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關於鄧姓的來源簡介

關於鄧姓的來源簡介

關於鄧姓的來源簡介

鄧姓的來源有多個版本。其中,第一支鄧姓相傳出自黃帝時代的古鄧國,第二支出自夏禹的後裔姒姓,第三支源出於商朝皇族的裔孫子姓或曼姓。 鄧姓最早出自姒姓,因為夏的始祖大禹為姒姓,所以這一支鄧姓出自姒姓。 鄧姓發源於今天河南鄧州,大舉南遷於東晉之時,而播遷入閩、粵則早於漢代。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鄧姓的由來

一、鄧姓源於鄧國

1.受姓始祖:曼季

《姓氏急救篇注》説:“鄧,古國名,本曼姓,其後稱鄧氏。以國為姓,是為得姓受姓之始。

早在炎黃二帝時,一個以鄧

(登)命名的遠古部落就已出現在今鄧州一帶。這一部落的首領鄧伯温曾在黃帝時加入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並跟隨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到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兒子分封到了鄧地。

黃帝的子孫本來姓姬。鄧姓雖然也屬黃帝子孫,但由於該姓源於帝嚳的兒子契的系統,所以人們認為鄧姓源於子姓。

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曹圉(音語,Yu),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主壬,娶妻名扶都,扶都見白氣貫月,感而生天乙,是為成湯。成湯為聖王,創立了商朝。

入商以後,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分封到了鄧地,建立鄧國。《路史·後紀九》記載:“初,武丁封叔父於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優、鄧其出也。”《世本》説:高宗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為鄧侯,後因氏焉”。

成湯傳19世至小乙,小乙之子武丁,是個開拓性的君主,將商朝的版圖大大擴展。

武丁佔領當今河南省的地區,在漢水、淮河之間分封了很多小侯國。武丁封其叔曼季於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附近,稱其地為鄧。曼季立國於潁川昭陵之間,國名為鄧國。因此,曼季是鄧姓的遠古始祖。(鄧國的地方在今河南省南陽市,秦以後叫鄧縣,屬南陽郡,隋改郡為州,鄧縣所在的地方叫鄧州。)

進入春秋後,鄭莊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鄧氏女,並積極參與國家政事,表現出較高的見識和才能,展示了鄧國豐厚的文化底藴。《春秋·桓公七年》載:“鄧侯吾離來朝。”鄧侯到魯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動,通過訪魯,提高了鄧在東周列國中的地位。

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國派往鄧國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國使者在鄧國南境遭到(夏阝)(you)國人襲擊,財物被掠,人被誅殺。楚王聞訊大怒,派鬥廉率領楚巴聯軍攻打(夏阝)國。鄧國知道後則派了養甥和聃甥率軍援助(夏阝)國,爆發了“楚巴與鄧之戰”,經過三次進退後,楚巴聯軍採用前後夾擊的戰術,打敗鄧國。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發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戰爭。

15年後,當楚文王率軍借道鄧國北上攻打申、呂二國時,作為文王舅舅的鄧國侯設宴招待了這位實力強大的外甥。這時,鄧國以騅甥、聃甥和養甥為代表的一批大夫,極力主張乘機殺掉楚文王。但鄧侯固執己見,不聽勸告。結果,楚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攻打鄧國。鄧國最後終於被楚國滅掉。亡國之後的鄧侯子孫和鄧國百姓為了紀念鄧國,便紛紛改姓鄧氏。如鄧扈樂在周宮廷內任卿士,鄧廖為良將於楚,鄧季為賢大夫於吳

姓氏“鄧”的由來

鄧姓源於鄧國(今鄧州市),是因國而得姓。鄧國始受封於殷商時期,鄧國立國之君是商朝高宗武丁的叔父曼。最早記述黃帝至春秋時期列國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的著作《世本》説:“鄧為曼姓。”

鄧姓還有一個來源,即李姓改鄧姓。據湖南安化《鄧氏族譜》説,南唐後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從鎰為鄧王,南唐覆亡,李後主及后妃、宗室300餘人作為亡國之俘,被押往開封。從鎰之子天和僥倖逃脱,迤邐來至安化隱居,為躲避追殺,便以乃父的封號為姓,改姓鄧。這是鄧姓的第二個來源。

擴展資料:

鄧姓的遷徙:

鄧國滅於楚國後,鄧姓多數仍安居故土(已屬楚地),這些鄧國遺民被稱為楚人。對他們來説,不過是拔鄧幟,易楚幟,換了一個國君而已。到了漢代,由於兵燹戰亂、出仕等原因,鄧姓有自古鄧國(時稱楚地、今鄧州)移居於今四川、陝西、廣東、江蘇等地者,如西漢的鄧通家於蜀郡南安(今四川樂山),鄧先家於成固(今陝西城固),鄧宓家於番禺(今山東廣州)。

西晉末年,中原板蕩,干戈不息,匈奴人劉曜率兵攻破長安,晉愍帝投降,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中原士家大族及流離失所的百姓播遷,尋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鄧姓

誰知道(鄧)姓的來歷啊?

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四。

尋根溯源  

鄧姓起源有五:

1、據《元和姓纂》所載,商高宗武丁封叔父曼季於鄧(故城在今河南鄧州),為鄧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遂以國為氏。

2、黃帝時有鄧伯温國,要早於殷鄧。

3、據《路史》所載,相傳夏朝時帝仲康有子孫封在鄧國(今河南鄧州一帶),其後子孫以國為氏。

4、據《安化鄧氏譜序》所載,唐後主李煜的第八子李從鎰,受封為鄧王,北宋滅唐後,李從鎰之子天和出逃,以父封為氏,其後子孫亦稱鄧氏。

5、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如兩晉時有羌人姓鄧,清廣西慶遠府土司鄧氏始於明朝、瑤族勒當氏漢姓為鄧,還有滿、壯、蒙古、哈尼、苗、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武丁。即鄧姓出自子姓或曼姓説。商朝時,殷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於鄧國曼城,同時封其為侯爵,後來曼季建立了鄧國,人們稱他為鄧侯,鄧國經西周、春秋,一直延續了六百多年,西周時,鄧國是周朝南方較為重要的諸侯國之一,後因與楚國為敵,至魯莊公十六年(即公元前六七八年),或説為魯桓公七年(即公元前七零五年),為楚所滅,鄧侯子孫為紀念故國,便以國名為姓,其後人尊武丁為鄧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今河南鄧州為鄧姓的發祥地,而後向緊鄰的湖北、湖南一帶遷徙,西漢時,有鄧況由兩湖回遷南陽新野,光武中興後,其子孫累世寵貴,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零一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自然,鄧況也就成為南陽鄧姓這一望族的開基始祖。其後南陽鄧姓分衍出六個著名支派,即高密鄧姓(其始祖為東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安定鄧姓(其始祖為漢末武威太守鄧晉生第七代孫鄧騭,亦為鄧禹的直系世孫)、平陽鄧姓(其始祖為西晉尚書右僕射鄧攸,亦為鄧禹之後)、陳郡鄧姓(其始祖為東晉荊州刺史鄧粲,亦為鄧禹之後  )、洛陽鄧姓(為東漢大將軍鄧騭之後),可見此期仍以河南為中心,然後首先東遷山東高密,再北上山西臨汾;又有鄧姓人南遷四川、廣東等地,東漢末年鄧騭曾孫鄧芝由上蔡避亂入巴蜀。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是鄧姓舉南遷的直接原因。此期鄧姓在北方的山東、山西、陝西、甘肅等地落籍,在南方已遷居到今江蘇、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初唐時,李煜之孫李天和改鄧姓避居於今湖南安化一帶,而鄧騭十九世孫鄧超因仕宦而遷居江西宜春,成為江西鄧姓之開基始祖。鄧姓南遷閩粵始於宋景定年間(即公元一二六零年以後),宋末元初,有名士鄧向遊學粵東,落籍南雄。明朝時,鄧超二十九世孫鄧剛由江西徙居廣西全州,鄧剛弟鄧果因仕宦而落籍湖北石首,鄧鶴軒(南宋江西吉安愛國志士鄧郯、鄧光薦之族人)因仕宦而徙居四川廣安,便出自此支。清時鄧姓已遍佈全國各地。如今,鄧姓人口遍佈全國,尤以四川、廣東兩省為多,約佔全國漢族鄧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據《鄧世家譜》載,鄧姓已有一百一十四代傳人。�

郡望堂號    

鄧姓郡望有1、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2、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固原);3、高密國,治所在高密(今屬山東);4、平陽郡,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5、長沙郡,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6、陳郡,治所在陳縣(今河南淮陽);7、洛陽郡,治所在河南洛陽;8、宜春縣,治所在今江西宜春;9、南雄縣,治所在今廣東南雄縣。

堂號:

“講學”、“南陽”、“集文”、“南雄”、“兩秀”、“平壽”、“謙恕”等。

宗族特徵    

1、歷史地位顯赫,名家輩出,卓有成就者,不可勝數。

2、鄧姓人幹聳雲天(即南陽一支),枝繁葉茂(即分支亦名聲顯赫),眾多郡望説明一個問題,即“天下鄧姓出南陽”早已在海內外鄧姓人中形成共識。

3、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據殘本《鄧氏族譜》,江蘇泰興鄧姓一支字行為:“雲嶽承德,樹耀培宏。”

名人精粹  

鄧通:  蜀郡南安(今屬四川)人,西漢時蜀中以鄧氏錢遍天下而聞名,為鄧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鄧禹:南陽(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名將,跟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西。天下平定,功勛顯赫,封高密侯。後繪圖雲台,居二十八將之首,為鄧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鄧艾: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名將,官任鎮西大將,率軍滅蜀漢,為鄧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鄧攸:平陽(今山西襄汾)人,東晉晉元帝時南遷前後聲譽卓著的名臣。鄧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思想家,自稱“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釋、道三教正宗,他有《伯牙琴》、《洞霄圖志》行世。鄧子龍:豐城(今屬江西)人,明代抗倭名將,一五九八年援朝抗倭,戰死釜山南海。鄧�:江蘇常熟人,明代學者,工山水,能詩文,好宋儒書,有《易解》、《常熟志》等。鄧世昌:廣東番禺人,清末海軍名將、愛國將領,在一四年的黃海戰役中,率致遠艦奮勇作戰,在彈盡、艦傷之際,加速猛撞吉野號未果,壯烈殉國。鄧廷楨: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清代名將,歷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曾率軍阻擊英艦於廈門,後受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一同被充軍伊犁,三年後被重新起用,著有《雙硯齋詩鈔》。鄧中夏:湖南宜章人,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曾領導長辛店鐵路工人、開灤煤礦工人和省港工罷工,一九三三年被捕就義。鄧寶珊:甘肅天水人,同盟會會員,曾參加北伐,一九四九年率部起義。:四川廣安人,少時赴法國勤工儉學,並加入中國黨,歸國後,領導百色起義,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赫赫鐵師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居攻至偉。他是中國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主要成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姓氏鄧的來源30字?

鄧姓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起源。第一種,是説鄧姓出自子姓,是夏禹的後代。夏禹的曾孫仲康,封自己的一個兒子在鄧林,建立鄧國,後來在商朝的時候被滅,鄧國的遺民就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鄧。第二種,是説鄧姓出自曼姓,是商朝皇族的後代。商王武丁封自己的叔父於鄧,建立鄧國,並且賜他姓曼,因此也被稱作鄧曼國。鄧曼國後來被楚國滅掉,有些國人就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改姓為鄧。第三種,是説鄧姓出自李姓,是南唐王室的後代。南唐後主李煜封自己的第八個兒子為鄧王,南唐滅國後,鄧王為避難,就改姓為鄧了。鄧姓一開始主要在他的發源地河南發展,在戰國,秦代及漢代,因為戰亂和做官等原因,鄧姓逐漸擴展到了四川,陝西,廣東,江蘇等地,西晉末年,更是發展到了甘肅和福建。明朝的時候,鄧姓開始有人移居台灣。鄧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南陽,安定,高密,新野,廬陵,廣安,義陽,南安,成固,平陽,長沙,陳郡,安化等。

標籤: 鄧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mo/zonghezhishi/p82q13.html