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長城上的烽火台的作用

長城上的烽火台的作用

長城上的烽火台的作用

烽火台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墩台。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烽),夜間來犯就點火(燧)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

烽火台通常選擇易於相互瞭望的高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設備,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衞的房屋和羊馬圈,倉庫等建築。

烽火台之間距離一般約為十里,通常選擇易於相互瞭望的高崗,丘阜之上建立。明代也有距離5裏左右的,守台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於台上燃起烽火,鄰台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烽火台一般獨立構築,也有三、五個成犄角配置為烽堠羣的,烽火台的形狀因時因地而不同,大體為方、圓兩種。

關於烽火台的結構和應用情況,在敦煌、居延的烽燧遺址中出土的漢簡有説明:高四丈二尺,廣丈六尺,積六百七十二尺,率人二百三十七。廣丈四尺,高五丈二尺。漢簡中還表明當時守烽燧的人數有五、六人或十多人,其中有燧長一人。戍卒平日必須有一人專事守望,有一人做飯,其餘的人作修建、收集柴草(包括點烽火時用的柴草)等工作。

標籤: 烽火台 長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xiaoqiaomen/4pwz4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