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日鑄雪芽介紹

日鑄雪芽介紹

日鑄雪芽介紹

日鑄雪芽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零食,也稱作"雪花糖"。它的外觀像是一個小小的雪球,呈白色。其主要成分是糖,其製作過程中需要攪動糖糊使其變得結實,形成外觀如雪球的糖果。晶瑩剔透的外觀,還有甜美的口感,使得這種零食備受歡迎。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常常用日鑄雪芽作為禮物互贈或是祭祀。同時,這種小巧玲瓏的糖果也是一種非常適合作為旅行禮物或者是口袋裏的補給零食的選擇。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馬陵山雪芽是什麼茶?

馬陵山雪芽屬於綠茶。雪芽原是指每年初春最後一場雪後採摘。因此而得名線多於穀雨清明採摘比較著名的有陽羨雪芽,日鑄雪芽。不過不是所有的血壓都是綠茶,要看其加工方式。

陽羨雪芽原產於江蘇省宜興市的條形炒青綠茶,宜興是我國著名的古老茶區之一古春陽羨。陽羨雪芽品質特徵是條索千細挺秀,綠潤顯毫,香氣清雅,滋味濃郁,湯色清澈。蘇東坡曾寫過雪芽我為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詩句,所以陽羨雪芽的名字由此詩而來。

日鑄雪芽主要產於浙江紹興,屬於炒青綠茶,最早創制於北宋年間,由於茶芽細而尖,滿披雪白茸毛,故稱雪芽。又因他經沖泡後雪芽直豎,如蘭似雪,又稱蘭雪。日鑄雪芽在宋朝時就已經名滿全國,成為貢茶。日鑄茶是浙江炒青茶的始祖。

青城雪芽產自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微卷曲呈條形。

貴定雪芽產於貴定雲霧山一帶。是貴州省唯一有碑文記載的貢茶。

碧峯血壓產於甘肅文縣碧口鎮碧峯溝和李子壩的條形炒青茶區。其中李子壩茶園字清道光年間開始種茶園,那幾株老茶樹茶林均在100年以上。

峨眉雪芽盛產於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處,唐朝時稱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來有雪芽之稱。

綠雪芽是產自太老山上的名茶,是白茶中的白毫銀針。如今在福建福鼎太老山國家級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內生長着一株野生古茶樹,綠雪芽,它就是歷經百年的福鼎大白茶始祖。

世界上有哪幾種茶?都有什麼特點?

綠茶

綠茶即不發酵茶。綠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科學研究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綠茶即不發酵茶。綠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科學研究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二泉銀毫

二泉銀毫,產於江蘇太湖之濱的無錫市郊區,是綠茶類名茶之一。

所謂二泉,是指“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又名漪瀾泉),該泉現位於無錫市錫惠公園內。

二泉銀毫的品質特徵:條形挺秀似針,銀綠隱翠,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嫩綠,葉底勻整。

二泉銀毫的製作,是以無錫的無性大毫品種茶樹的新梢芽葉為原料(以一芽一葉初展和半展為主體,芽葉長3--3.5公分),在室內攤放經過萎調後付之加工,經殺青、揉捻、搓條、整形、乾燥等工序精製而成。

九華毛峯

九華毛峯,產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區,是綠茶類名茶之一。

安徽省的黃山及九華山都出產毛峯。從品質上説,九華毛峯僅次於黃山毛峯,是安徽的主要名茶。九華毛峯中品質最優的是十王峯南麓道僧洞的黃石溪毛峯和十王峯北麓下閔園的閔園毛峯。

九華毛峯的品質特色為:茶條勻整緊細,色澤嫩綠微黃,白毫披露,色湯碧綠清亮,葉底柔嫩,開湯時霧氣結頂,滋味鮮醇濃厚,香氣高爽,回味甘甜,沖泡五六次,香氣猶存。

九華毛峯的工藝特徵為:採摘期較普通低山茶園遲半月左右,一般在穀雨前三四天開園,專採一芽二葉初展,採後按葉質老嫩與採摘先後分等定級付制加工。其製法分殺青、揉捻、烘乾三道工序。

由於九華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所以到九華山的遊客往往視九華毛峯為“佛茶”。

天目青頂

天目青頂,又稱天目雲霧茶,產於浙江臨安縣的天目山區,是綠茶上品。

天目青頂茶的品質特色為:茶葉挺直成條,葉質肥厚,芽毫顯露,色澤深綠。滋味鮮醇爽口,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淨,芽葉朵朵可辨。沖泡三次,色、香、味猶存。

天目青頂的採製工藝特色為:採摘時間較晚。按採摘時間、標準和焙制方法不同,按質分為頂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五等。頂谷、雨前屬春茶,稱“青頂”,茶芽最幼嫩纖細,色綠味美。梅尖、梅白稱“毛峯”;小春則屬高級綠茶。鮮葉採摘要求:選晴天葉面露水乾後開採。用手指合力提採,不能用指甲掐,不能帶魚葉;鮮葉標準為:一葉包一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一葉,一芽二葉。採下的鮮葉薄攤在潔淨的竹匾上,置陰涼處5-6小時,使鮮葉的內含物質發生緩慢的變化,以利於色、香、味、形品質的提高。在平鍋或電鍋內以高温殺青,後將殺青葉抖散在竹匾內攤涼。後將茶放在粗麻布上以輕重輕之手法揉捻。然後,將茶投於鍋炒二青,再將其抖散在竹匾內冷卻。然後烘乾。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產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原為太平縣)新明鄉的猴坑、猴崗及顏村三村。因猴茶品質超羣,故名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品質特徵:其成品茶挺直,兩端略尖,扁平勻整,肥厚壯實,全身白毫,茂盛而不顯,含而不露,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藴有誘人的蘭香,味醇爽口。其品質按傳統分法:猴魁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為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彎尖等傳統尖茶。

太平猴魁的式藝特徵:一般在谷%

日鑄雪芽

日鑄雪芽,簡稱日鑄茶,又有“蘭雪”之名,屬綠茶類名茶。日鑄茶產於浙江省紹興縣東南會稽山日鑄嶺。因其茶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蘭雪。

日鑄雪芽的工藝特徵:由其萌發期較遲,一般於穀雨後採摘一芽、二葉初展,經炒青精製。

日鑄雪芽的品質特徵:其成品茶條緊細,芽身滿披白色茸毛,帶有蘭毛芳香,味甘而滋,氣厚醇永,湯色呈乳白色,經五次沖泡,香味依然存在。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簡稱片茶,因產於安徽省六安州(茶產在六安、金寨、霍山三縣),而其外形像瓜子,呈片狀,故得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以金寨縣齊雲山鮮花嶺蝙蝠洞所產的茶質最佳,稱為“齊山名片”。六安瓜片是綠茶類的名茶。

六安瓜片的工藝牲:採摘季節較其他高級茶遲半月以上,高山區則更遲一些,多在清明後、穀雨前進行。以採“開面”上端一芽三葉為宜,可略帶少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採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先摘下第三葉,再摘下第二葉,然後摘第一葉,最後將芽連同上部嫩梗與下部的粗枝或第四葉拆開,同時作了精細分級。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在於把葉片炒開。最後烘焙工序是在炒至萎凋狀態,葉片柔軟後,及時出鍋進行烘乾。每次烘葉量僅2--3兩,烘至色澤翠綠均勻,白毫顯露,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貯存。

六安瓜片的品質特徵:其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茶品分為名片與一、二、共四個等級。用開水沏泡,形如蓮花,湯色清澈晶亮,尤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濃郁清香。又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竅散風等功效。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簡稱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南的龍井村四周的山區,因“龍泓井”聖水而得名。

西湖龍井的採製工藝:每年春季分四次按檔次採摘鮮葉。清明前采頭茶,稱為“明前茶”,其嫩芽初迸,形似蓮心,故稱“蓮心”。每制1公斤約需鮮葉7萬個左右,故極為珍貴。穀雨前採摘的稱“雨前茶”,又稱二春茶。其時共柄已發一葉,其形似旗,茶芽稍長,其形如,故又稱“旗”。立夏之際採三春茶,此時茶芽發育較大,附葉兩瓣,形似雀舌,故稱“雀舌”。四春茶則在三春茶一個月以後採摘,葉已成片,並附帶茶梗,故稱“梗片”。其品質不如前三種。

西湖龍井的工藝特色:高級龍井茶的炒制分為“表鍋”和“輝鍋”兩道工序,工藝十分精湛,傳統的製作工藝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其手法在操作過程中變化多端,製出的成品茶,扁平挺直、大小長短均勻,恰似蘭花之瓣,別具持色。

西湖龍井的品質特色:西湖龍井有四絕:一色絕(色澤翠綠),二香絕(香氣濃郁),三味絕(甘醇爽口),四形絕(形如雀舌)。

西湖龍井所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C等成分,比其他茶葉多,營養豐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膩,消炎解毒之功效。

華頂雲霧

華頂雲霧,又名天台山雲霧茶,綠茶類名茶,產於浙江天台山華頂峯梵宮古剎周圍。

華頂雲霧的工藝特徵:由於產地氣較低,茶芽萌發遲緩,於穀雨前後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原屬炒青綠茶,手工操作,後改為半炒半烘,以炒為主,仍以手工方式操作,鮮葉經攤放,高温殺青,扇熱攤涼,輕加揉捻,初烘失水,入鍋炒制,低温揮焙等工序製成。

華頂雲霧的品質特徵:成品茶外形細緊略扁,色澤綠潤;香氣濃郁持久,滋味濃厚鮮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勻綠明;清得而帶甘甜,飲之口頰留芳;暢人心脾,經泡耐飲,沖泡三次猶有餘香,充分顯示高山雲霧茶的天然特色,素被視為綠茶中的珍品。

竹葉青茶

竹葉青茶,是四川峨眉山區所產綠茶,自唐代起即為名茶。竹葉青之名,是由於現代陳毅讚美其茶形美如竹葉而得。

竹葉青的工藝特點:系採早春細嫩茶葉製成,屬炒青綠茶,其工藝考究,炒茶時低温而適度,投葉量少,每鍋150克左右,巧採用抖、抓、撇、壓等工藝,一次炒製成形。

竹葉青的品質特點:其外形扁平挺直,色澤嫩綠油潤;湯色黃綠清亮,葉底淺綠勻嫩;滋味清醇爽口,飲後餘香回甘。

竹葉青茶有清神明目的功效。

江山綠牡丹

江山綠牡丹,別稱“仙霞化龍”,屬綠茶類名茶,產於浙江省江山市仙霞嶺化龍溪兩側裴家地、龍井等村。

江山綠牡丹的工藝特點:茶樹芽葉萌發早,芽肥葉厚,持嫩性強,故當地茶農有早採嫩葉的習慣,一般於清明前後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為保證茶葉質量,以傳統工藝製作,經攤放、炒青、輕揉、理條、復揉、初烘、復烘等工序精製而成。

江山綠牡丹的品質特點:條索形狀自然,白毫顯露,色澤翠綠誘人,香氣清高,滋味鮮嫩爽口,湯色碧綠清澈,芽葉朵朵分明,葉色嫩綠明亮。

花果山雲霧茶

花果山雲霧茶,產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花果山,是綠茶類名茶。該茶內含物豐富,氨基酸,兒茶多酚類和咖啡鹼含量均較高。

花果山雲霧茶的工藝特徵:其一級茶全以一芽一葉為原料,炒1斤幹茶需6-7萬個芽頭。其工藝過程分為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乾燥方法有拋、抖、燜、翻、搓、抓、理等,並根據鮮葉採摘時間與老嫩程度,適時調節鍋温,變換手法,動作輕、重、快、慢有序,直至燥幹為止,全過程需50分鐘。

花果山雲霧茶的品質特徵:形似眉狀,潤綠顯毫,香高持久,滋味鮮濃。

。。。。。。。。

http://www.zhengshujun.com/html/teadetype.htm

寫作文怎樣介紹紹興特產

1. 寫紹興特產的作文

我的家鄉在紹興,它是個魚米之鄉,物產豐富,是中國的十強縣之一.周恩來.魯迅.秋謹.朱自清都是咱們紹興人,紹興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天堂.紹興的特產也挺有名,像茴香豆.黃酒.香糕.黴豆腐.黴乾菜讓人讒言欲滴.這次我要介紹的是咱們紹興的臭豆腐.當中外遊客來到"魯迅故里''時,必定要嘗一嘗這臭豆腐."臭豆腐''顧名思義,當然是很醜的嘍.沒錯,臭豆腐沒下鍋前的確很臭,不過下鍋油煎後就會變得 香噴噴.油煎的過程也很好玩,等鍋中的油冒煙了,再把臭豆腐放入鍋裏,讓它在鍋裏洗個熱水澡,慢慢地,臭豆腐就穿上了一身金的外衣,一股濃濃的香味也隨之而來,出鍋後的臭豆腐方方正正的,像一枚枚棋子,放在觜裏一嚼,外脆內軟,讓你吃了還想吃.如果你有機會來紹興,一定要嚐嚐咱們的特產------紹興臭豆腐噢。

2. 寫紹興特產的作文

一、紹興臭豆腐的歷史

臭豆腐是有着豐富文化底藴的民間休閒小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最風光的時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後豪情大發,揮筆題下“青方”二 字,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揚天下,據歷史考證慈禧太后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 臭豆腐好吃,究其原因還是那一罈好滷,滷的製作方法極其複雜,不僅僅是用新鮮蔬菜醃製讓其自然發酵,而是在其醃製和發酵過程中不斷加入各種香料精心調製,沒有幾年的時間不敢稱老滷或好滷,只能稱為清滷,一罈好的滷水常常有二十以上的年頭。滷在香料的配方上極其講究,常人一般只是加入黑芝麻、桂皮、八角等,真正的好滷加入的香料有十幾種之多,其比例也十分嚴格,俗話説:有一千個豆腐郎,就有一千種臭豆腐。其含義就是其滷水的配製和年代不同,做出來的臭豆腐味道也就各異了。

一提到紹興的吃食,好像總是離不開臭的黴的醃的,和清冽明淨的鑑湖水,超凡脱俗的西施美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紹興人,對於這一點,我總是以魯迅徐文長為榜樣,解釋為吃的是臭豆腐黴豆腐,出來的卻是錦心繡口的好文章。

二、紹興臭豆腐的特色

臭豆腐是紹興美食的必修課,但對大多數外地人來説也是最難過的關,它是用莧菜梗汁浸製的,有蒸的也有炸的,炸的比較多見,因為吃起來方便,蒸的就有更多的家常的味道,細品品其實鮮味無窮。愛吃的是聞臭而動,不愛吃的是避之惟恐不及。箇中高手吃起來是不用加任何調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臭”。現在杭州也有臭豆腐,偶爾也可以解解相思,不過總覺得不如紹興小弄堂裏的夠味,笑眯眯的老人守着暖烘烘的爐子,窄窄的巷子裏是年長日久的安寧的味道。

三、紹興臭豆腐的代表

紹興的臭豆腐,在魯迅的筆下名揚海內外,紹興的臭豆腐代表要數咸亨酒店的臭豆腐和魯迅紀念觀的三味臭豆腐,據説三味臭豆腐是紹興臭豆腐比賽第一名的得主,紹興吳字坊的臭豆腐也很不錯,全國開了很多連鎖店。歡迎各位有時間到紹興好好的品嚐紹興的特色小吃吧

紹興臭豆腐的幾種做法:

臭豆腐製成

原料及配方:

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 滷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生產工藝:

(1)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淨,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温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滷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乾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鑽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裏即成。

(3)滷水製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鹼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滷水。

香辣臭豆腐

原料:

臭豆腐4片、青蒜1根、蒜末1大匙、酒1大匙、辣豆瓣3大匙、糖半大匙、醬油半大匙、清水1杯

做法:

1.臭豆腐洗淨,用1碗油炸至酥黃時撈出。

2.另用2大匙油炒香蒜末,再加入所有調味料燒開,放入臭豆腐和切斜段的青蒜一同燒入味。

3.小火燜煮至湯汁稍干時,盛入煲內即可食用。

一種是灰白的嫩豆腐,一種是瓦灰的豆腐乾。嫩臭豆腐下到油鍋裏炸至金,就可以起鍋,吃的時候澆上一些辣椒醬、芝麻醬、蒜汁、香菜、小葱、薑末,吃起來外脆內酥軟,味道香濃;灰色的臭豆腐乾子,在油裏炸的時間需稍久一些,才能炸得透,隨着誘人的臭味瀰漫開來,豆腐乾的表面就會起小泡泡,待色轉變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這樣的臭豆腐乾子一般切成小塊,串在竹籤上,炸熟後直接刷上攤主備下的調味醬,趁熱食之,香脆可口,頗有嚼頭。

3. 求介紹紹興特產的説明文,600字

平水珠茶

珠茶是我省獨特的綠茶產品,也是我國的主要外銷茶之一。平水珠茶的形成可追溯到宋代。當時宮遷監製的一種叫“龍鳳團茶”的圓茶,以後又進一步發展成為'小龍團茶“,這是珠茶的雛形。自明代以後製茶方法逐步由蒸青改為炒青,並以全葉制幹,才形成目前的珠茶。《諸暨縣誌》記載:”有一種名圓珠,揉一葉如丸,仿古龍鳳團之製法,售於外洋……進貢康熙“。可見在明末清初,珠茶已完全形成了。

珠茶最早是以紹興縣的平水鎮為集散地,由私商設茶棧向紹興、嵊縣、諸暨等縣的山區收購毛茶以過加工、包裝,由水路運往寧波口岸,遠銷外洋,故命名為”平水珠茶一直沿用至今。

平水珠茶具有獨特的外形、風味、和工藝特色。其外形 *** 緊結,色澤綠潤,身骨重實,象一粒粒墨綠色的珠子,落盤有聲,堪稱綠茶一絕,被譽為“綠色的珍珠”。 其內在品質香郁味濃,經久耐泡,一般經泡三四次,香味濃郁不衰,茶湯清澈,芽葉完整色澤明亮,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多海外僑胞獲得省優質產品和國家估質產品獎,並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1984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二十三屆世界優質食品評選會上,天壇牌特級珠茶獲金質獎。這是我國在這次會上獲得的唯一的獎章,也是建國以來我省出口商品獲得的第一枚國際獎。

平水珠茶需經過初制和精製二次加工,而關鍵性的工藝是初制。炒制的方法十分講究,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3個過程。而乾燥工序又可分“炒二青”、“炒三青”、“炒對鍋”、“炒大鍋”4個工藝工程。過去手炒一鍋珠茶約需10餘個小時,勞動強度很大,故有“斤茶斤汗淌腳跟,一季茶落瘦煞人”的説法。從60年代開始,我市創制了珠茶炒幹機,實行珠茶初制全程機械化,從而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炒茶工效,也提高了珠茶外形圓結度。

解放後,黨和 *** 十分重視茶葉生產。我市在珠茶的產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珠茶的產量、質量、外銷等方面開創了有史以來的新局面,使平水珠茶在國際貿易中的聲譽和地位不斷提高。60年代天壇牌小包裝珠茶問世,更是譽滿全球。直到70年代後期,球茶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1979年,平水珠茶出口量已突破1000萬公斤。1987年總出口量超過1500萬公斤,創匯4000多萬美元。居全國外銷綠茶之冠。暢銷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

4. 求一篇介紹紹興特產的文章,最好加入自身感受

一提到紹興的吃食,好像總是離不開臭的黴的醃的,和清冽明淨的鑑湖水,超凡脱俗的西施美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紹興人,對於這一點,我總是以魯迅徐文長為榜樣,解釋為吃的是臭豆腐黴豆腐,出來的卻是錦心繡口的好文章。

當然,不用説,我也十分喜歡臭豆腐。 臭豆腐是紹興美食的代表,但對大多數外地人來説也是最難過的關,它是用莧菜梗汁浸製的,有蒸的也有炸的,炸的比較多見,因為吃起來方便,蒸的就有更多的家常的味道,細品品其實鮮味無窮。

愛吃的是聞臭而動,不愛吃的是避之惟恐不及。高手吃起來是不用加任何調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臭”。

現在杭州也有臭豆腐總覺得不如紹興小弄堂裏的夠味。 臭豆腐的製作需要的是耐心與時間。

就是先用冷開水把罈子洗乾淨,擦乾,然後在罈子裏均勻的抹一層鹽,把莧菜梗用涼開水洗乾淨,分別滾上鹽,然後規則的碼放在壇。

5. 介紹紹興的景點美食特產的一篇作文二百字

穿梭在萬盛的大街小巷中,那一家家小吃店頓時印入眼簾,店鋪中擠滿了人,空氣中瀰漫着酸和辣的氣息,“好香啊!”聞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歎。

這種小吃就是萬盛有名的酸辣粉,顧名思義,大概你已經猜到它的味道了吧!又酸又辣,這滋味別提多爽了!酸辣粉匯聚着五花八門的色彩。那一條條晶瑩飽滿的粉絲沉浸在鮮紅的湯中,猶如披上了一層神祕的棉紗。

綠油油的海絲,翠綠的白菜綴,青綠的榨菜片如凡星點點浮在湯上,五彩斑斕,形色不一,令人眼花繚亂。空氣中飄浮着酸辣粉的香味,真令人陶醉於其間,猶如一隻大手勾着我的心,佔據着我的思想。

葱花大蒜的芬芳清香,麻油的濃味兒,辣椒的躁氣,再加上老陳醋的酸意。

那香味直另人沉迷,彷彿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看着酸辣粉的顏色,聞着儂湯的清香,無論是誰都會壓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顧不上自己的吃相而大吃特吃起來。

那一根根修長的粉條上混雜着麻油的濃香,同時又帶着一絲葱花大蒜的芬芳,咀嚼於口中,感到飽滿多滋且富有彈性。大口喝下那鮮燙,又酸又辣,又香又濃,令人恨不得把湯喝個精光。

這就是萬盛的酸辣粉,這就是藴涵家鄉風情和文化底藴的酸辣粉。

6. 介紹紹興的景點美食特產的一篇作文二百字

穿梭在萬盛的大街小巷中,那一家家小吃店頓時印入眼簾,店鋪中擠滿了人,空氣中瀰漫着酸和辣的氣息,“好香啊!”聞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歎。這種小吃就是萬盛有名的酸辣粉,顧名思義,大概你已經猜到它的味道了吧!又酸又辣,這滋味別提多爽了!

酸辣粉匯聚着五花八門的色彩。那一條條晶瑩飽滿的粉絲沉浸在鮮紅的湯中,猶如披上了一層神祕的棉紗。綠油油的海絲,翠綠的白菜綴,青綠的榨菜片如凡星點點浮在湯上,五彩斑斕,形色不一,令人眼花繚亂。

空氣中飄浮着酸辣粉的香味,真令人陶醉於其間,猶如一隻大手勾着我的心,佔據着我的思想。葱花大蒜的芬芳清香,麻油的濃味兒,辣椒的躁氣,再加上老陳醋的酸意。。。。。。那香味直另人沉迷,彷彿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

看着酸辣粉的顏色,聞着儂湯的清香,無論是誰都會壓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顧不上自己的吃相而大吃特吃起來。那一根根修長的粉條上混雜着麻油的濃香,同時又帶着一絲葱花大蒜的芬芳,咀嚼於口中,感到飽滿多滋且富有彈性。大口喝下那鮮燙,又酸又辣,又香又濃,令人恨不得把湯喝個精光。

這就是萬盛的酸辣粉,這就是藴涵家鄉風情和文化底藴的酸辣粉。

7. 怎麼寫關於介紹紹興的作文

紹興地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是世界文豪魯迅先生的故里。

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並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和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

是全國十強市,十強縣雙十強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全球紡織城與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紹興是一座擁有2500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羣星璀璨的“名士之鄉”,——紹興。其橋的數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橋。

“悠悠鑑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風光秀麗、物產豐富、風土人情、名人輩出誘人而著稱於世,自古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

故為遊客嚮往的遊覽勝地。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紹興出名人,是陸游、蔡元培、秋瑾、魯迅、周恩來、竺可楨、馬寅初、范文瀾等名人的故鄉, *** 稱紹興為“鑑湖越台名士鄉”。

8. 紹興特產介紹

老酒

紹興老酒是紹興的著名特產,生產歷史非常悠久。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很普遍。《呂氏春秋》載有越王勾踐“投醪勞師”的故事,至今城內尚有“投醪河”遺址。到南北朝時,紹興老酒已成為貢品。五代吳越國時,紹興的釀酒事業進一步發展,酒税已成為當時國家的重要税收之一,吳越王錢#特設酒務司專管,這就是城區酒務橋的來歷。

烏氈帽

烏氈帽,是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明張岱《夜骯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產氈帽約2000頂。1940年,氈帽益盛。紹興縣皋埠鎮之紅氈業,亦轉產烏氈帽。

茴香豆

茴香豆是一種紹興的小食用品,常作零食或下酒之用。由於魯迅小説中的描寫,使紹興的茴香豆身價百倍,成為外地旅遊者爭相購買的商品之一。為適應遊客購買的需要,茴香豆的包裝已作了很大改進,因此小小的茴香豆已在紹興形成了一個大市場。

9. 紹興特產詳細介紹

紹興麻鴨 簡稱紹鴨,產於紹興、蕭山、諸暨等縣,該地區原屬紹興府管轄,故名。

紹鴨肉嫩味鮮,食用休產後淘汰的老母鴨,能滋補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為良好的營養補品,“火腿燉老鴨”即為地方名菜。當地素有“種稻釀酒,酒糟養鴨,鴨糞肥田”的傳統習慣。

2、日鑄雪芽 簡稱日鑄茶,產於會稽山日鑄嶺,茶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該茶經開水泡後,雪芽直豎,如蘭似雪,故又稱“蘭雪”。

成品芽細而尖,白毫顯露,蘭花芳香,味甘而滋,氣厚味永,經泡耐飲,湯色呈乳白,經5次沖泡,香味依然存在。該茶在唐代陸羽著《茶經》中已被評為珍貴仙茗。

至南宋成為貢品。 3、紹興孟大茂桂花香糕 已有200餘年生產歷史。

清代曾被列為八大貢品之一,較有聲譽。成品粉質細膩,鬆酥可口,香味純正,甜度適宜,易於消化,為嬰幼兒理想的輔助食品,可用水調糊餵食,老年齒落者尤便食用,佐以清茶,口頰芳香。

4、紹興酶乾菜 系用鮮嫩的雪裏蕻菜為原料加工製成。已有數百年製作歷史。

主產於紹興、慈溪、餘姚等市縣,以紹興所產最佳。成品分甲、乙、丙三等。

優質者色澤黃亮、乾燥、梗細、長短均勻、味鮮、質嫩、鹹淡適度、無硬梗、無雜質,具鮮、香、嫩、味醇厚的特點。食法多種,有消暑清熱之功效。

5、紹興咸亨醬油 因採用醬油為湯料再製醬油,故稱。創始於清康熙年間。

6、紹興咸亨乳黃瓜 系採用江南地區最負盛名的寨下種黃瓜為原料,其支細皮薄,質脆味鮮。創始於清康熙年間,已逾300餘年。

7、紹興腐乳 產品除紅方、青方外,尚有醉方、棋方,共四大類,色澤不同,大小有別,風味各異。紅方鹹中帶甜,明清時曾作貢品,又稱貢方;醉方淡,酒味濃郁;棋方醬,味醇暖胃,最宜老年或病虛者食用;青方其生產不需老酒罐滷,食用有較強的時令性,一般不外銷,若得時食之,其味極佳,物美價廉。

此外,尚有火腿紅腐乳、香茹腐乳、玫瑰腐乳、精製麻油醉方等品種。紹興腐乳已有1500餘年生產歷史,早在明嘉靖年間已運銷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等地。

8、楓橋香榧 主產於諸暨、嵊縣、紹興三縣交界的會稽山區和東陽縣的玉山一帶。以諸暨縣楓橋區東溪鄉的鐘家嶺、西坑、黃坑、杜家坑等村產量最多,品質居上。

其中細榧,也稱薄殼香榧,具有殼薄、仁滿、果香、質脆的特點,是香榧中的最佳品種。 9、嵊州工藝竹編 利用竹篾絲或片編織而成的工藝美術品。

產品無菌無毒,造型別致,色澤幽雅,使用輕便。編織技藝精細高超。

10、紹興烏氈帽 烏氈帽,是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明張岱《夜骯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

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產氈帽約2000頂。

1940年,氈帽益盛。紹興縣皋埠鎮之紅氈業,亦轉產烏氈帽。

11、香糕 香糕曾是清代紹興八大貢品之一,歷史頗長,原料以精白米、糖為主,輔以丁香、白芷、豆蔻等中藥製成的香料,兼有甜、香、脆等特點。品種規格很多,味道有香甜和椒鹽之分。

12、紹興老酒 紹興老酒是紹興的著名特產,生產歷史非常悠久。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很普遍。

《呂氏春秋》載有越王勾踐“投醪勞師”的故事,至今城內尚有 “投醪河”遺址。到南北朝時,紹興老酒已成為貢品。

五代吳越國時,紹興的釀酒事業進一步發展,酒税已成為當時國家的重要税收之一,吳越王錢#特設酒務司專管,這就是城區酒務橋的來歷。宋室南渡後,紹興老酒發展迅速,當時城內達到“酒滿街頭”的程度。

紹興老酒生產的鼎盛時期在清光緒後期, 年產量曾高達 60900噸,僅貯存3年以上的陳酒就有36000餘噸之多。時期,受戰亂影響,產量很不穩定,1945年僅產2500噸。

13、烏乾菜 紹興乾菜是外地遊客在紹興旅遊時購買最多的大宗旅遊商品,尤其上海人對此更是情有獨鍾。 紹興乾菜除新昌製作的乾菜多采用高腳白菜之外,大多利用油冬兒菜和芥菜。

新昌人和紹興人生產的乾菜很容易從它的名稱上就加以區別,新昌一般稱之為“菜乾”,而紹興人的都稱為“乾菜”。鑑別乾菜屬於哪種蔬菜為原料製作而成必須請教內行人,尤其內在質量在市場上很不統一,一般人很難分出高低檔次。

很多人採用當場品嚐的辦法,口感較好,特別不能有咯嘴的泥沙,感到比較清爽為上,相對而言,商店規模較大,銷售較旺的地方質量相對比較有保障。 乾菜的香味特殊,而且滲透能力非常強,如果同伴中有一人買得紹興乾菜而帶進了飛機的客艙中,幾乎每個乘客都能享受到你提供的特殊“待遇”。

因此,你買了乾菜後應單獨裝在一個手提袋中,避免與其它物品放在一起,尤其是不能同你自己的衣服保管在一起,否則你的衣服將染上乾菜味而久久不散。如乘坐飛機,應將乾菜包裝得相對嚴密一點。

14、珍珠 紹興是我國主要的淡水珍珠產地,尤其以諸暨山下湖最為集中。山下湖又稱珍珠湖,不僅是因為該地盛產珍珠,而且山下湖還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

珍珠以大、圓潤和有光澤為上等,珍珠飾品、珍珠營養品、珍珠美容品等,一向受到人們的。

10. 介紹下浙江紹興的土特產 土特產哦

紹興蘭花

紹興絲綢 茴香豆 紹興腐乳

黴乾菜 紹興香糕 紹興老酒 紹興麻鴨

紹興大菱 紹興河蟹 紹興金銀箔 紹興鱖魚

紹興乳黃瓜 紹興醬油 紹興青石 紹興青魚

紹興花邊 王星記紙扇 紹興錫箔 越瓷

越鵝 越雞 油炠臭豆腐乾 紹興貢瓜

柯橋豆腐乾 蘭亭水蜜桃 紹興烏氈帽 紹興河鰻

紹興灘簧

孟大茂香糕

日鑄茶

茶葉 雪芽和甘露的區別

兩者不同如下:

一、茶葉來源不同

1、雪芽,雪芽屬綠茶,原系每年初春最後一場雪後採摘,因此而得名。現多於穀雨、清明期間採摘,以一芽一葉為標準,產量稀少,且採摘難度較大。

2、蒙頂甘露,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蒙山茶主要產於蒙山山頂,故被稱做“蒙頂茶”。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

二、種植環境不同

1、雪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霧雨濛濛,年均氣温15.2℃,年降水量1225.2毫米,日照190天;土層深厚,酸性黃棕紫泥,土質肥沃,非常適宜綠茶生長,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產茶區。

2、蒙頂甘露,蒙山位於四川省邛崍山脈之中,東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嶺,西靠夾金山,北臨成都盆地,青衣江從山腳下繞過。如此秀麗的蒙山,孕育出了這裏獨一無二的名茶。

三、茶水滋味不同

1、雪芽,茶香清香淡雅,湯色嫩綠明亮,口感鮮醇甘爽。其味輕幽,茶鹼低,適宜絕大部分人羣品飲,有較好的清熱降火,解毒,消炎的功能,同時能起到解煙,解酒的功效。

2、蒙頂甘露,茶湯似甘露,碧清微黃,滋味鮮爽,濃郁回甜。 嫩綠色潤,內質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湯色黃中透綠,透明清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鮮,沏二遍時,越發鮮醇,使人齒頰留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雪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蒙頂甘露

初二課文湖心亭看雪的的簡介

原文

崇禎五年②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③矣,餘挐④一小舟,擁毳衣爐火⑤,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⑥,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⑧!”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⑨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及下船,舟子⑩①喃喃曰:“莫説相公⑩②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③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8點左右。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的大約2小時。

④挐:通“橈”,撐船。一作“拏”。

⑤擁毳衣爐火:穿着皮毛衣,帶着火爐乘船。毳衣,用皮毛製成的衣服。毳,鳥獸的細毛。

⑥霧凇沆碭:形容雪夜寒氣瀰漫。霧鬆,雲、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凇是從湖面上蒸發的水汽;。沆碭,晃漾、晃盪。

⑦一白:全白。

⑧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

⑨大白: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裏指酒杯。

⑩客此:在此地客居。

⑩①:舟子:船伕。

⑩②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

喃:象聲詞

芥:芥菜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築物

沆:形容大水

[編輯本段]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初更(晚上八點左右)後,我穿着毛皮衣服、帶着火爐,撐着船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瀰漫,天、雲、山、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有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點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裏,有兩個人鋪好了毛氈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在燒酒,酒爐裏的水燒得滾沸(燒酒時,應用爐子灌些水再把酒壺放在裏面用火煮)。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説:“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飲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下船的時候,船伕小聲説到:“不要説相公您痴情於這雪景,還有像您一樣對這雪景痴情的人呢!”

[編輯本段]賞析

本文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表現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後,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痴,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體,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作者對數量詞的錘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

張岱出身於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遊蘇、浙、魯、皖等省,閲歷廣泛。他家經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明亡後披髮入山,安貧著書。

張岱的興趣廣泛,平時非常注意社會上的各種人物、動態、人民生活、風俗習慣,以至飲食、蔬果等許多方面。這些往往為舊時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卻偏有欣賞、記錄的興趣與勇氣。他寫過一篇《自為墓誌銘》,非常坦率的承認自己少為“紉子弟,極愛繁華”, 稱自己為“茶淫桔虐”。

張岱品茶鑑水之精到,《陶庵夢憶》中“閔老子茶”一節贏餘得極為生動:餘曰:“香樸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採。”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賞鑑者無客比。”遂定交。張岱不愧為辨茶識水的行家。

張岱精於品茶,還悉心改制家鄉的日鑄茶,創制出一種“蘭雪茶”。“日鑄雪芽”在宋朝已列為貢品,有“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之譽。然而到了明代,由於安徽休寧松蘿茶,製法精妙,名噪一時,蓋過一時,美國過日鑄。張岱“遂募歙人入日鑄”,一如松蘿製法,採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進而他又探究泉水,發現“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服,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並瀉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氣。餘戲呼之蘭雪。”(《陶庵夢憶·蘭雪茶》)如此四五年後,蘭雪茶風磨茶市,紹興之飲茶者一改往日飲松蘿的習慣,反倒非蘭雪不飲。後來,連松蘿茶亦改名“蘭雪”了。蘭雪茶有此名聲,功歸張岱。

明時,紹興已開出遊少茶館,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有天合之者。”張岱對這家茶館特別喜愛,並親為其取館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還為其作《鬥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風,瑞草雪芽,素稱越絕,特以烹煮非法,向來葛灶生塵,更兼賞鑑無人,致使羽經積蠹。邇者擇有勝地,復舉湯盟,水符遞自玉泉,茗戰爭來蘭雪,瓜子炒豆,何須瑞草橋邊,桔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內,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廬仝茶不算知味,一壺揮塵,用暢清談,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

曾聲名遠播,一時名重虎跑、惠泉的紹興名泉棗禊泉,一度掩沒,已不為人知了,是張岱重又發現的。他在《禊泉》一文中記述其經過:

甲寅夏,過斑竹閹,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 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鬆迷石,淡淡欲散。餘倉卒見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禊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齶,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釀酒,或開禊泉茶館,或甕而賣,及饋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飲其水,甘之,恐不給,封鎖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張岱的文集中記述甚多。張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風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劇談謔笑,十三年於此“的會稽魯雲谷;有每與他嗓茶“輒道白門閔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顛石,子奠竹,桑茶,東坡肉”的季弟山民和與他茗戰“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岱還好玩賞茶具。他弟弟山民獲得一瓷壺,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壺銘:“沐日浴月也其色澤,哥窯漢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飲食。”還有一隻宣窯茶碗,張岱有銘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傳靜夜。”另有一把紫砂壺,未鐫製作者印,張岱確認出於龔春之手,特作壺銘:“古來名畫,多不落款。此壺望而各為龔春也,使大彬骨認,敢也不敢?”

[編輯本段]名家點評

祁彪佳:餘友張陶庵,筆具化工。其所記遊,有酈道元之博奧,有劉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麗,有王季重之詼諧,無所不有;其一種空靈晶映之氣,尋其筆墨,又一無所有。為西湖傳神寫照,政在阿堵矣。《西湖夢尋序》

張 岱: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偶拈一則,如遊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痴人前不得説夢矣。《陶庵夢憶自序》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整體把握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作者仍舊使用明代的紀年,説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後,人聲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的冷寂來。而作者偏偏選擇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及與眾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記述了這次賞雪的具體經過。這天凌晨,作者劃一葉小舟,獨自前往湖心亭。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獨行於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的人生徹悟之感。此時湖上冰花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帶來亮色,映入作者眼簾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脱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

然後,作者筆鋒一轉,敍及在湖心亭的奇遇。此時此地此景,能夠遇見遊人,不能不説是奇蹟,那兩人也都“大喜”,感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幾人痛飲而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寫“兩人”“大喜”,即寫自己大喜,寫“餘強飲三大白”,即寫兩人暢飲,此處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變化。及寫到“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況,這樣寫一方面是由於張岱是性情中人,最關注的是朋友之間在情致心靈方面的溝通,至於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職爵裏等世俗的問題並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夠真實地體現作者喜極而悲的情緒變化,詢問對方身份之時,也是彼此分別之時,有緣相聚實非易事,此刻一別也許就難以再見,這怎麼能不叫人遺憾!最後,作者以舟子的話收束全文:“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説作者“痴”,體現了俗人之見,但“痴”字又何嘗不是對張岱最確切的評價呢?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痴”字的稱賞,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

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而又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遊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

問題研究

1.文中開頭説“獨往湖心亭看雪”,後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了,這是不是矛盾?

這裏並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在作者看來,芸芸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寫作方面,作為一篇遊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敍事、抒情的關係的?

敍事是行文的線索,須用儉省的筆墨交代,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遊蹤。

寫景是遊記的表現重點,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出來,景中含情。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後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為從人的角度寫景,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寫作背景

明亡之後,表達作者對故國濃濃的思念之情。

教學建議

一、本文用1課時完成。可以用10分鐘讓學生自讀和初步背誦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印象。用15分鐘和學生一起探討文章內容,重點在於理解,不要講解得過於瑣碎。用15分鐘處理練習題,突出文章的思想內容、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用5分鐘強化背誦。

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本文寫景的特點是使用白描手法,這是一種基本的寫作方法,可以寫景,也可以寫人,教師要結合課文中的描寫“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把這種手法的特徵講清楚,為了便於理解,還可以和“渲染”手法對比説明。

三、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以對張岱的經歷作簡要介紹,這樣學生才能夠理解文中的淡淡哀愁,但不適宜講得過深過細,點到為止即可。敍事與寫景的關係也不宜講得過深,講清楚文中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襯就可以了。

四、課後第三題也可以作為預習內容,在講課之前先作交流,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編輯本段]有關資料

不二齋

張岱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牆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後牆高於柵,方竹數竿,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牆,鼎彝尊,不移而具,餘於左設石牀竹几,幃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

夏日,建蘭,茉莉薌澤侵入,沁入衣裾。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落葉,臘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毛氍(毛毯)。以崑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柵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木。

餘解衣盤礴,寒暑未曾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夢憶》)

評析:不二齋,思之如在隔世,卻又如此清晰地呈現於眼前,可見作者對它用情之深。作者懷念故國,思戀逝去的生活,卻隱而不表,只以清淡筆墨細緻地敍寫書齋內外之景及四時之情趣,而恰在此字裏行間,那種情緒隱隱流露。結尾句“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筆,實如重錘一擊,作者的感傷情緒全於此噴發出來。尋夢,尋夢!過去的生活如夢中,如畫中,飄然而逝,現而有隱,作者只有靠“夢憶”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歎不已。(《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5頁)

詩的小品小品的詩——讀張岱《湖心亭看雪》(吳戰壘)

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史上雖然不如先秦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樣引人注目,卻也佔有一席之地。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豔,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張岱(1597—1689)繼三袁之後,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於境,意趣深遠,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他的代表作是小品集《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

張岱出身於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他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在《陶庵夢憶·序》中説:“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螳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於此可見其著書旨趣及以“夢”名書之由。我們讀《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在欣賞其雅潔優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時,常常感到有一層夢幻般的輕紗籠罩其上,使意境顯得深杳而朦朧。這是歷史投下的陰影,它反映了這位明末遺民作家的思想弱點,也賦予他的文風以特有的色彩。

張岱的小品可謂名副其實的小品,長者不過千把字,短者僅一二百字,筆墨精練,風神綽約,洋溢着詩的意趣。人們常説散文貴有詩意,這是很對的;如果拿詩來作比,我覺得張岱的小品頗似唐人絕句。它以雋永見長,寥寥幾筆,意在言外,有一唱三歎之致,無捉襟見肘之窘。取飲一勺,當能知味;我們不妨擇一短章——《湖心亭看雪》(見《陶庵夢憶》卷三),試作一點粗淺的品嚐。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

開頭兩句點明時間、地點。集子中凡紀昔遊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裏標“崇禎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當隆冬多雪之時,“餘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這開頭的閒閒兩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面不着痕跡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緊承開頭,只此兩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後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彷彿凍結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聯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的漁翁。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柳詩僅二十字,最後才點出一個“雪”字,可謂即果溯因。張岱則寫“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鳥聲俱絕”,可謂由因見果。兩者機杼不同,而同樣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效果。如果説,《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為了渲染和襯托寒江獨釣的漁翁;那麼張岱則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後,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時分,寒氣倍增之時也。“擁毳衣爐火”一句,則以禦寒之物反襯寒氣砭骨。試想,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裏,竟有人夜深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啊!“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正不妨與“獨釣寒江雪”的“獨”字互參。在這裏,作者那種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不是溢於言外了嗎?其所以要夜深獨往,大約是既不欲人見,也不欲見人;那麼,這種孤寂的情懷中,不也藴含着避世的幽憤嗎?

請看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霧凇沆碭”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猶如攝取了一個“上下皆白”的全景,從看雪來説,很符合第一眼的總感覺、總印象。接着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等等。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對數量詞的錘夫,不得不使我們驚歎。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覺其小。此真可謂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餘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造地設,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這一段是寫景,卻又不止於寫景;我們從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換形,又開出一個境界: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獨往湖心亭看雪”,卻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這意外之筆,寫出了作者意外的驚喜,也引起讀者意外的驚異。但作者並不説自己驚喜,反寫二客“見餘大喜”;背面敷粉,反客為主,足見其用筆之夭矯善變。“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歎雖發之於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作者妙在不發一語,而“盡得風流”。二客“拉餘同飲”,鼎足而三,頗有幸逢知己之樂,似乎給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裏依然不改其悽清的基調。這有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過是一種虛幻的慰藉罷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強飲三大白”,是為了酬謝知己。“強飲”者,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飲罷相別,始“問其姓氏”,卻又妙在語焉不詳,只説:“是金陵人,客此。”可見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鄉遊子,言外有後約難期之慨。這一補敍之筆,透露出作者的無限悵惘:茫茫六合,知己難逢,人生如雪泥鴻爪,轉眼各復西東。言念及此,豈不愴神!文章做到這裏,在我們看來,也算得神完意足、毫髮無憾了。但作者意猶未盡,復筆寫了這樣幾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讀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絕!前人論詞,有點、染之説,這個尾聲,可謂融點、染於一體。借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痴”字;又以相公之“痴”與“痴似相公者”相比較、相浸染,把一個“痴”字寫透。所謂“痴似相公”,並非減損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調來映襯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種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處和感慨處。文情盪漾,餘味無窮。

這一篇小品,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偶寫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寫來,情致深長,而全文連標點在內還不到二百字。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當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賞和消極避世的情調,我們不應盲目欣賞,而必須批判地對待和歷史地分析。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403502.html?wtp=tt

張岱的簡介是什麼?立即回答

張岱

張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

張岱出身於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遊蘇、浙、魯、皖等省,閲歷廣泛。他家經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明亡後披髮入山,安貧著書。其著作有《石匱書》、琅環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張岱的興趣廣泛,平時非常注意社會上的各種人物、動態、人民生活、風俗習慣,以至飲食、蔬果等許多方面。這些往往為舊時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卻偏有欣賞、記錄的興趣與勇氣。他寫過一篇《自為墓誌銘》,非常坦率的承認自己少為“紉子弟,極愛繁華”, 稱自己為“茶淫桔虐”。

張岱品茶鑑水之精到,《陶庵夢憶》中“閔老子茶”一節贏餘得極為生動:餘曰:“香樸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採。”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賞鑑者無客比。”遂定交。張岱不愧為辨茶識水的行家。

張岱精於品茶,還悉心改制家鄉的日鑄茶,創制出一種“蘭雪茶”。“日鑄雪芽”在宋朝已列為貢品,有“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之譽。然而到了明代,由於安徽休寧松蘿茶,製法精妙,名噪一時,蓋過一時,美國過日鑄。張岱“遂募歙人入日鑄”,一如松蘿製法,採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進而他又探究泉水,發現“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服,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並瀉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氣。餘戲呼之蘭雪。”(《陶庵夢憶·蘭雪茶》)如此四五年後,蘭雪茶風磨茶市,紹興之飲茶者一改往日飲松蘿的習慣,反倒非蘭雪不飲。後來,連松蘿茶亦改名“蘭雪”了。蘭雪茶有此名聲,功歸張岱。

明時,紹興已開出遊少茶館,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有天合之者。”張岱對這家茶館特別喜愛,並親為其取館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還為其作《鬥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風,瑞草雪芽,素稱越絕,特以烹煮非法,向來葛灶生塵,更兼賞鑑無人,致使羽經積蠹。邇者擇有勝地,復舉湯盟,水符遞自玉泉,茗戰爭來蘭雪,瓜子炒豆,何須瑞草橋邊,桔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內,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廬仝茶不算知味,一壺揮塵,用暢清談,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

曾聲名遠播,一時名重虎跑、惠泉的紹興名泉棗禊泉,一度掩沒,已不為人知了,是張岱重又發現的。他在《禊泉》一文中記述其經過:

甲寅夏,過斑竹閹,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 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鬆迷石,淡淡欲散。餘倉卒見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禊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齶,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釀酒,或開禊泉茶館,或甕而賣,及饋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飲其水,甘之,恐不給,封鎖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張岱的文集中記述甚多。張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風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劇談謔笑,十三年於此“的會稽魯雲谷;有每與他嗓茶“輒道白門閔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顛石,子奠竹,桑茶,東坡肉”的季弟山民和與他茗戰“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岱還好玩賞茶具。他弟弟山民獲得一瓷壺,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壺銘:“沐日浴月也其色澤,哥窯漢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飲食。”還有一隻宣窯茶碗,張岱有銘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傳靜夜。”另有一把紫砂壺,未鐫製作者印,張岱確認出於龔春之手,特作壺銘:“古來名畫,多不落款。此壺望而各為龔春也,使大彬骨認,敢也不敢?”

張岱稱得上是明末清初之際的一位茶道專家。

張岱簡介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張岱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1597 逝世日期:1679 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散文 代表作品:《三不朽圖贊》《夜航船》《西湖夢尋》等

人物簡介  

明末清初散文家。高祖天覆,官至雲南按察副使,甘肅行太僕卿。曾祖張元汴,隆慶五年(1571)狀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讀,詹事府左諭德。祖父張汝霖,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官至廣西參議。父張耀芳,副榜出身,為魯藩右長史。張岱的出身,又是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先輩均是飽學之儒,精通史學、經學、理學、文學、小學和輿地學。被舅父誇為“今之江淹”。天覆、元汴父子曾撰修《紹興府志》《會稽志》及《山陰志》,“三志並出,人稱談遷父子。”(《家傳》)(下引張岱詩文及評論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鹹淳點校的《張岱詩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學,博覽羣書。”(同上)至老,手不釋卷。曾積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韻山》,後因與《永樂大典》類同而輟筆(《陶庵夢憶韻山》)。

張氏三世藏書,岱“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陶庵夢憶三世藏書》)順治三年(1645)避兵入山,僅攜帶數篋書籍而行。而所存者為清兵所居,日裂以炊煙;又用圖書做甲盾,以當箭彈。40年所積,蕩然無遺。

張岱的出身,還是一個文藝之家。祖孫幾代都工詩擅文,鹹有著述。天覆有《鳴玉堂稿》,元汴有《不二齋稿》,汝霖有《石介園文集》,耀芳“善歌詩,聲出金石。”(《家傳》)張氏從汝霖起,自蓄聲伎,講究此道。耀芳“教習小蹊,鼓吹戲劇。”(《家傳》)到張岱這輩,則“主人精賞鑑,延師課戲,童手指千。蹊童到其家,謂‘過劍門’,焉敢草草。”(《陶庵夢憶過劍門》)他拜師學琴,習曲三十餘首,指法“練熟還生,以澀勒出之。”(同上《紹興琴派》)並“結絲社,月必三會之。”(同上《絲社》)張岱仲叔聯芳,“能寫生,稱能品”,與沈周、文徵明、董其昌、李流芳輩“相伯仲”。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鑑賞,“所遺尊?、卣彝、名畫、法錦,以千計。”(《附傳》)張岱耳濡目染,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種種文物古玩之題銘,諸多磁窯銅器之品評,確為行家裏手。

張岱生活於明朝末年。明中葉以後,宦官擅權,佞臣當道,特務橫行,黨爭酷烈,內憂外患,愈演愈烈。賢能忠直,或被貶逐,或遭刑戮。與此同時,思想界湧現了一股反理學、叛禮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贄為代表的王學左派,公開標榜利慾、欲為人之本性,反對理學家的矯情飾性,主張童心本真,率性而行。這無疑是對傳統禮教的反叛,對程朱“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的挑戰。在

這種思潮的推動下,文人士子在對社會不滿之餘,紛紛追求個性解放:縱慾於聲色,縱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質和精神的滿足。他們一方面標榜高雅清逸,悠閒脱俗,在風花雪月、山水園林、亭台樓榭、花鳥魚蟲、文房四寶、書畫絲竹、飲食茶道、古玩珍異、戲曲雜耍、博弈遊冶之中,着意營造賞心悦目、休閒遣興的藝術品味,在玩賞流連中獲得生活的意趣和藝術的詩情;另一方面他們在反叛名教禮法的旗號下,放浪形骸,縱情於感官聲色之好,窮奢極欲,焚膏繼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人情以放蕩為快,世風以侈靡相高。”(張瀚《鬆窗夢語》卷七)如果説前者主要表現他們的避世玩世的話,那麼後者主要發泄他們的傲世憤世。在張氏祖孫的交遊中,不乏這樣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黃汝亨、陳繼儒、陶望齡、王思任、陳章侯、祁彪佳兄弟等,正是這樣的家庭出身,這樣的社會思潮、人文氛圍,造就了張岱的紈絝習氣和名士風度,決定了他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和《琅嬛文集》的主要內容。

名士風度

張岱自稱: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為墓誌銘》)可謂紈絝子弟的豪奢享樂習氣和晚明名士文人縱慾玩世的頹放作風兼而有之。張岱博洽多通,經史子集,無不該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獵。雖無緣功名,卻有志撰述。一生筆耕不輟,老而不衰。所著除《自為墓誌銘》中所列十五種之外,還有《王郎詩集》《有明於越三不朽圖贊》《石匱書後集》《奇字問》《老饕集》《陶庵肘後方》《茶史》《桃源歷》《曆書眼》《涫朗乞巧錄》《柱銘對》《夜航船》、雜劇《喬坐衙》、傳奇《冰山記》等共三十餘種。其中《夜航船》一書,內容殆同百科全書,包羅萬有,共計二十大類,四千多條目。張岱涉獵之廣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奮,於此可

見。而他與一般玩物之紈絝、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於此分界。

張岱對於自己的才高命蹇,是不勝其憤的,並將其憤世嫉俗之情,寓於山水:以紹興府治,大如蠶筐。其中所有之山,磊磊落落,燦若列眉,尚於八山之外,猶遺黃琢。則郡城之外,萬壑千巖,人跡不到之處,名山勝景,棄置道旁,為村人俗子所埋沒者,不知凡幾矣。(出自《黃琢山》)餘因想世間珍異之物,為庸人埋沒者,不可勝記。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煙湊集之中,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識其面目,反舉幾下頑石以相詭溷。何山之不幸,一至於此。(出自《峨眉山》)

這兩段文字,一則言名山勝景被埋沒之多,另一則言其被埋沒之易。在反覆迴環的議論感歎之中,發泄了他不遇的憾恨和對世俗的鄙薄,深得柳宗元《永州八記》的體之精髓。但宗子畢竟不同於宗元:“山果有靈,焉能久困?餘為山計,欲脱樊籬,斷須飛去。”(出自《峨眉山》)他比宗元多了一分自信,多了一分詼諧。

黍離情結

與前輩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屆知命的張岱經歷了天地鉅變:滿清入主,社稷傾覆,民生塗炭,家道破敗。他坦言自己“學節義不成”(《自為墓誌銘》),“忠臣邪,怕痛。”(《自題小像》)只能“避跡山居,所存者,破牀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自為墓誌銘》)不得不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親自舂米擔糞:“身任杵臼勞,百杵兩歇息”“自恨少年時杵臼全不識。因念犬馬齒,今年六十七。在世為廢人,賃舂非吾職。”(《舂米》)“近日理園蔬,大為糞所困。”“婢僕無一人,擔糞固其分。”“扛扶力不加,進咫還退寸。”(《擔糞》)今昔生活對比,不啻霄壤,真如隔世。於是他“沉醉方醒,惡夢始覺”(《蝶庵題像》)再憶夢尋夢,撰成《二夢》,“持向佛前,一一懺悔。”(《自為墓誌銘》)他也曾“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同上)在極其艱難的物質條件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狀態下,前後歷時二十七年(其中明亡後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訛,撰成《石匱書》這部二百二十卷紀傳體明史的煌煌鉅著。後又續撰成《後集》以紀傳體補記明崇禎及南明朝史事。誠如清毛奇齡在《寄張岱乞藏史書》中所稱:“將先生慷慨亮節,必不欲入仕,而寧窮年厄厄,以究竟此一編者,發皇暢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靈爽在天,所幾經保而護之式而憑之者也。”

關於《陶庵夢憶》的寫作,作者在《夢憶序》中自雲:

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遊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痴人面前不得説夢矣。餘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歎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正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拓二王,以流傳後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作者夢醒,而憶夢記夢,真邪,夢邪?真而成夢,夢又似真,這是作者的心態;悔邪,喜邪?悔而翻喜,喜而實悲,這是作者的心情。這種極其複雜矛盾的心情、百感交集的心態,在他的《自為墓誌銘》中表現得最為集中和深刻。其中有自誇自詡者,如列數平生著述,追憶6歲時巧對陳繼儒所試屏聯之事;有自誇兼自悔者,如所列種種少時所好;有迷茫不解者,如所列“七不可解”;有夢醒徹悟者:“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作者的《夢憶》,以朱明發跡之鐘山為卷首,悲歎“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歲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麥飯,思之猿咽。”以營造自己的生壙,於夢醒之後,尋得的王郎?福地煞尾(《陶庵夢憶·王郎?福地》),是有不勝銅駝荊棘之悲的。所以伍崇曜比之於孟元志的《東京夢華錄》、吳自牧的《夢粱錄》,“均於地老天荒,滄桑而後不勝身世之感。茲編實與之同。”(《陶庵夢憶跋》)所不同者,張岱用的是小品文這種文體,且“間涉遊戲三昧”而已。《夢憶》的內容十分豐富,所記風土民俗,地域遍及會稽、杭州、蘇州、鎮江、南京、揚州、兗州、泰安等地;時節則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風俗則涉及張燈煙火,廟會香市,觀荷掃墓,演戲賞月,觀潮賽舟,校獵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總總,琳琅滿目。“奇情奇文,引人入勝,如山上,應接不暇。”(金忠淳《陶庵夢憶跋》)《夢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十分複雜,其中有追憶懷戀,如《張氏聲伎》、《方物》和《不二齋》;有調侃嘲諷,如《噓社》、《張東谷好酒》、《西湖七月半》;有讚譽,如《濮仲謙雕刻》、《姚簡叔畫》、《柳敬亭説書》;也有揭露,如《陶庵夢憶包涵所》,描寫副使包涵所“窮奢極欲,老於西湖二十年。”晚明官吏之奢華縱慾,可見一斑。奢靡如此,明朝安得不亡。如《陶庵夢憶冰山記》,描寫該劇演出時,觀者數萬人。當演到魏黨“杖範元白,死裕妃時,觀眾怒氣忿湧,噤斷護惜。至顏佩韋擊殺緹騎,梟呼跳蹴,洶洶崩屋。”反映出民心對閹豎當政的厭惡和氣憤。《陶庵夢憶·二十四橋風月》寫二更燈燼,那些“尚待遲客”的妓女,“或發嬌聲,唱《擘破玉》等小詞,或自相謔浪嘻笑,故作熱鬧,以亂時候;然笑語啞啞聲中,漸帶悽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見老鴇,受餓、受笞,俱不可知矣。”揭示了繁華掩蓋下的悽慘,強顏歡笑掩蓋下的辛酸。總之,“茲編載方言巷詠,嬉笑瑣屑之事。然略經點染,便成至文。讀者如歷山川,如睹風俗,如瞻宮闕宗廟之麗。殆與《采薇》、《麥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詼諧者歟?”(佚名《陶庵夢憶·序》)對張岱的大部分小品,都可作如是觀。如在《姚長子墓誌銘》中,他為姚長子這位以自己的犧牲為代價,計殲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鄉百姓於劫難的傭僕樹碑立傳,讚頌其風節功績:“醢一人,活幾千萬人,功那得不思?倉卒之際,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鄉。”焉知作者樹碑立傳的目的,不是在借旌表抗倭義烈,讚頌抗清英雄呢?其中所藴涵的愛國之情,是顯而易見的。在《贈沈歌敍序》中,他盛讚友人沈素先“堅操勁節,侃侃不撓,固刀斧所不能磨,三軍所不能奪矣。國變之後,寂寞一樓,足不履地,其忠憤不減文山,第不遭柴市之慘耳。”他覺得“忠臣義士,多見於國破家亡之際。如敲石出火,一閃即滅。”“不急起收之,則火種滅矣。”(《越絕詩小序》)所以他選輯《越絕詩》和《于越三不朽圖》為之作贊作序。為使“忠義一線不死於人心”,他編撰《古今義列傳》,“自史乘旁及稗官,手自鈔集”(《古今義列傳序》),“十年搜得烈士數百餘人,乎自刪削,自成一家之言。”(祁彪佳《義列傳序》)可謂用心良苦。

《西湖夢尋》是張岱的山水園林小品。王雨謙〈西湖夢尋序〉稱:張陶庵盤礴西湖四十餘年,水尾山頭,無處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識者,而陶庵識之獨詳;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獨悉。今乃山川改革,陵谷變遷,無怪其驚惶駭怖,乃思夢中尋往也。

在他之前,田汝成已撰有《西湖遊覽志》和《續志》。張岱的《夢尋》於《田志》多有采取,“張氏是編,乃於杭州兵燹之後,追記舊遊。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門,分記其勝。每景首為小序,而雜採古今詩文列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體例全仿劉侗《帝京景物略》,其詩文亦全沿、竟陵之派。”《四庫全書總目》這段話,沒有指出張岱的《夢尋》,於《田志》從體例到內容,多有采取和仿照,對照兩書,不難看出。當然,《夢尋》和《田志》也有諸多不同。張岱自述其祖父有別墅寄園在西湖,他本人也曾讀書李氏岣嶁山房。在闊別西湖二十八年期間,西湖無日不入其夢中。後於甲午(1654)、丁酉(1657)兩至西湖。兵燹戰火之後的西湖,“一帶湖莊,僅存瓦礫。”“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樓舞榭,如洪水淹沒,百不存一矣。”作者以為“餘為西湖而來,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尚得安全無恙也。”於是“作《夢尋》七十二則,留之後世,以作西湖之影。”(《西湖夢尋自序》)《夢尋》是作者在西湖“無日不入夢”,“未嘗一日別”,這種魂牽夢繞的憶舊戀舊情結中,抒發家國之痛的:李文叔作《洛陽名園記》,謂以名園之興廢,卜洛陽之盛衰;以洛陽之盛衰,卜天下之盛衰。誠哉,言也。餘於甲午年,偶涉於此。故宮離黍,荊棘銅駝,感慨悲傷,幾效桑苧翁之遊笤溪,夜必慟哭而返。(《柳州亭》)在作者所有的小品文中,這是他抒發亡國之痛、黍離之悲最強烈、最鮮明的一則;是他的《兩夢》的基調,也是他的《夢尋》與《田志》最大的不同。

小品品位

張岱的小品,萃於《兩夢》和《文集》中,《文集》的文體,則傳、記、序、跋、書、檄、銘、贊均有;內容則以傳人、論詩、品文、評史為主,集中體現了張岱的詩文創作原則和主張,反映了他的審美理想和追求。

張岱論傳人,則謂“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祁止祥癖》)這與袁宏道所説:“世人但有殊癖,終身不易,便是名士。”(《與潘景升書》)如出一轍。以有癖、有疵,為有深情,有真氣,為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為有傲世刺世的鋒芒,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羈,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現。張岱(《自為墓誌銘》)坦陳的種種所好,即是癖,是疵,而他所傳之人,也多有癖,有疵。作者《五異人傳》雲:

餘家瑞陽之癖於錢,須張之癖於酒,紫淵之癖於氣,燕客之癖於土木,伯凝之癖於書史,其一往深情,小則成疵,大則成癖。五人者,皆無意於傳,而五人之負癖若此,蓋亦不得不傳之者矣。

其他如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陶庵夢憶祁止祥癖》)王思任有謔癖,號謔庵,以致“蒞官行政,摘伏發奸,以及論文賦詩,無不以謔用事。”(《王謔庵先生傳》)魯雲谷有潔癖:“恨,恨酒,恨人擷花,尤恨人唾痍穢地,聞喀痰聲,索之不得,幾學倪迂,欲將梧桐斫盡。”(《魯雲谷傳》)正因為他能抓住傳主的癖和疵來着力刻畫,所以筆下的人物,個個鮮活,人人傳神。

張岱傳人撰史,力求其真。自言:“筆筆存孤異之性,出其精神,雖遇咸陽三月火,不能燒失。”(《跋張子省試牘三則》)“生平不喜作諛墓文,間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故多不愜人意,屢思改過,愧未能也。”(《周宛委墓誌銘》)“心如止水秦銅,並不自立意見,故下筆描繪,妍媸自見。敢言刻畫,亦就物肖形而已。”(《與李硯翁》)他認為“有明一代,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石匱書序》),總之失真。而他自己撰史“事必求真,語必求確”,“稍有未核,寧闕勿書。”(同上)作者以寫真傳神為其傳撰史的美學追求,力求“得一語焉,則全傳為之生動;得一事焉,則全史為之活現。蘇子瞻燈下自顧,見其頰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東坡。蓋傳神正在阿堵耳。”(《史闕序》)在這樣的審美追求和創作原則指導下,張岱在《王郎文集》、《夢憶》中,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官吏文士,工匠伶優,也有醫生僧侶,妓女牙婆,各色人等,構成社會眾生相。無論是專傳,還是兼記,一經作者刻畫點染,人物便聲口畢肖,鬚眉皆動。如《揚州瘦馬》中狀娶妾者相瘦馬一節曰:黎明,即促之出門。媒人先到者,先挾之去。其餘尾其後,接踵伺之。至瘦馬家,坐定,進茶。牙婆扶瘦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轉身”,轉身嚮明立,面出。曰:“姑娘藉手瞧瞧”,盡褫其袂,手出,臂出,膚亦出。曰:“姑娘瞧相公”,轉眼偷覷,眼出。曰:“姑娘幾歲了?”曰幾歲,聲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門裙幅先響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請回”。一人進,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鹹如之。

作者純用白描,巧用媒婆的指令,與瘦馬的動作的重複,把這段牙婆一手導演的木偶戲,演繹的活靈活現。客觀而深刻地揭露了這些少女殆同牲口(瘦馬)的悲慘命運,表現了作者對這種陋風醜習的厭惡之情。作者還善於精擇細節,渲染氣氛,為人物傳神寫照。如《柳敬亭説書》中狀柳敬亭説景陽岡武松打虎一節:其描寫刻畫,微入毫髮,然又找截乾淨,並不嘮叨勃快。聲如巨鍾,説到脛節處,叱詫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破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閒中着色,細緻如此。

如此描寫,真可謂“閒中着色”,“微入毫髮”。他筆下的人物,千人千面,個個靈動活現。如餘若水之清高甘貧,倔強避世;秦一生之善借他人之樂為樂;沈歌敍之俠腸高義;王月生之孤高;張燕客之卞急暴躁,無不呼之欲出。所以陳繼儒稱其“條序人物,深得龍門精魄。典瞻之中,佐以臨川孤韻,蒼翠筆底。讚語奇峭,風電雲霆,龍蛇虎豹,腕下變現。”(《古今義烈傳序》)張岱為文撰史,極重一個“廉”字。他要求作者“勿吝淘汰,勿靳簸揚。”“眼明手辣,心細膽粗。眼明,則巧於掇拾;手辣,則易於剪裁;心細,則精於分別;膽粗,則決於去留。”(《廉書小序》)主張既要“以大能取小”,又要“以小能統大。”(同上)他的小品,就能以咫尺見萬里。所謂“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裏煮山川”。如《湖心亭看雪》作者迭用幾個“一”字,別具匠心地選用了幾個表示微小的量詞如“痕”、“點”、“芥”、“粒”等,不僅選詞新奇,而且用之以極小反襯天地之極大。全文不到二百字,卻能寫盡湖山雪景的迷濛混茫,傳盡西子雪粧的風姿神韻。又如《西湖七月半》,在不到七百字中,張岱着力描寫月影湖光中的世態眾生,各色各等的看月之人。在相互比照中,刻畫了他們賞月的不同處所、方式和場面,披露了他們賞月的不同動機,辛辣嘲諷了那些俗不可耐,卻偏要附庸風雅的豪門富户。作者還成功地運用了幾組反襯:平時的避月如仇,反襯是夕的列隊爭出,趨“月”若鶩,是“好名”;鋪陳二更前的喧鬧嘈雜,反襯夜闌更深後的雅靜清幽;用眾人的頃刻興盡,爭先離去,反襯吾輩的興始高,意方濃。美醜既分,雅俗自明。所繪情景,所狀人物,都能窮形極狀,歷歷真。無怪乎祁彪佳讚譽其“點染之妙,凡當要害,在餘子宜一二百言者,宗子能數十字輒盡情狀。及窮事際,反若有千百言在筆下。”(《義烈傳序》)如此傳人、敍事、撰史,深得小品三昧。

張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癖於園林。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標榜清高,避世脱俗的一種方式。無論山水,還是園林,張岱都崇尚清幽、淡遠、自然、真樸。這種審美意趣和追求,反映在他的小品中。他認為“西湖真江南錦繡之地。入其中者,目厭綺麗,耳厭笙歌。欲尋深溪、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當以西溪為最。”併為當初“鹿鹿風塵”,未能應召赴隱而“至今猶有遺恨。”(《西湖夢尋·西溪》他讚賞筠芝亭“渾樸一亭耳。太僕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內,亦不設一扉一檻,此其有意在也。”(《陶庵夢憶·筠芝亭》)他欣賞獻花閣上有“層崖古木,高出林表”,下有“支壑回渦,石拇稜稜,與水相距。閣不檻,不牖;地不樓,不台,意正不盡也。”後來“五雪叔歸自廣陵,一肚皮園亭,於此小試。台之,亭之,廊之,棧道之。照面樓之側,又堂之,閣之,梅花纏折旋之。”張岱對這些弄巧成拙的做法,不以為然,認為“未免傷板,傷實傷排擠,意反局嵴。”(《陶庵夢憶·獻花閣》)在《陶庵夢憶·範長白》中,他認為“地必古蹟,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學問。但桃則溪之,梅則嶼之,竹則林之,儘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籬下也。”一亭一榭,一丘一壑,佈置命名,既要體現主人的儒雅學問,又要體現他的藝術個性和意趣情韻。這正是張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學品位,也是他品詩論文的標準。

張岱品詩平文論藝,以冰雪為喻,崇尚生氣、真氣。他説:“蓋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若夫詩,則筋節脈絡,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氣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則其詩必不佳。”(《一卷冰雪文後序》)“自彈琴撥阮,蹴鞠吹簫,唱曲演戲,描畫寫字,作文做詩,凡百諸項,皆藉此一口生氣。得此生氣者,自致清虛;失此生氣者,終成渣穢。”(《與何紫翔》)他品評詩文,還崇尚空靈。認為冰雪之氣,“受用之不盡者,莫深於詩文。蓋詩文只此數字,出高人之手,遂現空靈;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一卷冰雪文序》)“故詩以空靈,才為妙詩。”然而他所崇尚的空靈,並非“率意頑空者”,而是必須“以堅實為空靈”的基礎:“天下堅實者,空靈之祖。故木堅,則焰透;鐵實,則聲宏。”(《跋可上米畫》)所以他又推崇真實切近:“食龍肉,謂不若食豬肉之味為真也;貌鬼神,謂不若貌狗馬之形為近也。”(《張子説鈴序》)這樣的美學追求,體現在他的創作實踐中,使他的小品“有一種空靈晶映之氣,尋其筆墨,又一無所有。”(祁豸佳《西湖夢尋序》)這是一種既世俗又儒雅,既真切又空靈的境界。

張岱認為詩文書畫的創作,均不能有作意,不能刻意為之,強求其好:“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畫意之詩為詩,詩必不佳。”“由此觀之,有詩之畫,未免板實,而胸中丘壑,反不若匠心訓手之為不可及矣。”(《與包嚴介》)“天下之有意為好者,未必好;而古來之妙書妙畫,皆以無心落筆,驟然得之。如王右軍之《蘭亭記》、顏魯公之《爭坐帖》,皆是其草稿,後雖摹仿再三,不能到其初本。”(《跋謔庵五帖》)而應該是“瓜落蒂熟,水到渠成。”(《蝶庵題像》)而其論選詩,則批評其族弟張毅儒的《明詩選》“胸無定識,目無定見,口無定評。”主張“撇卻鍾譚,推開王李”(《與毅儒弟》),自出手眼,自具特色。他的創作能在廣泛師承、博採眾長的基礎上,自成風格。他認為:“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志厚,近時則袁中郎。”(《跋寓山注二則》)他能兼取諸君之長,所以他的山水小品,“筆具化工,其所記遊,有酈道元之博奧,有劉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麗,有王季重之詼諧。”(祁豸佳《西湖夢尋序》)當然,如上所述,張岱的山水小品,還有柳宗元的怨,這是祁氏所未曾道着者。

浙江紹興有什麼特產?

説起紹興的特產,紹興黴乾菜可説是遠近聞名,街頭巷尾可説是隨處可見。買了黴乾菜別忘了再帶回兩瓶紹興老酒,紹興老酒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曾多次獲全國酒類大獎,是酒中的上品。還有咸亨酒店的茴香豆,也已隨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孔乙己名揚四海。

此外,紹興著名的工藝品還有:紹興花邊、慕本緞、烏氈帽、王星記紙扇等,土特產有紹興腐乳、紹興平水珠茶、紹興麻鴨、齋大茂香糕、丁大興年糕等。

紹興市區有很多超市,其中規模大、信譽好的也不少。像黃酒、茴香豆、醬豆腐這樣的當地著名土特產在超市和酒類專賣店裏可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

紹興城內魯迅廣場對面的古玩市場非常值得一逛。古色古香的石牌坊,裏面長長的石板街,依着水,一家家玲瓏的小店,可以看到古樸精緻的古玩、有些年月的字畫,後來還有了郵、幣、卡交易市場。更有味道的是還保留了早先花鳥市場的部分,全是活潑潑的小東西,彌散着小城市特有的熱鬧和一點世俗的豔麗。

紹興市郊遍佈着很多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紹興縣柯橋鎮的中國輕紡城,嵊州市的浙東服裝領帶市場,以及諸暨市全國最大的珍珠市場等。

紹興土特產

·會稽越硯

·紹興蘭花

·紹興麻鴨

·楓橋香榧

·柯橋豆腐乾

·平水珠茶

·上虞水晶楊梅

·紹興茴香豆

·紹興老酒

·紹興絲綢

·紹興黴乾菜

·紹興醬油

·越窯青瓷

·紹興腐乳

·紹興鹿鳴紙

·紹興王星記紙

·紹興烏氈帽

·紹興香糕

·嵊州工藝竹編

·鬆廈黴千張

·新昌白朮

紹興購物攻略查看更多

·紹興購物介紹

·紹興推薦購物店

·紹興商場購物

http://www.3608.com/city/c_shopping_334.html

綠茶有多少種呢?給我介紹一下吧,儘可能全面啊。

綠茶的種類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峯;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湧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峯;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峯;雲峯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峯;九華毛峯;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峯;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巖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巖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峯;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峯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峯;九龍茶;峨眉毛峯;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巖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峯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峯;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峯;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綠 茶 類

御品碧螺春 貢品碧螺春 特級碧螺春 御品龍井 貢品龍井 超級龍井 特級龍井 一級龍井 西湖龍井 黃山毛峯 黃山毛尖 獁騮滅 白沙綠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中國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長,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炒青綠茶: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葉底尚嫩勻;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現在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採製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湧溪火青等。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歷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大方三種。龍井:產於杭州市西湖區,又稱西湖龍井。鮮葉採摘細嫩,要求芽葉均勻成朵,高級龍井做工特別精細,具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特徵。旗:產於杭州龍井茶區四周及毗鄰的餘杭、富陽、肖山等縣。大方:產於安徽省歙縣和浙江臨安、淳安毗鄰地區,以歙縣老竹大方最為著名。

在炒青綠茶中,因其製茶方法不同,又有稱為特種炒青綠茶,為了保持葉形完整,最後工序常進行烘乾。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峯、韶山韶峯、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等等。在此只簡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川碧螺峯的品質最佳。外形條索纖細、勻整,捲曲似螺,白毫顯露,色澤銀綠隱翠光潤;內質清香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滋味清鮮回甜;葉底幼嫩柔勻明亮。金獎惠明:產於浙江雲和縣。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而得名,外形條索細緊勻整,苗秀有峯毫,色澤綠潤;內質香高而持久,有花果香,湯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

烘青綠茶: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形烘青,全國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黃山毛峯、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諸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峯、金水翠峯、峽州碧峯、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峯:產於安徽軟縣黃山。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象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曬青綠茶:是用日光進行曬於的。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蒸青綠茶: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於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佈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佔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行銷區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佔內銷總量的1/3以上。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喝什麼茶減肥最快

根據實踐經驗,喝烏龍茶及沱茶、普耳茶、磚茶等緊壓茶,更有利於降脂減肥。據國外醫學界一些研究資料顯示:

雲南普耳茶和沱茶具有減肥健美功能和防止心血管病的作用。臨牀實驗表明:常飲沱茶,對年齡在40~50歲的人,有明顯減輕體重的效果,對其他年齡段的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效用;70%以上的病例顯著地降低了人體中三酸甘油脂的含量。

烏龍茶

有明顯分解脂肪的作用,常飲能幫助消化,利尿,有助於減肥健美。自1979年秋天以來,有的國家不時掀起飲烏龍茶熱,尤其是年輕女子和發胖的中年婦女,對烏龍茶的評價很高,有“苗條茶”、“美貌和健康的妙藥”之譽。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説法。他們主食牛羊肉和奶酶等高脂肪食品,而不發胖,其原因之一,與經常飲用夜磚茶有關。至於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許多減肥茶,多是以茶為基礎原料,再配以決明子、山植等多種中草藥,包裝成袋泡茶,飲用較為方便。

但其療效因人而異,各有一定的適應性。減肥的根本辦法是加強體育鍛煉,否則,飲茶的減肥效果也難以鞏固。

烏龍茶中含有咖啡鹼、茶鹼、可可鹼、揮發油、維生素C、槲皮素、鞣質等,對降低血脂和促進新陳代謝都很有益處。適合各種肥胖症者飲用。

1.雙烏茶

原料:烏龍茶5克,何首烏30克,幹山楂20克,冬瓜皮20克。

製法:將何首烏、冬瓜皮、山楂同時入鍋煮至山楂爛熟,濾渣取液,以其湯液沖泡烏龍茶,即可飲用。

2.玉盤葫蘆茶

原料:烏龍茶25克,幹荷葉25克,陳葫蘆10克,桔皮5克。

製法:將幹荷葉、陳葫蘆、橘皮共研為細末,混入茶葉中。欲飲時,可取少量沖泡,反覆沖泡至茶水清淡為度。

3.清絡飲

原料:幹荷葉50克,烏龍茶5克,絲瓜皮6克,西瓜翠衣5克。

製法:(1)用紗布將幹荷葉、絲瓜皮、西瓜翠衣、烏龍茶包好,放清水中浸泡清洗後備用。(2)砂鍋中放水5杯,放入紗布包,以水煮熬至水沸,代茶飲之。

大家都已知道喝茶對減肥有好處,但是該怎麼喝?什麼時候喝呢?提供您以下資訊,好好參考吧。

1.煎茶、抹茶、綠茶:含有維生素C、E、氨基酸、食物纖維等,有助膽固醇降低,且可幫助消化、防癌、預防感冒。

2.普洱、烏龍茶:含豐富氨基酸及纖維素,除降低膽固醇、利尿之外,更有助脂肪分解,促進新陳代謝。

3紅茶:有助消化。

如果針對減重,最好喝熱茶,不加糖、不加奶精,或只加代糖。最好不要飯後馬上喝,隔1小時以後較恰當。

喝茶也要依個人體質,如果喝茶會讓你不舒服,像胃痛、或睡不着覺,最好還是適可而止。

茶葉,性味甘苦、微寒無毒,功效清熱、利水、化痰、消食。《食療本草》説:“茶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近代科學研究證明,茶葉中含有一種酸性物質,可使食物中的脂肪酸沉澱,與水分分離後排泄出來,從而減輕胃腸負擔。所以當吃了脂肪類食物後,喝上一杯濃茶,就會覺得胃部很舒服。而且,茶葉能通過對脂肪的消除,起到減肥效果。古人認為,茶葉之所以能減肥,是因為它能滌腸胃一切垢膩。

標籤: 鑄雪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g6g9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