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qc關聯圖原因的特徵

qc關聯圖原因的特徵

qc關聯圖原因的特徵

演示機型:華為MateBook X    系統版本:win10    

qc關聯圖又稱關係圖,是用來分析事物之間“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複雜關係的一種圖表,它能夠幫助人們從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事物之間存在着大量的因果關係,如右圖所示,因素A、B、C、D、E之間就存在着一定的因果關係,其中因素B受因素A、C、D的影響,但它又影響着E,而因素E又影響着因素C,在這種情況下,理清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從全盤加以考慮,就容易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關聯圖由圓圈(或方框)和箭頭組成,其中圓圈中是文字説明部分箭頭由原因指向結果,由手段指向目的。文字説明力求簡短、內容確切易於理解,重點項目及要解決的問題要用雙線圓圈或雙線方框表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qc關聯圖原因的特徵

性要因圖也就是魚骨圖,主要是用來找出問題所在,魚骨圖是工業界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方法,用魚骨圖試圖找出導致問題的因素,並按相互關聯性進行整理,以期尋找解決之道。

魚骨圖就像魚的骨架,頭尾間用粗線連接,有如脊椎骨。在魚尾填上問題或現狀,魚頭代表了目標,脊椎就是達成過程的所有步驟與影響因素。想到一個因素,就用一根魚刺表達,把能想到的有關項都用不同的魚刺標出。之後再細化,對每個因素進行分析,用魚刺分支表示每個主因相關的元素,還可以繼續、四級分叉找出相干元素。——經過反覆推敲後,一張魚骨圖就有了大體框架。

針對每個分支、分叉填制解決方案。最後,把所需工作、動作以及遺留問題進行歸類。這樣就很容易發現,哪些是困擾當前關心項的要因,該如何去解決與面對,哪些可以馬上解決,需要調動哪些資源等等

QC7種工具都有哪些?

一、關聯圖

所謂關聯圖,如下圖所示,是把若干個存在的問題及其因素間的因果關係用箭條連接起來的一種圖示工具,是一種關聯分析説明圖。通過關聯圖可以找出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便於統觀全局、分析以及擬定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計劃。

關聯圖法的主要用途是:

1. 制訂、展開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方針;

2. 制訂質量管理的推進計劃;

3. 分析製造過程中不良品的原因,尤其是潛在原因的分析;

4. 提出解決市場投訴的措施;

5. 有效的推進QC小組活動;

6. 促進採購原輔材料、外構件的質量管理;

7. 改進各職能管理工作的質量。

關聯圖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是:

1. 提出認為與問題有關的一切主要原因(因素);

2. 用簡明通俗的語言表示主要原因;

3. 用箭頭表示主要原因之間,原因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

4. 瞭解問題因果關係的全貌;

5. 進一步歸納出重點項目,用雙圈標出。

關聯圖法的主要特點是:

1. 適合於整理因素關係複雜的問題;

2. 從計劃階段開始就能夠以廣闊的視野把握問題;

3. 可準確地抓住重點;

4. 容易協調大家的意見;

5. 不拘形式自由發表意見,便於探索問題的因果關係;

6. 能打破成見。

關聯圖法主要用於理清紛繁複雜、交織在一起的各種因素的因果關係。它的基本特徵是能夠比較準確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明確解決問題的要點和依據。

二、系統圖法介紹

系統圖所使用的圖(系統圖),能將事物或現象分解成樹枝狀,故也稱樹型圖。系統圖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

新QC七大手法指的是哪些手法?

在現實的企業活動中,所要解決的課題往往關係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節約資源和能源、預防環境污染等方方面面,而每一方面又都與複雜的因素有關。質量管理中的問題,同樣也多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素組成。解決如此複雜的問題,不能以一個管理者為中心一個一個因素地予以解決,必須由多方管理者和多方有關人員密切配合、在廣闊範圍內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關聯圖法即是適應這種情況的方法。

所謂關聯圖,如下圖所示,是把若干個存在的問題及其因素間的因果關係用箭條連接起來的一種圖示工具,是一種關聯分析説明圖。通過關聯圖可以找出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便於統觀全局、分析以及擬定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計劃。

關聯圖法的主要用途是:

1. 制訂、展開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方針;

2. 制訂質量管理的推進計劃;

3. 分析製造過程中不良品的原因,尤其是潛在原因的分析;

4. 提出解決市場投訴的措施;

5. 有效的推進QC小組活動;

6. 促進採購原輔材料、外構件的質量管理;

7. 改進各職能管理工作的質量。

關聯圖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是:

1. 提出認為與問題有關的一切主要原因(因素);

2. 用簡明通俗的語言表示主要原因;

3. 用箭頭表示主要原因之間,原因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

4. 瞭解問題因果關係的全貌;

5. 進一步歸納出重點項目,用雙圈標出。

關聯圖法的主要特點是:

1. 適合於整理因素關係複雜的問題;

2. 從計劃階段開始就能夠以廣闊的視野把握問題;

3. 可準確地抓住重點;

4. 容易協調大家的意見;

5. 不拘形式自由發表意見,便於探索問題的因果關係;

6. 能打破成見。

關聯圖法主要用於理清紛繁複雜、交織在一起的各種因素的因果關係。它的基本特徵是能夠比較準確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明確解決問題的要點和依據。

關聯圖具體功能包括:

· 可用鼠標隨意地移動一個或幾個文本框,且相關箭頭的邏輯關係不變;

· 可以任意改變箭頭的起始點;

· 可以隨意改變畫面背景、方框裏的顏色;

· 可以對文字進行編輯,改變字體、大小;

· 可以直接拷貝到其它文檔中,並可以對其大小進行調整;

· 可以改變文本框的大小、顏色、形狀;

· 一按鼠標,可以方便地添加帶箭頭或不帶箭頭的文本框;

可對項目賦予權重,並可根據重要度對項目自動進行篩選。

運用本軟件,可以方便地繪出關聯圖。例"飯店顧客不增加"的關聯圖:

02

系統圖發(Systematization Diagram)

系統圖所使用的圖(系統圖),能將事物或現象分解成樹枝狀,故也稱樹型圖。系統圖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

在計劃與決策過程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就需要選擇和考慮某一種手段;而為了採取這一手段,又需要考慮它下一級的相應手段(參見下圖)。這樣,上一級手段成為下一級手段的行動目的。如此把要達到的目的和所需的手段按順序層層展開,直到可以採取措施為止,並繪製成系統圖,就能對問題有一個全貌的認識,然後從圖形中找出問題的重點,提出實現預定目標的最理想途徑。

系統圖的主要用途:

1. 新產品研製過程中設計質量的展開;

2. 制訂質量保證計劃,對質量保證活動進行展開;

3. 與因果圖結合使用;

4. 目標、方針、實施事項的展開;

5. 明確部門職能、管理職能;

6. 對解決企業有關質量、成本、交貨期等問題的創意進行展開。

使用系統圖的一般步驟如下:

1. 確定具體的目的和目標;

2. 提出手段和措施;

3. 進行評價;

4. 繪製手段、措施卡片;

5. 形成目標手段的系統展開圖;

6. 確認目標是否能夠充分的實現;

7. 制定實施計劃。

系統圖具體功能包括:

· 設定文本框的距離,即緊密還是疏鬆;

· 可將文本框(或)任意拖動到某個位置,而不改變與上一層次的關係;

· 可以隨意改變畫面背景、方框裏的顏色;

· 可以對文字進行編輯,改變字體、大小;

· 可以直接拷貝到其它文檔文件中,並可以對其大小進行調整;

一按鼠標,就可以方便地添加或刪除帶連線的文本框。

03

過程決策計劃圖法(Process Dicesion program Chart)

在質量管理中,要達到目標或解決問題,總是希望按計劃推進原定各實施步驟。但是,隨着各方面情況的變化,當初擬定的計劃不一定行等通,往往需要臨時改變計劃。特別是解決困難的質量問題,修改計劃的情況更是屢屢發生。為應付這種意外事件,一種有助於使事態向理想方向發展的的解決問題的方法PDPC法被提出。

PDPC法也稱為過程決策程序圖法,其工具就是PDPC圖。PDPC法於1976年由日本人提出,是運籌學中的一種方法。所謂PDPC法,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達到某個目標,在制定行動計劃或進行方案設計時,預測可能出現的障礙和結果,並相應地提出多種應變計劃的一種方法。這樣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遇到不利情況時,仍能按第二、第三或其它計劃方案進行,以便達到預定的計劃目標,如圖所示。

PDPC法具有如下特徵:

1. 從全局、整體掌握系統的狀態,因而可作全局性判斷;

2. 可按時間先後順序掌握系統的進展情況;

3. 密切注意系統進程的動向,掌握系統輸入與輸出間的關係;

4. 情報及時,計劃措施可被不斷補充、修訂。

使用PDPC法的基本步驟如下:

1. 召集有關人員討論所要解決的課題;

2. 從自由討論中提出達到理想狀態的手段、措施;

3. 對提出的措施,列舉出預測的結果及遇到困難時應採取的措施和方案;

4. 將各研究措施按緊迫程度、所需工時、實施的可能性及難易程度予以分類;

5. 進而,決定各項措施實施的先後順序,並用箭條項理想狀態方向連接起來;

6. 落實實施負責人及實施期限;

7. 不斷修訂PDPC圖。

利用PDPC法,可從全局、從整體掌握系統狀態以作出全局性判斷;可按時間順序掌握系統的進展情況。

PDPC法具體功能包括:

· 可以用鼠標隨意地移動一個或幾個文本框,且相關箭頭的邏輯關係不變;

· 可以任意改變箭頭的起始點;

· 可以隨意改變畫面背景、方框裏的顏色;

· 可以對文字進行編輯,改變字體、大小;

· 可以直接拷貝到其它文檔文件中,並可以對其大小進行調整;

· 可以改變文本框的大小、顏色、形狀;

一按鼠標,可以方便地添加帶箭頭或不帶箭頭的文本框。

qc七大手法:關係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絡圖法的內容是什麼

QC7大手法的內容是什麼?

新QC七大手法

1. 關聯圖法--TQM推行, 方針管理, 品質管制改善, 生產方式,

生產管理改善

2.KJ法--開發, TQM推行, QCC推行, 品質改善

3. 系統圖法--開發, 品質保證, 品質改善

4.矩陣圖法--開發, 品質改善, 品質保證

5.矩陣開數據解析法--企劃, 開發, 工程解析

6. PDPC法--企劃, 品質保證, 安全管理, 試作評價, 生產量管理

改善, 設備管理改善

7. 箭法圖解法--品質設計, 開發, 品質改善

新舊QC七大手法

一、QC七大手法分為:

1、簡易七大手法:甘特圖、流程圖、5W2H、愚巧法、雷達法、統計圖、推移圖

2、QC舊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佈圖、直方圖、管制圖

3、QC新七大手法:關連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A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計數值:以合格數、缺點數等使用點數計算而得的數據一般通稱為計數數據。(數一數)

計量值:以重要、時間、含量、長度等可以測量而得來的數據,一般為計量值,如長度、重要、濃度,有小數點的凡四捨五入都稱之。(量一量)

4、QC七大手法由五圖,一表一法組成:

五圖:柏拉圖、散佈圖、直方圖、管制圖、特性要因分析圖(魚骨圖)

一表:查檢表(甘特圖)

一法:層別法

二、介紹簡易七大手法:

1、甘特圖:

用途

1、工作進度安排

2、查核工作進度

3、掌握現況

4、日常計劃管理用

是一種最容易、最有效的一種進度自我管理。

2、統計圖(條形圖):

用途

1、異常數據一目瞭然。

2、容易對照比較。

3、易看出結論。

應用最普通報章、雜誌均可看到的圖表。

應用到層別法。

3、推移圖(趨勢圖):

用途

1、數據對時間變化管理使用。

2、可以把握現狀、掌握問題點。

3、效果、差異比較。

瞭解數據差異最簡單的方法,應用很廣。

次品率、推移圖。

4、流程圖:

用途

1、工作內容之表示。

2、容易掌握工作站。

3、教育、説明用。

工作説明、內容之簡易表示方法。

5、圓圖:

用途

1、用以比較各部分構成比例。

2、以時鐘旋轉方向由大到小排列,將圓分成若干個扇形。

3、直截了當的描繪各項所佔比例。

用到層別法。

三、介紹舊七大手法:

1、查檢表(CHECK LIST)

用途

1、日常管理用

2、收集數據用

3、改善管理用

幫助每個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必要之數據收集

2、層別法:

用途

1、應用層別法、找出數據差異因素而對症下藥。

2、以4M,每1M層別之。

1、 借用其他圖形,本身無圖形。

2、 由大到小排列。

3、柏拉圖(計數值統計):

借用層別圖。

由生產現場所收集到後數據,必須有效的加以分析、運用,才能成為人價值的數據。而將此數據加以分類、整理,並作成圖表,充分的掌握問題點及重要原因,是時下不可缺的管理工具。而最為現場人員所使用於數據管理的圖為柏拉圖。

定義:1)根據所收集的數據,按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項目、不良發生後位置等不同區分標準而加以整理、分類,藉以尋求佔最大比率的原因狀況或位置,按其大小順序後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2)從柏拉圖可看出哪一項目有問題,其影響度如何,以判斷問題之所在,並針對問題點採取改善措施,故又稱ABC圖,(分析前面2-3項重要項目之控制。)

3)又因圖後排列是依大小順序,故又可稱為排列圖。

4)柏拉圖製作説明:

A 決定數據的分類項目

分類的方式有:

a 結果的分類包括不良項目別、場所別、時間別、工程別。

b原因的分類包括材料別(廠商、成份等)。方式別(作業條件、程序、方法、環境等)、人(年齡、熟練度、經驗等)、設備別(機械、工具等)。

分類的項目必須合乎問題的癥結,一般的分類先從結果分類上着手,以便洞悉問題之所在,然後再進行原因分析,分析出問題產生之原因,以便採取有效的對策。將此分析的結果,依其結果與原因分別繪製柏拉圖。

B 決定收集數據的期間,並按分類項目,在期間內收集數據。

考慮發生問題的狀況,從中選擇恰當的期限(如一天、一週、一月、一季或一年為期間)來收集數據。

C 依分類項目別,做數據整理,並作成統計表。

a 各項目按出現數據大小順序排列,其他項排在最後一項,並求其累積數。(其他項不可大於前三項,若大於時應再細分)。

b求各項目數據所佔比率累計數之影響度。

c其他項排在最後,若太大時,須檢討是否其他重要要因需提出。

不良率(%)=各項不良數÷總檢查數*100

影響度(%)=各項不良數÷總不良數×100

D 記入圖表紙並依數據大小排列畫出柱狀圖。

a 於圖表用紙記入縱軸及橫軸。縱軸左側填不良數、不良率,或損失金額,縱軸右側刻度表示累計影響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則依收集數據大小做適當刻度。橫軸填分類項目名稱,由左至右按照所佔比率大小記入,其他項則記在最右邊。

b 橫軸與縱軸應做適度比例,橫軸不宜長於縱軸。

E 繪累計曲線:

a點上累計不良數(或累計不良率)。

b 用折線連結。

F 繪累計比率:

a 縱軸右邊繪折線終點為100%。

b 將0~100%間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記上(即累計影響度)。

c 標出前三項(或四項)之累計影響度是否>80%或接近80%。

J 記入必要的事項:

a 標題(目的)。

b 數據收集期間。

c 數據合計(總檢查、不良數、不良率…等)。

d 工程別。

e 作成者(包括記錄者,繪圖者…)。

繪圖注意事項:1)柏拉圖之橫軸是按項目別,依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項排在最後一位。

2)柏拉圖之柱形圖寬度要一致,縱軸與橫軸比例為3:2。

3)縱軸最高點為總不良數,且所表示之間距離一致。

4)次數少的項目太多時,可考慮將後幾項歸納成[其他]項;其他項不應大於前幾項,若大於時應再分析。有時,改變層別或分類的方法,亦可使分類的項目減少。通常,項目別包括其他項在內,以不要超過4~6項為原則。

5)改善前後之比較時:

a 改善後,橫軸項目別依照出現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

b 前後比較基準須一致,且刻度應相同,則更易於比較。

4、管制圖:

(1) 何為管制圖:

為使現場之品質狀況達成吾人所謂之“管理”作業,一般均以偵測產品之

品質特性來替代“管理”作業是否正常,而品質特性是隨着時間、各種狀況有着高低的變化; 那麼到底高到何種程度或低至何種狀況才算吾人所謂異常?故設定一合理之高低界限,作為吾人探測現場製程狀況是否在“管理”狀態,即為管制圖之基本根源。

管制圖是於1924年由美國品管大師修哈特博士所發明。而主要主義即是【一種以實

際產品品質特性與依過去經驗所研判之製程之能力的管制界 限比較,而以時間順序

用圖形表示者】。

(2) 基本特性:

一般管制圖縱軸均設定為產品的品質特性,而以製程變化的數據為分度;橫軸則為檢測製品之羣體代碼或編號或年月日等,以時間別或製造先後別,依順序將點繪於圖上。

在管制圖上有三條筆直的橫線,中間的一條為中心線(Center Line,CL),一般以藍色之實線繪製。左上方的一條稱為管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在下方的稱為管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對上、下管制界限之繪製,則一般均用紅色之虛線表現之,以表示可接受之變異範圍;至於實際產品品質特性之點連線條則大都以黑色實線表現繪製之。

(3) 管制圖原理:

1)品質變異之形成原因

一般在製造的過程中,無論是多麼精密的設備,環境,其品質特性一定都會有變動,絕無法做完全一樣的製品;而引起變動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偶然(機遇)原因,一種為異常(非機遇)原因。

2)管制圖界限之構成:

管制圖是以常分配中之三個標準差為理論依據,中心線為平均值,上、下管制界限以平均數加減三個標準差(±3σ)之值,以判斷製程中是否有問題發生,此即修哈特博士所創之法。

(4) 管制圖種類:

1)依數據性質分類:

A 計量值管制圖:所謂計量值係指管制圖之數據均屬於由量具實際量測而得;如長度、重量、濃度等特性均為連續性者。常用的有:

a 平均數與全距管制圖(X(—)-R Chart)

b 平均數與標準差管制圖(X(—)-σChart)

c 中位數與全距管制圖(X(~)-R Chart)

d 個別值與移動全距管制圖(X-Rm Chart)

e 最大值與最小值管制圖(L-S Chart)

B 計數值管制圖:所謂計數值是指管制圖之數據均屬於單位計算數者而得;如不良數、缺點數等間斷性數據均屬之。常用的有:

a 不良率管制圖(P Chart)

b 不良數管制圖(Pn chart ,又稱np chart或d chart)

c 缺點數管制圖(C chart)

d 單位缺點數管制圖(U chart)

2)計數值與計量值管制圖之應用比較

計量值

計數值

優點

1、甚靈敏,容易調查真因。

2、可及時反應不良,使品質穩定。

1、所須數據可用簡單方法獲得。

2、對整體品質狀況之瞭解較方便。

缺點

1、抽樣頻度較高、費時麻煩。

2、數據須測定,且再計算,須有訓練之人方可勝任。

1、無法尋得不良之真因。

2、及時性不足,易延誤時機。

(5) 管制圖之繪製:

介紹:計量值管制圖(X-R)常用

1)先行收集100個以上數據,依測定之先後順序排列之。

2)以2~5個數據為一組(一般採4~5個),分成約20-25組。

3)將各組數據記入數據表欄位內。

4)計算各組之平均值X。(取至測定值最小單位下一位數)

5)計算各組之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R)

6)計算總平均X。

X=(X1+X2+X3+…+Xk)/k=ξXi/k(k為組數)

7)計算全距之平均R:

R=(R1+R2+R3+…+Rk)/k=ξRi/k

8)計算管制界限

X管制圖:中心線(CL)=X

管制上限(UCL)=X+A2R

管制下限(LCL)=X-A2R

R管制圖:中心線(CL)=R

管制上限(UCL)=D4R

管制下限(LCL)=D3R

A2,D3,D4之值,隨每組之樣本數不同而有差異,但仍遵循三個標準差之原理,計算而得,今已被整理成常用係數表。

9)繪製中心線及管制界限,並將各點點入圖中。

10)將各數據履歷及特殊原因記入,以備查考、分析、判斷。

(6) 管制點之點繪製要領:

1)各項工程名稱、管制特性、測定單位、設備別、操作(測定)者、樣本大小、材料別、環境變化…等任何變更資料應清楚填入,以便資料之分析整理。

2)計量值變更管制圖(X-R,X-R…等)其X管制圖與R管制圖的管制界限席寬度取法,一般原則以組之樣本數(n)為參考,X管制圖之單位分度約為R管制圖之1/n倍。

(縱軸管制界限寬度約20-30m/m;橫軸各組間隔約2-5mm)

3)中心線(CL)以實線記入,管制界限則記入虛線;各線上須依線別分別記入CL、UCL、LCL、等符號。

4)CL、UCL、LCL之數值位數計算比測定值多兩位數即可。

(各組數據之平均計算數則取比測定值多一位數)

5)點之繪製有[•]、[○]、[△]、[×]…等,最好由廠內統一規定。

6)變管制圖,二個管制圖之繪製間隔最少距20mm以上,可行的話最好距30mm左右。

(7) 管制圖之判讀:

1)管制狀態之判斷(製程於穩定狀態)

A 多數點子集中在中心線附近。

B 少數點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

C 點子之分佈與跳動呈隨機狀態,無規則可循。

D 無點子超出管制界限以外。

2)可否延長管制限界限做為後續製程管制用之研判基準:

A 連續25點以上出現在管制界限線內時(概率為93.46%)。

B 連續35點中,出現在管制界限外點子不超出1點時。

C 連續100點中,出現在管制界限外點子不超出2點時。

製程在滿足上述條件時,雖可認為製程在管制狀態而不予變動管制界限,但並非點子超出管制界限外亦可接受;這此超限之點子必有異常原因,故應追究調查原因並予以消除之。

3)檢定判讀原則:

A 應視每一個點子為一個分配,非單純之點。

B 點子之動向代表製程之變化;雖無異常之原因,各點子在界限內仍會有差異存在。

C 異常之一般檢定原則:(如圖所示)

(8) 管制圖使用之注意事項:

1)管制圖使用前,現場作業應予標準化作業完成。

2)管制圖使用前,應先決定管制項目,包括品質特性之選擇與取樣數量之決定。

3)管制界限千萬不可用規格值代替。

4)管制圖種類之遴選應配合管制項目之決定時搭配之。

5)抽樣方法以能取得合理樣組為原則。

6)點子超出界限或有不正常之狀態,必須利用各種措施研究改善或配合統計方法,把異常原因找出,同時加以消除。

7)X-R管制圖裏組的大小(n),一般採n=4-5最適合。

8)R管制圖沒下限,系因R值是由同組數據之最大值減最小值而得,因之LCL取負值沒有意義。

9)製程管制做得不好,管制圖形同虛設,要使管制圖發揮效用,應使產品製程能力中之Cp值(製程精密度)大於1以上

新QC七大手法的具體內容都是什麼?注意不是舊QC七大手法。

一、關聯圖法:將幾個問題點與其主要原因之間的因果關係,以箭頭表示並繪製成“關聯圖”,以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系統圖法:用最適當的手段作系統的尋求,以達成目的的方法。

三、KJ法:即A型圖解法,又稱親和圖法,即從模糊的思考狀態中,將有關的片言片語和靈感資料依其相關性加以整合,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四、箭頭圖法:將推進項目所研究的各項必要作業,根據其從屬關以箭頭表示出來的圖法。

五、矩陣圖法:經由多元性的思考尋求問題癥結點的方法。

六、PDPC法:為了達成目標計劃時,事先預測可能出現的不正常事態或結果,而使過程儘可能朝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七、矩陣數據解析法:針對矩陣圖與要素間的關聯,在可以定量化的情況下,加以計算使之更易於整理的方法。

以上是關於新QC七大手法的簡單介紹,希望對您有幫助。

QC七大工具是哪些?

QC七大工具,是指層別法、檢查表、柏拉圖、因果圖、管制圖、散佈圖和直方圖共7種質量管理及改善運用的有效工具。

QC七大工具的用途:

QC七大工具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用於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計劃管控、員工思想意識行為管理、質量管控、成本管控、交期管控、士氣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效率管理、績效考核、日常管理等等,但主要用於品質管理及改善。

QC七大工具的使用口訣:

因果追原因、檢查集數據、柏拉抓重點、直方顯分佈、散佈看相關、管制找異常、層別作解析。

關於QC的七大手法

新七大手法是指:親和圖(也稱KJ法)、關聯圖、系統圖、過程決定計劃圖(PDPC法)、矩陣圖、矩陣數據解析法、箭線圖七種。

親和圖:將資料或信息分類歸納,理順關係

關聯圖:把與現象和問題有關係的各種因素串聯起來

系統圖:將要實現的目的展開尋找最恰當的方法。

過程決定計劃圖:如何做一個完整的計劃

矩陣圖:找出眾因素之間關係和相關程度的大小。

矩陣數據解析法:對多個變動且複雜的因素進行解析

箭線圖:對事件做好進程及計劃管理

簡易QC七手法 舊QC七手法 新QC七手法

甘特圖 特性要因圖 關連圖法

流程圖 柏拉圖 系統圖法

5W. 2H 查檢表 KJ法(親和法)

愚巧法 層別法 矩陣圖法

雷達圖 散佈圖 箭頭圖法

統計圖 管制圖 PDPC法

推移圖 直方圖 矩陣數據解析法

你想要的都在這裏 | QC活動-原因分析兩大實用法寶

今天,給大家講講QC活動原因分析兩大實用法寶 。

在跟很多QC活動參與者交流中,當被問到最難的模塊,大多人都會脱口而出的是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為何難?難在哪裏?難點究竟是工具使用還是分析邏輯?

這些需要從原因分析的目的和根源説起。

原因分析的目的是什麼?目標是什麼?

目的是為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找到着力點,目標是 找到這個着力點,也就是產生問題點的真正原因。

原因分析不是走過場, 要從出發點尋找原因廣度,從着力點挖掘原因深度 。

原因分析的出發點不是先把工具擺上枱面, 而是召集成員展開頭腦風暴 ,尋找所有可能的原因,不放過任何一個。

而原因分析的着力點就是通過5why分析法,通過連續問為什麼,直至分析到可以直接導出防止再發措施的原因為止,也就是末端因素。

而我們最習以為常的QC工具呢,在我們使用頭腦風暴和5why分析法將所有可能的原因的因果關係梳理清楚之後, 要選擇合適的呈現方式,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原因分析的邏輯。

無論是魚骨圖、系統圖還是關聯圖,並無絕對優劣之分,選擇最合適的即可。

行諾加諮詢在QC活動領域深潛十年,精心打磨的全新QC活動能力全面提升系列版權課程,深度解讀企業QC活動從活動敏捷導入、創新組織開展、流程工具學習、過程有效管理、成果發表分享、內訓師培養等全活動鏈的六個維度,在最具有創新思維和實戰經驗的講師指引下,帶給你QC活動最系統最具深度的課程體驗和成長之道。

詳情課程諮詢請加公號(新精益Plus):後台回覆“QC”

直接加小諾也可以哦(sinoc2106),專業解答質量問題,成為你的另外一雙眼睛

給你不一樣的QC課程體驗

在從事品質/質檢類工作(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

第一章 概述

一、起源

新舊七種工具都是由日本人總結出來的。日本人在提出舊七種工具推行並獲得成功之後,1979年又提出新七種工具。之所以稱之為“七種工具”,是因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陣作戰時,經常攜帶有七種武器,所謂七種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種武器。

有用的質量統計管理工具當然不止七種。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佈圖、推移圖等。

本次課程,主要講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圖)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訓的重點內容。

二、舊七種工具

QC舊七大手法指的是: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佈圖、直方圖、管制圖。

舊七種工具是我們本次課程的內容,也是我們將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表明瞭公司管理的先進程度。這些手法的應用之成敗,將成為公司升級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幾乎所有的OEM客户,都會把統計技術應用情況作為審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種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關係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網絡圖法。

相對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廣應用遠不如舊七大手法,也從未成為顧客審核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 層別法

一、定義

層別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將多種多樣的資料,因應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類別,使之方便以後的分析。

二、通常的層別方法

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間別:

作業員:不同拉、班、組別

機器:不同機器別

原料、零件:不同供給廠家別

作業條件:不同的温度、壓力、濕度、作業場所

產品:不同的產品別(如同時生產Ni-Cd和Ni-MH電池)

時間別:不同批別、不同時間生產的產品

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藝方法生產的同種產品別

三、應用

層別法的應用,主要是一種系統概念,即在於要想把相當複雜的資料進行處理,就得懂得如何把這些資料加以有系統有目的的加以分門別類的歸納及統計。

第三章 檢查表

一、概述

檢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簡單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許正因為其簡單而不受重視,所以檢查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少。不妨看看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各種報表,是不是有很多欄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欄目的內容用筆進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欄目內容有待修改?

二、定義

以簡單的數據,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製成圖形或表格,必要時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之用。

三、目的

記錄某種事件發生的頻率。

四、時機

1.當你必須記下某種事件發生的具體情況時;

2.當你想了解某件事件發生的次數時;

3.當你想收集資訊時。

五、檢查表種類

1.不合格項目的檢查表;

2.工序分佈檢查表;

3.缺陷位置檢查表;

4.操作檢查表。

六、使用檢查表的注意事項

1.應儘量取得分層的信息;

2.應儘量簡便地取得數據;

3.應立即與措施結合。應事先規定對什麼樣的數據發出警告,停止生產或向上級報告。

4.檢查項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訂現已不適用的,必須重新研究和修訂 5.通常情況下歸類中不能出現“其他問題類”。

第四章 柏拉圖

一、起源

意大利經濟學家Vilfredo.Pareto巴雷託(柏拉圖)在分析社會財富分配時設計出的一種統計圖,美國品管大師Joseph Juran將之加以應用到質量管理中。柏拉圖能夠充分反映出“少數關鍵、多數次要”的規律,也就是説柏拉圖是一種尋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例如:少數用户佔有大部分銷售額、設備故障停頓時間大部分由少數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數由少數人員造成等。

二、定義

根據收集的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發生的位置分類;計算各項目所佔的比例按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按照累計的百分數可以將各項分成三類:

0~80%為A類,顯然是主要問題點;

80~90%為B類,是次要因素;

90~100%為C類,是一般因素。

三、作圖步驟

1.蒐集數據;如063048正極片批量為20000PCS,不良品中變形600,露鋁360,硬塊120,暗痕60,其他不良60。

2.作出分項統計表(按原因、人員、工序、不良項目等)A把分類項目按頻數大小從大到小進行排列,至於“其他”項,不論其頻數大小均放在最後; B計算各項目的累計頻數;C計算各項目在全體項目中所佔比率(即頻率)D計算累計比率。(示範表格見下頁)

示範表格(正極製片不良分項統計表,總批量20000PCS):

項目 數量 累計數 比率% 累計比率%

變形 600 600 50% 50%

露鋁 360 960 30% 80%

硬塊 120 1080 10% 90%

暗痕 60 1140 5% 95%

其他 60 1200 5% 100%

3.繪製排列圖

A縱軸:

左:頻數刻度,最大為總件數

右:頻率(比率)刻度,最大數為100%。

注:總件數與最大數100%應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B橫軸:按頻數大小用直方柱在橫軸上表示各項目(從左至右)

C依次累加頻率,並連接成線。

4.記入必要事項,如:圖題、取數據時間、製圖人、製圖時間、檢查產品總數、總頻數等等。

示範圖(見下頁)

很明顯,上圖中變形和露鋁為A類不良項,需立即採取措施改善;硬塊為B類不良項;暗痕和其他為C類不良項。B、C兩類可稍後再採取措施改善。

四、使用排列圖的注意事項

1.抓住“少數關鍵”,把累計比率分為三類:A、B、C;

2.用來確定採取措施的順序;

3.對照採取措施前後的排列圖,研究各個組成項目的變化,可以對措施的效果進行鑑定;

4.利用排列圖不僅可以找到一個問題的主要矛盾,而且可以連續使用找到複雜問題的最終原因;

5.現場應注意將排列圖、因果圖等質量管理方法的綜合運用。如可以使用因果圖對造成變形和露鋁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第五章 因果圖

一、概述

因果圖最先由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提出來的,故又叫石川圖,同時因其形狀,又叫魚刺圖、魚骨圖、樹枝圖。還有一個名稱叫特性要因圖。

一個質量問題的發生往往不是單純一種或幾種原因的結果,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從這些錯綜複雜的因素中理出頭緒,抓住關鍵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學方法,從質量問題這個“結果”出發,依靠羣眾,集思廣益,由表及裏,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為止。

因果圖就是用來根據結果尋找原因的一種QC手法。

二、定義

用以找出造成某問題可能原因的圖表。

三、因果圖可用來分析的問題類型

1.表示產品質量的特性:尺寸、強度、壽命、不合格率、廢品件數、純度、透光度等;

2.費用特性:價格、收率、工時數、管理費用等;

3.產量特性:產量、交貨時間、計劃時間等

4.其他特性:出勤率、差錯件數、合理化建議件數

四、因果圖的作圖步驟

1.確定問題

2.畫粗箭頭

3.因素即原因分類

常用:4M1E即人(員)、機(器)、料(原料)、法(工藝方法)、環(境),有時還可以補充軟(件)、輔(助材料)、公(用設施)三方面。

也可用:工序順序等分類

分類好後,用中箭頭與主箭頭成45°角畫在主箭頭兩側。

4.對中箭頭所代表的一類因素,要進一步將與其有關的因素以小箭頭畫到中箭頭上去,如有必要,可再次細分至可以直接採取行動為止。

5.檢查所列因素有無遺漏,如有遺漏應予補充。

6.各箭頭末端的因素中,凡影響重大的重要因素可加上小圈等記號,按已有數據、蒐集不到數據、未取數據等情況,還可加上其他簡便記號。

7.記入有關事項,如參加人員、製圖者、制定日期等。

五、注意事項

1.實質上是枚舉法,故要走羣眾路線,集中討論;

2.最好採用能用數值表示的問題;

3.最細的原因要具體,以便採取措施;

4.對應於一個特性可以作幾個因果圖,如可按4M1E作圖,也可按工序進行分類,分別作因果圖。重要原因可以抽出再作新的因果圖。

5.綜合運用如排列圖、對策表等;

6.複印幾份加以保存,以便以後不斷追加新內容。

六、因果圖與排列圖聯用

1.建立柏拉圖須先以層別建立要求目的之統計表;

2.建立柏拉圖之目的,在於掌握影響全局較大的[重要少數項目];

3.再利用因果圖針對這些項目形成的要素逐予探討,並採取改善對策;

七、另一種作圖步驟(形象)

1.集合有關人員召集與此問題相關的、有經驗的人員,人數最好4-10人,並推選一人主導(主持人);

2.掛一張大白紙,準備2~3支色筆;

3.由集合的人員就影響問題的要因發言,發言內容記入圖上,中途不可批評或質問(腦力激盪法);

4.時間大約1小時,蒐集20~30個原因即可結束;

5.就所蒐集的原因,何者影響最大,再由大家輪流發言,經大家磋商後,認為影響較大的因素圈上紅圈;

6.與5一樣,針對已畫上一個紅圈的,若認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兩圈、三圈;

7.重新畫一張因果圖,未上圈的予以去除,圈數多的列為優先處理。

八、因果圖示範圖

九、因果卡圖簡介

因果卡圖是在因果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又稱為CEDAC(Cause Effect Diagram And Cards)圖。

因果卡圖一般長寬各數米,大多公開張貼於生產作業現場或技術攻關地點的醒目位置,因果卡圖的一般結構是:右上方為問題欄,簡要説明問題的現狀,作為進行質量改進的依據,右下方寫明質量改進項目的目標(一般用定量值表示)、項目負責人以及項目實施期限;右方中間為質量隨着本項目的實施的變化曲線;左方為魚刺圖形,魚刺兩旁分別張貼用顏色區分的原因分析卡和措施方法卡;下方釘有兩隻標上“原因”和“措施”字樣的大口袋,分別裝有兩種不同顏色的卡片,供參與者填寫之用。然後將卡片按一定規則分類(如4M1E)張貼於魚刺圖形上。如可以規定魚刺的左邊張貼原因卡,右邊張貼措施卡,用橫線將對應的原因卡與措施卡相聯。

第六章 散佈圖法

一、定義

散佈圖是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的一種圖表。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關係。

二、散佈圖的分類

1.正相關(如容量和附料重量)

2.負相關(油的粘度與温度)

3.不相關(氣壓與氣温)

4.弱正相關(身高和體重)

5.弱負相關(温度與步伐)

三、散佈圖的繪製程序

1.收集資料(至少三十組以上)

2.找出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3.準備座標紙,畫出縱軸、橫軸的刻度,計算組距。通常用縱軸代表結果,橫軸代表原因。組距的計算以數據中的最大值減最小值再除以所需設定的組數求得。是否一定需分組?

4.將各組對應數標示在座標上;

5.填上資料的收集地點、時間、測定方法、製作者等項目。

四、散佈圖的應用

當不知道兩個因素之間的關係或兩個因素之間關係在認識上比較模糊而需要對這兩個因素之間的關係進行調查和確認時,可以通過散佈圖來確認二者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實驗的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在使用散佈圖調查兩個因素之間的關係時,應儘可能固定對這兩個因素有影響的其他因素,才能使通過散佈圖得到的結果比較準確。

五、散佈圖五種類型的示範圖(見下頁)

第七章 直方圖法

一、定義:

為要容易的看出如長度、重量、時間、硬度等計量什的數據之分配情形,所用來表示的圖形。

直方圖是將所收集的測定值或數據之全距分為幾個相等的區間作為橫軸,並將各區間內之測定值所出現次數累積而成的面積,用柱子排起來的圖形,故我們亦稱之為柱狀圖。

二、直方圖的作圖步驟

1.收集記錄數據

2.定組數

3.找到最大值L及最小值S,計算全距R

R=L-S

4.定組距

R÷組數=組距

5.定組界

最小一組的下組界=S-[測量值的最小位數×0.5]

最小一組的上組界=最小一組的下組界+組距

依次類推。

6.決定中心點

(上組界+下組界) ÷2=組的中心點

7.製作次數分佈表

8.製作直方圖

9.填上次數、規格、平均值、數據源、日期

三、直方圖之功用

1.評估或查驗製程;

2.指出採取行動的必要;

3.量測已採取矯正行動的效果;

4.比較機械績效;

5.比較物料;

6.比較供應商。

QC七大手法,以前分為老七大與新七大,不過現在又改過來了.

老七大:品管七大手法:

檢查表——收集、整理資料;

排列圖——確定主導因素;

散佈圖——展示變量之間的線性關係;

因果圖——尋找引發結果的原因;

分層法——從不同角度層面發現問題;

直方圖——展示過程的分佈情況;

控制圖——識別波動的來源;

新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形,可歸納如下:

關聯圖——理清複雜因素間的關係;

系統圖——系統地尋求實現目標的手段;

親和圖——從雜亂的語言數據中汲取信息;

矩陣圖——多角度考察存在的問題,變量關係;

PDPC法——預測設計中可能出現的障礙和結果;

箭條圖——合理制定進度計劃;

矩陣數據解析法—多變量轉化少變量數據分析;

QC七大手法多用於管理,或者説是判斷圖表,在質量問題發生爭議時則分別採用QC七大手法.

新七大手法是指:親和圖(也稱KJ法)、關聯圖、系統圖、過程決定計劃圖(PDPC法)、矩陣圖、矩陣數據解析法、箭線圖七種。

親和圖:將資料或信息分類歸納,理順關係

關聯圖:把與現象和問題有關係的各種因素串聯起來

系統圖:將要實現的目的展開尋找最恰當的方法。

過程決定計劃圖:如何做一個完整的計劃

矩陣圖:找出眾因素之間關係和相關程度的大小。

矩陣數據解析法:對多個變動且複雜的因素進行解析

箭線圖:對事件做好進程及計劃管理

簡易QC七手法 舊QC七手法 新QC七手法

甘特圖 特性要因圖 關連圖法

流程圖 柏拉圖 系統圖法

5W. 2H 查檢表 KJ法(親和法)

愚巧法 層別法 矩陣圖法

雷達圖 散佈圖 箭頭圖法

統計圖 管制圖 PDPC法

推移圖 直方圖 矩陣數據解析法

質量管理(QC)七大工具是什麼?

質量管理(QC)七大工具是:

1、關聯圖:用來分析事物之間“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複雜關係的一種圖表。

2、親和圖:把大量收集到的關於未知事物或不明確的事實的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這些資料,使問題明確起來。

3、系統圖: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 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種方法。

4、箭條圖:將項目推行時所需的各步驟、作業按從屬關係用網絡圖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

5、矩陣圖:從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來分析問題。

6、矩陣數據分析法:對多個變動且複雜的因果進行解析。

7、過程決策程序圖:隨事態的進展分析能導致各種結果的要素,並確定一個最優過程使之達到理想結果的方法。

擴展資料:

1、質量管理的發展與工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密切相關。現代關於質量的概念包括對社會性、經濟性和系統性三方面的認識。

2、產品質量靠工作質量來保證,工作質量的好壞主要是人的問題。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積極因素,健全質量管理機制和約束機制,是質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3、質量管理髮展到全面質量管理,是質量管理工作的又一個大的進步,統計質量管理着重於應用統計方法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發揮預防性管理作用,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4、質量管理是公司生產管理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眾所周知。然而,在實際生產活動中,質量管理往往難以控制,導致公司質量管理出現問題的的原因主要有十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品管七大手法   百度百科_質量管理

標籤: 關聯 qc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5lrw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