝關節約與地面成45·角,跗關節在肩高的下1/3處。從後面看,犬在自然站立時,雙後肢平行。直的或牛樣的膝關節不符合標準。只有在犬充分運動時才能判定膝關節是不是牛樣的。

【前軀】兩前肢平行,直。前腳強壯。因為比較深,所以前肢較長。從地面到肘的高度約是從地面到肩胛上緣高度的55%。四肢過短的犬不符和標準。肩部應長而傾斜約45·角,肩部強壯。兩肩胛上緣的距離約為2.5~3.8釐米(1—1.5英寸)。

【腳】大,長,比較平,似野兔的足,趾稍分開;趾尖呈拱形,肉墊厚而硬,趾之間有保護性的毛。在自然站立狀態下,腳既不外展也不內翻,但在拉車時,腳可稍內翻。腳外展,鴿子樣的足尖,腳圓形或似貓足,趾過分分開均是缺點。腳上的毛不是必需的,母犬比公犬多。

【頭部】組成——顱骨呈楔形,寬,頂部略呈拱形,但不圓,兩眼根部與兩眉弓之間的中心點的連線呈一個等邊三角形。吻部——長度和寬度中等,從鼻根部向鼻尖部逐漸變細。吻部與體形及頭骨大小成比例。吻部必須有一定的厚度。鬍鬚不能剪去。嘴脣——黑色為佳,嘴角上翹,像在微笑。嘴角處的嘴脣不能下垂。耳——厚,直立,呈三角形,尖端略圓;耳不能過大,但也不能過小。耳的大小應與犬的身高、頭的大小成比例。兩耳分得較開,但

耳根靠頭部邊緣以內。耳的活動性好,耳內長着毛,耳前的毛多而直立。耳的長度與從耳內側基部到外眼角的距離相等。眼——顏色深為佳。兩眼凹陷,距離大,杏仁形,下眼瞼向耳基部傾斜。眼睛邊緣色深為佳。圓形的眼,藍色的眼,眼過於突出均不符合標準。鼻——黑色最佳,但棕色、肝褐色鼻也可被接受。鼻的顏色有時隨年齡和氣候改變。牙齒——強壯,剪狀咬合。上下頜不可過分突出。

【表情】是否具有微笑的表情是非常重要的。當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事上時,它的眼神好像會説話,面部表情生動活潑。當處於戒備狀態時耳堅起。

【軀幹】頸部——強壯,肌肉豐滿,頸部成一優美的拱形。

【】深,伸展的肋部側面平,使前肢和肩部活動自如。桶狀胸是缺點。底部到肘部,最深的部位應在前肢的後面,約第九肋的位置。足夠深的能保證心肺正常活動。

【腰背部】肩隆是肩部的最高點。腰部強壯,略成拱形。背部直,中等長度,肌肉豐滿。身體近似方形,身長比身高約長5%。母犬身長可比公犬略長。腹部肌肉不應鬆弛,腹部應向上收緊。臀部豐滿,略傾斜,與尾根部連接自然。

【尾】比較長,自然下垂時可達跗關節部。尾部被毛長而厚。當犬處於戒備狀態時,尾上翹高於背部或位於背部一側,休息時下垂。尾根不可過高或過低,尾活動靈活。有兩個捲曲的尾是缺陷。尾上翹高於背部的情況在比賽時只可出現一次。

【特徵】聰明,温和,忠誠,適應性強,機警,充滿活力,樂於服務,友好,不保守,不膽怯,不多疑,進攻性不過強。無故的進攻是嚴重的缺陷。

失格條件:白色、淺、奶油色以外的顏色;藍眼睛

養薩摩耶犬十要素

1.把薩摩耶犬當做人的夥伴和朋友,才能耐心地飼養、護理和調教它。不能對它喜怒無常,忽冷忽熱。

2.薩摩耶犬不具備人的智力,不能進行邏輯思維、不懂人的語言,薩摩耶犬隻能通過記憶來進行學習。因此,在訓練時也要有耐心,要反覆重複一個口令或一個手勢,以逐步幫助其建立起某種行為習慣,不能操之過急,要求太高。

3.人和薩摩耶犬感情上的聯繫是人和薩摩耶犬共同生活結為伴侶的前提條件。因此,主人與薩摩耶犬要多接觸,對它多關心愛護,要友好相待。

4.在同人的接觸中,薩摩耶犬的好學程度,適應能力是有差異的。因此,要注意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不能拋棄和落後者。

5.在飼養過程中,必須研究,瞭解所養薩摩耶犬的素質、特性、習性,以便根據其特點並按照人的需要來發展和塑造它。

6.在同薩摩耶犬打交道時,人絕不能喪失自我剋制。諒解、耐心和愛,應該貫徹始終。失去理智,揍薩摩耶犬虐薩摩耶犬,對於一個薩摩耶犬的訓練者來説是最不可取的做法。薩摩耶犬即使犯了錯誤,懲罰也要適當。否則不僅會廢掉一條好薩摩耶犬,失去了養薩摩耶犬的意義,而且也不符合動物保護的有關規定。

7.對薩摩耶犬切不可過分溺愛,注意不要偏食,和適當的户外運動以及犯錯誤後適當的懲罰都是對薩摩耶犬的愛護。

8.對薩摩耶犬的獎勵和懲罰要適當、適時。賞罰得當並且適時,對訓練和塑造薩摩耶犬都會事半功倍。

9.薩摩耶犬是跑走型動物,它喜歡和需要運動,以保持身體健康和薩摩耶犬的天性,決不可長期關在屋裏或圈在活動範圍有限的欄裏。

10.在選擇薩摩耶犬並將薩摩耶犬帶回家之前,要準備好薩摩耶犬舍及其它養薩摩耶犬用具。最好還要先學習和了解一些有關薩摩耶犬的飼養管理方面的知識。

薩摩耶犬的選購

薩摩耶犬的後背不能太長,軟弱的後背使它無法勝任其正常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犬的價值,但與此同時,太緊湊的身體對一種拖曳犬來説,也非常的不利。基於這樣的共識,愛好者在選購的時候可以以此作為參考。那就是對於一隻稱得上上品的薩摩耶犬而言,身體不長但肌肉發達是允許例外的;並且要求非常深的同時肋骨擴張良好,頸部必須結實。前軀直而腰部非常結實。雄性外貌顯得雄壯,而沒有不必要的攻擊性;雌性的外貌或構造顯得嬌柔但氣質上不顯得軟弱。雌性的後背也許比雄性略長一些。他們的外觀都顯得具有極大的耐力,但不顯粗糙。由於胸很深,所以腿部要有足夠的長度,一條腿很短的狗是非常不受歡迎的。後臀顯得非常發達,後膝關節適度傾斜,而且後膝關節存在任何問題或牛肢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和捲毛比雄一樣,薩摩耶犬擁有雙層被毛,身體上覆蓋一層短、濃密、柔軟、絮狀、緊貼皮膚的底毛,披毛是透過底毛的較粗較長的毛髮,披毛直立在身體表面,決不能捲曲。披毛圍繞頸部和肩部形成“圍脖”。毛髮的質量關係到能否抵禦各種氣候,所以質量比數量要重要。下垂的被毛是不受歡迎的。抓住這些基本的要點再結合相關的標準數據,基本上就可以選購到一隻比較不錯的薩摩耶犬了。

練就好看肩部,需要知道哪些細節?

如果説你只能練一個部位的肌肉,而這個部位的肌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全身整體外觀,那麼這個部位的肌肉你會選擇是哪一塊呢?究竟是身體正面的還是寬厚的背部,亦或者是強大的腿部肌肉,可能大多數人認可的還是肩部肌肉。

因為肩部肌肉練好了會顯得整個人很寬,這樣就凸顯了你的腰細,可以最直接的呈現倒三角身材,而且從側面看起來強壯的肩部也能讓你的手臂線條看起來很好。所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如何練就穿衣好看的強大肩部。

要想練好肩部,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肩部的主要構造,肩部在鍛鍊時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位,這也是肩部被叫做三角肌的原因之一,分別是肩前束,中束和後束。肩前束起於鎖骨止於肱骨,中束起於肩胛骨頂點同樣止於肱骨,後束則起於肩胛骨後部止點也是肱骨。

由於肩關節很靈活,所以他的鍛鍊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部位針對不同的運動方式也有不同的鍛鍊方法。

肩前束的主要作用是使肩關節屈曲,也就是向前方抬起手臂,最常見的比如前平舉。而肩中束則是使肩關節外展,也就是我們常做的側平舉。而肩後束則是使肩關節水平後展,也就是我們做擴胸運動時手臂向後展的動作,也就是我們俯身飛鳥所鍛鍊的動作。在肩部訓練前我們應當適當的活動肩袖,做一些簡單的熱身,這樣子你在練肩時受傷的概率也會減小,也能延長你的鍛鍊壽命。

有研究表明,對於肩部三角肌的鍛鍊,高次數和低次數的訓練結合可以最大化的刺激你的三角肌,使你的三角肌整體得到最好的發展。在任何肩部計劃中肯定有推舉類的練肩動作,而推類的動作是對於上身最好的訓練動作。所以想要你的肩部強大好看,推肩的動作必不可少,而推類的動作幾乎都會用到前束,所以不用刻意孤立前束,只要推肩就好。

很多人會説推肩的動作分為站姿坐姿和槓鈴啞鈴,究竟哪一個對於肩部更好?國外的研究表明,無論是站姿還是坐姿,啞鈴推肩的效果都是比較出色的,刺激也是更加強烈明顯。

當然這個動作對於整個肩部都是很好的訓練動作,尤其是肩部的中束和前束。很多人在坐姿推肩時喜歡微微後仰,這使得肩前束更多的發力從而減少了肩中束的發力,所以我們在坐姿推肩時最好最在專門的推肩椅子上,下背部抵死才能在推肩時對於肩中束有最好的刺激。

而有研究表明鍛鍊肩中束最好的三個動作是啞鈴的側平舉,龍門架繩索側平舉和直立的站姿槓鈴划船。在做側平舉時,肩關節微微的內旋可以使肩中束有更好的刺激,也就是在側平舉時微微的抬高小拇指的部位,這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這麼做之後就要控制好平舉的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肩膀的部位。

當然直立的槓鈴划船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肩中束的選擇,較寬的握距對於肩中束和斜方肌的刺激更加的良好。但是這也是個很危險的動作,要注意划船時槓鈴不宜抬得過高,抬到下胸的位置就差不多可以了。當然改用繩索的直立划船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繩索可以打開,這一過程對於肩中束的刺激會更加的強烈和明顯。

前束最好的鍛鍊動作是推肩,中束是平舉,但是很多人會忽視後束的鍛鍊,健身講究的是平衡發展所以千萬不能遺漏。後束最好的鍛鍊動作有蝴蝶機的反向飛鳥,而掌心相對的飛鳥對於肩後束的刺激更加強烈,不過有些人會覺得掌心向下的飛鳥會更加刺激肩後束,這個就要看個人了。其他鍛鍊肩後束的動作還有俯身飛鳥和龍門架的反向十字也是很好的選擇。

總結一下,肩前束的鍛鍊其實不需要刻意去孤立鍛鍊,推類的動作中很大一部分都會借用到肩前束的力量,而且平舉的收益很小。但是肩中束則可以多做側平舉來鍛鍊,不過要注意安全,平舉的角度最好不要超過肩部。而後束則是一些簡單的飛鳥就能鍛鍊到的,也是比較好孤立的動作。最後就是推肩的動作很重要,也是肩部鍛鍊的主要大重量訓練,所以必不可少。

標籤: 肩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k/zonghezhishi/w1m3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