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山地類型

山地類型

山地類型

“山地類型”主要包括:褶皺山、斷層山、火山、褶皺山、斷層山、火山,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褶皺山更好。

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巖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

斷層山是巖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巖層發生斷裂,再被抬升而形成的。

按照不同標準,山地可以被 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其成因可以大致分為褶皺山、斷層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 等類型。

“山地類型”主要包括:褶皺山、斷層山、火山、褶皺山、斷層山、火山,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褶皺山更好。

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巖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

斷層山是巖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巖層發生斷裂,再被抬升而形成的。

按照不同標準,山地可以被 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其成因可以大致分為褶皺山、斷層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 等類型。

1、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

2、按山的成因分: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斷塊山)、褶皺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巖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巖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巖層發生斷裂,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的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於褶皺斷層山。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山地可以根據其地質特徵、地形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分為不同的類型。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山地類型:

1. 摺疊山地:這種山地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地層經過褶皺和斷裂,形成了連綿的山脈。中國的秦嶺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就是摺疊山地的例子。

2. 火山山地:這種山地是由火山活動造成的,火山口和熔巖流構成了山體的主要特徵。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和冰島的克拉科火山就是火山山地的代表。

3. 構造山地:這種山地是由地殼板塊運動引起的地殼抬升或斷層活動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一個著名的構造山地,它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造成的。

4. 殘餘山地:這種山地是由侵蝕作用削弱其他山地後形成的。其特點是山峯較為圓潤,山谷較為寬廣。中國的黃山和美國的落基山脈就是殘餘山地的例子。

5. 喀斯特山地:這種山地是由溶蝕作用形成的,地下溶洞和地表下陷是其典型特徵。中國的廣西桂林和斯洛文尼亞的朱利安阿爾卑斯山就是喀斯特山地的典型代表。

這些是山地的一些常見類型,它們在地質構造、地貌形態和生態環境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

山地根據海拔高度的不難同可以分為低中高山,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稱為低山,海拔在1000米至3500米來自的稱為中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根據山地的成因又可以分為褶皺山(如喜馬拉雅山)、斷塊山(如華山、泰山等)、火山(如日本富士山)等等。

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巖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巖層在材作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巖層發生斷裂,再被抬升而形成的。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佈。策沙曾山地是一個眾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別於單一的山或山脈,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高原的總高度有時比山地大,有時相比較小,坐福往興主盾析冷但高原上的高度差異較小,這至題全威肉復當業是山地和高原的區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會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1、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

2、按山的成因分: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斷塊山)、褶皺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褶皺山是地殼中的巖層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擠壓,向上彎曲拱起而形成的。斷層山是巖層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巖層發生斷裂,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皺山,江西的廬山是斷層山,天山山脈屬於褶皺斷層山。

山地按海拔高度可分為哪五種

山地按海拔高度可分為:

(1)極高山,海拔大於5000米;

(2)高山,海拔3500-5000米;

(3)中山,海拔1000-3500米;

(4)低山,海拔500-1000米;

(5)海拔小於500米,相對高度大於50米的丘陵,通常也納入山地範疇。

山地的特徵

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峯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山脈是山地的一部分,指呈線裝延伸的山地,是山地中主要山體的集合,多呈條帶狀分佈,向兩個方向延伸。

幾個相鄰的山脈還能組成山系。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稱之為山脈。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

山地類型除了褶皺山外還有哪些

山地類型有三種:褶皺山(比如喜馬拉雅山)、斷塊山(比如華山、泰山)、火山(比如富士山)

山地的類型

又稱斷塊山,指由於斷裂構造而造成的塊狀山嶽地形。斷層的出現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成組的。成組的斷層走向多半是平行排列的,使地殼斷裂成塊,產生階梯構造,或者形成地壘或地塹。最初形成的斷層山具有完整的斷層面及明顯的斷層線。斷層山山坡陡峻、邊線平直,與相鄰盆地之間沒有過渡的緩衝地帶,常常急轉直下。後來不斷遭受侵蝕,原始斷層面受到破壞,山坡後退,並形成山前斷層三角面。斷層山大多成羣分佈有時單獨存在,其分佈受斷層排列方向的控制。

褶皺山(folded mountain)由褶皺巖層構成的山嶽地形。這種地形分佈廣泛。原始的褶皺山是背斜巖層構成山,向斜巖層構成谷,這種地形稱為順地形。但是隨着山嶽的不斷破壞,背斜因頂部巖層軟弱,易剝蝕而形成谷地,原來的向斜巖層形成的凹地則因巖層堅硬反而變成山嶺。這種地形稱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順地形的破壞和逆地形的發育既取決於外力作用的強度和地貌演化的階段,也取決於褶皺構造本身的產狀特點和軟硬巖層的組合情況。背斜山的保留條件是:褶曲舒緩,起伏不大,堅硬巖層厚,軟弱巖層薄。向斜山的發育條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軟弱巖層厚、堅硬巖層薄。褶皺山往往沿褶皺方向延伸,其分佈和褶皺軸一致。即地形的起伏卻和巖性密切相關。褶皺山的地貌因褶皺形式而異。當線狀褶曲呈平行排列時,在地貌上表現為嶺、谷相間平行排列分佈的地形,例如川東的平行嶺谷區。在短軸褶曲中褶皺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軸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組成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現為“之”字形山脊。

地殼上地幔巖石在一定温度壓力條件下產生部分熔融並與母巖分離,熔融體通過孔隙或裂隙向上運移,並在一定部位逐漸富集而形成巖漿囊。隨着巖漿的不斷補給,巖漿囊的巖漿過剩壓力逐漸增大。當錶殼覆蓋層的強度不足以阻止巖漿繼續向上運動時,巖漿通過薄弱帶向地表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溶解在巖漿中揮發份逐漸溶出,形成氣泡,當氣泡佔有的體積分數超過75%時,禁錮在液體中的氣泡會迅速釋放出來,導致爆炸性噴發,氣體釋放後巖漿粘度降到很低,流動轉變成湍流性質的。如若巖漿粘滯性數較低或揮發份較少,便僅有寧靜式溢流。從部分熔融到噴發一系列的物理化學過程的差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動。

什麼樣的地方才叫山地?

山地是指地表形態按高程和起伏特徵,被定義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的一種地理形態。它是的基本地形之一,以較小的峯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山地的表面形態奇特多樣,規模大小也不相同。按山的高度,山地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三種類型。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之間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褶皺—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山地分佈十分廣泛,以亞歐和南北美洲居多。我國的山地大多分佈在西部,如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等著名的大山。山地地區植被由於海拔高、氣温低,成氣候垂直分佈,因此適宜生長多種植被與經濟林木。

山地地理百科

山地是一個統稱,是由山嶺及其間的谷地或山間窪地組合而成。山地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都比較大。山地是地殼上升地區經外力切割而成。由於內、外力作用強度的不同和變化,山地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或起伏程度可有很大的差別。根據這些高度指標可將山地分為極高(最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幾類。極高山絕對高度大於5000米,高山為3500—5000米,中山為1000—3500米,低山小於1000米。它們的相對高度一般大於200米以上,根據相對高度大小又可分為深切割、中切割和淺切割或高起伏、中起伏和低起伏的高山、中山和低山。丘陵的相對高度或高差比上述山地要小,一般以小於200米(有的以小於500米)為界,根據相對高度的差別又可分為高丘陵和低丘陵。這一分類方案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擬定的。其中,極高山的'界限(>5000 米)大致與現代冰川和雪線的分佈高度相符合。

  在這裏塑造地貌的外力,主要是冰川和凍融作用。高山與中山的界限(3500米)主要是考慮到剝蝕作用性質的差別,在此線以上凍融作用特別強烈,常形成陡峭的山坡及粗大的堆積物。此外,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此線也是森林的上限。低山和中山的界限(1000米)主要是考慮到我國東部的山地大部分為1000米上下,在温濕氣候條件下,受到強烈的流水侵蝕,山地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同時,化學風化作用也較為旺盛,常常形成較厚的風化殼。丘陵和低山的差別不在於絕對高度的大小,而在於相對高度和形態上的不同。丘陵一般形態和緩,切割破碎,丘陵之間可有小型平原分佈。另外,根據作用營力的不同,可以將上述山地分為火山形成的、流水作用的、巖溶作用的、冰川作用的等山地類型。同時,在這些不同類型的山地上,疊復着有關外力形成的次一級地貌類型,如峯林、冰川穀、火山錐,等等。

山地包括哪些地形

山地地形有山嶺,山脊,山谷等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佈。山地是一個眾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別於單一的山或山脈,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高原的總高度有時比山地大,有時相比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異較小,這是山地和高原的區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會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山地的地形特點

山地的地形特點是海拔較高、峯巒起伏、坡度陡峻。山地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裏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峯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

山地的地形特點是海拔較高、峯巒起伏、坡度陡峻。山地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裏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們以較小的峯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

山地類型:

1、斷層山:又稱斷塊山,指由於斷裂構造而造成的塊狀山嶽地形。斷層的出現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成組的。

2、侵蝕山:地殼上升區,地面遭長期外力剝蝕和侵蝕作用而成的山地。有的是構造山或高原經外力作用塑造而成。也有經外力作用不斷沖刷,堅硬巖層殘留下來而成的蝕餘山。

3、火山:火山是地下熔融狀態的物質溢出(通常為噴發形式)地殼後又冷凝成固態堆積在地表而形成的山體。

山地自行車的種類有哪些?

山地車是一個大類,是適應複雜路面情況的車的統稱。山地車細分的話,有自己的分類體系,最常見的分類方法就是根據路況進行分類。XC、AM、DS……這些都是不同的路況所適應的車型的簡稱。如果覺得太多太複雜,也可以先看看了解XC,Trail、AM、DH, FR這五種。這五種是目前比較主流的五種車型。

1、XC-Cross Country普通越野

路況描述:50%上坡、50%下坡,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因強度適中,可以追求輕量化,屬於競速類車中,但由於這種車型的避震行程較小,無法適應高低落差較大的路況,所以只能適應簡單些的越野路況。

2、Trail 林道車

路況描述:上坡和平路可能佔70%,下坡的比例以及難度可能會達到30%左右。林道,可以理解為就是正常山裏的路,上上下下都很快,基本就是一些樹根彎牆。

這種車型也是目前山地車中最普遍的車型。建議剛入門山地車,對競技要求不高的小白可以選擇這種類型的車。

3、AM -All Mountain 全山地

路況描述:全地形,上坡、平地、下坡各佔1/3。

重量一般在14公斤到16公斤之間,比前面描述的XC要更重。如果你是喜歡探索未知地形的,那麼AM車型就是你最好的選擇。當然,想要玩好AM車型,對車子把控一定要到位,上坡的要靠體力,下坡靠剎車操控能力,還有各種路況的避障能力。

EN = Enro耐力賽,EN屬於AM的強化版,簡單來説可以講是高強度的AM。下坡的比率將會超過上坡和平路。上坡+平路可能約為40,而下坡可能為60%。器材上來説,前叉為120-160mm可以調節,車架主要是6-6.6英寸的軟架。這個級別的玩家已經可以玩一些高速的下坡以及小高度的落差。 

4、 DH - Downhill 下坡

路況描述: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純下坡的車種。可能只有10%左右的平路+90%的下坡,幾乎不會有上坡。

我們經常看到極限運動的大神們從山上一衝而下的就是屬於降速,來個視頻壓壓驚,這種類型如果不是專業玩家,建議不要輕易嘗試。畢竟一不小心可能就

5、FR - Freeride 自由騎

路況説明:70-80%的下坡以及少量的平路和上坡。

純技術型玩法,不追求速度,著名的Red Bull 紅牛墜山賽其實屬於FR。這個類型還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來個視頻給大家看看。後續大家感興趣可以展開聊聊~也是屬於一般人不要嘗試,看看就好系列……

在課本上遇到了 山地類型,地質結構,地質構造,,, 要怎麼答,怎麼區分。

山地類型是説山地形態特徵,如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等,地質結構地質構造要分別從山體的巖石結構、地層層序系列和褶皺發育情況,斷層發育情況來回答

我國山地形態分類

我國是個山地眾多的國家,山地按其走向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1)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陰山, 大致位於北緯40°─43°之間,幾乎都在民族地區境內。天山山脈是位於亞洲中部的巨大山脈,全長2500公里,西段在前蘇聯境內,東段橫亙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250─300公里。天山向東延續,與河西走廊北側的北山(合黎山、龍首山)相連,再向東延至內蒙古中部即為陰山山脈。

中間的一列是崑崙山──秦嶺,大致位於北緯32.5°──35°之間。崑崙山位於民族地區,西起帕米爾,東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緣,由西而東橫貫青藏高原,長約2500公里。崑崙山東段的一條支脈積石山繼續東延與秦嶺山脈相接,經陝西南部,東止於淮陽山,但秦嶺的分佈範圍已不屬民族地區。

最南的一列是南嶺,位於北緯24°──25.5°。南嶺又叫五嶺,包括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和大庾嶺,東西綿延1000多公里。在這五嶺中,前三嶺位於湖南南部和廣西北部的民族地區,後二嶺則不屬於民族地區。

(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佈在我國東部, 由西向東大致分為三列。最西邊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峯山等;中間的一列包括長白山,經遼東的千山、山東丘陵到東南的武夷山;最東邊的一列是台灣山脈。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東部;武陵山則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漢州境內;長白山位於東北的東部,大部分山地屬於延邊朝鮮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千山和武夷山分別聚居着滿族和畲族;台灣山脈則聚居着高山族。

(3)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佈在我國的西部,如阿爾泰山、祁連山等。阿爾泰山脈橫亙在中國、前蘇聯、蒙古三國邊境,位於我國新疆境內的是整個山系的東南段南坡,海拔3000米左右;祁連山山脈綿亙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山地東西長達1000公里,南北寬約200~500公里,由幾條平行山嶺和谷地組成,山嶺高度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來源:20學科網]

崑崙山以南的高大山地,喀喇崑崙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在西段表現為西北──東南走向,向東逐步轉為東西走向。喜馬拉雅山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雅魯藏布江的急轉彎處,全長約2500公里,綿延在我國自治區和巴其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境內。寬約200~350公里,主脈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為雄偉高峻的山脈,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峯就有40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峯有12座,聳立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峯,高達8844.43米, 為世界第一高峯。喀喇崑崙山的喬戈裏峯位於中、巴邊界上,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峯。

(4)南北走向的山脈位於我國中部的民族地區,自北而南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等。橫斷山脈位於四川盆地、藏南山地與雲貴高原之間,由許多嶺谷相間的高山深谷組成,包括邛崍山、大雪山、沙魯裏山、寧靜山、怒山、高黎貢山等山脈以及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谷地。橫斷山脈山脊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左右,有的可達5000~6000米。

2.高原。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地。 我國民族地區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雲貴高原。

青藏高原位於崑崙山、祁連山以南,喜拉雅山以北,橫斷山以西,東西長約3000公里,南北寬約1500公里。青藏高原包括和青海的全部,甘肅、四川和新疆三省區的一部分,面積約230萬平方公里, 約佔全國面積的1/4,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縱橫交錯的山脈分隔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寬谷。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羅棋佈,為發展工業和農牧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高原上的高山終年積雪,冰川分佈廣泛,冰川及冰緣地貌廣泛發育,冰雪融水往往成為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北部,西起馬鬃山,南至祁連山和長城,東至大興安嶺,是我國著名的天然牧場。高原坦蕩開闊,地面起伏和緩,廣大地區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高原形態比較明顯的高原。

雲貴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哀牢山以東,雪峯山以西,大婁山以南,廣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區,高原的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鈄,平均海拔1000~2000米。雲貴高原上石灰巖分佈很廣,喀斯特地貌非常發育,石林、石芽、峯林等地貌隨處可見,尤其在南盤江北部最為典型。高原上有許多山間盆地,當地人民稱為壩子,是主要耕作地區。

3.盆地。盆地是低於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我國民族地區的大型盆地都分佈在西北內陸地區,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崑崙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四周高山環抱,盆地地形坦蕩,形態完整呈菱形,只有東端有寬約70公里的缺口與甘肅河西走廊相連接,是一個巨大的內陸盆地。盆地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盆地底部面積達5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 盆地由西向東微微傾斜,西部海拔1300米,而東部的羅布泊已降至768米。 由於盆地地處內陸深處,地形封閉,氣候極端乾旱,植被稀疏,乾燥剝蝕和風蝕、風積作用特別強烈,形成了塔克拉瑪干沙漠。沙漠東西長1000公里,南北最寬處約500公里,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沙漠中沙丘形態多樣,有的沙漠相對高度超過200米。85%的屬流動沙丘。塔里木盆地藴藏着豐富的石油,盆地邊緣受天山、崑崙山冰雪融水滋潤,分佈着荒漠中的沃野綠洲。[20學科網][來源:20學科網]

準噶爾盆地:位於天山、阿爾泰山之間,略呈三角形,面積3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勢由東向西微微傾斜,東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艾比湖丁端僅190米;盆地內分佈着庫爾班通古特沙漠, 面積4.8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沙漠。盆地內草場遼闊,畜牧業發達;綠洲主要分佈在靠天山的盆地南緣。

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北部,夾於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間,略呈三角形。盆地東西長約850公里,南北最寬處達250公里,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三位。柴達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是我國海拔高度最大的巨型內陸高盆地。盆地中分佈着許多鹽湖和鹽沼,鹽礦資源品種繁多,儲量極為豐富。此外,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有金屬資源和石油資源也都非常豐富;盆地日照長,光能資源充足,農業單產水平高,河湖沿岸牧草肥美,畜牧業也佔重要地位。因此,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4.丘陵。山地海拔高度不超過500米,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勢起伏,坡度和緩,稱之為丘陵。我國民族地區的丘陵主要有廣西丘陵。

廣西丘陵分佈在雲貴高原以東、南嶺以南、萌諸嶺以西的地區,和江南丘陵、東南沿海丘陵組成了我國東南地區分佈最廣泛、最集中的東南丘陵。廣西丘陵總的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成盆地形勢,一般稱廣西盆地。廣西丘陵主要是石灰巖丘陵,石灰巖面積約佔本地區的60-70%,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峯林廣佈,地面崎嶇,風景。

標籤: 山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9lwn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