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三五九旅旅長

三五九旅旅長

三五九旅旅長

三五九旅旅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級單位旅長職務,通常由少將軍銜以上的高級軍官擔任。該單位可能隸屬於某個軍區或者直接隸屬於中央軍委。其具體職責包括領導旅級單位執行各項任務,制定作戰計劃和訓練計劃,監督軍事訓練和人員管理,以及保障和維護軍事裝備。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八路軍359旅長是誰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瀏陽人,上將,中國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家、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也是時期的“八大元老”之一。 曾任局委員、副總理、委員、常委、黨校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等職。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王震同志任八路軍第一二〇師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副旅長、旅長兼委員等職。他率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線,數次伏擊日軍,破壞敵交通運輸,配合忻口戰役的開展,取得重大戰果。1938年2月起,他率部連續光復寧武等7座縣城,建立抗日政權,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作出重要貢獻。其後,他按照黨部署揮師挺進晉察冀邊區,相繼進行70餘次戰鬥,創建以恆山為依託的雁北抗日根據地。1939年初至8月,他指揮三五九旅進行上下細腰澗、作新村等戰鬥,連戰連捷,予敵以重大殺傷。八路軍總部和邊區分別授予王震同志所部“模範黨軍”、“百戰百勝的鐵軍”稱號。杏樹嘴戰鬥中,他在受到日軍毒氣彈攻擊的情況下,仍率部衝入敵陣,獲得勝利,受到朱德、彭德懷等同志的高度讚揚。

1939年8月,為保衞陝甘寧邊區,王震同志奉命率部回師陝北,進入綏德、米脂等地,就任綏德警備區司令員兼委員。他率部對頑固派掀起的第一次進行了堅決鬥爭。1941年初,他率部進駐南泥灣,守衞陝甘寧邊區“南大門”。1942年兼任延安地委,延安軍分區司令員、衞戍區司令員。在“一把钁頭一把,生產自給保衞黨”的口號激勵下,他率領全旅官兵,一面參與回擊頑固派第二、第三次的軍事和鬥爭,一面為克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物質生活困難,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三五九旅開荒耕地30餘萬畝,把“處處是荒山”的南泥灣建成“陝北的好江南”,樹立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光輝旗幟,被西北局譽為“發展經濟的前鋒”。在大生產運動中,王震同志率領各級幹部堅持在開荒第一線,擔負與戰士一樣的生產任務。一位到邊區採訪的外國記者由衷讚歎道:“王旅長的雙手像他的部下一樣,由於勞動而生滿了老繭。”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誰帶領的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是王震帶領的。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1941年春,由於當時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外面的物資無法運進,所以,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

沒有房,自己動手挖窯洞;沒有菜,挖野菜吃;沒有工具,就自制鋤鏟,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嶺種上了莊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他的成功經驗很快在全軍傳播起來,很快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得到解決,老百姓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為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標杆。

毛為王震親筆題詞“有創造精神”,他所帶領的三五九旅也被譽為“發展經濟的前鋒”。這件事在百姓中廣為流傳,讓也記憶深刻,甚至影響到了建國後他的工作。

三五九旅旅長是誰

晉綏軍區野戰縱隊成立時共下轄幾個縱隊?每個縱隊幾個旅?

一個縱隊有8000兵力。一個縱隊基本上管理2到3個旅,人數在8000兵力左右。當時的晉綏軍區有三了縱隊,是由7個旅組成的,所以説人數也就是2萬左右。中國如今是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三大軍事強國。

年2月10日,***決定以晉綏軍區第1縱隊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所轄新編第4旅、教導旅、警備第第3旅,共6個旅2。8萬餘人組成陝甘寧野戰集團軍。

野戰軍由9個野戰縱隊26個旅81個團,縮編為4個縱隊9個旅24個團(每個縱隊由原9團縮編為6團),野戰軍由原來的20餘萬人縮減至共1萬人。精簡整編後,晉察冀軍區部隊由31餘萬人減少至20餘萬人。1945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誰帶領的

1、南泥灣開荒是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2、從1940年底開始,王震同志率領第359旅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給,減輕人民負擔。王震同志率領全旅官兵,一面參與回擊的軍事和鬥爭,一面為克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物質生活困難,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3、為擺脱困境、戰勝敵人的封鎖,中國黨委員會和號召陝甘寧邊區軍民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

4、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1965年10月,陝西省決定,為恢復和發揚南泥灣農墾的傳統,組建了陝西省農建師141團,現名為陝西省延安市南泥灣農場。

5、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事業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南泥灣得到更好的開發和建設,特別加強了自然生態的保護和建設。

八路軍三五九旅

三五九旅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同心同德、團結奮鬥”。三五九旅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旅之一。

在南泥灣開墾荒地。南泥灣開荒是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是一條縱橫十餘公里的溪谷,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

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瀏陽人,上將,中國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家、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也是時期的“八大元老”之一。

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在陝西省富平縣莊裏鎮改編為國民軍第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下轄由紅6軍團編成的第717團、由紅軍第32軍等部編成的第718團,共5000餘人。

南泥灣開荒的背景故事是在1941年抗日戰爭時期,軍隊對陝甘寧邊區進行封鎖,導致邊區經濟困難,糧食短缺。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命令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開進南泥灣,實行屯田,開展農業生產。

南泥灣開荒的故事主要內容?

1941年,抗日戰爭尚未結束,但中日雙方已進入實力相持階段,為了削弱八路軍力量,從而調動數十萬軍隊分五路封鎖陝甘寧邊區,切斷八路軍補給路線,企圖將八路軍“餓死”在陝甘寧邊區。為了解決補給問題,八路軍三五九旅奉命在陝甘寧邊區的南泥灣屯田墾荒,種植糧食。

1941年3月份,三五九旅6個團11000多人在旅長王震的帶領下開進了南泥灣。而當時的南泥灣雜草叢生,荒無人煙方圓百里山連山,可想當時要在這樣的條件下開荒種地是多麼的艱苦。

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部隊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南泥灣開荒不到兩個月,因為累死餓死或者病死的戰士近千人,據當年參加開荒的老兵回憶稱, 要啥沒啥,大家都是在荒地裏逮着啥吃啥,每天十幾個小時開荒的強體力勞動,導致很多戰士餓着肚子去開荒,最後活活累死。

現狀:

1941年春,八路軍三五九旅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他們戰勝重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彎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經過歌曲傳唱,南泥灣家喻户曉,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

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電力部門的不斷髮展、扶持下,南泥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月的南泥灣,青山連綿起伏,鬱鬱葱葱;成片的玉米結出了壯碩的棒子,稻田裏綠油油的禾苗正在撥節抽穗,好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彭清雲的主要事蹟

1938年9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糾集數萬兵力,對以五台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圍攻。10月25日,三五九旅旅長王震獲悉日軍北線指揮官常岡寬治中將率混成第二旅團一部,由張家口進至蔚縣、廣靈方向,遂令七一九團在廣靈城南20裏處的邵家莊伏擊。伏擊戰打得很漂亮,經過一陣激戰,大部日軍被解決。彭清雲率領突擊隊員像一個個下山的猛虎,向剩下的敵人猛撲過去,橫挑豎刺,很快把頑抗的日軍士兵全部消滅了。

“快,搬戰利品,撤!”彭清雲急促地命令道。突擊隊員立刻跳上汽車,搬走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就開始撤退。然而,還沒撤走,日軍增援部隊趕了過來。戰鬥中,彭清雲右肘關節被子彈打穿。

戰鬥結束後,彭清雲被送到三五九旅衞生部前方醫院搶救。但由於八路軍缺醫少藥,醫療條件不好,他的傷勢日趨惡化,傷口嚴重糜爛,整個右臂腫得像個大紫茄子,鼓脹欲裂。醫院實在為力,立即組織民兵用門板將他抬到70裏外的靈丘縣河浙村三五九旅後方醫院第一衞生所,請白求恩大夫給他手術治療。

然而不巧,白求恩到前方去了,一直等了4天,還是不見白求恩大夫歸來。旅衞生部政委潘世徵心急如焚,只得向王震旅長打電話告急。王震果斷決定:“立即送彭清雲到前方找白求恩大夫手術治療!”

彭清雲在戰友的護送下,終於在前線醫院找到了白求恩大夫。然而,已經失去了寶貴的搶救時間。面對生命垂危的傷員,白求恩認為:為了保住生命,必須做截肢手術。

誰帶領三五九旅指戰南坭灣開荒在抗日戰爭年月

從1940年底開始,王震同志率領第359旅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給,減輕人民負擔。

王震同志率領全旅官兵,一面參與回擊的軍事和鬥爭,一面為克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物質生活困難,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三五九旅開荒耕地30餘萬畝,把“處處是荒山”的南泥灣建成“陝北的好江南”。

第359旅1941~1943年,每年上交給邊區1萬石公糧。在大生產運動中,堅持以農為主,全面發展,先後開辦紡織、皮革、造紙工廠13個,成立鹽業、土產、運輸等公司,開辦飯店、商店、軍人合作社和各種加工小作坊等,形成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多層次的生產經營形式。

擴展資料:

相關的藝術作品《南泥灣》:

作詞:賀敬之  作曲:馬可

演唱:郭蘭英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合唱隊

伴奏: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樂隊  

指揮: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指揮組

歌詞:

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們唱一唱

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好地方 好地方

好地方好風光 好地方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 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灣 到處是荒山 沒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 不一般

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舊模樣 是陝北的好江南

陝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 開滿山

學習南泥灣 處處是江南 是江南

又戰鬥又生產 三五九旅是模範 咱們走向前 鮮花送模範

創作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軍的進攻和的包圍封鎖,解放區的經濟和財政極度困難。黨為此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當年八路軍三五九旅響應號召到南泥灣墾荒,將昔日荒蕪人間窮山禿嶺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羣的陝北江南。

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秧歌隊特地編排了秧歌舞《挑花籃》,到南泥灣慰問大生產運動的標兵——三五九旅的墾荒英雄。《南泥灣》是這個秧歌舞中的一唱段。建國後,經郭蘭英演唱,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五九旅

三五九旅旅長王震的老婆是誰?有幾個老婆,有幾個子女,現在分別在任什麼職務?

王老夫人叫王季青還健在,大兒子王之(長城電腦前董事長)\二兒子王軍(中信董事長),三兒子王兵(深圳海洋直升機董事長),另外王若飛之子王興是王老帶大的,現北方公司-------------

什麼是“三五九旅”﹖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旅之一。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6軍團和紅軍第32軍、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在陝西省富平縣莊裏鎮改編為國民軍第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下轄由紅6軍團編成的第717團、由紅軍第32軍等部編成的第718團,共5000餘人。

南泥灣是什麼地方?

南泥灣是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的一條狹窄溪谷,此地野獸出沒,杳無人煙。 1941年春,由於當時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所以,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沒有房,自己動手挖窯洞;沒有菜,挖野菜吃;沒有工具,就自制鋤、鏟,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嶺種上了莊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南泥灣農場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面積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溝壑區,土壤為黃綿土,水稻土。林草覆蓋率78.3%汾川河起源於南泥灣,水源豐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氣温8.1攝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無霜期120~140天,是發展農、林、牧漁的理想地區,場部設在南泥灣,延宜公路橫貫場區。

境內有毛舊居、炮校、九龍泉、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等景點供中外人士參觀學習。

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事業的發祥地。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

1965年10月,陝西省決定,為恢復和發揚南泥灣農墾的傳統,組建了陝西省農建師141團,現名為陝西省延安市南泥灣農場。

目前,農場下屬有農業公司,農墾綜合服務公司,農墾光華木器廠,龍泉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責任公司等十三個經濟實體和子校、醫院兩個事業單位。全場總人口1579人,其中職工483人。土地總面積2.3萬畝,其中耕地4100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經濟作物有香紫蘇、中藥材、果類等。

過去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農場自1977年起一直沒有改變負債經營的貧困局面。為了改變這種貧困局面,南泥灣農場被列入1993-1995年扶貧開發建設項目,總投資800萬元。幾年來,經過廣大職工幹部的共同奮鬥,項目建設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華木器廠改擴建項目。改造廠房1900平方米,購買大中型機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產能力。(二)漁業基地建設。修建漁塘374.3畝,形成了年產鮮魚100噸以上的生產能力。(三)子弟學校建設。新投資108萬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圖書儀器,使教學班次達到12個,可容納中小學生500多人就讀。

南尼灣開荒是什麼?

南尼灣開荒: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了作為陝甘寧邊區南大門的南泥灣,一邊練兵,一邊屯田墾荒。正是在開荒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

標籤: 旅長 三五九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6lro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