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首次全面記載茶葉知識

首次全面記載茶葉知識

首次全面記載茶葉知識

《茶經》是中國唐代茶學大師陸羽所著的從茶樹栽種、採摘、製作、品評等方面全面記載茶葉知識的專著。

該書分為十卷,其中包括茶樹的起源和種植、製茶技藝、品嚐茶葉的方法等內容。陸羽在《茶經》中提出了茶葉四要素:水、茶器、茶葉和火。他認為,只有這四要素完美結合,才能體驗出茶葉的真正味道。

《茶經》在茶學界影響深遠,併成為日後茶葉製作、品嚐的標準。此後,中國茶葉的生產、製造、品質和飲用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進。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國最早最全面介紹茶的著作

中國最早最全面介紹茶的著作是《茶經》。

《茶經》是中國最早、最全面介紹茶的著作之一,作者是東漢時期的陸羽。《茶經》全文分為三卷,共30餘篇,是一部研究茶史、茶學、茶藝的專著。

1、第一卷“大觀茶論”:

主要介紹了茶的起源、品種、選料、製作方法、沖泡技巧、飲用禮儀等內容,對於提高人們對茶文化的認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第二卷“品茶勸學”:

陸羽在此部分闡述了“居茶陋習”,讓人們認識到飲茶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好方法,適量飲茶有益健康,而茶文化所孕育的思想內涵也與教化崇德互為表裏,具有啟迪人們心靈、提升道德修養的作用。

3、第三卷“茶具品論”:

主要探討了製茶器具,在製茶工藝中所使用的瓷器和銅器以及茶具的藝術鑑賞價值等內容。

《茶經》的歷史意義極為深遠,它是中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源頭之一,對於推廣茶文化、提高人們對飲茶的認識與鑑賞也具有重要作用。

同時,還為後來的茶藝師、茶文化學者、茶器收藏家、以及喜愛飲茶的朋友們提供了大量的參考資料,有助於深化人們對茶文化的瞭解,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拓展知識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分三卷十節,系統地總結了當時茶葉起源、生產、器具等各方面知識,開中國茶藝的先河。

《茶經》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藝原理的綜合性論著,闡述茶文化的書。《茶經》出現後推動了茶道的盛行,並影響到其後、經濟、文化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世界三大茶書之一。

中國第一部茶葉學專著的名稱、作者及其朝代分別是什麼?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或雲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

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

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經》三卷,它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中國種茶的經驗,闡述了作者對此的切身體會,論述了茶的起源、種類、特性、製法、烹煎、茶具、水的品第、飲茶風俗、名茶產地以及有關茶葉的典故和用茶的藥方等。這是我國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闢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在唐代之前,茶雖然也有人飲用,但與一般的青菜蘿蔔一樣,只以一種農作物被認知。陸羽通過著《茶經》,列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等章節,將茶的知識進行系統性的梳理,並聰明地以周公等歷史名人都愛飲茶為背書,將茶推上了大雅之堂。從此,上至帝王,下到詩人,都爭相研究茶,著茶書,寫茶詩。宋徽宗愛茶,居然還寫了一本傳揚後世的茶專著《大觀茶論》,而各代的白居易、蘇東坡等一大批詩人更是爭相寫茶詩,使茶在中國的傳播、流行達到一個。

最早關於茶的記載是出自()

王褒的《僮約》

中國茶史的起源,眾説紛紜,有先秦説、西漢説、三國説等。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時期,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開元以後,中國的"茶道"大行,飲茶之風瀰漫朝野,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茶聖陸羽有著《茶經》一書。

《神農本草經》亦有記載關於茶這方面的知識。

擴展資料:

簡介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説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説法。在今天有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裏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説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説法。

第一部茶葉專著是什麼

第一部茶葉專著是《茶經》。

《茶經》是唐代陸羽所著,成書於公元780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統闡述茶葉科學知識和生產實踐的專著。陸羽是中國唐朝時期的茶學家和農學家,他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歷史記錄,陸羽在公元760年左右撰寫了他的著作《茶經》,這部著作成為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茶葉專著。《茶經》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茶的分類、茶的採製和茶的飲法。其中,茶的分類這一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茶的品種和特徵。

茶的採製這一部分則提供了大量革新性的信息,包括製作綠茶、烘焙技巧、茶樹栽培等。茶的飲法這一部分則主要涉及茶的品品飲方法和效果,以及茶文化的底藴和意義等方面。《茶經》作為第一部茶葉專著,對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它被譽為是茶葉文化的奠基之作,積極推動了中國茶葉的生產和茶文化的傳播。此外,《茶經》也為後續的茶葉著作提供了模板和範本。

《茶經》是由中國唐代茶學家陸羽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該書主要包括茶的分類、茶的採製和茶的飲法等方面,深度闡述了茶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並對中國乃至全球的茶文化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擴展知識:

茶葉,俗稱茶,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檟,茗,荈。茶葉成分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有益健康。茶葉製成的茶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

飲茶始於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採製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

中國第一部茶葉學專著的名稱、作者及其朝代具體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茶葉學專著的名稱、作者及其朝代具體是什麼?中國第一部茶葉學專著是《茶經》,被譽為茶的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寫。

在傳播茶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找到代表性和核心,而茶經是最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茶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也是所有關於茶的描述的集錦。它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葉專著。被譽為茶的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寫。

中國種植和品茶的歷史可以從神農開始。從茶經中陸羽的記載可以看出,我國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對茶和茶文化的深入研究。唐朝之所以出現“茶經”,是因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穩定的社會環境為茶和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生存基礎和空間。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飲茶逐漸從貴族生活發展為大眾化的生活習慣,茶文化逐漸與人們的生活習慣融合,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寫的《茶經》。這本書的初稿完成於8世紀,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茶經》全書共分三卷十章7000餘字。其內容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陸羽《茶經》系統敍述了茶葉的名稱、文字、茶樹形態、生長習性、生態環境,以及種植要點。闡述了茶對人體的生理和藥理作用。本文討論了茶葉的採摘、製作、烹飪和飲用方法,所用的儀器,以及茶葉類型和品質的鑑定。收集了中國古代關於茶事的記載;本文指出了中唐時期中國茶葉的起源和品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茶葉百科全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或雲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

福州(今湖北天門)竟陵人,一生愛茶,善茶道,以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為中國茶產業和世界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稱為“茶仙”、“茶聖”和“茶神”。他對茶葉有着濃厚的興趣,進行了長期的調查研究,熟悉茶葉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擅長品茶。

唐初(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浙江湖州苕溪,寫了《茶經》 3卷。系統總結了唐代以前中國茶葉種植的經驗,闡述了作者的親身經歷,並對茶葉的起源、種類、特點、製作方法、烹炸、茶具、水品、飲用習俗、名茶產地、典故和藥方等進行了論述。這是中國第一部茶葉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茶葉基本知識

茶葉基本知識大全

  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著名飲品,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茶葉基本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文字記載表明,中國人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茶樹最早的原產地是雲南的西雙版納。

   【中國的四大茶區】

  我國茶區分佈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台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自治區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榮城,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省(市、區)、967個縣、市生產茶葉。

  全國可分四大茶區:即江南茶區、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南茶區】

  名茶最多的茶區,綠茶的主產區,部分紅茶和烏龍茶。

  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生產的茶類主要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天目青頂、黃山毛峯、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

   【華南茶區】

  中國最南部的茶區,主產烏龍茶、紅茶、綠茶等。

  華南茶區位於我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海南等省(區),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區】

  茶樹的原產地,主要產黑茶(普洱茶)、綠茶、紅茶等。

  西南茶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以及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區】

  四大茶區中最北的一個茶區,主要產綠茶。

  江北茶區位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盛產綠茶。

   【茶樹與茶葉的分類】

  (1)茶樹的分類

  按樹的大小分三種: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按葉型大小分三類: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按進化程度分三種:原始型、半原始型和進化型。

  【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主幹明顯,分枝部位高。

  【半喬木型茶樹】又稱小喬木型茶樹,樹形沒喬木型高大,但有明顯的主幹,分枝較低。

  【灌木型茶樹】樹形矮小,沒明顯主幹,分枝較低也較多,發芽密,乃採摘。

  (2)茶葉的分類

   【基本茶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黃茶(輕微發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酵)、

  紅茶(完全發酵)、

  黑茶(完全發酵,後發酵);

   【加工茶類】

  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飲料。

  【中國茶文化基礎知識】

  1、 茶文化的概念

  廣義——是指人類在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茶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是專指“精神財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

  2、 茶文化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自然屬性——茶的產品、茶的功能

  社會屬性——人對茶的利用、對茶的寄託。

  (注:茶及利用它的人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習俗的、心理的、行為的現象。)

   【茶葉中內含物成分】

  茶葉中的內含物成分種類含量,隨不同茶類、不同茶樹品種、不同生產地域、不同生產季節、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藝技術、不同原料級別而有差異。

  據現代科學檢測,茶葉中含有600餘種物質,其中有機物質有500餘種,約佔總量的93.0%~96.5%;無機化合物有100餘種,約佔總量的3.5%~7.0%。

  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與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保健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鹼、芳香類物質等。

   【茶多酚類】

  (包括兒茶類、黃酮類、黃酮醇類、酚酸類、花色甙類、羥基—基烷醇類等40餘物質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過40%,大葉種高於中小葉種。

   【茶色素類】

  (包括葉綠素、茶黃素、茶紅素、β一胡蘿蔔素等),約佔幹物質總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類組成複雜且變化較大的混合物,是一種酸性蛋白,並結合有大量礦質元素,其含量約佔幹物質的2.34%~5.13%。

  【茶皂素】

  為五環三萜類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佔幹物質總量的0.07%左右。

   【蛋白質與氨基酸】

  蛋白質為一類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機物,約佔幹物質總量的20%~30%,但是隻有10%左右可溶於熱水。在茶葉中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餘種,大多數為人體所必需,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約為幹物質總量的2%~5%,其中茶氨酸約佔氨基酸總量的50%,精氨酸約佔13%,天門冬氨酸約佔9%,穀氨酸約佔8.7%,其餘約佔13%。

   【生物鹼】

  為一種嘌呤類化合物,包括咖啡鹼、可可鹼、茶鹼,約佔幹物質總量的3%~5%,其中咖啡鹼佔有2%~4%,可可鹼與茶鹼佔1%。

   【礦物元素】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相當豐富,磷、鉀含量最高,鈣、鎂、鐵、錳、鋁次之,銅、鋅、鈉、硫、硒、氟為微量元素,人體必需的24種礦質元素。

;

最早的茶葉百科全書是誰寫的?

陸羽(733~804),字鴻漸,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因著有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據《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記載,陸羽因其相貌醜陋而成為棄兒,後來在湖北天門縣西門外西湖之濱被當地龍蓋寺智積禪師收養。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雖處佛門淨土,日聞梵音,但陸羽並不願皈依佛法,削髮為僧。

12歲那年,陸羽乘人不備,逃出了龍蓋寺。後來,陸羽結識了被貶的禮部郎中崔國輔,兩人一見如故,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論文。天寶十五年(756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巴山峽川。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鑽研茶事。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進行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上元元年(760年),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他隱居在山裏,時常身着布衣草鞋在山林間穿行,採集茶葉、尋覓山泉,取得了茶葉生產和製作的第一手資料,這些都為他著《茶經》奠定了基礎。

780年,陸羽嘔心三十載的《茶經》付梓,全書3卷,共7000餘字,是唐代和唐以前有關茶葉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陸羽在各大茶區觀察了茶葉的生長規律、觀察了茶農對茶葉的加工,進一步分析了茶葉的品質的優劣,並學習了民間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規律,他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在中國茶文化史上影響深遠。

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茶葉的種類是有很多的,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喝茶,但是茶文化在我國是博大精深的,想要知道什麼茶葉好喝就要先了解茶葉的一些信息,下面分享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1

  中國茶葉:分為根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根本茶類: 按工藝、茶樹品種差別而分為(綠、紅、白、黃、黑、青)。

   綠茶:基本工藝流程:鮮葉殺青--揉捻--乾燥 。

  1、炒青綠茶:長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風眉、秀眉、貢熙等)

  圓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細嫩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針等)

  2、烘青綠茶:平凡烘青(閩烘青、浙烘青等)

  細嫩烘青(黃山毛峯、平靜猴魁、高橋銀峯等)

  3、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陝青等)

  4、蒸青綠茶:(煎茶、玉露等)

   紅茶:基本工藝流程:鮮葉經萎凋--揉捻(揉切)--發酵--乾燥。

  1、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煙小種等)

  2、光陰紅茶:(滇紅、祁紅、川紅等)

  3、紅碎茶 :(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青茶:基本工藝流程:曬青--晾青--播青--殺青--揉捻--乾燥。

  1、閩北烏龍:(武夷巖茶、水仙、大紅袍、肉桂等)

  2、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黃金桂)

  3、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等)

  4、台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等)

   白茶:基本工藝流程:晾曬--乾燥。

  1、 白芽茶:(白毫銀針等)

  2、 白葉茶:(白牡丹、供眉等)

   黃茶:基本工藝流程: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1、 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

  2、 黃小茶:(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温州黃湯等)

  3、 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黑茶:基本工藝流程: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1、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2、 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茯茶等)

  3、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等)

  4、 滇桂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等)(普洱製作根本工藝差異於一樣平常黑茶尺度)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根本質料再加工而成。

  1、 花茶:以六大茶類為底子加以各種鮮花窨制而成:(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等)

  2、 緊壓茶:以六大很茶類為底子加以百般模具壓抑而成:(各種磚茶、各種餅茶、各種沱茶、元寶形、銅錢型等等)

  3、萃取茶:以六大茶類為底子加以茶汁濃縮而成:(速溶茶)

  茶葉基礎知識2

   中國茶葉基本知識有哪些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中國茶葉基本知識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 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説的形式,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説,遠在上古時代,傳説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説,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

  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温湯生水解渴。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

  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茯磚茶約在1860年前後問世,600多年前,茯茶只能夠在咸陽生產。史書上有記載,加工茯茶茶葉有三個離不開,一個是離不開涇河的水,二是離不開咸陽的氣候,三是離不開城陽寨的手,即天時、地利、人和。[3]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着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愛喝茶,不一定知道的茶知識?

一、飲茶的源頭

傳説第一個品嚐茶樹鮮葉並發現它神奇解毒功能的是神農氏。《神農本草經》是最早記載茶為藥用的書:“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書中“荼”即是茶。神農即中國的元祖炎帝,是生活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時期氏族部落的首領,當時生產力低下,農業與醫學水平都很低。我們的祖先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須和自然、飢餓、疾病作鬥爭。

在江南,長期流傳着關於神農和茶的故事。為了治療人們的疾病,神農氏經常尋草藥於深山老林之中。傳説神農氏有着透明的身體,草藥入肚後,藥到了何處,藥效及治病過程清晰無比。有一天,當神農看到一種綠葉白花大的樹時,就吃了這種樹的葉子。説也奇怪,當他吃下肚子後,發現自己腸胃裏起了奇妙的變化。這些葉子不僅在自己腸胃裏上下流動,把已經吃過的食物洗滌得乾乾淨淨,而且吃後口中生香。感覺甘甜鮮美。這種葉子的解毒作用的發現,使得神農欣喜異常。以後,每當他在嘗百草中毒時,就用這種綠葉解毒。

可以説,神農氏是傳説中發現使用茶葉的第一人,是中國古代農業和醫學的創始人。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奉神農氏為“三皇五帝”中的“炎帝”。

二、飲茶的變化

三國時期,據《廣雅》記載,當時飲茶方法也是“採葉做餅”,將餅茶烤炙之後搗成粉末,摻合葱、姜、橘皮等調料,再放到鍋裏烹煮。這種方法一直延續着,到唐宋以後又有許多變化。大體來説,我國飲茶方法先後經過烹茶、點茶、泡茶幾個階段。直到現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着遠古吃茶習慣,除了直接咀嚼茶葉外,有點將茶葉用鹽醃製作為菜食,有點將茶葉和大米煮成茶粥。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正是唐代陸羽所著,書裏面總結了有關茶葉多方面的知識,並大力提倡飲茶,推動了茶葉的生產和茶學的發展。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茶經為中國茶文化奠定了基礎。在我國茶葉尤其常見,即便是很普通的家庭也會有飲茶的習慣。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 茶具 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用木頭做亭子、凳子,搭設茶室,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供人們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除此之外,中國茶具 歷史 也十分悠久。 歷史 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約可推陶土製的缶,類似今天四川、雲南的烤茶罐,它既可用來煮茶,也可作盛具用。雖形狀古樸,但笨重粗糙。西漢以來出現了釉陶茶具,外表光亮平滑,且色彩鮮豔,初現了茶具的藝術性。茶具在 歷史 的長河中發展創新,其藝術性不斷地增強,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好茶要配好的茶具,才能泡出好茶,每種茶都有相應的一種茶具。茶具是飲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具是飲茶文化的載體。

  唐代時,以陶瓷茶具為主,同時貴族、富家也出現了金、銀、銅、錫等金屬茶具。

我國的茶具儀態萬千,茶具藝術絢麗多姿。茶具和飲茶方式的關係相當密切。

關於茶的知識

茶在中國非常盛行,種類繁多,而且有着悠久的歷史底藴。從科學的角度講,茶的用處是非常大的。

1、鹽茶:每日多飲用一些加食鹽的茶,可以治療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症。

2、醋茶:在茶水裏加入少量陳醋,可以和胃止痢,能治痢疾、牙痛、蛔蟲腹痛等。

3、薑茶:飯後飲用薑茶,有發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於治療流感、傷寒、咳嗽。

4、奶茶:用牛奶和白糖煮沸,兑入茶汁中,具有消肥健脾、提神醒腦的作用。

5、菊茶:將茶葉和幹菊花沖泡飲用,能降熱解毒、消肝明目。

6、蜜茶:蜂蜜、茶葉沖泡飲用,能止渴養血、潤肺益腎,還能治療便祕。

7、蓮茶:先用蓮子加些許紅糖煮爛,飲用時加入茶葉汁能健脾益腎,腎炎、水腫者尤其適於飲用。

8、綠茶:對於愛美的女士來説可稱得上“萬能之寶”,多喝綠茶能溶脂,促進消化,有利於瘦身,還有排毒養顏的作用,用綠茶渣沫作面膜也能美容;把茶葉渣用紗布包起來洗頭後,用它在頭皮或頭髮上輕輕按摩,再清洗,能控油膩又能使秀髮更黑亮

茶葉的用途(一):

茶葉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除了它是受人們歡迎的一種好飲料外,還因為它對人體能起一定的保健和治療作用。正如宋代詩人蘇軾所言:“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盧今是酷愛喝茶的文人,蘇軾認為經常飲茶勝過服藥。事實也是如此。翻開茶時史料,有關飲茶與健康的記載很多很多,這些記載把茶葉的效用描繪得十分神妙,就是一些古代名醫在著述中對此也有不少闡述。現代生物化學和醫學研究證明,在茶葉的化學成分中,有機化合物約有450種以上,無機礦物營養元素不少於15種,由此可見,茶葉對人體既有營養價值,又有藥理作用,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當然,茶葉雖對人體具有保健和藥理功能,但由於其含量有限,不可能完全起到治療健身的作用,這也是應該看到的。

(一)綠茶藥用價值:

茶有刺激中樞神經,振精神的作用,每當人們工作睏倦,沉沉欲睡,精神萎靡,思維閉塞的時候,飲茶一杯可使人精神煥發,頭腦清新,茅塞頓開,思路寬廣.故三國時代的華陀的<食論>中有"苦荼久食,益思意".<神農本草>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論述,茶葉還有消食去膩,利尿止渴,消毒解酒,輕身明目等作用。<本草備藥>談到有解酒食,油膩,燒灼之毒……多飲消脂,最能去油".宋代文毫蘇東坡酷愛飲茶,他深有體會地説:"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每食後以茶漱口,煩膩頓去,脾胃自清.肉挾齒間者,得茶消縮脱去.乾渴之人,若啜茶數口,便覺舌本留甘,瀝瀝生津.乾渴立止.雖玉液甘露,也難與它比美.至於解酒,治痢和外瘡消毒等作用.在<直指文論><本草通元>多有記載.

每當人們飽食油膩的食物之後,胸懷煩悶,鬱結不開時,勸您濃茶一杯定會油膩盪滌無餘胸腹豁然清新.除此之外,茶還有冶風疾,感冒,咳嗽,利尿,明目,降火,堅齒等諸多方面好處.

茶的提神療煩,解熱止渴,消食除膩,殺菌消炎,防齲固齒,減肥健美,和胃利尿,明目清心,解煙醒酒,降壓除脂,減輕癌變,增加血管壁彈性,防原子輻射傷害等各樣功效.在當今飲料之中無有能和它相比的.譽為原子時代的飲料,二十一世紀和平飲料是當之無愧的.因此國人必須為我國久經考驗的國飲----茶葉的發展而努力.使之發揚光大.永保昌榮.

茶的藥用實例:

糖茶:綠茶、白糖適量,開水沖泡,片刻飲之。有和胃補中益氣之功,還可治婦女月經不調……

菊花茶:綠茶、白菊花(幹)適量,開水沖泡,待涼飲之。有清肝明目之功。主治肝經風熱頭痛、目赤腫痛和高血壓等症。

山植茶:山植適量,搗碎,加水煎煮至一一杯,再加入茶葉適量,長期飲用,有降脂、減肥的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也有一定療效。

松蘿茶:是我國著名的藥用茶。『本經逢源』記述:徽州松蘿,專於化食。有消積滯,法油膩、清火、下氣、降痰之功效,久飲還可治頑瘡及壞血癥。

醋茶:將茶泡好後,去掉茶葉,按茶水和醋5:2的比例配製。每日飲用2~3次,可治暑天腹瀉、痢疾,井有解酒和療酒醉的作用。

鹽茶:茶葉裏放點食鹽,用開水沖泡後飲之。有明目消炎、降火化痰之功效。同時可治牙痛、感冒咳嗽、目赤腫痛等症。夏天常飲,還可防中暑。

薑茶:茶葉少許,生薑幾片去皮水煎,飯後飲服。可發汗解表,温肺止咳,對流感、傷寒、咳嗽等療效顯柿茶:柿餅適量煮爛,加入冰糖,茶葉適量,再煮沸,配成茶水飲之,有理氣化痰、益腸健胃的功效,它最適於肺結核患者飲用。

奶茶:先用牛奶和白糖煮沸,然後按1份牛奶、2份茶汁配好,再用開水沖服。有減肥健脾、提神明目之功效。

蜂蜜茶:茶葉適量放人小布袋內。放人茶杯沖人開水,再加入適量蜂蜜。飲此茶有止渴養血、潤肺益腎之功能,並能治便祕、脾胃不和、咽炎等症。

蓮茶:湘蓮30克,先用温水浸泡5小時後瀝於,加紅糖30克,水適量,同煮至爛,飲用時加入茶汁。有健脾益腎之功。腎炎、水腫患者宜天天服用。

棗茶:茶葉5克,開水沖泡3分鐘後,加A l0粒紅棗搗爛的棗泥。有健脾補虛作用,尤其適用於小兒夜尿,不思飲食。

銀茶:茶葉2克,金銀花1克,開水沖泡後飲服,可清熱解毒,防暑止渴,對暑天發熱、癤痛、腸炎有效。

(二)提神益思,提高工效

在生活中,你也許有這樣的體會:在北風呼嘯、滴水成冰的嚴冬深夜,當你伏案疾書,頭昏目眩、四肢疲倦之時,泡飲一杯濃茶,你定會頓覺柳清氣爽、倦怠漸消。在烈日似火、炎風如焚的三伏盛暑,當你長途奔波、汗流浹背、疲乏不堪時,喝上一壺香茶,會感到暑氣全消,身心俱爽。這就是茶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的功效。所以,一些作家、詩人、科學家在寫作時,一般都需要能助文思的濃茶。夜間行車、駕機的駕駛員,臨行前也往往要先喝一杯濃茶,以促使精力集中,保證行車安全。

長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經常喝些濃茶,對預防病菌感染,保護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

茶葉能提神益思,消除疲勞。這是因為,茶葉中的咖啡鹼含量較高,約佔成茶於物質總量的40%左右。咖啡鹼被人體吸收後,既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清醒頭腦,幫助思維,又能加快血液循環,活躍筋肉,解除疲勞。在臨牀上,用它治療傷風頭痛,療效顯著,且沒有副作用。同時,咖啡鹼還有擴張血管、鬆弛冠狀動脈的作用,在治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等症時,又可作為一種輔助劑。

茶葉中的咖啡鹼還不同於普通純咖啡鹼。純咖啡鹼對胃有刺激性,而茶葉中的咖啡鹼被茶湯裏的其他物質所中和,形成一種綜合物。試驗證明,飲茶不會引起胃酸和腸胃液的增加,能起到“和胃”作用。

(三)止渴生津,消食除膩

在盛夏酷暑,口渴難忍之時,如能飲上清茶一杯,你定會感到滿口生津,遍體涼爽。這是因為茶湯中的化學成分(如多酚類、糖類、果膠、氨基酸)與口中涎液發生了化學反應,使口腔得以滋潤,產主清涼的感覺。此外,咖啡鹼從內部控制體温中樞,調節體温,並刺激腎臟,促進排泄,從而使體內大量熱量和污物得以排除,新陳代謝,以取得新的生理平衡。

茶葉含有碘和氟化物,碘有防治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作用,氟化物是人體骨骼,牙齒、毛髮、指甲的構成成分。而在我們的飲食中,含氟量也很低。這樣,適當多飲些茶,就會補充身體營養的不足,尤其能提高牙齒的抗酸能力。

茶葉還是一種口腔衞生劑。每天起牀後,往往感到口乾舌苦,這時如能喝一杯清茶,即可除去口中粘液,消除口臭,增進食慾。我國有一句諺語:“清晨一杯茶,餓死賣藥人。”説明喝早茶有益身心健康。現今,我國江南一些地方仍有喝早茶的習慣,這是有道理的。

在生活中,人們在豐餐盛宴之後,往往需要飲幾杯濃茶,這能防止油膩積滯,這是因為,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胃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促進脂肪消化。

此外,茶葉中的芳香物質也有浴解脂肪、幫助消化和消除口中腥羶的作用,而且芳香物質還能給人以興奮和愉快的感覺,提高胃液分泌量,促進蛋白質、脂肪的消耗。

(四)殺菌消炎,利尿解毒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能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茶多酚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能凝固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如危害嚴重的霍亂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等,放在濃茶中浸泡幾分鐘,多數就會失去活力。因此,我國民間常用濃茶治療細菌性痢疾,或用來敷塗傷口,消炎解毒,促使傷口癒合。現在有以茶為原料製成的治療痢疾、感冒的成藥,療效也比較好。

俗話説,飲酒往往是“禮始、亂終”,面飲茶則能“禮始、禮終”。茶還有醒酒戒煙的作用。當濫飲烈性酒以後,由於酒精毒害了神經系統,使人感到渾身酥軟無力,甚至噁心嘔吐,神志不清。這時,如果喝幾杯濃茶,借茶中的多酚類和咖啡鹼中和酒精,使酒精有毒物質通過小便及時徘出體外,解除毒害,得以醒酒。

煙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種具有毒性的生物鹼,人們連續吸煙,尼古丁隨着煙霧進入人體,當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便產生中毒現象:頭暈腦脹,全身不適。這時,如飲用濃茶,就可依靠茶咖啡鹼的抗製作用而得到解除。在生活中,有的人往往一邊吸煙一邊喝茶,這樣就不易產生中毒現象。近年來,有人做過試驗,茶葉還有戒煙作用。目前市場上供應的戒煙茶,戒煙糖,就是以茶葉為主要原料,經過特殊工藝製成的。

(五)補充營養,增強體質

據現代化學分析確認,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鹼酸、泛酸、維生素C等。

這些微量的維生素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C,既是人體不能自然合成的物質,又是生成結蒂組織的必要成分,它能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生理機能,促進外傷癒合。人體中如缺少維生素C,就會患壞血病,或者齒齦出血,毛細血管脆弱,皮下出血等。據有關史料記載,飲用茶葉足以預防在戰爭中、航行中因缺少或斷絕維生素C食物的供應而導致的疾病。茶葉中以綠茶含維生素為多,每100克新綠茶中約含維生素180毫克,可與檸檬、菠菜媲美。

維生素d與維生素C有重要的協同作用,能幫助機體對維生素C的吸收,有減少腦溢血發主的作用。茶多酚中的茶素也具有維生素d的作用,能增強血管彈性和血管壁的滲透能力,預防動脈硬化和中風。泛酸有潤膚的作用。紅茶中的維生素K(葉綠醌)含量較多,可與魚肉和菠菜相比,如每天飲五杯紅茶,即可百分之百地滿足人體對維生素K的需要。因此,經常飲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人體對多種維生素的需要,有利於健身防病。

此外,茶葉含有多種礦物質,特別是其他食物中少有的微量元素,如銅、氟、鎂、鉬、鋁等,這時人體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和藥理作用。銅、鐵含量雖然不多,但由於這兩種成分具有生血功能,所以在防治貧血方面有一定效果。

(六)減肥健美,強心防病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飲茶的認識日益深入,除了前面説的以外,又發現了許多微妙的功能。

如雲南普洱茶,歷來以藥效顯著而聞名於世。古人也有根高的評價。據報道,法國醫學界研究證明,普洱茶中的沱茶,有減肥健美和抗類脂化合物、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臨牀試驗也證明,常飲沱茶,對年齡在40~50歲的人,有明顯減輕體重的效果,對其他年齡的人也有不同的作用;70%以上的病例顯著降低了人體中三酸甘油脂的含量。有一些在一個月中每天喝三杯沱茶的人,他們的血脂含量下降了30%;一半左右的病例,體內膽固醇含量有所下降。因此,沱茶對於解除過度肥胖者的後顧之憂,以及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病患者都有一定作用。目前,許多學者正在進行更廣泛的研究。

據研究,烏龍茶對減肥健美也有一定作用。烏龍茶在日本享有盛譽。前些年,日本曾出現烏龍茶熱,尤其在年輕女子和中年發胖的婦女中,將烏龍茶視為“苗條茶”、“美貌和健康的妙藥”。事實上,烏龍茶確有根強的分解脂肪的作用,常飲用能助消化、利尿,對治療便祕也有一定效果。

茶葉還有一種特殊的用途,它能防止某些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調查,在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凡有長期飲茶習慣的人,放射性傷害較輕,存活率較高。

現在,我國有的單位已將茶葉製成一種防輻射藥物,對治療放射性損傷,保護血象,提高白血球數量,都有一定效果。在從事放射性物質研究部門,茶葉還被列為勞保用品,人人必飲。

近年來,有的地方正在進行以茶葉預防、治療癌症的研究。某些研究已表明,茶葉中的某種物質通過血液循環,可以抑制人體的癌細胞,並起預防作閒。這是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的。

茶葉雖然有上述所説的種種功效,但如飲用不當,或過多地飲用濃茶,也會影響身體,這一點必須十分注意,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七)飲茶“四忌”,有利健康

飲茶是很講究的。這是因為,飲茶既有益,也有害,利害得失,全在是否合理。即飲茶必須得法。在我國人民幾千年的漫長飲茶史上、總結出一整套科學飲茶方法。所謂合理飲茶,就是最有效地發揮飲茶對人體的有益作用,避其不利的一面。飲茶因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體質強弱、工作條件和茶類等不同而異。飲茶不僅適味適量,符合身體的需要,還要研究沖泡方法。

現泡現飲。自古以來,人們都習慣了用茶壺茶杯,先在茶壺沖泡,然後注入茶杯而飲,古人謂之點茶。當今飲茶,無論自飲或為客人沖泡,不少人習慣直接沖泡在杯內,隨杯而飲,這是很不合理的。一則較熟悉的客人坐談一會兒還可以,能多飲幾口:不熟悉的,飲一口或不飲,會造成茶葉的浪費。二則浸泡過時,化學成分起了變化,微量元素也浸泡出來,不僅色香味變質,而且不利於健康的物質(如鋅、銅、鉻、福等)累積超過衞生標準,對人們的身體是有害的。現在,社會上有喝隔夜茶會致癌的説法,這是沒有根據的,雖然有人能説出一二,但也難以定論。儘管如此,還是不喝隔夜茶為好。這是因為,在温度適宜時,特別是在夏天,由於維生素的作用,茶湯已經變色,甚至發餿,變成深褐色,像這樣的茶,從健康角度看,也是不夠衞生的。

飲茶要適量。飲茶有益健康,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凡事總有個度,沒有度的限定,事情往往會走向反面。飲茶也是如此。

飲茶有益於健康,不是説飲茶越多越好。我國中醫學研究證明,依各人體質不同,脾胃虛弱,飲茶不利,脾胃強壯,飲茶有利。

這是因為,飲茶有刺激中樞神經的作用。茶中含有咖啡鹼,如在人體中積累過多,超過衞生標準,就會中毒,損害神經系統。

飲茶易失眠的道理即在於此。嚴重者,還會造成腦力衰退,降低思維能力。一般看來,每人每天用茶5~10克、分三次泡飲為好,夏季可適量增加。同時,切不可用茶水服藥,服藥前後。

儘量少喝茶。

飲茶要適時。茶的功能之一是助消化。這樣在空腹、飯前飲茶是不利的,會沖淡胃酸,妨礙消化。最好是在飯後20分鐘後飲茶。因為,飯後2O分鐘後,胃酸消化食物不完善時,飲茶不僅助消化而且刺激胃酸繼續分泌、消化。這樣飲茶才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茶還有解除疲勞的作用,尤其是在疲勞時,能恢復人的思維能力,促進血液循環。這樣,人們在睡眠前就不宜喝茶了,尤其不能喝濃茶,否則會造成失眠。因為在飲濃茶四五個小時之內,茶仍會對人體發生作用。

(七)其他用途

茶的用途,主要的是作為飲料,而且是色、香、味兼具的絕佳飲料,可是除了欠用之外,還有許多特別的用途,也可以説是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茶在人們生活中,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日積月累,自然會發現許多特別用途,將這些用途綜合起來,約有二十多種,介紹如下:

1、煮茶葉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食品,有的利用泡過的茶葉來煮,有的用茶葉未。但最好的是用紅茶。因為普通的紅茶價格便宜,煮出來的茶葉蛋,色澤紅潤,味道香美。煮茶葉蛋的要領是先將蛋煮熟,將蛋殼輕輕敲碎,然後在將茶葉放入水中,再繼續煮,以使茶葉更好的入味。

2、將用過的茶葉,不要廢棄,攤在木板上曬千,日積月累積存下來,可以用作枕頭的蕊。據説,茶葉枕可以清神醒腦,增進思維能力,按茶屬涼,清神醒腦之説不是毫無道理的。

3、將用過的茶葉曬乾,在夏季的黃昏,點燃起來,可以驅除蚊蟲,而且絕對對人體無害,和蚊香有相同的效果。

4、茶有豐富的色素,尤其紅茶的紅褐色色素,用途更加廣泛,調酒可以用他,製造食品也可以用他,如果廚房準備一點紅茶濃汁,用作菜餚的調,比一般化學色素好得多,家中常有茶葉的主婦們,不妨一試。

5、沖泡過的茶葉仍有無機鹽、碳水化台物等養分,堆掩在花圃裏或花盆裏,能幫助花草的發育與繁殖,一般喜愛盆栽的朋友,都知道這項用途,這比當垃圾處理方便多了。

6、食品工業的進步,使茶有了特別用途,紅茶牛奶糖問世之後,已經是一種味道別致芬芳香郁的可口糖果,不過這是一種專業用途,不是一般家庭可以做到的,但也可以説明茶的用途廣泛了。

7、茶葉裏含有多量的單寧褥酸,單寧酸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尤其對殺腳氣的絲狀菌特別有效,所以患腳氣的人,每晚將茶葉煮成濃汁來洗腳,日久便會不藥而癒。不過煮茶洗腳,要持之以恆,短時間之內不會有顯着效果。而且最好用綠茶,經過發酵的紅茶,單寧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8、患有口臭病的人,對人談話呵氣,便會惹人厭惡,茶有強烈的收斂,時常將茶葉含在口裏,便可消除口臭,常用濃茶漱口,也有同樣的效果,如果不擅飲茶,可將茶葉泡過之後,再含在嘴裏,可減少苦澀的滋味,卻有同樣的效果。

9、茶水可以去垢滌膩,所以洗過頭髮之後,再用茶水洗滌,可以使頭髮烏黑柔軟,富有光澤,一般女士用過幾次以後,便會覺得比什麼洗髮精之類的東西要好得多,因為茶水不含化學劑,不會傷到頭髮和皮膚。

10、絲質品的衣服,最怕化學清潔劑,如果將泡過的茶葉,用來煮水洗滌絲質的衣服,便能保持原來的色澤,而光亮如新,洗尼龍纖維的衣服,可能有同樣的效果。

11、喉頭髮炎、聲音嘶啞,可能是感冒象微,但在就醫之前,用冰糖泡濃喝上幾大杯,立刻覺得口腔清爽,痛苦減少,也許無須再看醫生。以前,在農村裏將它當作偏方治病,今天醫學發達,藥物也多,如果確實無效,當然也要看醫生。

12、我國後漢名醫張仲景曾説“茶治便膿有效”。所謂“便膿”,就是一般所説的痢疾,現代醫學家也曾試驗過,綠茶所含的單寧酸是能殺死病菌的,喝濃茶連續三天,痢疾即能減輕,五天即可痊癒。茶的醫療效用,不僅只此一點,但是如同上面曾提及的話,如果無效便要看醫生。

13、吃過大葱大蒜,立刻出門參加交際,那股蒜味便會使人煩惱,不妨含一撮茶葉在口中,過三五分鐘,在把茶葉吐出來,蒜味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14、茶有消炎殺菌止痛的效果,如果小孩子不慎跌倒,擦破了皮膚,或有紅腫的現象,立刻用冷茶水洗乾淨後,再嚼些茶葉敷在傷處,便可減低疼痛,也不會感染細菌,情況嚴重時再去就醫,茶葉可起到救急的作用。

15、如果是經常寫作的朋友,或是讀書的學生,當你眼睛疲乏發澀甚至放睜不開的時候,用半杯淡茶水放入洗眼器中洗眼睛,便可以消除疲勞,使模糊的眼光變得發亮,無須使用眼藥水,便可獲得相同的效果。尤其對喝茶的朋友來,真是既省事又方便的方法。

16、用茶葉汁來洗滌瘡口、潰爛、血膿,是古老的農村沿傳已久的偏方,它可以代替酒精消毒殺菌,兼具硼酸水的柔和性,而且也可以解毒,誤服農藥,灌上大量的濃茶,相當於洗胃的效果,卻不會有藥物洗胃的痛苦。

17、用喝剩下的茶水,抹擦鏡子或玻璃器皿,能使所擦的器具光澤明亮,但須注意一定要把水擦乾,否則茶水生在器具上,更加麻煩,茶留下來的污漬,便不容易擦掉。

18、如果有人喝酒喝得太多,灌上幾杯濃茶,便會很快清醒過來,茶鹼可以溶解酒精,所含的少量咖啡因,是神經中樞興奮劑,用茶解酒,絕對不會傷害脾胃,而且不會使醉者大量嘔吐,發生反胃的痛苦。

19、患腳氣的人,所穿的鞋子常有臭味,用衞生紙將茶葉包薄薄一層,當作鞋墊鋪在鞋裏,不但可以消除臭味,而且還有預防作用。

20、新買木質傢俱,如桌椅櫥櫃之類,有刺鼻的油漆味,用茶水徹底清洗一遍,那些油漆味自然淡去,多洗幾次便會消失,比非肥皂之類的清潔劑要好得多了。

21、用喝剩下來的茶水,擦拭草蓆,榻榻米,可以消除汗味,清除灰塵,使他光滑如鏡,尤其是褥暑的夏季,過一個時期,用茶水洗一次,必會使人神清意爽,躺在上面,必能悠然入夢。

22、茶的最特別一種用途,便是作為訂婚的聘禮之一,在以前的風俗裏,男方下聘必須要有茶,受聘的女方叫“受茶”。原因“茶樹必下於,移植則不生”。包括有從一而終和必生貴子的雙重意義。

23、用茶葉煮水洗澡,不但可以清除體臭,滌去污垢,而且還有保養皮膚的功。常用茶水洗澡可以減少皮膚病的發生,使皮膚光澤滑潤、柔軟如脂、且無任何刺激。在古老的農村社會,嬰幾誕生之後,多用茶葉水洗澡,便是由放上述功用,現代也值得提倡,因為這是一種有百利而無一害得洗澡方法。

參考資料:http://www.wenyi.com/culture/tea/chaye/cyyt5.htm

喝紅茶也可以消除口臭!以往大家都以為喝綠茶才能消除口臭,不過,根據研究,只要將紅茶的濃度提升兩倍,紅茶中的茶黃質也同樣具有消除口臭的功效,不喜歡喝綠茶的民眾可以有新的選擇。

由於人類食物中多是蛋白質或是添加一些辛香料,或者口腔或是呼吸道器官疾病,都是造成口臭發生的原因;之前日本學者曾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具有相當好的除口臭效果,甚至優於常用的葉綠素銅。

研究發現,兒茶素含量甚微的紅茶也同樣具有相當優異的除臭效果,近一步檢測發現,主要是紅茶中的茶黃質所發揮的功效。但目前研究都還是顯示綠茶中的兒茶素除口臭的效用最好,如果不喜歡喝綠茶,則可以以紅茶取代。不過,紅茶要在較高劑量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功效,也就是飲用紅茶濃度必須是綠茶的兩倍,才能消除惱人的口臭。

標籤: 茶葉 記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8ln5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