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禮儀文化的意義

茶禮儀文化的意義

茶禮儀文化的意義

茶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情趣,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和國家形象的象徵。

茶禮儀文化對於個人來説,它是人生修養的一種體現,可以提高個人的品位和素養,更好地表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修養。同時茶禮儀文化還能帶來內心平靜的感覺,有助於緩解壓力和改善身心健康。

對於社會來説,茶禮儀文化有助於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加強社會和諧。茶文化還能加強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高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促進中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總之,茶禮儀文化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它的傳承與發揚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禮儀的意義

茶禮儀的意義

茶禮儀的意義,茶禮來源於中國幾千年的“尊老敬上”和“和為貴”的文化思想,是在漫長的飲茶歷史中積澱下來的表達情感的慣用形式。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茶禮儀的意義。

茶禮儀的意義1

一、 茶禮儀的重要性

有客來訪,待之以茶,以茶會友,情誼長久。這是我國傳統的待客方式。茶會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茶會是為了進行交易和買賣。後來,茶會推而廣之,成為一種用茶點招待賓客的社交性聚會形式。茶會既屬於宴請的一種形式,又屬於會議的一種,因而它具有宴請和會議二者的特點,從而在形式上較為自由,在氣氛上更為融洽。

在公務活動中,茶會主要是為交流思想、聯絡感情、洽談業務、開展公務等目的。茶會禮儀,就是指人們在各種茶會活動中應遵守的禮儀。

二、 茶會準備禮儀

茶會準備禮儀,是指茶會組織者在茶會準備階段應遵守的禮儀。

正確擬定茶會的形式

茶會形式多種多樣,有品茶會、茶話會、音樂茶座等。一般莊重、高雅的茶友間相聚多用品茶會;單位集體座談某種事項用茶話會;娛樂、消遣性聚會宜安排音樂茶座。

選擇合適的茶具

在招待客人時,茶具應有所講究。從衞生健康角度考慮,泡茶要用茶壺,茶杯要用有柄的,不要用無柄茶杯。目的是避免手與杯體、杯口接觸,傳播疾病。茶具一般應選擇陶質或瓷質器皿。陶質器皿以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為佳。不要用玻璃杯,也不要用熱水瓶代替茶壺。如用高杯(蓋杯)時,則可以不用茶壺。有破損或裂紋的茶具是不能用來待客的。

選擇合適的茶葉

由於是茶會,客人對茶葉的要求可能較高。不同的地區,飲茶的習慣不同,應準備的.茶葉也就不盡相同。廣東、福建、廣西、雲南一帶習慣飲紅茶,近幾年受港澳台影響,飲烏龍茶的人也多了起來。江南一帶飲綠茶比較普遍。北方人一般習慣飲花茶,少數民族地區,大多習慣飲濃郁的緊壓茶。就年齡來講,一般地説,青年人多喜歡飲淡茶、綠茶,老年人多喜歡飲濃茶、紅茶。不同情況下,應準備不同的茶葉,但都應該有特色。

佈置要得當

品茶會佈置要有地方特色,對茶葉和茶具的準備和擺佈都有講究。茶話會則比較隨便一些,可加擺糖果、瓜子等。音樂茶座更加自由、活潑,樂曲準備比茶更重要,有時可以用飲料代茶。

茶禮儀的意義2

茶禮,既可以指茶的禮儀,還可以指茶的禮品,是古代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傳統婚禮中“奉茶”“交杯茶”等儀式,為“茶禮”。在舊時,男子託媒人向女方家送聘禮時,聘禮中必須要有茶葉,所以,傳統民俗中把女子受聘叫“受茶”,聘禮也稱之為“茶禮”。

明人許次紓《茶疏》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猶名其禮為下茶,亦曰吃茶。”因茶樹移植則不生,種樹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為堅貞不移和婚後多子的象徵,婚娶聘物必定有茶。

有許多相關的記述:

宋代著名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説:“男女未嫁娶時,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葉底花,無事出來吃盞茶。’”

《元曲選·包待制智賺生金閣》:“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花花彩轎門前擠,不少欠分毫茶禮。”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這個冬,要尋一個可以端茶禮、結婚姻的好日子,竟是這樣難!”

從訂婚至結婚,常舉行下茶、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各種儀式。《儀禮·士昏禮·疏》謂此乃“三茶六禮”。

江南一帶的百姓雖然種茶養蠶,但卻並不常喝茶,也很少有穿絲綢的服飾。百姓對茶有着一種天然的尊敬之情,他們認為“茶”是一種只在祭祀時才使用的尊貴之物。借用這種“茶為尊貴正式”的概念,所謂的“茶禮”,指的是結婚的聘禮,代表着人們對婚嫁之事的敬重之心。

茶禮歷史

茶葉與婚禮結緣,始於唐朝。當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嫁粧中便有茶葉。之後,茶葉便與金銀首飾一塊成為出嫁時的必需品,並逐漸成為婚俗禮儀的一部分。

到了宋代,由於茶樹“植而罕茂”(古代種植技術較差,凡是移植的茶樹都長不好),使茶被賦予了程朱理學從一而終的寓意。茶由女子的嫁粧禮品轉變為男子求婚不可缺少的聘禮。

在明清時,更是形成了成熟而盛行的茶禮風俗。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記載,“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清《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更是有王熙鳳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

上述為大家介紹了茶禮的基本含義,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説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茶禮儀的意義3

一、茶會進行的禮儀

1、茶會開始

主持人應熱情致辭歡迎應邀者光臨,並講明舉辦茶會的目的和內容。一般來説,茶會就座比較自由,講話也不要求有嚴格的`順序,可隨感而發,即席發言。當比較生疏的客人發言時,主持者應介紹發言人的身份,以便大家有所瞭解。

2、奉茶的時機

奉茶,通常是在客人就座後,開始洽談工作之前。如果賓主已經開始洽談工作,這時才端茶上來,免不了要打斷談話或為了放茶而移動桌上的文件,這是失禮的。值得注意的是,喝茶要趁熱,涼茶傷胃,茶浸泡過久會泛鹼味,不好喝,故一般應在客人坐好後再沏茶。

3、奉茶的順序

上茶時一般由主人向客人獻茶,或由接待人員給客人上茶。上茶時最好用托盤,手不可觸碗麪。奉茶時,按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先主要客人後其他客人的禮遇順序進行。不要從正面端茶,因為這樣既妨礙賓主思考,又遮擋視線。得體的做法是:應從每人的右後側遞送。

二、斟茶的禮儀

在斟茶時要注意每杯茶水不宜斟得過滿,以免溢出灑在桌子上或客人衣服上。一般斟七分滿即可,應遵循“滿杯酒、半杯茶”之古訓。

三、續茶的禮儀

茶會中陪伴客人品茶要隨時注意客人杯中茶水存量,隨時續水。應安排專人給客人續茶,續茶時服務人員走路要輕,動作要穩,説話聲音要小,舉止要落落大方。續茶時要一視同仁,不能只給一小部分人續,而冷落了其他客人。如用茶壺泡茶,則應隨時觀察是否添滿開水,但注意壺嘴不要衝着客人方向。

四、飲茶的禮儀

不論客人還是主人,飲茶要邊飲邊談,輕啜慢嚥。不宜一次將茶水飲幹,不應大口吞嚥茶水,喝得咕咚作響。應當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細品嚐。如遇漂浮在水面上的茶葉,可用茶杯蓋拂去,或輕輕吹開,切不可從杯裏撈出來扔在地上,更不要吃茶葉。

五、其他注意禮儀

我國舊時有以再三請茶作為提醒客人應當告辭的做法,即端茶送客。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華人時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其飲茶。

六、茶會結束時的禮儀

茶會進行到一定程度後,主人要適時地宣佈茶會到此結束。茶會結束時的禮儀類同於前面所講宴會結束時所應注意的禮儀。主人應站在門口恭送客人離去,並説些道別的客氣話。

茶文化禮儀的意義是什麼

  説道茶,就要説到茶的禮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為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為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禮儀的意義,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禮儀的意義

  茶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從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幾乎無處不無茶人,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新的茶人和愛茶人!

  茶文化的喝茶禮儀

  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邊談邊飲時,要及時給客人添水。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嗅茶。主客坐定以後,主人取出茶葉,主動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客人則依次傳遞嗅賞。

  温壺。先將開水衝入空壺,使壺體温熱。然後將水倒入“茶船”一種紫砂茶盤。

  裝茶。用茶匙向空壺中裝入茶葉,通常裝大半壺。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餚。倒水、續水粗看似乎是比較簡單的,但卻是體現對賓客文明禮貌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對倒水、續水有其具體的要求和操作規範。

  服務員為賓客倒水、續水時,須先敲門,經同意後才能進入客房、會客室或會議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歸向把手一邊,左手帶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續水,應用左手的小指和無名指夾住高杯蓋上的小圓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從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後,側身把水倒入杯中。

  茶文化的禮儀知識

  一、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到,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滿。

  二、先尊後卑,先老後少

  到人家跟前説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喝茶是長輩的,用中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三、先客後主,司爐最末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後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俗稱櫃長(煮茶沖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強賓壓主,響杯檫盤

  客人喝茶提盅時不能隨意把盅腳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輕手,不能讓盅發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五、喝茶皺眉,表示棄嫌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會讓主人尷尬,還顯得不尊重。

  六、頭衝腳惜(閩南語腳氣的意思),二沖茶葉

  主人沖茶時,頭衝必須衝後倒掉不可喝。因為早時做茶用腳踩,怕茶葉有髒不宜喝飲,本地有頭衝腳惜,二沖茶葉之説,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換茶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係飲茶時間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九、無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衝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無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衝,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於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

  十、茶三酒四惕桃二

  潮汕人習慣於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於俗語茶三酒四惕桃二(兩人戀愛遊玩)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於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遊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於統一意見,滿足遊興。

茶在社交及禮儀上有哪些作用

茶的社交功和禮儀能主要是在日常使用中催生的。

1、 茶與社會

以茶會友。東晉初年,司徒長史王濛遇有士大夫來訪,即煮茶相待,只是有部分北方南遷來的士族不懂茶滋味,覺得苦澀難嚥,稱之“水厄”,成為笑談。之後,以茶和果品招待賓客以示節儉之風。唐宋後,名人雅士更是以茶宴、茶會來請賓朋好友,還有互贈名茶以示友誼。茶也有助於天倫敍樂,可得全家之福。

2、 茶與禮儀

茶早在周代就已成為祭祀的珍品。佛教禪院“特為茶湯,禮數殷重”(見《禪院清規》)。通觀《敕修百丈清規》,舉凡上法要禮儀,應接管待之際,必有奠茶、點茶、吃茶、會茶、請茶等茶禮,直至今天。江南人沏茶待客忌滿杯,一般只斟到杯的六七分滿。在品飲中殷切為客人斟茶添水,其意為茶未盡,慢慢飲慢慢聊。

3、 茶與節慶

茶在節慶中的使用廣泛,雖然不一定有具體寓意,但也是一種代表美好祝願的飲品,如:元旦向親友拜年,家裏設果茶、蒸糕,以待客至,茶畢即留下客人飲酒,俗雲“拜年三鍾”;“立夏”以芽谷餅祭祀灶神及土地神,飲燒酒,啜新茶,食櫻桃、青蠶豆;除夕,或於深夜,用茶酒、果餅祭祀牀神,以祈兒女安枕(11年《杭州府志》)。

但古代這些節慶習俗很多已沒有被人們所沿用,而如今每年定期舉辦的茶文化節很多,還有各類形式的茶會,也是對茶的新應用。

4、 茶與婚慶

明人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有段説明:“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茶並非不可移植,可能是當時科學技術受限,也可能是如茶經認為茶樹“植而罕稀”,所以道學者們為了把“從一”思想貫穿,就用茶代表或者象徵整個婚姻。如今我國許多農村仍把訂婚、結婚稱為“受茶”、“吃茶”,把訂婚的定金稱為“茶金”,把彩禮稱為“茶禮”等。

茶道是中國傳統的文化,茶道叩手禮有着怎樣的文化意義?

叩手儀式在清代流傳下來。傳説乾隆皇帝帶着兩個太監到一個茶館裏面,在江南的某個茶館喝茶。乾隆皇帝想向茶館經理學習“鳳凰三點頭”的倒茶方法,便把茶倒進太監的杯子裏面。這時,太監本應跪之下三次感謝他,但他無法透露皇帝的身份。他把食指和之中指彎成跪姿,就用手指代替了頭磕下去。因此,叩頭儀式一直延續到今天。

年輕一代向老年人致敬,下一代向之上一級致敬。敬禮者五指併攏成拳,拳心向之下,五指同時擊打桌子,相當於跪在地上。通常來説,敲三之下就夠了,相當於三鞠躬。但是,如果你遇到一個特別尊敬的人,你可以敲九下,相當於三鞠躬九磕頭。

世代間的禮節,敬禮者、食指和中指一起敲擊桌面,就相當於雙手合十的拳頭鞠躬,敲三下以示尊重。

長輩對長輩的禮節,上級對下級的禮節。敬禮者用食指或之中指輕拍桌子,相當於點頭。通常來説,你只需要敲一次就可以代表點一次頭。如果你特別欣賞和喜歡對方,你可以敲三下。此後,這種叩頭茶道逐漸在茶館流行起來,後來成為廣東茶道。現在這種風俗在嶺南和東南亞的華僑之中仍然很流行。最開始的打擊樂手指更為精美。有適當彎曲手指,握緊空拳頭,敲擊指節。後來逐漸變為只用中指和食指一起敲擊指尖。曹鵬在《功夫茶話》之中寫道,有人給你倒茶,屈指敲桌面,這不僅意味着注意到熱茶倒進了杯子,還意味着感謝,這相當於説“這間屋子裏面有禮節到位”。同時,客人和主人可以依然地談笑風生,繼續談論自己應該説的話,而不會因為倒茶的事情而打斷話題。

弘揚茶文化有什麼意義 弘揚茶文化的意義

  茶文化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和諧社會包含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方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弘揚茶文化的意義,一起來看看。

  弘揚茶文化的意義

  一個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譽千年,在於它獨特而充滿魅力的文化。放眼河山,黃鶴樓依然聳立、紫禁城仍舊巍峨;長江水依然奔流到海、武昌魚仍是中華名菜;山東有孔廟、敦煌有石窟;李白的文字、納蘭的故事、蘇軾的詞譜成了“明月幾時有”的樂章;清茶,水酒,依然論英雄。細細數來,民族文化,始終在我們身邊,息息相關。旅遊,有古城的瑰麗;武俠,有詩仙的豪情;一茶一飯,有中國五千年茶文化、食文化的深刻積澱。藉助這樣無刻不在的平台,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可以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弘揚的出發點。多一分細心和探究,可以在點點滴滴間漸漸還原歷史的足音,滕王閣的解説裏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蓬勃氣勢、莫高窟的壁畫上既篆刻着一段歷史的奇絕工藝完美想象,也寫下了另一段歷史的落後與愚昧。走近歷史,瞭解歷史,文化,是最好的窗口。

  我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在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流淌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積澱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各異質文明空前衝突和融合的過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個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我國的傳統美德無論在哪個朝代都被統治階級強調,同時也被廣大人民所認可,因此我認為,要在大學中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我們是有優勢的,而現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導傳統文化及美德的教育。這有兩個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歷史,以及千年來的精神傳承。第二,中國傳統文化本身雖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為新文化,但其內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卻可以經過批判、改造、繼承、弘揚而再度成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長點。

  中華民族擁有了一個巨大的精神寶庫,古代的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精衞填海、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現代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魯迅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等等。所有這些構成了蔚為壯觀的精神羣體,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我們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並且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質,尋找到本位。此外,面對現今如此紛雜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湧現,改革開放固然帶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同時也給國內外企圖破壞我國發展進程的勢力有可乘之機,而正處於世界觀形成期的青年人善於接受新文化,同時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錯誤的世界觀、方。因此,在教育中強調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使學生們先做到內心世界的充實,有了民族底氣,有了文化底藴,面對各種文化的滲透,才不會迷失方向,喪失中國人的本色。

  茶文化的思想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之國粹。茶文化在不斷沉澱積累的歷史長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優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為貴”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觀念。中庸之道是儒家處世信條,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儒家從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説:“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與“中”的關係,“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自我的關係上必須節制而不放縱;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腦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無論陸羽提倡的諧調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緻和,還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導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為中國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裏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主張以茶協調人際關係,實現互愛、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並以茶的清廉、高潔之精神磨練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養廉潔之風。中國茶文化以“和”為最高境界,充分説明了茶人對儒家中和哲學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還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認為人與自然是互相聯繫的整體,萬物都是陰陽兩氣相和而生,發展變化後達到和諧穩定的狀態。人必須順應自然,符合大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思想,道家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陸羽《茶經》創立茶道時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的理念成為中國茶道的靈魂。茶是吸取了天地靈氣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靈。茶的品格藴含道家淡泊、寧靜、返樸歸真的神韻。茶性的清純、淡雅、質樸與人性的靜、清、虛、淡,兩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統一。道家在發現茶葉的生理功效時,也注意到茶葉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導和”的功能,可作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載體,於是道家之道與飲茶之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同時,道家的“和”與儒家之“和”有共通之處,二者可以互補。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範疇,共同豐富了中國茶道的思想內涵。

  茶文化中,同時還融合了佛家“普渡眾生”的思想觀念。禪宗強調自身領悟,主張所謂有即無,無即有,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達些,而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但又有節制,佛教提倡坐禪,飲茶可以提神醒腦,驅除睡魔,有利於清心修行,與禪宗變通佛教清規相適應。佛教思想追求純和境界,禪宗之要義是不借助任何東西,不追求任何東西,不被任何東西所禁錮,在一種絕對的虛靜狀態中,直接進入禪的境界,專心靜慮,頓悟成佛。茶的本性質樸、清淡、純和,與佛教精神有相通之處,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發展方面功不可沒,它勢必規定和影響着中國茶道精神內涵。中國茶道追求心無雜念,專心靜慮,心地純和,忘卻自我和現實存在,這些茶道精神是源於佛家思想的。

  綜合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與其盛大氣象,藴涵着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諧的環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諧特性的中國國民培育、澆灌出來的,因而講求和諧成為中國茶文化應有的內在特質。

 

茶的禮儀文化很有意義,如何更深地瞭解它?

茶文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茶款待客人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研討茶道茶文化注重茶的禮儀,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局部!上茶也有規則可循,享用這美妙的光陰,不失為一種文雅的生活方式。茶文化的作意圖義歸根結底在於,其能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簡單明瞭地説清茶的中心價值與展現泡茶技藝,也即道與術的有機分離。個人以為只要人類的聰慧,可以瞭解並去發明一些共同的瞭解與方式,而茶文化在一切生活方式美學中,是抽取美學意義最多的。

文化是隨同無聊而產生的,無聊的時分喝喝茶就展開想像怎樣喝才更有覺得,更有格就無邊無邊了,這裏我不想這樣理去了解。我想抽取掉這些繁瑣的增加項,剝離出最中心的人之所以喝茶,能夠分為剛需與非剛需,剛需是主動產生了保健認識,為了有一個好的身體而堅持天天喝茶;但另外一種非剛需的局部,則是喝茶的考究,既茶文化文化則是閒來無事,吃了撐的形而上的事情是肉體上的追求。

關於這個而愛茶的人,他這一天,無論有幾懊惱與不順,端起一杯茶以及喝茶的這一小段光陰,就可忘卻一切,回到他屬於本人的天地,回到追求快樂的最實質狀態,這就是茶賦予人的全部意義,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有客來敬茶之禮。隨着茶文化的傳承與提高,茶道、茶禮、茶藝經過不同的表現浸透到尋常百姓家,文化是文化教化文化又有物質文化,肉體文化。茶文化,就是以茶這種物質為載體,產生出來的物質享用和肉體享用。

很久以來,茶以其豐厚的內含物刺激着人們的多巴胺,對茶有了不同的瞭解認識,這些瞭解認識不時交錯互相浸透影響,構成了複雜而多變的茶文化。特別是話語權更大的士族,他們藉由喝茶,而在世俗生活當中,茶的生命力更強,日常的以茶待客,潘金蓮的點茶,宋本鬥茶圖,晴窗細乳細分茶的茶戲,賭書潑茶的夫妻之樂,讓喝茶愈加生動,也更有煙火氣。能夠説中國的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一體狂歡,是人與物的互相觀賞影響。

茶的禮儀文化給人帶來了快樂,你也這麼覺得嗎?

中國人自開始喝茶,就有了喝茶的規矩,稱作茶禮儀。這些茶禮儀經過幾千年的沉澱、傳承和延續,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約定俗成的喝茶規矩,也就是茶禮儀文化。

喝茶是中國人的日常。如果是自衝、自斟、自飲的話,講究不講究的只隨自己的心。但要以茶待客的話,就必須有講究了。所以,茶禮儀更多地體現在以茶待客上。

中國人素來以茶待客,這是傳統習俗。主人待客時,用心講究茶禮儀,會給賓主雙方都帶來快樂。

茶禮儀除了那些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斟茶七八分滿”、“水淺勤添”、“茶淡勤換”等等外,還得注意幾個最基礎、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茶葉要優質,茶具要上乘。這也是關乎茶禮儀的事情。

待客一定要用好茶葉。好的茶葉沖泡出的茶水茶香四溢,茶湯清亮,茶味香醇。面對這樣一杯色香味俱佳的誘人的茶水,賓主都不禁身心愉悦,喜哉樂哉,快樂多多。

待客的茶具質地要好,要精美。當你把一套潔淨明亮的精美茶具擺上茶案時,未及斟茶,就先有一番視覺上的享受和愉悦。客人的愉悦很自然地就傳達給了主人,快樂的氣氛油然而生。

上好的茶葉配上精美的茶具,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已然形成的快樂的氛圍中,我們在茶禮儀的貫穿下進入下面的程序——燙杯。燙杯也叫温杯,就是用沸水燙洗茶杯。這個應該當着客人面進行。因為我在廣東喝茶時,店員就是當我面燙杯的。我一貫認為,廣東人在喝茶的茶藝、茶道及茶禮儀方面是最正宗、最傳統的。燙杯是為了讓茶杯更加潔淨,這道程序也是茶禮儀的一項內容,以示對客人的尊重。

接下來就是投茶、洗茶等等一系列程序了,其中都貫穿着茶禮儀這裏就不贅述了。待客時注重茶禮儀,會讓客人覺得你是個講究人,你對他是很尊重的,於是滿心歡喜。

總之,茶禮儀文化使人身心愉悦,快樂多多,甚至言談舉止也隨之變得優雅起來。

端茶倒水禮儀藴含的含義

中國人的習慣是以茶待客,幾千年的歷史,茶文化在中國不斷的發展,同時也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當家裏有客人或者公司客户來時,當然需要招待,也就少不了端茶倒水,掌握好端茶倒水的禮儀能讓客人和客户心情愉悦,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交談。

首先是沖茶,客人進屋後,先讓客人坐下,然後再備茶。在沖泡茶之前,先要把茶具都洗乾淨了,同進要用開水將茶壺和茶杯燙一下。這樣既顯得講究衞生,又讓人覺得主人彬彬有禮。

準備茶水時,要注意適量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如果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衝好。再説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或者太少,太滿了容易溢出,客人也無法優雅地飲用,太少則顯得主人不夠誠心。

準備過後就要上茶了,雙手端茶時,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一兩個客人可以用手直接端給客人,如果兩杯以上就必須用托盤了。

最後,添茶的時候,不要順手先給自己添,應該注意禮儀,先給客人添茶。添茶時,如果是有蓋的杯子,則用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將杯蓋夾住,輕輕地抬起,用大拇指、食指和小拇指將杯子取起,側對着客人,站在客人右後方,用左手把茶杯添滿。

茶道有何意義

  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羨仙人做茶人。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意義,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意義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説:“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説、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説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説,可以稱作為忙裏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台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

  久鬆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內核是禪。

  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羣,它通過人體的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十一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佛教與茶

  佛教和茶早在晉代結緣。相傳晉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廬山東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擎友陶淵明“話茶吟詩,敍事談經,通宵達旦”。佛教和茶結緣對推動飲茶風尚的普及並向高雅境界以至發展到創立茶道,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東晉後期,佛教領袖慧遠竭力把儒家封建禮教和佛教因果報應溝通起來,宣揚孝順父母,尊敬君主,是合乎因果報應教義的。並直接提出“佛儒合明論”。隋唐時代一些佛教宗派,是調合中國傳統思想而創立的,華嚴宗學者宗密用《周易》“四德”(元、亨、利、貞)調合佛身“四德”(常、樂、我、淨)。以“五常”(仁、義,禮、智、信)調含“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飲酒、不安言)力圖兩者相融台,調台儒家的趨勢越來越強烈。宋元明清時代,更加註意調合中國傳統思想。北宋天台宗學者智園,宣揚“非仲尼之教,則國無以治,家無以寧,身無以安”。而“國不治,家不寧,身不安,釋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他還提出“修身以儒,治心以釋”儒釋共為表裏的主張,因而發展成為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宗教。

  佛教對茶道的滲透,史料中有魏晉南北朝時期丹丘和東晉名憎慧遠嗜茶的記載。可見“茶禪一味”源遠流長。但形成氣候筆者認為始啟中唐。從以上詩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寺院中茶味的芳香和濃烈,僧侶敬神、坐禪、唸經、會友終日高不開茶。禪茶道體現了良然、樸素、養性、修心、見性的氣氛,也揉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感情。唐僖宗以皇家最高禮儀祕藏在法門寺地宮金銀系列茶具從設計、塑造和擺設的位置(和佛骨舍利同放在後室)更令人信眼地認識到“茶禪一味”的真諦。禪宗茶道到宋代發展到鼎盛時期,移值到日、韓等國,現在已向西方世界傳播中,對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做出了努力。佛教於公元前6--前5世紀間創立於古印度,月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經魏晉南北朝的傳播與發展,到隨唐時達到鼎盛時期。而茶是 興於唐、盛於宋。創立中國茶道的茶聖陸羽,自由曾被智積禪師收養,在竟陵龍蓋寺學文識字、習頌佛經,其後又於唐代詩僧皎燃 和尚結為"生相知,死相隨"的緇素忘年之交。在陸羽的《自傳》和《茶經》中都有對佛教的頌揚及對僧人嗜茶的記載。可以説,中國 茶道從一開始萌芽,就於佛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僧俗兩方面都津津樂道,並廣為人知的便是--禪茶一味。

  自古以來僧人多愛茶、嗜茶,並以茶為修身靜慮之侶。為了滿足 僧眾的日常飲用和待客之需,寺廟多有自己的茶園,同時,在古代也只有寺廟最有條件研究並發展製茶技術和茶文化。我國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説法。唐代《國史補》記載,福州"方山露芽",劍南"蒙頂石花",嶽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產於寺廟。僧人對茶的需要從客觀上推動了茶葉生產的發展,為茶道提供了物質基礎。此外,佛教對茶道發展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

職場茶禮儀的用處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接待客人要請客人喝茶,即無謂“無茶不成禮”。在職場中,有一些喝茶禮儀與禁忌容易被忽視,而讓你莫名其妙地得罪人,進而可能會影響你一生。瞭解喝茶禮儀與禁忌,首先要了解中國茶文化。

一、中國茶文化

唐代茶神陸羽寫的《茶經》中説:“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可見神農氏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的第一人。最早提到茶的詩是《詩經》:“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堇(jin)荼”古書上指的一種菜,即茶之前身,味雖有點苦,但也像糖那樣甘飴。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悠久,“無茶不成禮”是基本待客之道,一看到客人光臨,就要熱情地招呼客人喝茶。接着,泡上一壺好茶和客人一起分享。現在,許多餐館飯前飯後也會送上一杯茶招待客人。

與客人品茶時,也是很講究、很有學問的。最講究用小茶盅一口一口地“品”,要“看色、聞香、比喉韻”,在品的過程中充分獲得心曠神怡、悠哉悠哉的享受。有時“品茶”還要有“茶配”,如糕餅、貢糖、蜜餞等,避免“空腹醉茶”。“茶”泡的次數多了就淡而無味,人們稱它為“茶尿”,就要倒掉重泡。

中國人説:“喝要趣味,茶三酒四。”三四個人喝酒喝茶最有趣味。當然,人多固然有趣,一個人也有他的閒情逸致。中國人愛喝茶到了隨身帶茶葉的地步,聰明的茶商想出了一個好方法:把好的茶葉分5克、7克用真空包裝起來,一包正好一泡,讓你隨身帶着,到哪裏都可以品茶。

“琴棋書畫詩酒茶”是古代文人的七件雅事,就像老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那樣,“茶飯”即把喝茶當成吃飯一樣重要。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為何愛茶,把食茶看的像吃飯那樣重要呢?有人認為,茶長於木,制於火,儲於金,發於水,歸於土,小小的一杯茶容納了一個完整的五行世界。心、肝、脾、肺、腎為人之五臟,常飲茶能修復、滋補五臟的損失,滋補血氣。

二、職場喝茶禮儀與禁忌

喝茶禮儀的本質,就是一些關於沏茶、敬茶、清洗茶具等一系列活動的禮儀習慣。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注意細節部分,就慢慢地熟悉了正確的茶禮儀。具體有以下一些做法:

自古以來,民間最常見沖泡茶的方法為“鳳凰三點水”,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意思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歡迎。喝茶時,一般不用動作幅度很大的禮儀動作,而採用含蓄,温文爾雅、謙遜、誠摯的禮儀動作。儘量用微笑,眼神手勢、姿勢等示意,不主張用太多語言客套。

那麼,喝茶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呢?請客人飲茶時,應雙手奉上茶具;放置茶杯的時候,應放在客人的右手邊,方便客人端起茶杯;茶筅是我國一種傳統的調茶工具,當着客人的面清洗茶筅時,首先將其清洗乾淨,然後用熱水把茶具中殘留的茶清洗乾淨,最後再用熱水清洗。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茶壺放置時壺嘴不能正對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

三、文史君説

職場喝茶禮儀與禁忌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人們往往不能明確地知道茶禮儀的內涵。人們一般認為茶禮儀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部分,不值得專門地去學習,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對於職場新手來説,喝茶禮儀與禁忌是不能忽視的。因為這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你的一生。

標籤: 禮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3lom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