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如何向書法家求字 書法求字怎麼寫

如何向書法家求字 書法求字怎麼寫

1.如何向書法家求字

1、應當表現對書法家的敬重。稱呼書法家為老師,年齡較大、德高望重的要稱呼為先生。

書法求字怎麼寫 如何向書法家求字

2、要表現對書家作品欣賞。講述希望有時間可以多學習之類的話題,剩下的講述隨後表達即可。

3、若書法家拒絕,則講述希望可以收藏一幅或者是書寫一幅,內容應有準備,積極向上即可。

4、收取完字體,注意敬紅包。求字前瞭解即可,禮貌感謝,方可安靜離開。

5、假如請書法家、畫家到家裏、單位或某個地方來寫字作畫,那應該做好準備,提供比較適用的筆、墨、紙張等,因為很多書畫家可能不會隨身攜帶這些行頭,頂多人家帶個筆簾。

擴展資料:

向書法家求字的內容:

1、禮儀紀念書法題字

例如邀請書家中秋、國慶、元旦或春節書法題字以贈親朋好友,表達美好祝願;值親朋好友喬遷之喜邀書家書法題字以表達祝賀;邀書家書法題字送領導或同事表達晉升祝賀或者祝福;書法題字送親人表達健康祝願;遊覽貴州黃果樹大瀑布即興書法題字以作紀念等等。

2、人文景觀書法題字

書法題字被文人墨客鍾愛和世代傳承的關鍵所在,它可以穿越時空,而灼灼生輝。如故宮裏現存乾隆雍正御筆“中正仁和”、順治皇帝御筆“正大光明”,以及乾隆御筆“建極綏猷”匾額等。

2.求行書寫法 各種字的寫法 連筆方法

行書貴行,即筆毫不論着紙與否都在運行,這就造成了筆畫之間的連帶關係,即上一筆的收筆和下一筆的起筆之間有着明的或暗的聯繫。這樣不僅加快了書寫的速度,減少了筆畫,還帶來了字型結體的變化。行書的筆法具有自然、流暢、聯帶、呼應、簡便的特點。既有很大的實用性,又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由於行楷是界於楷、草之間的一種書體,它沒有像篆書、隸書、楷書那樣有相對的固定的結體筆畫,它根據簡便和草化的程度,分為行楷和草楷。以楷書筆畫為主,只是一個字的局部或一小部分筆畫簡便草化了的,可稱行楷或楷行;如是以草書為主,只是少部分保留了楷書的筆畫,可以稱草楷或楷草。

行書基本筆法

(1)側筆法

行書的側點多是有斷有續,運筆以方便流暢為原則,強調相互呼應和態勢。

(2)橫筆法

橫畫除斷畫以外多是上連豎畫,下連第二橫畫及點撇。

(3)豎筆法

行書豎畫接近楷書懸針、垂露法,但它按運行去向,出現帶鈎和曲鈎或化成點的姿態,造成顧盼之勢。

(4)鈎筆法

行書鈎筆有以豎代鈎,即豎畫收筆時暗中回鋒,引而不發。另外還有:長鈎、曲鈎、短鈎、背拋鈎、戈鈎、回鈎、龍尾鈎等等。長鈎往往和撇筆相連,背拋鈎同楷書的背拋鈎,但行筆時駐、蹲筆時間短;戈鈎如同楷書戈鈎,但其運筆快,回鈎,用於成橫勢的短捺鈎,龍尾鈎如同楷書龍尾鈎,但其運筆稍快。

(5)撇筆法

有帶鈎長撇,收筆時回鋒時出鋒即成帶鈎。長斜撇,是將豎筆斜向撇出。另有短斜撇、平撇等。

(6)提筆法

有長提、反提、短提等。長提多用於才旁(提手旁),收筆時注意和其他筆畫呼應。反提是筆鋒落紙後回鋒向上斜挑,連接第二筆。短提多用於土旁或往右反鈎,筆勢斜而平出。

(7)捺筆法

有平捺和斜捺。平捺多用於走字部首的字,斜捺使用多。平捺又可分平曲捺、平直捺、半圍平直捺、短帶回鈎平直捺等。平曲捺是最常見的捺筆筆勢,運筆時斜曲而平,收筆多用方筆,如同楷書捺筆的筆法。平直捺,橫直而暗帶回鋒,半圍平捺筆如同平直捺,不回鋒而是順鋒往上挑。帶回鈎平直捺如同平直捺,回鋒時出鋒。斜捺分斜捺化點、斜長捺、斜短捺、斜短捺化點等。斜捺化點中帶有暗回鋒。斜長捺指斜度45度角,如楷書捺筆。

3.關於求書畫的信怎麼寫

寫信的內容幫不到你,無非是先聯絡感情再委婉的提出請求。

《書法的中國》

作者/馮傑

1、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小徑鋪進永和九年暮春

楊花早已遲到了在蘭亭左右

繞過幾枚遊弋的篆章

一個個醉酊大醉

2、顏真卿《祭侄稿》

歡樂可以出租

而憂傷是不能抄襲的

打開硯 一堆安史之亂裏無家的魂靈

趁那場大雨還沒有釀造出來

都提前縮進宣紙

3、蘇軾、手稿時代《赤壁賦》

將意象與好酒一齊搬上舟 兩次分載

撐一支黃州精製的清瘦狼毫

沒月光與夢的吃水線 至赤壁之下

開始藝術與美學的一次建築

以至抬頭望去

錯落有致的蘇體至上而下如壁上秀石

突出的幾塊是塗改的字 岌岌可危

而文字下面的月光與不驚的水波

微微一湧 早漫過了宋朝

世上唯有月光與長嘯最瀟灑不過

做官時穿的皮鞋總不如雨中木履

將明月在舉高些 攜一襲秋風

來 把整條長江都豪飲下

管他娘一品大臣 正宗天子

總統就職演説不如老子詩中一句

猛然間 只蘇子書法結尾頓筆處

驚飛了一隻白鶴

翅膀顯出行書不應有的幾絲飛白

潑刺得月光好響

一尾蘆花 在月的背後逝去

4、徐渭《潑墨狂草》

那一年山**上的雪好冷

每一個字都得了關節炎

找開長卷 草書都披着蓑衣

擁着雪窗下的爐 不住呵氣

無燭的年代 中國的雪真大

用手推都推不開窗

那麼多泥中的珍珠 如葡萄遍地

一個個凍成了瘡

在風中裂着不能愈的傷口

5、西安碑林《歷史與現代》

字 鼎器上抖掉青苔與銅鏽走下的字

字 讓漢簡夾着腳趾一個勁喊痛的字

字 陽光下灑去水分仍在滋滋發芽的字

字 被戰靴與煙火烤焦如烏龍茶露出骨頭的字

字 破碎後躺下滿身染血但結構不散的字

字 坐骨神經復發 翹着腿小便的字

字 與皇帝嫖過歷史睡在繡花鞋沿搽胭脂的字

字 聖旨與史書中的錯字 貧血的白字

字 滿臉赤紅通貨膨脹的囍字吃**革命到底的壽字

字 每一個拆開都是歷史與眼淚的字

字 立着 倒着 躺着 卧着正在延續……

4.求:等字的草書書寫法

"等”字的草書寫法: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書。狹義的,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擴展資料: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

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

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鈎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 。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蜕變於明朝。

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脱去隸書筆畫行跡,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盡波挑而演變成的,今草書體自魏晉後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 變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符號的 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鈎連,包括上下鈎連和左右鈎連。隸化筆法的橫勢傾向,為左右鈎連的草化提供了依據。

章草筆法用“一”形,今草筆法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

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脱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敍帖》等等,,張旭史稱“草聖”,孫過庭《書譜》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

“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

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髮之”,故學張旭難。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_草書

5.毛筆字怎麼寫的最好快

1. 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

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着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2. 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

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3.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

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説:“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

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裏。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醜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説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裏,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裏,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

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

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

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

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鍊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

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鬆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6.怎樣寫好書法字

自學書法當然要靠練,但要有好的方法。

1、你最好先到書店買一本大學用的實用書法教程,認真讀完,對書法首先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掌握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這對你在書法方面的發展,堅持正確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選一本名家的並且是自己喜歡的字帖,認真臨摹。一般説來,應該按楷行草的順序學習。達到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程度時,(如果你天天堅持練習,這段時間估計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習作去拜師了,這時拜師求教才能領會老師的指導,因為你有實際體會,效果就好。這就是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讓你拜師的原因。這是對成年人自學而言的,幼兒另當別論。

3、書法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和學問,要想搞好,必須刻苦練習,持之以恆,堅持一生。除了有決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隨着水平的不斷增長,不斷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修養,這對學好書法都是有作用的。至於該學點什麼,你在實踐中慢慢體會吧,現在也不必一下説得太多。

4、如何練字?有人以為,每天寫得越多越好,其實,寫得多並不一定效果好。要有好的方法。你買本自己喜歡的字帖,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或《聖教序》。你應該首先用心去看看字帖的每一個字是怎麼寫出來的,反覆看,反覆想,開始不要貪多,每天一兩個字,把這一兩個字寫得覺得可以了,再逐漸增多,每天三五個字, 七八個字,十幾個字,總之,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好。看什麼,想什麼?一看筆畫形狀,點橫豎撇捺是什麼形狀的。二看字型,字是什麼形狀的,就是組成字的那些筆畫是怎麼安排組合在一起的,哪筆長,哪筆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間怎麼過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間怎麼聯繫的。四看行與行之間是怎麼聯繫的。看清楚了還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麼寫出來的,筆是怎麼動的,就是寫字的筆路,筆順。只有看清楚了,並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練,才能把字寫好。你有寫好字的願望,再有好的方法,再加上你的持之以恆的毅力,可以肯定,十天見初效,一個月會有大變化,三個月會令人刮目相看,不到半年,你的一手好字就練出來了。試試看!

標籤: 書法 書法家 求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lypr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