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產業發展規劃

茶產業發展規劃

茶產業發展規劃

茶產業發展規劃是制定茶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的計劃性文件,可以促進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支持:規劃應該考慮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支持,制定相應的政策,加大資源投入和財政支持,推動茶產業的發展。

2. 茶葉品種和品質:茶產業規劃應該制定對茶葉品種和品質的策略,鼓勵培育優質茶葉品種,加大對茶葉品質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3. 茶葉加工和技術創新:規劃應該積極推動茶葉加工和技術創新,推進茶葉行業的現代化和科技化發展,提高茶葉質量和產量。

4. 茶文化傳承和推廣:茶產業規劃應該注重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宣傳茶文化,提升茶葉的文化屬性,促進茶葉品牌形象的塑造。

5. 市場營銷和銷售策略:茶產業規劃應該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制定相應的市場營銷和銷售策略,提高茶葉營銷和銷售能力。

6. 產業協同和合作:茶產業規劃應該推動茶葉產業協同和合作,整合資源和優勢,推動產業向上遊和下游延伸,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和生態系統。

7. 行業監管和標準管理:茶產業規劃應該加強行業監管和標準管理,建立茶葉質量和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茶葉行業的自律和規範管理。

總之,茶產業規劃應該全面考慮產業內外部環境和因素,立足實際,科學制定,有利於促進茶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葉產業發展行動工作

茶葉產業發展行動工作

一、《行動方案》出台背景

為深入學習貫徹總關於“三茶統籌”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省的要求,立足當前雲茶產業發展現狀和基礎,落實《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在持續推動全面綠色發展的基礎上,緊盯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加快雲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在深入調研並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出台《雲南省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二、《行動方案》主要目標

《行動方案》提出,雲茶產業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普洱茶”“滇紅茶”為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產業佈局,從主體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創新、茶旅融合發展等全方位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和茶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雲茶產業體系,努力實現由“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的轉變。到2025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740萬畝、50萬噸左右,新增綠色有機茶園面積150萬畝,保持有機認證茶園面積、有機認證茶產品數量全國第1位,力爭全產業鏈產值實現翻番目標。

三、《行動方案》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圍繞雲茶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做好古茶樹資源保護的基礎上,從綠色茶園基地建設、雲茶企業高質量發展、雲茶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雲茶品牌做大做強、茶產業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等6個方面提出8個重點工程任務18條措施,打造從“茶園”到“茶杯”的高質量綠色雲茶產業。

一是實施古茶樹資源保護利用工程。認真貫徹落實《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按照有關要求做好古茶樹保護範圍劃定、建立古茶樹資源檔案、建設古茶樹種質資源圃、古茶樹信息數字化建設等,健全古茶樹資源管理保護體系。

二是實施綠色有機化深化工程。開展提升綠色有機供給能力、落實綠色有機獎補、加強綠色有機市場監管等3項工作。在做好茶園綠色化生產,積極探索智慧茶園、低碳生態茶園建設的基礎上,推進茶園綠色有機認證,並按照“先建後補、取證後補、按量獎補”的原則,對符合“獲得國內有機產品、綠色食品認證,且在銷售產品上標註‘有機產品’、‘綠色食品’標誌”的茶葉生產經營主體,通過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專項資金對其認證茶園及認證茶產品進行一次性獎補;同時,加大對認證機構和獲證組織的監管。

三是實施茶葉加工提質工程。開展規範茶葉初制所建設、做優做強經營主體、鞏固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推進加工園區聚集發展等4項工作。通過推進規範化茶葉初制所建設把好“原料關”;持續優化環境資源、提升精深加工裝備、加大新產品開發,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以勐海產業園區、鳳慶產業園區、思茅產業園區為重點的茶葉園區建設,構建普洱茶、滇紅茶、有機茶加工中心,打造雲茶產業集羣。

四是實施產品質量監管工程。開展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加大產品質量管理等2項工作。建立健全以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為主,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同步實施的雲茶產業標準體系,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在加強茶葉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及茶園投入品管控的基礎上,持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積極構建茶企、部門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相互連接的雲茶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五是科技創新攻關工程。開展強化科技應用支撐、加快人才隊伍培養等2項工作。引進高層次茶產業科技創新人才,深化政企、校(院)企合作,大力培養初級和中級專業技術人才、加工和營銷專業人才、高素質茶農。同時,鼓勵建設科技創新平台,加強以普洱茶、滇紅茶為重點的產品功能成分及功效機理基礎研究,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基礎推廣,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六是實施雲茶品牌培育工程。開展推進地理標誌認定、注重雲茶品牌培育等2項工作。以“普洱茶”“滇紅茶”品牌為重點,通過積極申報茶類地理標誌、“10大名茶”評選、雲茶“雲南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認定等,打造產品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兼具的雲茶品牌集羣。

七是實施市場開拓工程。開展完善市場體系建設、拓展市場營銷模式等2項工作。通過支持建設茶葉(毛茶)產地交易(批發)市場,鼓勵建設線下品牌形象店、展銷中心、體驗店、專營店和線上旗艦店、企業店等,健全多元化的雲茶市場網絡體系。同時,鼓勵以“10大名茶”為代表的茶企積極參加專業展會、推介會,同步開展集品牌宣傳、茶知識普及、文化傳播為一體的“雲茶大講堂”、雲茶高峯論壇等,進一步拓寬國際國內銷售市場。

八是實施茶文化提升工程。開展加大茶文化宣傳推廣、推進茶旅融合發展等2項工作。依託雲南豐富的民族茶文化資源、名山古樹資源和民族風情特色,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茶葉莊園為載體,融入豐富多彩的茶文化作品、茶技能競賽、茶事活動等,開發“茶+N”的特色茶旅精品線路,推進雲茶產業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

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

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茶葉是我市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主導產業。近年來,我市茶產業規模產值不斷擴大,品質品牌不斷優化。2021年,全市茶園面積12.5萬畝,一產產值13.6億元,茶產業日益成為助力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

根據《安徽省關於推動茶產業振興的意見》(皖政辦祕〔2021〕28號)、《宣城市辦公室關於印發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的通知》(宣政辦祕〔2021〕73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通過優化基地、升級加工、壯大經營主體、強化品牌、三產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茶葉產業生產、加工、營銷等產業體系,把茶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廣德市茶產業振興。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1、前期通過對廣德市茶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及周邊縣市考察學習,對照省市級有關文件規定,市農業農村局於2月23日組織召開茶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市農業農村局分管負責人,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新杭鎮、誓節鎮、邱村鎮、東亭鄉分管負責人,市茶葉協會、國元保險公司負責人蔘加會議,擬定《廣德市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草案)。

2、“實施方案”(草案)向各鄉鎮、街道,市直有關單位進行意見徵求,在意見徵求的基礎上形成了《廣德市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將方案報送市政辦審核印發。

四、工作目標

到2024年末,全市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分別穩定在13萬畝和1萬噸左右,茶葉農業產值和綜合產值分別達到15億元和35億元。

五、重點內容

1、優化茶園基地,促進綠色增效。

建設標準生態茶園,穩定茶園面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嚴格產品質量管控,制定實施廣德黃金芽等區域公用品牌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標準,建設產品可追溯體系,支持生產經營主體建立誠信企業評選機制。到2024年末,全市高標準良種生態茶園面積發展至8萬畝,綠色食品、有機認證茶園面積發展至1.5萬畝。

2、升級加工能效,促進品質提升。

提升名優茶加工水平,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增強精深加工能力,圍繞夏秋茶資源利用,開展深加工產品開發。開展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補長茶產業倉儲冷鏈短板。到2024年末,全市新增名優茶加工生產線10條,標準化加工廠10座。

3、壯大經營主體,優化產業佈局。

培育壯大經營主體,發展產業化聯合體、壯大規模茶企、支持訂單農業、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茶葉重點鄉鎮發展茶葉產業,鼓勵市茶葉行業協會發揮主體聯結、行業自律作用。佈局合理優化發展,形成產業發展優勢區,實施“生產基地標準化、加工營銷集羣化、經營體系一體化、要素集聚先進化、利益聯結共贏化”全產業鏈提升工程。

4、強化品牌推廣,促進品牌崛起。

創響區域公用品牌,促進廣德黃金芽、廣德雲霧茶等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按照“一個區域公用品牌、一套制度、一套標準、多個主體”的思路,完善全產業鏈及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舉辦各類茶事推介推廣活動,藉助各類宣傳媒介、媒體平台開展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和企業形象展。  

5、三產融合發展,促進延鏈增值。

發展茶葉新興業態。適應茶葉消費新形勢和新需求,深入挖掘、保護廣德茶葉歷史文化資源,創新發展流通、消費、茶文旅融合新業態。加快科技創新發展,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產學研科技平台。加強科技人才培養,提升從業人員綜合技能水平。開展優良茶樹品種選育、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攻關。構建完善營銷體系,建設廣德黃金芽大型交易市場、品牌直營店或營銷網點、產地倉庫的直接採購模式,提升廣德茶葉在全國市場的佔有率和影響力。

六、創新舉措

方案針對我市存在的茶園基地優化不足、加工能效偏低、龍頭企業帶動不強、品牌影響力不響、產業鏈延伸不長、要素支持力度不大等短板問題,逐項提出切實可行的振興舉措。

七、保障措施等實質內容

方案明確要建立市級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為茶產業健康發展合力提供體系支撐。在積極爭取省、市級有關重大支農項目的同時,2022-2024年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0萬元,整合現代農業、農業產業化、科技推廣等涉農項目資金向茶產業傾斜,強化產業發展要素保障力度。

【探索惠水縣茶產業發展思路】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思路

近幾年來,惠水縣委、縣加大力度,搶抓機遇積極發展茶產業,使茶園建設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茶葉經濟效益在不斷提升、收入保持持續增長。但發展速度和效果在全州乃至全省屬於中等到偏下水平,特別與遵義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何抓好我縣茶產業快速、高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應該是工作的重點。本文就我縣茶產業現狀分析探討當前茶葉生產發展思路。

  一、茶產業現狀

  1.茶園面積

  全縣現有茶園面積2.2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0.96萬畝,新植茶園1.38萬畝。品種主要以福雲、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為主。

  2.效益情況

  年幹茶總產量420t,產值4620萬元,茶農人均收入4000元,佔純收入的60%以上;目前茶葉銷售總體狀況良好,省內市場以貴陽、都勻市為主,省外有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廣東等省區。

  3.企業情況

  全縣具有規模加工能力的企業有七裏沖茶果場、牟氏茶場、鬥底畜牧場、崗度盤龍茶場和擺若茶葉合作社五個。

  4.品牌建設

  現有己註冊茶葉品牌2個,即:七裏衝“九爐山”牌九龍毛尖茶和“牟氏珍珠”毛尖茶。其中“九爐山”九龍毛尖茶九四年榮獲“中茶杯”二等獎,九五年又被評為“貴州名茶”。

  二、資源優勢

  1.區位優勢

  惠水縣位於貴州省中南部,北與貴陽市接壤,縣城距離省城50km,交通便利,有貴州高原第一大壩——漣江大壩,穿越惠水全境,並交會於縣城附近的五條高速公路正在開工建設,預計5年後建成通車。將大大改善交通條件,推動惠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2.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2463.8km2,有宜茶坡地30萬畝,現有茶園種植面積2.2萬畝,發展茶產業很有潛力。森林覆蓋率41.3%,環境優美,無污染,宜適有機茶生產。電力資源豐富,剩餘勞力多,發展茶葉種植有充足的資源條件。並且旅遊資源豐富,把觀光茶園建設與旅遊相結合,推動旅遊業的不斷髮展,對惠水茶產業的宣傳推介將起到積極作用。

  3.氣候、土壤條件

  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適宜,雨熱同季,適宜茶葉生長。土壤以黃壤為主,PH值5.2-6.9,土層深厚,土壤等礦物含量豐富,根據貴州省理化測試中心對該村的土壤檢測,重金屬含量低於規定標準,適合有機茶生產要求。

  4.發展優勢

  惠水縣是黔南州“都勻毛尖”茶核心產業規劃帶,有茶產業發展的好機遇;農民對茶葉生產、管理、採摘、加工技術有所掌握,有一定的茶葉種植基礎,對茶的商品意識較強,積極性高;有“都勻毛尖”茶品牌共享,嚴格按照《都勻毛尖茶綜合標準體系》的要求進行生產和加工,茶葉產品走向市場會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茶產業發展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發展起步晚,基地規模小,加工技術落後,缺乏統一品牌的意識,市場佔有率低。

  2.商品茶產量低,茶葉加工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低。

  3.沒有茶產業龍頭企業帶動,形不成規模化生產,銷售分散,市場竟爭不強。

  4.茶產業合作社發展速度緩慢,帶動能力不強。

  四、發展思路

  1.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緊緊抓住國發2號文件對貴州大力扶持的發展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茶產業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等多種形式,加快茶園基地建設步伐,力爭在三年內完成5萬畝優質生態茶園建設目標。

  2.加快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

  以農户種植為主,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加工銷售、統一質量、分散生產管理的“五經統一分”合作社經營方式,是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

  3.質量建設

  抓好茶葉生產、管理、加工技術培訓,加強質量監督,強化標準意識,努力提茶葉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茶葉產業,充分利用惠水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開發生產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無公害茶,提高惠水茶葉品質。

  4.企業建設

  加快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的步伐,重點打造“上連龍頭,中連基地、下連農户”的產業鏈,以帶動全縣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5.統一品牌

  根據茶產業“一心二帶三區”發展戰略。圍繞市場主要打造以“都勻毛尖茶”為品牌,嚴格按照《都勻毛尖茶綜合標準化體系》進行茶葉生產、加工,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品牌,做強做大都勻毛尖茶產業,推動惠水縣茶產業向高標準、高質量,高檔次的方向快速發展。努力提高茶葉產品質量,以“都勻毛尖”為品牌穩定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

  6.實施旅遊戰略

  惠水縣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在茶產業發展規劃上要為這些資源的開發作好鋪墊。充分利用惠水的人文資源、茶文化歷史資源和良好的區位優勢,堅持把茶文化與茶旅遊相結合,在我縣茶葉主產鄉鎮積極開發“茶之旅”旅遊項目,“以茶促旅,以旅遊興茶”。打造一批融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線路。鼓勵支持建設一批茶文化體閒農莊,引導建設各種檔次的茶樓、茶館。加大我縣生態有機茶的宣傳和推介,增強旅遊對茶產業的帶動作用。

茶行業發展對策

一、茶產業概述及行業規模和格局

中國茶區遼闊,擁有近兩千個產茶縣,不同地域的中國茶人,運用各自的智慧和茶葉品種,生產出了外形千姿百態、香氣各具特色、滋味風格迥異的茶葉,其中有紅、綠、青、黃、白、黑六大茶類2000多種,構築了種植面積、產量和茶葉品類穩居世界首位的基礎,但是中國四萬多家茶企年產值合計不過300億,而一家西方品牌的茶葉年產值就達到230多億元,且目前中國茶企沒有在國內叫響的茶葉品牌,更談不上享譽世界的知名品牌,質量上乘的中國茶葉在走向國際市場時,因缺乏自己的品牌而在作為廉價的原料在售賣。有名茶,無名牌,這是中國茶人心中的痛,究其原因,小弱散的經營格局,缺乏工業化生產的理念,沒有形成標準化的產品,沒有形成規模經營,行業產業化程度低,資源配置能力弱,面對國際化、信息化的大市場,缺乏市場競爭力。

信息化推動世界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步加快,世界不同區域的人們消費茶葉各不相同,推陳出新,滿足需求,經濟衞生、方便快捷的茶產品成為現代生活的共性訴求,品牌興業、品牌立國是擺在中國現代茶人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萌芽階段的中國茶葉品牌建設,五千年茶文化支撐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我們去適應、去改變、去追求、去發展。

二、產業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茶葉按照品類進行細分,眾多茶企生產產品單一,茶葉按照相同工藝進行加工,缺乏差異化產品,導致了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同時,茶產品的生產大都處於初加工階段,精深加工能力弱,茶企在這種格局下生存日趨艱難,通過規模化加工降低生產成本、整合各品種茶葉資源,實現茶葉企業集約化經營發展,提升茶葉的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已是大勢所趨。

九華山公司在茶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積極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在茶園種植管理上從粗放式向標準化轉變;在茶葉生產加工上從小作坊生產向規模化經營轉變;在銷售模式上從傳統經銷批發向線下實體店體驗、線上電商成交轉變。在產品經營上從單一的產品經營向品牌運營轉變;在內部管理上從制度為本向人才為本轉變。公司以爭創中國茶葉行業第一品牌為目標,以經營全茶類為方向,合理佈局原料市場,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品牌化運營,進行茶葉的精深加工。與此同時,公司進行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的改革,與資本市場進行對接,計劃通過三年的發展使企業成功上市,最終實現茶葉經營跨越式的發展。

三、茶產品價格走勢

近年來,大多數茶產品的走勢基本平穩,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物價水平的提高,茶葉價格指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010年綠茶全國平均零售價格為156元/公斤,到2014年上升到176元/公斤,上升比例為13%,我公司為了吸引和開拓新的市場消費羣體,所產茶產品近五年沒有進行提價。

四、行業前景

茶行業目前處於轉型升級過程中,將向着標準化管理、規模化生產和品牌化運營方向發展。生產和銷售方便快捷、經濟衞生的快銷品是茶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茶產業將逐步由原料茶直接銷售向在再加工茶方向發展,茶產品的精深加工和規模化生產是茶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五、行業進入壁壘和門檻

茶產業的初加工階段基本沒有什麼進入壁壘,造成了目前茶產業小、弱、散的生產和經營格局,分散的茶葉資源已不能適應大市場的需要。在現階段行業整合、規模經營和品牌化發展之後,茶行業的發展將進入快速提升階段,對資本、技術、管理、產品開發等要求的提升勢必會提升行業門檻。

六、行業

1、茶產業作為農產品加工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優勢產業,茶產業的發展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通過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可以促進優質資源的綜合利用,變資源優勢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振興山區經濟;同時,加快了山區茶葉產業化的進程,促使了山區自給自足經濟向較大規模的商品經濟轉化、傳統的粗放經營向高附加值高產穩產轉化,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都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2、茶產業是綠色產業,通過無污染種植和清潔化生產,茶產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緊密相關連,特別是生態茶園的建立對於水土保持、淨化空氣等都有重要作用。

3、近期出台的《大別山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着力發展茶產業,重點發展無性系生態有機茶,打造茶產業集羣示範區”,九華山萬畝茶園是河南省“三品一標”示範基地,均為無性系生態有機茶,固始縣做為《大別山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的之一,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七、公司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

1、九華山公司的發展壯大有穩定的基地做保證。公司自有茶園2.2萬畝,合作茶園近10萬畝,為信陽地區自有茶園面積最大的生產企業。

2、九華山公司在大別山茶葉主產區建立了合理的產業佈局。公司以固始縣史河灣產業集聚區的茶產業精深加工廠為中心,自東向西在信陽市溮河區、商城縣、固始縣、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建立了自己的原料供應鏈,完成了茶葉精深加工原料的來源和佈局。特別是公司在六安市的金寨縣、霍山縣兩大茶葉原料主產區建立的茶葉初加工廠,均為當地最大的初加工企業,設計生產能力為日加工幹茶一萬斤。

3、九華山公司實現了規模化的生產經營。公司實行茶園統一種植管理、茶葉統一生產加工、茶產品統一包裝銷售,同時公司逐步建立了線下實體店產品體驗、線上訂單成交發貨,節省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和費用,為消費者提供質價相符的產品,最大化企業的經營效益。

4、九華山公司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以茶產業發展為中心,以合作社為依託,以經濟為紐帶,將茶區農户就地轉化為茶產業工人,對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當地重點扶持茶葉生產企業。

5、九華山公司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生產結構,同時着力於新產品的研發。一方面,公司在傳統茶葉的基礎上,引進種植了無性系新品種、早品種,提升了茶葉的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公司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引進國內先進的綠色環保、低能耗的機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在新產品研發生產上,公司研發並生產了毛尖茶、瓜片茶、黃芽茶、紅茶、白茶、花茶、烘青茶、炒青茶等系列產品。同時公司的袋泡茶、杯泡茶、養生茶產品也已研製成功,正處於設備升級和批量市場投放市場階段。公司自有研發團隊常年不間斷從事新產品的研發和現有產品的完善升級,後續新產品的推出有保證。

6、九華山品牌優勢明顯。“九華山”商標是在新商標法頒佈之前完成註冊的,為國內唯一以名山大川註冊的商標,九華山中國馳名、世界馳名,現為中國馳名商標。同時,公司已完成國際商標註冊,為開拓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目標市場分析

我公司生產的各品類茶葉主要分為高檔茶、中檔茶和大眾茶,其中:中高檔茶主要消費羣體是商務人士和都市白領階層,大眾茶的消費羣體最廣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公司生產的方便快捷、經濟衞生的茶葉快銷品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步伐和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新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九、行業增長

1、茶葉為文明健康飲品,一葉之軀,富含500多種元素,承載人類保健的良方,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保健飲品,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素有飲茶的習慣,茶行業的發展永無止境。

2、茶葉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國運盛則茶業興,國運衰則茶業亡。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東方古老的茶葉傳奇依然在輪迴上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弱到強,新一代國家領導集體構築偉大的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國運興衰緊密相連的茶葉復興,夢在其中,這是海內外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和諧中國的重要載體,一部中國茶業發展史就是中國社會曲折的發展史,我們當代茶人責無旁貸的承擔起復興之責。

3、中國茶葉的發展正在由傳統的原料茶銷售向精深加工茶轉變,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將推動茶行業的變革,茶產業的發展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將大有作為。

十、企業的產供銷

1、九華山公司自有茶園2.2萬畝,合作茶園近10萬畝,同時利用資本直接植入全國各大原茶產區,成立茶葉合作社,建立茶葉加工廠,從而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建立了良性的產業鏈,從源頭上保證了九華山茶葉的產量和質量。

2、公司引進了國內先進的茶葉生產設備,實現了從茶葉鮮葉到幹茶生產全流程的自動化和清潔化生產,同時公司擁有專業的製茶團隊,並建立了的質量監控體系和評審標準,從生產過程保證了茶產品的質量安全。

3、在茶產品銷售上,過去茶企擅長和採取的是傳統的銷售模式,九華山公司在實體店加盟和產品經銷批發方面的投入較大,業績也很可觀。隨着互聯網的興起,九華山公司在銷售模式上進行了轉變。2010年下半年,公司核心管理層會同銷售部有關人員商討並制定了茶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戰略;2011年3月份九華山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江南茗茶城設立了電子商務部,開始了運營茶葉電子商務。2013年5月份公司組建了合肥電子商務公司,九華山公司電子商務發展再次提速。經過五年的發展,目前九華山公司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電子商務運營團隊,初步形成了從原材料收購、茶葉生產加工儲存、網上電子訂單、物流運輸一體化的電子商務應用體系,九華山公司將繼續推動銷售模式向“線下實體店體驗、線上下單成交”進行轉變,最終實現企業的輕資產化和效益倍增的雙贏局面。

茶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茶葉產業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為,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瞭如下趨勢。

發揮導向作用促進茶葉產業提檔升級。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優勢產業。但是,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茶產業提檔升級發展迎來難得的機遇。2016年10月,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於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強調到2020年的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目標為提高茶葉質量效益、提高茶產業競爭力、提高茶產業持續發展能力;2017年2月5日,一號文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

茶葉消費多元化成產業發展新趨勢。消費升級和人口紅利的雙重疊加,營造出更好的產業成長氛圍。“國八條”發佈以來,茶葉的產品結構也在逐步的調整,高端茶市場遇冷,整體行業的利潤率自2013年以來出現回落。行業利潤的回落預示着茶葉的消費也漸漸迴歸飲品的基本屬性。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着消費羣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為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羣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羣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與品牌內涵。目前我國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並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隨着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未來幾年,茶行業“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於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為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網”、“+旅遊”、“眾商模式”、“私人訂製”等新的業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飲茶是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羣的增長帶動着茶葉市場規模擴張,促使茶業企業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脱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户;在食品安全醜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羣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三都水族自治縣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方便社會公眾閲讀理解,現以問答形式對《三都水族自治縣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解讀如下:

一、出台背景是什麼?

答:目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仍然是農民增收難問題,而產業發展是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茶產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綠色產業。三都縣具備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茶葉已成為我縣優勢農產品,在農業產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已經發展到10.84萬畝,投產茶園已到10.2萬畝。但在茶產業發展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出台一個切實有效促進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扶持。

二、主要思路是什麼?

答:(一)建立1個目標。到2025年底,全縣茶葉生產規模基本穩定,生產效益明顯增長,茶園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產量超過0.5萬噸,產值超過8億元,茶葉的科技創新、智能水平、品種佈局、品牌營造、茶旅融合等領域形成三都縣地方特色體系。

(二)設立7大任務。從建設優質高效基地、提升加工水平、扶持壯大經營主體、培育產業知名品牌、構建市場營銷網絡、打造茶葉產業強鎮、探索建立茶旅融合等7個重點工作設立工作任務,進一步優化茶類結構,形成以名優綠茶為主導,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和茉莉花茶等茶類協調發展的格局。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形成“貴州綠茶+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都勻毛尖+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申報大河茶葉產業強鎮項目,打造都勻毛尖名優茶產業“三都基地”,構建集生產、加工、銷售、茶衍生品、茶旅康養為一體的產業鏈;探索茶葉精深加工和多樣性功能開發,積極培育茶休閒、茶文化,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局面。

(三)落實4個保障措施。為保障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實現目標任務,落實組織領導,完善各鎮(街道)和各部門責任,建立任務分解和工作聯絡協調機制,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意見部署,明確責任領導,落實工作責任人,做到責任有落實、工作有人抓;落實支持,加大主體培育力度,加大茶園性保險覆蓋面,推進茶園科技創新;落實資金投入,“十四五”期間,力爭投入茶產業資金4億元以上,實施茶產業項目30個以上;落實指導服務,加強技術應用和推廣,強化隊伍建設,力爭每年開產茶產業培訓600人次以上,提升從業人員素養。

三、 創新舉措有哪些?

答:(一)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將茶產業打造成三都縣鄉村振興戰略的首位產業,將特色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持續深化茶葉重點產區佈局,推動三都縣茶產業優化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全面抓牢茶產業轉型升級。在保持全縣茶園面積穩定增長的同時,全力聚焦茶產業經營主體引培和品質大提升,更加註重科技投入和科技創新,更加註重茶文化的培育和傳播,更加註重茶休閒旅遊開發和茶旅融合發展。

(三)全面構建茶產業發展體系。圍繞以實現茶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為方向,着力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和“三產”融合的現代茶業體系,構建“都勻毛尖+企業品牌”“貴州綠茶+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

與茶葉的相關產業政策是什麼

相關:

(一)建設高效規模基地,優化區域佈局。一是建設規範現代茶葉基地。二是建設高效優質茶葉基地。三是加強良種繁育,改造低產茶園。

(二)培植現代化產業龍頭,增強發展後勁。一是培植加工龍頭。二是培植服務龍頭。三是加強後續產品的研發立項。

(三)搞好優勢品牌營銷,提高市場分額。一是提升傳統品牌市場聚集和輻射功能,開拓市場。二是設立優質茶產品專營點,提高知名度。三是參與或召開大型茶葉產銷對接會,宣傳、推介茶產品。

(四)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拉長產業鏈條。

拓展茶資源綜合開發空間,從單一飲用品向醫用、化工等多途徑利用拓展,增強茶產品市場競爭力。

(五)弘揚赤壁茶史文化,充實發展靈魂。

重點搞好“中國·赤壁羊樓洞茶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探索茶葉產業發展和茶文化開發全新模式。

(六)強化產品市場監管,確保食品安全。

完善茶葉生產質量安全技術標準體系,加強茶葉出口基地安全示範區建設,規範生產經營行為。

擴展資料

其他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赤壁市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發展。建立茶產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發展中實際問題。

(二)強化扶持。每年安排茶產業發展專項基金500萬元,出台茶產業發展獎勵,引導茶產業加快發展。

(三)優化投融資環境。協調引導金融機構信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保險公司開展茶葉保險業務。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茶葉生產基地建設。

(四)建立獎懲制度。支持產業力度大、深得好評部門和鄉鎮要評先表彰。對影響產業發展的有關單位直接責任人,實行誡勉談話,並限期完成相關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關於加快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摘要

信陽國際茶城的發展規劃

信陽國際茶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茶葉及茶關聯產品交易聚散地。信陽國際茶城一

期工程總投資6億元,佔地17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擁有店面4000多個,預計2011年上半年全面封底,2012年上半年市場開業運營。素有中國茶都之稱的信陽市是“中國名茶之鄉”,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藴深厚,其孕育而出的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品質優良享譽海內外。信陽茶葉年產量已達3.6萬噸,綜合產值超過40億元,擁有四個茶葉類中國馳名商標。

該項目被確定為省、市“十二五”重點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茶葉交易集散地。 全國有8000萬茶農,每年產茶約130萬噸,而鮮茶產業產值僅有300億元人民幣,消費者付出的茶葉採購成本卻高達1000億元。由於營銷和流通環節不暢通,世界上最大的種植面積和最大的產量並沒有給中國的茶產業帶來最大效果。如何破解這一困局?正在興建的信陽國際茶城將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信陽國際茶城由五雲茶葉集團開發建設,項目地處信陽市羊山新區北環路以北、中心大道以西,是河南省、信陽市確定的“十二五”重點工程、惠農工程、利民工程。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000畝,預計總建築面積將達500萬平方米。項目一期工程佔地17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6億元。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預計今年上半年全面封頂,2012年上半年開業運營。整個工程預計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

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國際性的茶葉交易集散地,並形成大倉儲、大流通、功能完善、設施齊備的現代物流體系,每年可創造5000億元的商機,實現500億元的利税,增加50萬個就業崗位,發展50000家明星企業,帶動信陽GDP增長8%至10%。

該項目建成後,將大力推動全國茶產業集約化、工業化、標準化、商品化、品牌化、企業化、便利化和多樣化發展,對於做大做強中國茶產業,增加茶農收入,帶動茶農致富,具有非常重要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天門陸羽茶文化的發展方法?

茶聖陸羽為中國和世界的茶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出生地就是現在的湖北省天門市。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拓展範圍,從茶文化產業到茶產業的全面發展

  為了促進天門市茶文化產業的發展,肖新國先生提出,需要做好與茶相關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工作,比如涉茶的出版物、廣播影視、文藝表演、文化保護、文化研究、文化旅遊、廣告會展、休閒健身娛樂、工藝品經銷以及茶葉的生產與銷售等。這些觀點非常正確,實用,有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茶產業涉及茶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主要涉及的是茶葉栽培種植,第二產業主要涉及的是茶葉加工製作,第三產業主要涉及的是茶葉銷售與文化,可以從這些方面綜合考慮,全面發展天門市茶產業。

建立陸羽茶園,開發陸羽品牌茶葉,推進陸羽茶文化旅遊

  陸羽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陸羽茶經研究中心、湖北省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天門市陸羽研究會都紮根在天門市。因此可以將陸羽作為天門的“形象大使”,用國際化的視角來經營陸羽茶文化資源。

  2004年,天門市陸羽研究會按照韓國茶文化研究會的要求,在火門山陸羽讀書處栽種茶樹108棵,並立碑“茶道源遠,友誼流長”以志紀念。陸羽在《茶經》中,説茶樹的鮮葉,“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捲上,葉舒次。”對茶樹生長地,陸羽説“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可以按照陸羽所説的三類形態和三個等次,將天門市現有的茶樹資源進行整合,打造旅遊觀光茶園。一方面,可以豐富已有的陸羽紀念館、陸羽故園等茶文化旅遊專案,為將天門打造成世界茶文化旅遊中心添磚加瓦。另一方面,可以物盡其用,採用現代加工技術,開發陸羽品牌茶葉,打響茶聖陸羽品牌。固定的茶園,可以採取旅遊營銷措施吸引遊人前來觀光。流動的茶葉,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產生經濟效益和宣傳效應。

  建立陸羽茶館,弘揚陸羽茶道,推進中國茶館業發展

  天門市陸羽研究會創作的《陸羽茶道十規四十式》,系依據陸羽《茶經》主要內容整理、提煉、編排而成,體現了陸羽茶道精神:清、和、儉、怡、健。第一規蓬萊拜聖***禮神***和第十規餘韻悠遠***謝聖***,於茶道演示之先以及在表演結束時,向陸羽神像鞠躬致敬,表達對茶聖陸羽的景仰之情。這是弘揚陸羽茶道精神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載體。在重大茶文化活動中,天門市陸羽茶道表演隊已經多次進行成功表演。

  天門花鼓戲《茶緣》圍繞陸羽寫作《茶經》的際遇,通過一系列純樸、古老的茶俗和茶事***祀茶、開茶門、定親茶、相思茶、鬥茶等***為背景和載體,塑造了陸羽、紫筍、常貴等茶人形象,真情演繹了陸羽與茶的不解之緣。

  《陸羽茶道十規四十式》、花鼓戲《茶緣》都是很好的作品,需要一個好的展示平台。可以建立陸羽茶館,演示陸羽茶道,表演花鼓戲《茶緣》,協助有關單位定期舉行“全民飲茶日”等類似性質的活動,將陸羽茶館打造成具有特色的示範性茶館。條件成熟時,在全國建立連鎖型或者合作型陸羽茶館,傳播和普及陸羽茶文化知識,倡導和推廣全民飲茶風尚,引領中國茶館業的蓬勃發展。

  加強陸羽茶文化研究,發揮研究成果的影響力,拓展茶產業內涵

  《陸羽研究集刊》是全國最早的陸學研究刊物,《茶聖陸羽》宣傳畫冊、袖珍本《茶經》、竟陵版《茶經》都具有特色,可以繼續提供給國內外有關機構閲讀參考,充分發揮出版物的影響力。可以編輯《茶文化鄉土教材》,進入天門市中小學課堂。也可以編輯《陸羽<茶經>》,作為越來越多的高校茶藝、茶文化專業學習教材。

  在全國各地,茶聖陸羽的塑像形象各不相同。天門市的“陸子奉茶圖”製作有根有據,可以作為茶聖陸羽標準像推向社會。陸羽像,天門造,提高茶聖陸羽故里美譽度。

  利用陸羽的人品資源,辦好陸羽學校、陸羽醫院、陸羽賓館等品牌行業,經營好“陸羽神”系列酒等相關產品。定期舉辦陸羽茶經問世週年學術報告會、國際茶文化節,開展海內外茶文化學術研討、茶藝茶道交流,引進來,走出去,加大對陸羽茶文化的宣傳力度,吸引世界各國與茶相關的機構和人員來天門市朝聖。

  天門陸羽茶文化的發展基礎

  1、“中國茶城”規劃正編制完善。“中國茶城”綜合規劃徵求意見稿完成並於今年四月進行了初審。“規劃”明確提出了我市茶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是:到2025年,將天門建成茶文化產業強市和茶葉深加工大市。產業佈局是:建設以陸羽故園為主體的中國茶文化旅遊中心,建設生態茶產業園、茶旅遊產品產業園、茶葉精深加工科技園、茶產品交易區,實施茶文化、茶科學培訓工程建設等工程,構建茶文化產業鏈,實現轉型升級,建成茶葉流通體系,最終將天門打造成“中國茶城”。目前,“規劃”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之中。

  2、茶文化旅遊的平台和框架開始構建。一是陸羽故園及周邊景點建設初具規模。陸羽故園內的主體建築已基本完成建設。除陸羽紀念館外,故園內茶經樓的裝修即將啟動;“百茶園”引種全國各品類茶樹,兩年內完成;竟陵唐街已由巨泰控股集團負責建設,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2015年6月前開園;位於陸羽故園東側的天門文化商業綜合體“印象西江”也已開始建設。二是茶產業園規劃已通過評審。位於城區北端佔地1500畝的茶產業園,由竟陵辦事處負責管理,招商局配合招商,將引進茶葉精深加工企業,目前,規劃局已完成規劃。三是茶基地建設有了良好開端。已完成佛子山天門口村、林場等地共500畝茶基地的土地流轉,竟陵春茶葉發展有限公司已在此種植200畝茶苗和200畝大茶樹。市農業局列支了7萬元專案資金扶持茶基地建設。皂市鎮長壽林場30畝茶園,林業局已安排專人負責日常維護,並於今年4月試採了第一批新茶。同時,農業部門將爭取省農業廳支援,對連片100畝以上的標準茶園種植户或合作社,按專案額度給予專案補助。四是茶交易市場建設已經啟動。規劃建設的茶產品交易市場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產品交易區,位於陸羽故園東側的天門文化綜合體“印象西江”,現已開始建設;一個是主要從事大宗茶產品交易,位於天門農商城內,已由供銷社落實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攤位112個,也正在建設之中。

  3、發展茶文化正在成為百萬人民的共識。一是茶文化宣傳活動日益頻繁。2011年來,我市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全民飲茶日活動”,在全市營造了“知茶、愛茶、飲茶”的氛圍。創作排演了大型花鼓戲《茶緣》,編緝出版了《陸羽研究集刊》,印製了中小學地方教材《世界文化名人——“茶聖”陸羽》在全市中小學免費發行。同時,將陸羽茶文化知識編錄進《幹部理論知識讀本》,在全市幹部中進行茶文化知識的普及宣傳。二是茶文化交流活動日漸增多。近年,先後接待了美國、韓國、德國等國家的茶文化學者和浙江杭州、湖州,河南信陽等十多個省市茶文化團體和學者對天門的訪問和交流。先後舉辦了紀念陸羽茶經問世1250年學術研討會、紀念茶聖陸羽誕辰1280年謁拜儀式、全國茶館業經理年會暨天門茶產業高峯論壇、首屆陸羽杯國際茶道邀請賽、湖北省第五屆茶藝師職業技能大賽、“茶聖盃”美術作品展等活動。

推進茶產業創新,有哪些方法?

現階段,我國茶產業實質上仍然是主導的生產導向型產業。轉化發展方式,促進由生產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轉型,推動市場化與全球化,是推動我國茶產業現代化的根本措施,關鍵要加強茶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第一,建立新市場。

照片其關鍵是構建新式茶產業供給與需求,關鍵從2個方面進行:一是構建互聯網大數據茶市場管理體系。朝向全世界和地區市場,根據地區消費數據信息,創建時間市場、羣體市場和地區市場緊密結合的市場管理體系,以數字化為基本構建快速響應、高效率派送、市場需求分析緊密結合的產業;二是促進銷地市場與原產地市場一體化。

根據建立原產地銷售網站,機構顧客和引入國外茶葉批發商參加產業基地基本建設完成產供銷市場結合。除此之外,還需要基本建設國際性領頭市場,朝向與連接全世界茶產業發展經營主體、監督機構與機構、地區市場消費行為主體;促進服務項目創新,推動全世界市場共享發展,完成數據與共享資源;加強技術性支撐點,提升人才團隊基本建設;緊緊圍繞茶產業經營必須,進行金融業創新服務項目,建立跨地區、跨境電商物流及外匯交易清算代理平台。

第二,推動商品創新。

在茶產業全球化過程中,自始至終存有與生產製造有關的生產經營性要求市場、茶和關聯性商品的要求市場及其茶道文化要求市場。運營這三類市場,要推動終端設備、技術設備、服務項目商品結合的茶產業產品體系的創新。

一方面執行迭代更新式新產品開發對策,完成商品試銷、市場銷售、調整、取代與產品研發各個階段有機結合,提升創新的可持續;另一方面融合市場轉變,促進單獨商品創新與好幾個產品組合策略創新緊密結合,達到行為主體多樣化要求。

第三,推動全產業鏈創新。

關鍵有三條途徑:一是橫着擴展。向茶的吃、喝、用、玩、飾功能性擴展,衍化相對應新經濟業態創新;二是豎向推進。向茶成分的功能性創新,及其在這個基礎上的資源化再生變換,持續造就高新技術企業茶產業,根據特殊作用與有關資源結合,發展新式商圈,如茶旅遊業;三是作用延伸與配套設施創新。

伴隨着市場轉變,茶產業轉型發展必須多產業的創新支撐點,如茶武器裝備、包裝、器材等產業發展規劃便是構建在茶產業發展必須的根基以上。

第四,構建權益聯結,維護茶農權益。

關鍵是依照市場化標準,科學研究構建茶產業鏈的利益關係,關鍵確保三個利益,發揮三個作用。充足保證茶農的高品質原材料生產權與工作收益權,發揮茶農高品質茶原材料提供及茶園管理功效;充足保證公司市場發展權與較高運營收益權,發揮茶企新產品開發與市場經營功效。

充足保證集體利益意味着及決定權,發揮在公共性品牌營銷與公用事業基本建設中的功效。讓、公司、茶農在茶產業發展中各居其位,發揮分別作用,一同促進茶產業可持續發展觀。

標籤: 產業 規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3lo9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