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古代民歌《駐雲飛(月下星前)》原文及賞析

古代民歌《駐雲飛(月下星前)》原文及賞析

月下星前,拜罷燒香只靠天。但得重相見,稱了平生願。動歲又經年,淚漣漣!若得成雙,方稱于飛願。早早團圓答謝天。

古代民歌《駐雲飛(月下星前)》原文及賞析

《駐雲飛》是明代宣德、弘治年間興起的時調小曲。

“月下星前,拜罷燒香只靠天。”這一句交代了時間——月夜,地點——户外,人物——一位痴情女子,事件——燒香拜天。語雖通俗明白,內涵卻極豐富。月下星前,本是戀人們珍為千金一刻的美好時光。分別之前,這位痴情女子想必也是攜手情郎,月下共賞芍藥牡丹,星前指點織女牛郎;歡娛恨夜短,痴情共天長。可如今呢,雖然月下依舊,星前故然,卻是芍藥牡丹“寂寞開無主”,牛郎織女遙對銀河邊;情郎無覓,形隻影單,無可奈何,只好淨手焚香跪拜天了。兩相對照,我們不難想見,在月明星稀、月圓人離的此夜此時,這位女子其心之悲,其情之苦了。“拜罷燒香只靠天”的一個“只”字,便道盡了這種孤寂、無奈和悽楚。

香也燒了,天也拜了,那麼究竟寄予蒼天什麼?許了什麼願?“但得重相見,稱了平生願。”這句緊承上句,作了明確的回答。原來,她平生最大的願望,只是能夠得以同情郎重新相見。一個“但”字,一個“平生”,都表明她情繫才郎,別無所求。其情之深,其心之痴,確實令人慨歎!

儘管平生願只是重相見,可蒼天卻常常難以從人願,“動歲又經年”無可置疑地證實了這一嚴酷的事實。柳永《雨霖鈴》雲: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其意類此,其情難擬。柳永所寫,畢竟只是他的想象,而這位痴女卻是身歷體受,跋涉掙扎着到今天。試想一下,花開花落,斗轉星移,情郎杳無消息;玉容憔悴,柔腸寸斷,相思綿綿寄蒼天!在如水東去的一年年裏,在茶飯無慾的長相思中,有誰知道她燃過多少次香,拜過多少迴天!然而天亦無情,心願難遂,到頭來,只落得一聲悲歎,兩腮清淚。

“若得成雙,方稱于飛願。”“于飛”語出 《詩 ·大雅 ·卷阿》: “鳳凰于飛,劌劌其羽。”此典本指鳳和凰相諧而飛,後用以比喻夫妻和好親愛。這一句與 “但得重相見,稱了平生願”相比,意有反覆,更有遞進。她告訴上天,同時也告訴我們:“但得重相見”並不是只見一次便勞燕分飛——那樣“相見亦難別亦難”更令人難耐——而是成雙成對,像鳳凰那樣相諧而飛,不再分離。然而,從已往“動歲又經年,淚漣漣”的悽慘經歷看,她這種“成雙” 的 “于飛願” 的希望又何其渺茫!

最後一句 “早早團圓答謝天”,再一次點明瞭她祈求上蒼賜郎歸、早日團圓的心願,並且還許願:若得團圓,必定答謝。但上天能否接受她的答謝呢?聯繫上下文看,確實難説。仔細品味一下,“早早團圓答謝天”,是有其潛台詞的:若能早日團聚遂願,必答謝於你;若依舊隔着水遠山遙,你是難辭其怨的。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她的處境看,能否遂願,委實能斷:如果心願難遂,即使埋怨了上天,埋怨之後,還得燒香跪拜,否則她還能有什麼好法子呢?亦拜亦怨,亦怨亦拜,如此循環,其情之苦,就可想而知了。

這首小曲在藝術技巧上有它的獨到之處。它繼承了古代民歌的傳統手法,如“平生願”、“于飛願”、“重相見”、“得成雙”、“早早團圓”,反覆詠歎,感人肺腑。全曲不見“相思”二字,卻曲盡相思的鏤骨銘心,這在明代民歌中是少見的。從這一點看,這首小曲似是文人所擬,至少也是經過了文人的多次潤色。小曲的另一個特點是形象性很強。通覽全篇,細細想一下,一幅畫面就立刻浮現在眼前:月夜星光下,小院香案前,一位年輕女子雙手合什,焚香禱告,兩行清淚,滾出相思無限……其藝術魅力着實令人感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4ywq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