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怎樣進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怎麼寫書籤

怎樣進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怎麼寫書籤

1.怎樣進行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教師的課程設計、課程組織與實施;更關係到教學目標的實現、教育目的的達成。新的課程改革,確立了以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從教育實際出發,確立教師對教材分析的主導地位,提高教師主動分析教材的意識和能力。特別是新教材改革的今天更需要老師對教材有更新的認識。那麼,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材分析呢?

教學內容分析怎麼寫書籤 怎樣進行教學內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涵義

教材分析不在是就事論事的狹義的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而是至於學生髮展和學校社會背景下的整體分析,這樣才可以把握教學設計的邏輯與方向。現代教材分析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環境分析、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對教學環境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環境分析是指學校內外部的環境分析。其中,學校內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學生、師資、辦學條件等的分析;學校外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有關社會、知識與信息、科技發展等的分析。教學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羣體的,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各有 不同。進行教材分析時,不能單純從教材出發,首先進行學校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學校內外環境的分析越客觀、越準確,對我們的教材分析就越有幫助。這樣,不僅對教學背景有了準確的把握,並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整合教材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對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的出發點與過去不同,過去強調的是學科體系構建,從學科體系的邏輯程序分析教材。現在是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和歸宿,強調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有效有意義地建構。

二、教材分析的步驟

1、仔細研讀課程標準:

課標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時應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的要求為目的。認真研讀課標是正確進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2、通讀教材整合內容

通讀教材,對教材的體系結構、地位作用、文字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整體瞭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體系和知識體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實現的目標,才有利於分析、處理教材。教師熟悉了教材的體系結構和目標定位,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前後照應、整合內容、反覆滲透,就可以容易地串起教材的線索。

①從科學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學內容。

②從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科知識的現實意義與科學精神。現實意義,如某一具體的學科知識與社會、與自然的聯繫,它可以從怎樣的現實背景中抽象出來,又可以解決哪些現實問題;科學精神,如實事求是的態度,思辨、質疑的意識等。二是學科知識的人文內涵與一般的教育意義。人文內涵,如人類認識本學科的某些史料;一般的教育意義,如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機地滲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有意識地培養那些良好學習習慣等。

③從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的角度去分析教學內容。

所謂教學重點,是指某一範圍(如一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內容中舉足輕重的、最重要的內容,或最基本、最精華的部分。現在,隨着學科教學目標呈現多樣性的趨勢,教學的重點也不再僅僅侷限於“雙基”,本學科的某些基本思想方法、探究過程的某種體驗、感悟,同樣可能成為教與學的重點。

所謂教學難點,是指那些學生難於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錯誤的內容。顯然,教學難點主要是相對學生來説的。

所謂教學關鍵,是指那些對學生順利理解知識、掌握技能起着決定性作用的內容。

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有時具有同一性,可能全部重疊或部分重疊。

怎樣才能恰如其分地確定教學的重點、準確地找出教學的難點或關鍵呢?這是一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過程,它既需要掌握適當的方法,又需要一定的經驗支撐。一般地,確定教學的重點,主要通過分析教材整體結構,把握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繫,瞭解各知識點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有經驗的教師通過認真閲讀教材,分析教材上的插圖、理解教材上的旁註、對話、提示、結論等內容,不放過教材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字。因為教材的編寫明確體現了教學的思路,明確提示了教學的重、難點,確定了教學的訓練點。

3、內容分析教學設計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的事物或現象處於一定的相互

2.教學情況分析怎麼寫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準》的要求。

(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繫。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

(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説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

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行為條件),能夠背寫出(行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瞭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敍述最好有不同層次根據《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C、過程與方法是什麼?對於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

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蒐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後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2)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難點。(五)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部分的寫作要求: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教學環境的設計與準備。(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和探究的方案。(二)導入新課部分 導入新課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羣體學生的教學安排。(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存邏輯聯繫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四)課堂總結部分課堂總結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2)設計出發散、擴展、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複習鞏固方案。(五)課後作業部分課後作業部分的寫作要求: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部分教學後記部分的寫作要求:(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

(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反思的主要內容有 ① 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② 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了嗎?通過什麼方式轉化?。

3.怎麼寫教學設計分析

教學設計怎麼寫?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準》的要求。

(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繫。

(二)學生分析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

(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説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行為條件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

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行為條件),能夠背寫出(行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瞭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敍述最好有不同層次根據《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南京市溧水縣教研室的周紅英老師把《中華文化的勃興 (二)》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與能力: A .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學説及其對教育和文化的貢獻;學生能瞭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辯證法思想;學生能瞭解“百家爭鳴”及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

B. 通過學習,學生能列表歸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形成利用圖表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學生能運用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解釋歷史現象,並將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聯繫起來進行分析,培養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 A .學生能通過收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及諸子百家的相關資料,編講歷史故事或編演歷史短劇,再現歷史情景,產生對歷史的認同感。

B. 學生能通過列表歸納、分組討論等方法進行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理解和運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培養合作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言論,學生能正確對待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尋找有效的學習方法。

B. 通過學習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學生能感知“百家爭鳴”促進了戰國時期學術思想的發展,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C、過程與方法是什麼?對於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

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蒐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後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2)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部分的寫作要求: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教學環境的設計與準備。(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課前探究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和探究的方案。(二)導入新課部分導入新課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羣體學生的教學安排。(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存邏輯聯繫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四)課。

4.課例分析怎麼寫

轉貼]課例分析材料怎麼寫

1、教學設計(任課教師撰寫)

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三維)、設計思路(及師生前期準備) 、簡要的教學過程或流程設計

2、課例展示(不要寫成師生對話的形式)(任課教師撰寫)

必須體現新課程的要求,説明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實施三維目標,引導學生實施學習活動,要體現示範性、可操作性,具有問題性、情境性,體現出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閃光點等等。

3、課後反思:總結出成功之處與不完全成功之處,並分析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向和措施。(任課教師撰寫)

4、點評:(教研員撰寫)

本課例是怎樣設計的?組織結構如何(合作、分組、自組)?屬於什麼課型?激勵強化行為如何?規範行為怎樣?採用了什麼交互行為(講授、對話、體驗研究)?主要優缺點等?

5.教案中教學內容怎麼寫

1.教學目的。所謂教學目的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最終效果。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學”有目標可循。教學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確、具體、簡練。一般應選定1~3個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重點突出,難點明確,有利於學生掌握教學總體思路,便於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3.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每節課的教學方法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師的教學藝術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巧妙得當。教學過程也稱教學步驟或教學程序,即用於指導和規範教師課堂活動的步驟。只有安排好教學過程,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圓滿地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4.教學內容的引入。教學內容的引入就是課堂導語。課堂導語是門藝術,它是教與學的紐帶,是讓學生走進教材、掌握教材的橋樑。因此,教師應該根據確定的教學目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心理,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巧妙地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5.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因為備課的其他環節都是為它服務的。寫教案時,必須將教學內容分步驟分層次地寫清楚,必要時還應在每一部分內容後註明所需的時間。這樣,可以使所講授的內容按預計時間穩步進行,不至於出現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的局面。

6.訓練內容。練習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紐帶,是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式,更是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方法,因此無論所講授的知識內容是何性質,都應在課堂上安排練習時間,而不應滿堂灌。

7.小結和作業。一個好的教案應有始有終。小結既是課堂教學的結束語,又是強化教學重點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總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作業則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所佈置的課後習題,以便於學生複習、理解、消化授課內容,為學好下一節課的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6.公開課教案 教學對象分析怎麼寫

教學對象分析怎麼寫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説,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準。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説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7.如何寫教案學情分析

包括班級現狀分析、原因分析、改進措施、對任課教師的建議四個方面。

1、班級現狀分析:

從上學期的各方面情況來看,本班總體還是不錯的。班風積極健康向上,學生思維較活躍,班幹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學生已經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是仍不排除少數一些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應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引導個別學生有明顯進步。

2、原因分析:

學生方面,班級裏的優等生學習非常自覺認真,在班級裏起了引領與帶頭作用,比學習,比進步蔚然成風。

3、改進措施:

鼓勵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他們與優等生逐一雌雄。多幫助下游生,使兩極分化最小化。

要做到勤説(每天每時常提醒)、勤問(每天能夠與個別學生進行交流)、勤查(每天檢查各科作業的完成情況),加大管理力度,讓學生能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

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闡明各校之間競爭的嚴峻形勢,讓學生有憂患意識,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4、對任課教師的建議:

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後續學習前提條件,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會給以後的教學帶很大的隱患,縮小差生面,杜絕出現低分。

擴展資料:

學情分析的重要性

切忌單純為了學情分析而去分析學生或者將學情分析孤立於教學設計之外。

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為緊密的互動關係。

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為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

總之,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學情分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教案

8.教學內容分析方法有哪些

分析教學內容的基本方法有歸類分析法、圖解分析法、層級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歸類分析法

歸類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對有關信息進行分類的方法,旨在鑑別為實現教學目標所需學習的知識點。例如:一個國家的省市名稱可按地理區域的劃分來歸類,人體外表各部位的名稱可由上向下,按頭、頸、軀於、上肢、下肢分類等。確定分類方法後,或用圖示、或列提綱,把實現教學目標所需學習的知識歸納成若干方面,從而確定教學內容的範圍。需要説明的是:從形式上看,該示意圖與後面將討論的層級分析圖相似,但在歸類分析中,各知識點之間本質上不存在難度的層級關係。

2.圖解分析法

圖解分析法是一種用直觀形式揭示教學內容要素及其相互聯繫的內容分析方法,用於對認知教學內容的分析。圖解分析的結果是一種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地從內容和邏輯上高度概括教學內容的一套圖表或符號。如歷史教學中,可以用幾條帶箭頭的線段及簡潔的數字、符號來剖析一次著名戰役的全過程,其起因、時間、地點、參戰各方人數、結果等都被反映在圖解之中。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使分析者容易覺察內容的殘缺或多餘部分以及相互聯繫中的割裂現象。

3.層級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是用來揭示教學目標所要求掌握的從屬技能的一種內容分析方法:這是一個逆向分析的過程,即從已確定的教學目標開始考慮:要求學習者獲得教學目標規定的能力,他們必須具有哪些次一級的從屬能力?而要培養這些次一級的從屬能力,又需具備哪些再次一級的從屬能力?依次類推……。可見,在層級分析中,各層次的知識點具有不同的難度等級--愈是在底層的知識點,難度等級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層的難度愈大;而在歸類分析中則無此差別。

層級分析的原則雖較簡單,但具體做起來卻不容易。它要求參加教學設計的學科專家、學科教師和教學設計者熟悉學科內容,瞭解教學對象的原有能力基礎,並具備較豐富的心理學知識。

4.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將教學目標要求的心理操作過程揭示出來的一種內容分析方法。這種心理操作過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構成教學內容。例如求算術平均數的解題過程即反映了這種信息加工過程。

圖1.8顯示的是求算術平均數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到,用信息加工分析法能夠清晰地説明當學習者掌握了教學目標規定的技能以後,將能夠做什麼。

在許多教學內容中,完成任務的操作步驟不是按"1→2→3→…→n"的線性程序進行的。當某一步驟結束後,需根據出現的結果判斷下一步怎麼做。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使用流程圖表現該操作過程。流程圖除直觀地表現出整個操作過程及各步驟以外,還表現出其中一系列決策點及可供選擇的不同行動路線。

信息加工分析不僅能將內隱的心理操作過程顯示出來,也適用於描述或記錄外顯的動作技能的操作過程。

5.使用卡片的方法

教學內容分析的工作細緻複雜,常有必要對分析結果進行修改,補充或刪除一些內容。因此,需掌握一種計劃技巧,較有效的計劃技巧是使用卡片。具體方法是,將教學目標和各項內容要點分別寫在各張卡片上,對它們的關係進行安排,經討論修改後,再轉抄到紙上。使用卡片的主要特點是靈活,便於修改及調整各項內容之間的關係;另一特點是形象直觀,便於討論時交流思想。下面是使用卡片時的一些具體技巧:

1. 每張卡片寫一個要點(如一個單元目標或一項從屬技能),便於增刪內容、調整位置。 2. 使用彩色卡片,同一層次或同類的內容用相同色彩的卡片,這有助於分類。例如,概念用白色、規則用黃色等。

3. 製作一種專用的展示板,用於輔助分析並展示分析結果,使參加討論者對教學內容分析的結果一目瞭然。磁性白板就是一種有用的展示工具。

4. 建立一套卡片編號系統,便於理順各張卡片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分析結果定稿後的記錄整理。

標籤: 教學內容 書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80q9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